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09 水循环与水资源 教学案 教师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09 水循环与水资源 教学案 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专题09 水循环与水资源 教学案 教师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专题09水循环与水资源教学案教师版
201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专题09水循环与水资源教学案(教师版)
【细化考纲预测】
考纲
细化
高考定位预测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通过阅读材料,理解河流水与大气降水、冰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等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2.知道水循环的类型,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
3.结合图表和数据信息,分析不同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及水量变化特点(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4.阅读材料,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说明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5.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如植树造林、修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对水循环的影响
6.大型工程建设如南水北调,三峡大坝,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及城市化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认识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措施
3.通过分析图表资料分析世界或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差异与时间分布特点,提出改变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合理化建议
【构建知识体系】
【自主梳理归纳】——课前填写落实梳理归纳
一、自然界的水循环
1.相互联系的水体
(1)存在形式:
气态水液态水固态水
(2)关系:
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的关系。
(3)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答案】水源相互补给
【注意提示】海陆间循环又称为大循环,是指该循环环节最多(包括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范围最广(既包括海洋也包括陆地),而不是指参与的水量最大。
就水循环参与的水量而言,海上内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9倍。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及其分布
(1)水资源概况:
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和。
【答案】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的分布
衡量指标
特点
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表现
大洲
A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E,而F最少
国家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前6位的国家:
、、加拿大、美国、印尼、。
【答案】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亚洲南美洲大洋洲
巴西俄罗斯中国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①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②时空分布不均:
多,北方少,多,西部少;两季多,两季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
(2)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程度不同。
【答案】南方东部夏秋冬春数量质量
【注意提示】造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主要是受冬、夏季风的影响,如夏季风首先在东南沿海登陆,越靠近东南部的地区,降水时间越长、强度越大,水资源越丰富,造成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而冬春季我国主要受来自内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降水量较少。
3.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②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导致水体污染,可用的水资源。
(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
①开源措施:
合理开发和提取;修筑水库,调节水资源的;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②节流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改进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
【答案】减少
地下水时间分布空间分布
公民节水意识灌溉技术重复利用率
【课前基础练习】——学生课前基础知识检测
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
虚拟水的概念应运而生,所谓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它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
贫水国家或地区可以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
据此回答1~3题。
1.地球上的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①世界上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 ②世界上水资源的数量不少,但时空分布不均 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型缺水 ④人口的急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根据该段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缺水国家应从富水国家直接进口水资源来弥补不足
B.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C.发展中国家应积极生产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
D.虚拟水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它仅指农产品中的含水量
3.下列哪个国家应大量进口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来缓解本国水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 )
A.美国B.埃及C.巴西D.印度尼西亚
【答案】1.C 2.B 3.B
【解析】1.世界上水资源数量不少,但时空分布不均且水污染严重;随着人口的急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2.根据材料推断即可。
3.四国中只有埃及属于严重缺水国家。
下面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示地区的大型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
B.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
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5.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
A.海陆间大循环B.跨流域调水
C.水库D.地下水补给湖水
【答案】4.C 5.A
【解析】4.水库对大气热力环流影响微弱。
5.海水淡化流程可看作海陆间循环的微型展示。
【设置问题思考】——提出问题发散学生思维
1.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为何还会出现水资源危机?
2.“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成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3.目前,人类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
4.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是什么?
5.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是怎样形成的?
6.以色列的国土除地中海沿岸外,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
但其粮食、蔬菜、水果不仅能够自给,还能大量出口。
分析以色列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因素和主要途径是什么?
【问题思考答案】
1.自然原因:
①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所占比重极小;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
①工农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水量增加,使水资源的数量减少;②生产、生活排放废弃物增多,以及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污染了河流和湖泊,使水资源的质量下降;③水资源浪费严重。
2.大气降水。
海陆间水循环。
3.①地表径流(建水库,跨流域调水);②降水(人工降水);③下渗(破坏植被等);④陆地水的蒸发(围湖造田等)。
4.造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主要是受冬、夏季风的影响。
夏季风首先在东南沿海登陆,越靠近东南部的地区,降水时间越长,强度越大,水资源越丰富,造成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冬春季节我国主要受来自内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水量较少。
5.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速度,就会导致资源型缺水;如果人类利用不当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就会导致水质型缺水。
6.由于以色列大部分为热带荒漠,所以限制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为水源;在发展农业过程中,该国加大科技投入,发展节水农业,使其农业得以良性发展。
【剖析高考真题】——熟悉高考命题方向特点
(2012全国新课标卷)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
4.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5.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
【答案】4.D5.C
【解析】该题组考查河流流量变化特点及其成因,主要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读图、析图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4.根据图1b中甲乙两水文站测得流量都有增加且甲测得洪峰流量早于乙水文站,可知这次暴雨带来河流洪峰先经过甲再流经乙水文站,即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④地。
5.读图可知,由于甲、乙水文站之间的湖泊对河流的流量进行了分流,从而使得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河流流量变化特点及其成因。
(2012广东卷)7.图2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
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时,洞庭湖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结合图2可知,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为①③,即选C。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湖泊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
(2012山东卷)26.(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
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
图5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2)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
(8分)
(3)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
(6分)
【答案】
(2)“东水”:
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
“西沙”:
干流西侧直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中,多暴雨。
(3)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
【解析】
(2)注意抓住“水”“沙”二字分析,“水”多的原因需要考虑水的来源,“沙”多主要考虑含沙量的大小,从影响含沙量增大的原因分析;(3)本题的分析一般都考虑到水的减少,易漏掉地上河的形成条件极其影响。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读图1,完成6~8题。
6.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mB.55mC.60mD.65m
【答案】C
【解析】本组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地形与河流等地理事物联系能力。
图中最高处海拔在80-85米之间,最低处海拔在20—25之间,所以最大高差无限接近65米,但不能是65米。
7.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解析】①②③④四处,③处等高线最密集,流速最快。
C正确。
8.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m。
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mB.40mC.90mD.65m
【答案】B
【解析】仅从地形因素考虑大坝建在如下图示位置,设计坝高13米,大坝顶端最高与50米等高线持平,不能超过50米等高线,由图例可知坝顶长约为40米。
(2011年高考安徽卷)图9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完成25-26题。
25.图中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是
A11月至次年1月B2月至4月C5月至7月D8月至10月
【答案】A
【解析】甲地河流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则是河流流量最想流速最慢的时期,从左图中径流量各个月份的变化特点可知,11月至次年1月径流量最小,是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
26.甲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旺盛B.河道弯曲C.地势起伏D.湿地调储
【答案】D
【解析】甲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说明降水量没有马上转化成河流的流量,即该地区降水量被其它形式储存起来,根据右图中图例的提示,该河流的中上游地区多沼泽分布,而沼泽属于湿地,湿地具有水量的调储作用。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36.(28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
图6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7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10分)
(2)图8为图6中M水坝的景观。
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
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12分)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6分)
【答案】
(1)(10分)
气候特征:
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
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12分)
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
原因:
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
原因:
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6分)
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
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
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
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
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解析】
(1)根据图中经纬网可知该国为新加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该国(岛国)虽然多雨,需明白降水量多的国家,淡水资源不一定丰富,由于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河流短小,没有大的湖泊,陆地上储存淡水的条件差,再加之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根据题干提示信息“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可知大坝可以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该国除建水坝外,还可以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海水淡化和废水(污水)回收利用等来解决淡水资源短缺。
(2010北京卷)右图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
读图,回答第下列问题。
(1)乍得湖流域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
(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流域面积缩小
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
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解析】
(1)由题图,非洲乍得湖地处内陆,非洲第四大湖,属于内陆淡水湖。
位于非洲中北部,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4国交界处,乍得盆地中央。
由大陆局部凹陷而成,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
其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选项D正确。
其他选择枝据图很容易判断是错误的。
(2)由是图中的上图,很容易根据图中标注的不同时期的湖岸线的变化及湖泊所在流域情况,该湖泊所在流域几乎没有变化,而变化的只是湖泊实际蓄水水域范围,显然选项A错误。
而据图示的不同时期湖岸线的变化情况,很容易判断选项B正确。
从图示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选项C错误。
从题图看出,从1963-2001年间,水体最深地区都是在湖泊的东南,所以判断出该湖底是西北高东南低,选项D错误。
【答案】
(1)D
(2)B
(2010广东卷)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99-2008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扩大了大约20%,主要原因是()
A.冰雪融水增加B.冻土面积扩大C.青藏高原抬升D.湖面蒸发增加
【解析】色林错湖面扩大的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上高山冰雪融水增加而导致水位上升。
故选A,冰雪融水增加。
【答案】A
(2010广东卷)下列关于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右岸更容易遭受侵蚀B.河水最深处位于河床中心
C.水面宽度一年中洪水期最大D.自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渐增加
【解析】弯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平直河道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反之。
所以A、B错,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内陆河自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渐减小。
所以D错,故正确答案选C
【答案】C
(2010全国卷Ⅱ)图2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
读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A.1950-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
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
C.1950-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出量年份逐一对应
(2)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出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D.水资源总量呈流动式下降
【解析】
(1)此题应该用排除法来解决;A:
通过观察图2发现输沙量和径流量并不是同步的,在1958年输沙量高而径流量低;B:
85年之后它们两者的变化趋势并不是完全相反的,在97年左右就是一致的;C:
变化率是是看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值,从这点来看输沙量变化率是高于径流量的;D:
选取1950~1960这一时间段便可发现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出量年份并不是一一对应。
(2)1984年以来看输沙量的变化趋势是最明显的:
越来越少,这应该是人为的原因导致的,比如水土保持工作等;而径流量没有大的变化,这说明不受气候变暖的影响;看不出地质灾害的变化,水资源总量也没有大的变化。
【答案】
(1)C
(2)B
(2009广东卷)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2)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
A.取水—保护水源地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解析】 第
(1)题,结合图示,依据水循环环节可知:
①为降水;②形成地下水体和地表水体,为地表径流;③是水汽输送的上一环节,为蒸发;④属流域间循环,为跨流域调水。
第
(2)题,在排水过程中,仅仅防止当地污染是不恰当的,还要防止对其他地区造成污染。
【答案】
(1)B
(2)D
【技巧归纳总结】在判断循环图,联系框图中空白框所表示的内容时,要从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入手,每当你完成其中的一个空白框后,实际上就相当于增加了题目的已知条件,这样越往后解题,其难度也就越小了。
对于典例1这类组合型排序的试题,只需先找出最有把握的一项,往往就能将错误选项排除了。
(2008江苏卷)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
据此回答
(1)~
(2)题。
(1)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 )
A.用水量大B.降水丰富C.干旱少雨D.污染严重
(2)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节约用水B.国内跨流域调水C.人工降水D.循环用水
【解析】 第
(1)题,降水丰富不可能成为此项规划的原因;规划的主要行为是收集雨水和地表径流,然后在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说明该岛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故气候干旱少雨不对;材料的表述与环境污染的关联不大,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
第
(2)题,人工降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水不足的问题;该岛国面积较小,岛内水资源短缺状况普遍存在,不可以凭借国内调水解决问题,故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
【答案】
(1)A
(2)A
【突破核心考点】——课堂讲解重点难点突破
考点一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归纳总结】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也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雨水补给
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
①时间集中
②不连续
③水量变化大
①降水量的多少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①有时间性②连续性③水量稳定
①气温高低
②积雪多少
③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
①有时间性②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③水量较稳定
①太阳辐射
②气温变化
③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①较稳定
②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②湖泊水量的大小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①稳定
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①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
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
普遍
【注意】:
①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但其径流的变化特点取决于最主要的补给方式的变化特点。
②东北地区的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但最主要的补给方式是雨水补给,所以洪峰期出现在降水量最大的夏季。
【方法技巧】
1.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潜水则补给河流。
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
人工湖泊——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
如下图所示:
注意:
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2.如何分析流量过程曲线图
(1)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
①流量的大小。
②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④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2)从流量过程曲线分析原因
①流量是由河水来源决定的。
②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③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④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⑤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⑥曲线变化和缓,多系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3.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
河流流向取决于地势的高低,即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
如我国地势总体上是西高东低,所以,大多数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向东;而亚洲的地势是中间高四周低,所以河流流向呈放射状,即由中间流向四周。
河流流向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判定,如上图所示:
①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
②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
③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
④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
⑤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
在河岸弯曲处,由于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