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8947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docx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

第十单元:

总复习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复习共分为七部分: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

本学期所学的“找规律”内容,目的是开括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

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学习,只是在练习中带着练习。

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如把数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

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要求: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难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

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

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左右

课时计划

课题

表内除法

第1课时

总4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

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放的能力。

重点

难点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具

课件

 

一.回顾引入:

1.引导学生回顾本期已学知识。

看目录相互说说,要求学生全班交流。

概括分为七部分: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的变换,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简单的推理。

2.我们今天来复习表内除法。

板书:

表内除法。

二.复习整理:

1.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

32÷481÷915÷524÷642÷740÷824÷314÷2

先独立做在课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

2.针对刚才学生容易错的内容,用听算的方法,选拓展练习中的题进行训练。

教学随笔

 

在草稿本上听算练习。

3.复习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

教材第1题。

想一想:

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

小组讨论交流后,口答。

4.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在○填上“<”“>”“=”。

引导学生正确计算。

三.教学效果测评:

四、拓展性学习:

1.口算。

15÷5=6÷3=16÷8=9÷3=45÷9=56÷7=49÷7=2×4=45÷5=56÷8=63÷7=8÷2=

2.看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计算。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第1、2题,同桌检查。

3.在○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8○4=221○3=720○5=256○9=5430○5=6

教学随笔

反思

课时计划

课题

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法、减法

第2课时

总4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重点

难点

掌握方法,正确、熟练地读数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具

课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呢?

请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2、今天,我们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法、减法的复习。

(板书课题)

3、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汇报。

二、知识整理:

1、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请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

2、下面先请大家独立做教材第3题,然后集体订正。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教学随笔

 

3、写一写,再读一读。

①千位上是2个千、百位上是5个百、个位上是6个一。

②二千五百零六。

4、下面复习用计数单位表示数,完成书上第4题。

5、复习近似数。

教材第5题,找出这段文字中哪些数是近似数?

6、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

(1)请同学们口算教材第6题,看谁算得都对。

“开火车”订正。

(2)引导学生做教材第7题。

(3)通过第6、7题的计算,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4)请各小组讨论一下教材第8题。

三、教学效果测评:

1、综合练习教材第3~6题。

2、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

四、拓展性学习:

在下面各数的前后各写两个相邻的数。

69832999998

教学随笔

反思

课时计划

课题

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第3课时

总4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过程与方法:

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形成锐角、钝角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识图形的能力。

重点

难点

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具

课件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计算,我们现在来做几道计算题。

请大家拿出口算卡。

100+200=110-20=620+100=120+360=

130-70=240+70=2000+50=1000-30=

1200-40=140-40=860-80=880+1200=

二、整理复习。

1、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1)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题,大家想一想,你会怎么样去圈?

为什么要这样圈?

教学随笔

 

(2)用重量去算一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再判断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3)大家想一想关于质量单位,我们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复习到呢?

小组讨论,把没有复习到的知识列出来,作好全面复习。

2、复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平移、旋转现象。

升降机、观光缆车、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锐角和钝角。

三、拓展性练习

 

教学随笔

反思

课时计划

课题

解决问题和统计

第4课时

总4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复习“解决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学生能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并能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解题能力。

重点

难点

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具

课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请大家想一想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复习了本学期学过的哪些知识?

2.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还有没有内容是我们没有复习到或复习了掌握不好的?

如果学生有问题,则针对问题,让同学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法。

二.复习整理:

1.分别出示教材第13、14题的挂图。

(1)看了图后,你明白图中的画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看挂图,小组讨论这两题的意思。

教学随笔

 

叙述两幅图的意思,没有说好的请其他同学来补充完整。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怎样来解决这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明:

12÷3=4(次)

一共要花:

6×1=6(角)

8×3=24(角)6+24=30(角)

或:

6×1+8×3

=6+24

=30(角)

2.复习统计图。

出示教材第15题。

大家一起来想一想第15题的数据怎么搜集?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可以用举手的统计方法来试试。

3.组织搜集数据,清点人数。

根据自己的情况举手,并把老师清点结果填在书上。

4.大家已经搜集好了数据,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请小组讨论一下,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在全班交流。

小组讨论,得到讨论结果后,全班交流展示。

 

三.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15题。

能够填在书上的就填在书上。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

四、拓展性学习:

1.调查班上昨天的数学作业,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并制成统计表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

 

教学随笔

反思

 第十单元《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一课教学,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主动探究、积极合作、乐于发现和创造,其成功做法有三: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堂教学切入了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验到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快乐。

2、满足学生需要,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

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让每个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进行估算。

这样教学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突出学生主体,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

课堂始终以“做数学”作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做数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

教师尽可能地满足学生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

学生积极地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情绪高昂,切身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