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副书记对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8970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副书记对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陶副书记对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陶副书记对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陶副书记对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陶副书记对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docx

《陶副书记对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副书记对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陶副书记对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docx

陶副书记对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对加快盐津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县委中心组“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理论学习发言提纲

中共盐津县委副书记 陶 毅

(2011年7月)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和工作要求,把发展农业现代化作为“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而发展农业产业化又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

因此,如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闯出一条符合县情实际、适合市场经济、谋求发展特色的新路子,是推动盐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个亟须破解的重大课题。

为此,笔者根据日常工作和调研到的有关情况,就加快盐津农业产业化发展谈一些认识和想法。

一、盐津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盐津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县委、县政府就提出了“背靠大山,面向市场,苦干几年,奔向小康”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茶、桑、倍、竹、果5个5万亩战略;近年来在5个5万亩的基础上,又相继提出了打造“农特产品基地县”和建设“农特产品大县”的目标定位,通过开展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一批农业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龙头企业接受市场检验、逐步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农业种植结构日趋优化。

面对市场经济的种种商机,盐津农民逐步转变了观念,努力在种植优质高效的农产品上下功夫,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近年来,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基本保持平稳状态,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呈增长趋势,种植面积比例日趋合理。

2010年,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75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21.6万亩,其中油料9.2万亩,瓜果10万亩,柑橘2.4万亩。

全县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的面积比已调整为3.47∶1。

(二)农业主导产业初显规模。

广大农民以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契机,立足于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建立了一些名优农产品生产基地,扩大了瓜果菜、名优茶等主导产业规模,效益农业发展态势较好,畜牧、茶叶、竹子、蔬菜、蚕桑等主导产业有所形成。

到2010年,全县仔猪、乌鸡生产基地不断壮大,茶园面积增加到8.72万亩(其中优质良种茶3万亩),笋材两用竹扩大到25万亩,常规及无公害特色蔬菜15万亩,桑园面积1.1万亩。

此外,花卉苗木、稻田水产、中药材、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有望成为盐津农业主导产业和农业经济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

(三)农业龙头企业初具雏形。

通过公司加农户、基地联农户、市场带农户、协会促农户等模式,推进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农业龙头企业从无到有,健康发展。

目前,全县扶持发展从事茶叶、蚕丝、林产品加工以及畜禽养殖的农业龙头企业7户(省级示范龙头企业1户),注册资金2579万元,年销售收入3600万元,带动了32700户农户增收,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格局。

(四)农村经济组织应运而生。

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以此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全县已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8个,入会会员7000多户,如盐津县乌鸡养殖业专业合作社在向鸡农提供技术培训和辅导、回收鸡农商品鸡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津华竹产业专业合作社、落雁乡乌鸡专业协会、兴隆乡养牛专业协会在推广标准化技术、保证产品质量、交流产销信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精品名牌效应逐步显现。

坚持把质量认证和品牌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来抓,标准化基地建设、“三品”认证管理等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牛寨一枝春食品厂申报的2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盐津茶叶公司申报的1.2万亩无公害茶叶基地、盐津县畜牧兽医站申报的9000亩无公害家禽“盐津乌骨鸡”生产基地顺利通过认证。

盐津茶叶公司申报的“苗岭碧芽”取得绿色食品认证,盐津乌骨鸡蛋通过农业部的无公害食品认证。

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实现纯收入2730元,比2005年的1248元增加1482元,增长119%。

二、对当前盐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判断

(一)机遇较好。

从国际形势看,近年来,我国占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总体上升、在世界农产品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农产品贸易规模增长迅速,农业产业化发展潜力巨大。

从国内形势看,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指导“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举措,连续8年下发1号文件指导农业农村发展;省委大力推进“两强一堡”战略;市委围绕“四基地一屏障一走廊”战略定位,正逐步将发展重点转向绿色经济产业。

从盐津实际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十一五”期间,立足县情提出了“狠抓三农稳县”的工作思路,每年都投入了大量资金扶持农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发展氛围空前良好。

(二)优势突出。

一是土地资源丰富。

我县地处四川盆地边缘,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全县幅员面积2091.5平方公里,耕地习惯面积55万亩,农民人均拥有土地1.5亩左右。

二是气候条件优越。

我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降雨量1226.2毫米,年均气温17℃,纬度较低,沟壑纵横,立体气候比较明显。

冬季偏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无霜期长,云雾多,日照少,适宜玉米、水稻、薯类等多种农作物和茶叶、蚕桑、核桃、板栗、竹子等多种经济林的种植、栽培。

三是劳力资源充足。

我县总人口39.6万人,其中:

农业人口约占90%,现有劳动力19.34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9万人左右。

四是市场前景旺盛。

早在2004年,省委、省政府就将盐津列为全省优质茶叶基地县之一,我县粗制茶厂生产的半成品深受县外客商青睐,深加工厂家需求量大,供不应求。

我县特有乌鸡肉质细嫩味美,为家禽类之首,集食用、药用于一体,是宾馆、酒店的理想食品,目前,全县乌鸡饲养量一般在150万只左右,年出栏130万只以上,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竹、倍、中药材、特色蔬菜等农业产业的市场前景也十分可观。

(三)困难不少。

一是市场信息不畅。

全县还没有建成辐射周边的农产品专业市场、综合市场,大部分是零星、分散的初级市场和现货市场,功能不配套,农民难以掌握准确的市场行情。

二是扶持资金不多。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部分经济基础较好、思想开放、思维超前的农民群众已经尝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甜头,但绝大多数农民群众缺乏起步资金,对政府扶持资金需求过高、依赖较大。

三是技术指导不实。

农业产业科技含量较低,对农业产业的生产规模、发展目标、经济效益缺乏系统、详细的深入研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存在农业技术人员缺乏、管理体制不健全、业务素质不高、服务手段落后等问题。

四是规模效益不佳。

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农民思想封闭,小农意识强,存在“小富即安”的消极思想,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品质优良、销售前景看好的产品,尚未形成特有的产业基地,规模效益没有得到充分显现。

五是龙头带动不强。

一些主导产品的产、加、销体系不全,加工层次低,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资源优势没有转变为经济优势。

三、盐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从宏观着眼,着力形成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一是抓基础夯实,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把加快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突出抓好以“五小”水利、中低产田林地改造、林业生态建设、农村公路建设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十二五”末,全县水利化程度达到40%左右。

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节约化生产步伐,全面改善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状况,切实以优质的服务、齐备的设施、良好的环境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激发各界人士参与、助推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抓基地建设,发挥产业规模效应。

紧紧依托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围绕“一园一区一基地一长廊”的规划要求,坚持以农业优势产业为重点,以布局区域化、种植连片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为方向,因地制宜明确发展目标,合理布局完善配套措施,切实做好项目规划,走“特、优、专、新”项目推动之路,集中打造农业产业基地,重点抓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农特产品加工区、林木种苗生产供应基地、绿色生态长廊建设,逐步形成一个龙头带万亩基地、富千家农户的格局。

三是抓机制创新,强化产业发展保障。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和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积极探索和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支持土地合法有序地向产业能人、种养大户流转,切实推进农田地连片耕作、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开发,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服务网络,继续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中介服务组织,深入推进“公司(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企业培育模式,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积极探索农户联保、龙头企业担保和林权证、土地经营权证、房产抵押贷款等有效途径,不断完善林权流转、林业融资、森林保险、森林资源管理和林业社会化等服务体系,全方位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四是抓市场培育,增强产业竞争能力。

积极开拓县内外市场,科学运用市场化手段,通过现代通讯及传媒投放广告、农产品网上展示购销平台、农产品展销会、交易会等多种手段,大力宣传和推销本县优质产品,巩固和提升我县优势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培育发展农产品经纪人队伍,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

重点抓好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加快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培植一批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精品名牌产品。

五是抓政策扶持,壮大外部助推动力。

紧紧抓住中央、省市大幅增加“三农”投入的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惠农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产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为农业产业化寻找外部推力。

以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建设、产业发展示范园区为重点,逐步完善财政、税收、土地、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参与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开发。

对发展快、效益好、带动力强的企业特别是引资、改造、嫁接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重点扶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培育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

(二)从微观入手,突出培育顶天立地的产业支柱。

一是坚持从“无”到“有”,大力培育新兴龙头企业。

着力解决部分发展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农业产业,无关联企业的问题,积极引进外资或鼓励农村能人、农村种养贩销大户、个体工商户、经纪人和民营企业独资或联户合资创办关联农业企业,集聚特色资源,重点培育小米辣、中药材等适宜盐津发展、市场需求的新兴龙头企业。

二是坚持从“有”到“强”,发展壮大优势龙头企业。

着力解决部分企业虽然已经成型,但仍然存在缺少合适技术设备、科技含量低、生产要素配置不平衡等问题,继续加大项目申报力度,积极争取银行信贷支持,大力引导企业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大幅提升科技进步对企业效益的贡献率,增强蔬菜、生猪、茶叶、乌鸡、竹子等优势龙头企业的发展内生活力。

三是坚持从“强”到“优”,打造龙头企业流通网络。

着力解决部分企业流通不畅、生产出来销售不出的问题,加快发展以农产品专业、综合市场和加工、流通企业为主体的流通体系建设,逐步增强龙头企业的检验检测、储运、加工、配送等功能,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在农产品质量控制、工艺设计、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上狠下功夫,努力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增强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是坚持从“优”到“精”,优化龙头企业产品品质。

着力解决部分龙头企业产品性价比不高、品牌效益不突出的问题,鼓励龙头企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先进管理知识和企业理念培育,实行农产品精细作业、标准化生产,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粮食生产等传统产业,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兴科技的深度融合,对资源利用率低、性价比不高的一些与龙头企业关联较少的边缘产品进行“瘦身”提质,做到质量硬要求、生产严规范、产品高标准、品牌有优势。

五是坚持从“单”到“全”,拓展龙头企业发展空间。

着力解决部分龙头企业发展方式单一、制约因素较多的问题,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沟通联系,攀亲结缘联姻,向农产品基地、物流中心等产前、产后环节延伸,促进全县农业产业向贸工农、产加销、农科教一体化等范围更广、深度更深的方向发展,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建设成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外向型的具有管理科学、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现代企业集团,使其真正成为“加工的龙头、市场的中介、服务的中心”。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我们全力打造“实力、魅力、活力”三力并进、三位一体幸福新盐津的一项长期任务。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克服急于求成和无所作为的情绪,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沿着我们认准的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把农业产业化路子越走越宽,与工业化、城镇化形成联动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