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新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8866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新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提高新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提高新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提高新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提高新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新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调研报告.docx

《提高新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新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调研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新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调研报告.docx

提高新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调研报告

提高新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今年来,我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中之重。

市政协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工作,组织力量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展专题调研。

根据市政协的部署,政协台港澳侨联络委组成调研组,就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采用座谈会、访问、个别谈话等形式开展为期一周的调研活动,深入市教育局、鸿山镇、永宁镇、祥芝镇,与分管领导、教委主任、中学校长、部份小学校长和校董进行座谈,个别访问了审计局、教育局中教、小教、幼教、器材、计财等科室负责人。

调查表明,目前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紧张,学校运转困难,师资力量匮乏,教师队伍难以稳定,外来工子女就学压力加重,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困难与问题。

  一、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共有农业人口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

农村中小学共68所,占全市各类学校数的%,其中中学11所,小学57所,农村中小学学生27500多名,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1542人,占中小学教职工总数的%。

此外,还有幼儿园63个,就学幼儿6700多名。

多年来,我市针对农村教育相对薄弱的状况,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加了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着力做好“二改二加强”工作,即着力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改善农村中小学师资教育队伍建设,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学装备,推动农村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与区市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

  二、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布局欠缺合理,亟需规划调整

  一是存在小规模学校的现象。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出生人口逐步减少,生源随之减少,农村小规模学校随之出现。

据统计,我市生数不足200名的小学就有8所。

由于农村学校规模小,校本学生人数少,师生比例不合理,办学的规模效益很低,造成校舍设备、教育资金和师资力量的严重浪费,教师无法专职化,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当前,拆并校工作仍存在困难,既有并校后学生接送困难、交通安全隐患等客观原因,也有相当部分村委、村民、华侨阻挠并校等主观原因。

如:

祥芝古浮小学三年前就已不足200人,教委三年来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但因50%的村两委和村民不同意而停止。

二是存在“多校一地”的现象。

“三校一地”,即银江中学、小学、幼儿园同在银江中学校园内使用,银江中学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腾给小学和幼儿园办学,无法开展相关课程,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两校一地、一校两地”,即永宁中学初二到高中年段在新校舍,初一年段与永宁中心小学同一旧校舍办学;“幼小一地”,即普遍存在着幼儿园附设在农村小学的现象。

众所周知,各校学生的年龄特点、作息时间、管理方法、教学活动和行为规范要要求不同,这样的“多校一地”,不但无足够场所开展活动,学生全面发展受到制约,而且也造成了学校管理十分困难,教学活动互相干扰,教育质量受到不良影响。

  上述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前一种是生源太少,规模过小,造成校舍、设备、师资的浪费;而后一种是校舍设施的不足,互相影响,制约教育教学的发展。

事实表明,我市农村中小学校亟需合理布局,教育资源亟需优化整合。

  教育经费紧缺,学校运转艰难

  在调查中,教委、学校、校董会纷纷反映:

办学经费车薪,学校运转困难。

由于办学经费不足,有的学校教师差旅费出现困难,无力派教师参加培训,无法进行教研,只能以看cd代替培训;有的教学设施坏了,费用巨大,不能维修;有的学校无力支付维修、保养、更换的费用,因担心设备、仪器损坏而停止使用,使之成为摆设;有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设施、实验用品等配备不足,实验课开设率低,制约了教育质量、学生素质的提高。

如:

东明小学校长反映,经费十分紧张,难以支付电脑室的监控、多媒体电灯、电脑配件等费用,甚至因支付不起矿泉水费而取消学生的技能训练和比赛。

又如:

祥芝中心小学反映,今年市财政拨付公用经费共计5万多元,仅第一季度的电费就达1万多元等等。

据测算,500人规模的农村中学比城市中学少收6万元,支出却比城市中学多支出3-5万元,等等。

显然,我市农村中小学经费紧缺问题十分突出。

  上述问题的出现,既有改革发展的必然,也有工作不到位的原因:

一是农村税费改革的启动,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农村教育也出现了复杂的新情况。

以前我市农村学校可以收杂费、借读费,但是,从今年起,我市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全部免除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借读费后,原来作为教育经费的杂费和借读费两个重要的渠道被取消,造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总量出现较大缺口。

学校必要的经费减少,办学经费得不到保障,农村中小学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是市财政投入只能保证教师工资和学校的基本运转。

据教育局的统计,03年我市预算内教育经费8033万元,其中教职工人员经费7735万元,学校公用经费319万元;04年预算内教育经费8850万元,其中教职工人员经费8531万元,学校公用经费319万元;05年预算内教育经费8850万元,其中教职工人员经费8531万元,学校公用经费319万元;06年预算内教育经费13405万元,其中教职工人员经费12662万元,学校公用经费443万元,学校设备费300万元。

这份数据显示,我市预算内教育经费虽然做到逐年增长,但主要用于人员工资,公用经费投入少。

三是教育附加费没有全额用于教育。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泉政[20XX]文2号明确规定“城乡教育附加费足额征收、专款专用,全部用于教育”,然而,绝大部份乡镇都没有把所征收的教育附加费全额投入于教育,有的乡镇甚至还采取变通办法挪用。

审计局曾对我市9个镇20XX年度征收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的征、管、用进行审计,发现部分镇支出代征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手续费偏高,超过规定的比例,挤占专项资金5万元;有6个镇扩大教育事业费附加的开支范围,挪用教育事业费附加86万元。

20XX对全市教育费附加开展专项审计,发现7个镇共挪用教育费附加88万元。

四是村财和社会支持办学力量有限。

长期以来,我市村、旅外华侨、企业对农村中小学办学给予很大支持,但因相当部份村、旅外华侨尤其是菲律宾经济萧条、企业支持办学没有完善的机制等各种因素,村、社会支持办学和奖教奖学难以保障。

  可见,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

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会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因此,进一步调整、完善农村教育投入和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教师严重流失,队伍难以稳定

  教师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整个教育工作链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队伍的稳定对于保障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正常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许多迹象表明,我市农村教师队伍存在不稳定的现象,问题较为突出。

倘若不着手解决,将会给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调查发现,许多教师不安心在农村执教,争相往市区调,优秀骨干教师外流,教师严重流失,师资十分紧缺。

如:

祥芝镇教委反映,近十年有六、七十名从学校毕来后,只在该镇从教五、六年,正值成为骨干发挥作用时相继调走的,留下的教师要么年轻要么年老,致使中青年骨干教师匮乏,教师结构不合理。

据永宁教委统计,近十年有近百名骨干教师外调,造成优秀教师严重流失。

总之,学校普遍反映,精心培养的骨干教师纷纷调往市区,农村学校成了市区学校培养骨干教师的基地,从而也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城乡差距明显:

一是办学条件差。

市区学校的设备已达一类标准,而农村还未达到二类标准,相当部份学校办学条件十分简陋,设备、多媒体、运动场、电脑室、语音室、实验室等专业教室等设备不全。

有的农村小学甚至比市区小学落后了50年。

二是生存环境差。

如:

学校周边工业多、环境污染,不适合人居;有的学校没建教师宿舍,教师无处安身,许多教师在市区购置住房,盼望尽快调离,改变环境。

三是工作条件差。

校舍简陋、配备落后、设施不足、家长素质低、生源质量差、班生规模大、工作量多、压力重,制约了教师能力发挥,影响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是子女受教育环境差。

农村教师的子女不能就读于市区公办学校,为了让子女能就读于市区公办。

五是福利待遇差。

农村教师的奖金福利远远差低于市区教师,存在着待遇不公平的现象。

  外来学生剧增,就学压力加重

  随着我市农村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外来工纷纷涌入,外来生就学日益增多,给我市农村学校造成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一是数量大。

导致教室不能容纳,设备无法配齐,储备教材不够,班生规模超编,师资力量紧缺。

如:

鸿山镇福民小学现有学生964名,每学期新增50名外来工子女。

每班生数已达54人,无法再容纳外来生。

据预计,随着年底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成,近万名外来工将带来二、三百名子女入学;永宁中心小学教师紧缺,班生数达58人,已经严重超标,教室十分拥挤,等等。

二是所占比例大。

相当部份学校外来生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有的已超过半数,如:

祥芝大堡小学现有604名学生,其外地生占441名,占总生数73%。

原来为了本村学生就学,村委、村民义不容辞,捐款助学,但是现在学生结构已发生变化,本地生少、外地生多,村级办学的积极性不高,筹集资金投入教育的力度有所减弱。

再者,因村财有限,即使全力投入,也难以满足大量涌入的外来工子女就学的需要。

三是流动性大。

外来工频繁更换工作,子女随着不断转学,许多学校每周有都外来生入学转入,给学校管理造成十分不便。

四是随意性大。

中途转学、提前离校或超时归校的现象经常发生,教材版本、进度不一、语言不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困难,制约着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

  显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应对我市工业化发展给农村中小学校带来的冲击,妥善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切实减轻学校的压力,是一项急迫的任务。

  三、建议

  作为重中之中,确保优先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

农民的素质决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决定农村文明的程度,决定农村现代化的进度。

发展我市农村基础教育,强化我市农村中小学校教育功能,是提高我市农民文化素质的主要手段,也是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因此,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发展农村中小学教育。

一是党委政府把农村中小学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教育宏观政策制定上充分体现农村教育目前重中之重的地位,切实把农村中小学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优先满足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保障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发挥好独特作用,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扎实做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各项工作。

三是建立市领导挂钩农村学校的制度,把领导挂钩到农村,同时赋予一定的义务、权力、财力,切实为学校排忧解难,积极解决制约农村教育的问题。

  优化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

  为了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针对我市中小学校布局不合理的现状,建议,一是把我市农村中小学校的布局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中,按照“立足发展、着眼长远、方便群众、确保安全”的原则,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留有余地,适当调整,合理拆并,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做到学校布局的整体优化和协调发展;二是把幼儿教育纳入我市初级教育的内容,确保每个镇都在一所初中学校、一所中心小学及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

目前,我市9个镇中只有祥芝和永宁两个镇有公办中心幼儿园。

三是盘活被撤销、合并学校的现有资产,所得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

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

各级政府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性工作,采取切实措施,稳定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为农村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一是出台吸引教师在农村执教的配套政策,例如,建设农村教师住房,解决子女上学,提高农村教师的津贴、补助标准,把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落到实处,让他们安心农村教育,切实解决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的现状。

二是针对农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