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合作简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8191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合作简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社会合作简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社会合作简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社会合作简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社会合作简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合作简报.docx

《社会合作简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合作简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合作简报.docx

社会合作简报

社会合作简报

杭州师范大学社会合作处主办2008第1期2008年10月

联系电话:

28861321传真号码:

28861321电子邮件:

mfy_0122@

 

【目录】

1、我校将创办阿里巴巴商学院………………………………………………………1

2、高起点高标准国际化——阿里巴巴商学院筹建工作全面启动………………2

3、余杭区与杭师大开启全面战略合作……………………………………………3

4、“感恩杭州,情系学子”第二期百万助学工程在我校启动……………………4

5、我校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教育发展合作签约仪式……………………5

6、杭州师范大学实习生赴西博办挂钩实习………………………………………6

7、我校举行与红会医院签订附属医院协议暨揭牌仪式……………………………6

8、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为大学生创业导航……………………………………7

9、浙江省氟硅化学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在我校成立……………………………8

10、我校与北京大学合作的细旦锦纶项目部分阶段性成果通过部级鉴定………9

 

名校名企联姻倾力合作办学

我校将创办阿里巴巴商学院

经过前期近四个月紧张的洽谈和准备,我校决定和阿里巴巴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创建一所全新的阿里巴巴商学院,开启我校和企业合作办学的新篇章,这是学校党委作出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部署,必将进一步推动我校建设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的步伐,对我校师生来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筹建商学院的想法始于学校提出建设省内乃至全国一流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办一所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水平一流的商学院是学校建设一流的要求,学校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而此时正值学校百年校庆,在与荣归母校参加庆典的校友、阿里巴巴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马云先生的洽谈中,双方均对合作筹建商学院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并初步打成了共识,校企合作,共同建设阿里巴巴商学院。

此后,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商学院筹建工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和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进行了六轮会谈,就阿里巴巴商学院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层次、教学特色展开了大量的探讨,崔鹏飞书记多次表示筹建阿里巴巴商学院是杭师大新一轮发展阶段中重中之重的工作,也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学校将竭尽全力办好这个学院。

林正范校长也指出阿里巴巴商学院将按“学院制”运作。

办学模式、课程设置、管理方式、招生等都有自主权,把他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特区。

马云先生也多次表示,筹建阿里巴巴商学院是阿里巴巴的教育情结,是他本人的梦想,也是阿里巴巴作为电子商务领军企业的战略布局。

双方认为阿里巴巴商学院应该确立全新的办学理念、灵活有效的办学体制、设置适应社会和企业的专业、采用灵活的师资聘用制度、建设先进的实验和实习基地,并着力把学院办成一个紧贴杭州市、长三角地区和国家经济、社会、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人文素养、企业精神、杰出创新创业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和创业者的学院。

学院将以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为主,引入“2+1+1”产学紧密结合型培养模式、“3+1”、“4+1”国际联合培养模式等人才培养模式,应用“生态链管理”,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走国际化之路,力争用5—10年时间,打造成为以电子商务为特色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国际一流的商学院和国内高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地。

与此同时,学校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了一系列调研、考察工作。

组织了电子商务、物流、计算机等方面省内外知名的专家召开了阿里巴巴商学院专家咨询会,就办学目标、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等方面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调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了解国内先进商学院的管理经验、办学体制机制、办学效益等,为筹建阿里巴巴商学院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据悉,学校和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就筹建阿里巴巴商学院专门成立了筹委会和各工作小组,着手各项实质性的筹备工作。

同时,学院的招生工作即将开始,首届阿里巴巴商学院的学生将从学校在校生中选拔产生。

(社会合作处)

 

高起点高标准国际化

阿里巴巴商学院筹建工作全面启动

学校作出了与阿里巴巴集团(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创建阿里巴巴商学院的战略决策后,学院筹建的各项工作按高起点、高标准、国际化的要求全面展开。

在前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9月初,双方筹建小组举行了专题会议,傅勤副校长、学校社会合作处王利琳处长、我校筹建工作小组成员与阿里巴巴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彭蕾一行8人就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师资建设等方面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共识,并就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和招生方案进行了详细探讨。

9月上旬,傅勤副校长、社会合作处王利琳处长及阿里巴巴学院筹建组成员张佐、徐青、陈丹宇一行前往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人大明德商学院、吉利大学,就商学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进行了专门考察,受到三校(院)的热情接待。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教授、党委书记陆正飞教授;人大明德商学院院长伊志宏教授、党委书记荆新教授;吉利大学校长江树人教授、党委书记张同庆亲自接待了考察组一行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探讨。

北大光华、人大明德国际化、社会化、开放性的办学理念,高水平、多层次、近市场的人才培养模式,灵活、务实、高效的运行体制,高质量的学生就业以及锐意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给考察组留下了深刻印象。

吉利大学面向市场筹建学校、发展学校的历程,多方整合教育资源为己所用的能力,民营企业讲求实效的体制、机制优势也给考察组较大的启发。

据悉,下一步筹建小组将进一步选择国内外优秀的商学院进行考察,以充分吸收它们的经验。

在学校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在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的办公场所已经确定,设备等硬件设施正在落实之中,市区05级学生实习住宿点基本确定,招生方案已经确定,近日将面向全校各专业进行;人才培养初步方案也已确定,正在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师资遴选工作也将展开。

(招生就业指导处)

 

余杭区与杭师大开启全面战略合作

2008年09月09日,余杭区人民政府与杭州师范大学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开启了双方全面战略合作时代。

与此同时,杭师大有机硅重点实验室入驻仓前的余杭创新基地,标志着杭师大科技园项目已正式启动。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市长蔡奇出席签字仪式并讲话。

市委副书记叶明主持签字仪式。

市委常委、秘书长许勤华,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于辉达,市政协副主席吴正虎等出席。

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朱金坤在签字仪式上致辞。

王国平代表市四套班子向余杭区与杭师大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表示热烈祝贺。

他说,一流的大学是地方发展的“智囊团”、“创新源”和“人才库”。

杭师大落户余杭区,是杭州市、余杭区两级党委、政府和杭师大全体师生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前段时间以来,余杭区委、区政府坚持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政策到位、举措到位,有力地落实这一重大决策,推动双方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今天双方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

然而,双方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仅仅是杭师大建设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打造“杭州大学城”迈出的第一步。

余杭区委、区政府和杭师大领导班子要坚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反骄破满,切实落实保质量、保进度、保稳定、保安全、保廉洁的“五保”要求,集中人力、资金、设备和领导的精力,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一路绿灯,加快建设杭师大仓前新校园、“杭州大学城”和杭师大仓前科技园,为双方合作奠定最扎实的战略基础,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这件大事,圆余杭人民建一所一流综合性大学的“世纪之梦”。

蔡奇说,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荣。

作为杭州唯一的市属综合性大学,杭师大仓前新校园的建设,必将为余杭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插上腾飞的翅膀。

余杭区要抓住契机,推动与杭师大的产学研合作,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杭师大在建设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过程中,要积极借鉴美国斯坦福大学模式,既着眼自身发展,更服务地方经济,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实现学校建设与地方发展的良性互动。

当前要加快建设杭师大仓前新校区,办好杭师大仓前科技园,打造双方战略合作的重要平台,加强杭师大各院系与余杭区各部门、各企业的对接,确保战略合作早日取得丰硕成果,为建设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绘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崔鹏飞在致辞中说: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杭州师范大学与余杭区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及举行杭师大余杭仓前大学科技园建设启动仪式。

这是我们两家的一件大事和喜事,标志着杭师大与余杭区在原有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长期、稳定、全面和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

我们对此感到非常高兴和振奋,进一步坚定了我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信心和热情。

我谨代表杭师大党政班子和2万余名师生员工,对王国平书记、蔡奇市长及各位领导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对杭师大和余杭区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的签定,表示热烈的祝贺!

崔鹏飞说:

大学发展与区域发展相辅相成。

杭师大与余杭区多年来的交流合作一直有着良好的基础,在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科技项目产业化等领域的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呈现出良好的合作前景。

区委区政府以及各部门领导给予了我们各方面大力的支持。

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党政班子,向余杭区的领导和干部表示诚挚的谢意!

杭师大和余杭区既有地域、亲缘、目标上的一致性,又有很强的对接性、互补性和可行性。

杭师大将在今后的学科专业的设置上充分体现余杭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针对余杭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尤其在微电子、信息软件、服务外包、创意产业、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生物与新医药等领域优先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仓前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也将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促使科技成果优先在当地转化。

今后,我们双方将和谐共生,实现城区与大学的一体化互动发展;双赢共进,不断深化社会事业发展领域的全方位合作。

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双方全面战略合作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杭师大还将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与杭州其他县、市(区)的合作,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努力成为杭州的人才源、知识源、创新源,为杭州建设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作出更大的贡献!

今年5月28日,市委常委会第38次会议专题研究支持杭师大建设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事宜,并原则同意在余杭仓前高教园区划出3000亩土地支持学校迁址另建,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杭州师范大学建设一流综合大学的若干意见》。

(杭州网)

“感恩杭州,情系学子”第二期百万助学工程在我校启动

9月19日下午,由共青团杭州市委、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共同主办的“感恩杭州,情系学子”第二期百万助学工程启动仪式在我校下沙校区道望厅隆重举行。

杭州市副市长张建庭,我校党委书记崔鹏飞、副校长傅勤,共青团浙江省委学校部部长王尧祥,杭州市文明办副主任王晋江,共青团杭州市委副书记黄海峰,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总经理林长春、副总经理章斌以及部分在杭高校负责学生工作的有关领导一同参加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我校党委书记崔鹏飞致辞。

他说,我校一向重视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通过强化勤工助学,重视社会支持等途径,全方位推进助学工作,达到助学工作、自助工程和教育工程的有效结合,确保绝大部分大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

学校还充分发挥了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作用,引导贫困生学会自强自立,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迎接挑战。

据统计,我校在2007年落实奖学金500万元,助学贷款322万元,困难补助经费120万元,勤工助学经费200万元,学费减免经费58万元。

2008年,我校又将组织资源,竭尽全力确保全校贫困生读书率达到100%。

杭州市副市长张建庭在讲话中希望全市各级团组织再接再厉,努力开展各项助学活动,希望全市各事业单位继续发扬扶危济困的精神,更多的承担起回馈社会的责任,希望受助学生把全社会给予的这份爱心转化为个人成长成才的强大动力。

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总经理林长春在会上对此次百万助学工程的具体情况作了说明。

随后,在场的领导为第一期百万助学工程中涌现出的优秀勤工俭学学生颁奖。

团市委副书记黄海峰和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副总经理章斌向我校转交助学款。

共青团浙江省委学校部部长王尧祥和杭州市文明办副主任王晋江为百万助学工程揭牌,“感恩杭州,情系学子”第二期百万助学工程正式启动。

据悉,2007年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用100万元资助500余名优秀大学生。

今年是百万助学工程实施的第二年,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将加大力度,出动200万元资助82所高校1000余名贫困大学生,为这些贫困学子搭建一座走向成功成才的桥梁。

同时,在该工程中,团市委、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除了给予贫困生经济上的支持,还成立杭州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贫困学生提供近千个勤工俭学的岗位。

(校团委倪小萍)

我校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教育发展合作签约仪式

我校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教育发展全面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于3月7日上午在下沙校区举行。

该协议的签订,标志我校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教育领域的全面合作正式启动。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书记、主任盛成皿,开发区党工委主要领导林水荣、李建平、詹国平、张永庆和区人事、财政、街道主要负责人,区7所中小学校长,我校领导崔鹏飞、张鸿森、丁东澜、傅勤;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

根据协议,合作双方成立“中小学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我校7名副教授以上的教师作为专家参加指导,另外,我校将选派6名优秀教师到六所公办中小学任科研副校长。

丁东澜副校长和管委会副主任詹国平代表合作双方签字;双方领导向中小学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科研副校长颁发聘书。

盛成皿在合作协议签订后讲话,希望通过协议的成功签订,双方今后多加强合作,为下沙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校党委书记崔鹏飞讲话表示,我校“建设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要学习开发区干部群众的开拓、进取与创新精神,不仅要与开发区进行教育方面的合作,还要在其它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全面战略合作。

《杭州日报》和《每日商报》等媒体全面报道了这一合作新闻。

(朱文辉)

 

杭州师范大学实习生赴西博办挂钩实习

7月16日,杭师大第一轮7名西博办挂钩实习生前往杭州市西博办报到。

当天下午,西博办为本批实习生举行了欢迎仪式。

参加此次西博办挂钩实习的还有来自城市学院的和浙江大学的学生。

西博办副主任黄峰及秘书处处长许水兰介绍了西博办的机构设置及相关情况,同时,对实习生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

黄峰副主任将“习”、“然”、“求”三个字送给同学们,他指出,实习的“习”字在古体字中由“羽”和“日”组成,属于会意字,即含“每日练羽”之意,而实习本身就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一个亲身体验努力感悟,然后对照分析,最后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他希望实习生谨记“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要理解课堂中学到的“然”和工作中得到的“然”是有区别的,做到知其然,更要做到知其所以然。

最后,黄峰副主任鼓励同学们在工作中找准自己的目标,保持高度的热情,甘于吃苦,善于合作,在实习过程中要有追求,有探索精神和主动意识,争取在有限的实习时间中获得最大的收获。

城市学院合作与发展部部长金首红和杭师大学社会合作处孟斐宇先后发言,希望同学们通过积极地参与和扎实的工作,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奠定基础。

参加此次挂钩实习的所有同学也纷纷表示,在工作会发扬“创新、争先、吃苦、协作、奉献”的西博精神,努力在实践中学会成长,同时为杭州市西博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社会合作处)

 

我校举行与红会医院签订附属医院协议暨揭牌仪式

7月4日下午,我校在红会医院的礼堂内举行与红会医院签订附属医院协议暨揭牌仪式。

市政府副秘书长张连水,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卫强,我校校长林正范,副校长、医学院院长郭清,红会医院院长何革以及市卫生局医政处、卫生局中医处领导和我校党校办、教务处、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基础医学部等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由红会医院党委书记裘成主持,陈卫强宣读了附属医院认定文件和命名批复,郭清、何革共同签订了协议书,林正范、陈卫强为附属医院揭牌。

林正范代表学校致辞,他向莅临仪式现场的领导和来宾表示欢迎和向长期支持我校发展的各级领导表示感谢。

他介绍说杭州师范大学办学已历经百年,是杭州市属高校的“排头兵”、“领头雁”、“先行者”;红会医院则是杭州市历史最悠久的医院之一,是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医院,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浙江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名院”建设单位。

长期以来,我校与红会医院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在医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一直互相扶持,今天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在这里成功举行挂牌、签字仪式,这必将进一步密切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提高我校在医学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双方事业的共同发展。

张连水在揭牌仪式上作了讲话,他指出杭州师范大学附属红十字会医院揭牌是双方事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和喜事,附属医院揭牌为师大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医院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他相信杭州师范大学附属红十字会医院的成立是吸取整合了双方在学科建设、人才队伍、技术平台、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的优势资源和力量,不仅为高起点的医药学科的发展构筑了优良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为提高合作双方的科研水平,实现双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何革在讲话中谈到红会医院成为我校非直属附属医院标志着医院与我校的合作关系将更密切,合作层次将更高,为杭州市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掀开新的一页。

他指出作为我校的教学医院,医院多年来的发展受益匪浅,深切地感受到医院发展得宜于教学,双方合作做到了优势互补,实现了互利双赢。

(新闻中心柯盈盈)

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为大学生创业导航

——我校聘请5位知名企业家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响应团中央“百城万企进校园”和市委市政府“和谐创业”的号召,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组织和人才优势,为大学生搭建创业服务平台,近日,我校在杭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的协助下,聘请5位知名企业家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

这5位知名企业家分别是杭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浙江大安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大安,安德维(中国)网络传媒有限公司总裁郭羽,杭州邦达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震,动力(中国)地产机构总经理高广志和杭州飞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魏任斌。

通过聘请企业家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的方式,可以促进大学生人才与企业对接、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促使大学生创业团队与创业导师对接、创业项目与创业导师对接;充分发挥企业家在实施大学生创业导航计划中的重要作用。

我校一直十分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相信此举能更好地促进我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开展,为学校“建设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增添新的亮点!

浙江省氟硅化学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在我校成立

我校牵头成立的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氟硅化学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于7月25日在我校文一路校区隆重举行成立大会。

浙江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平台依托单位浙江化工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郑继德、巨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黄华章与我校校长林正范、副校长郭清等出席大会。

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基金委、杭州市科技局、衢州市科技局、西湖区科技局等政府部门的相关领导,中国氟硅材料工业协会、省有机硅材料行业协会、省氟化学工业协会等行业协会的领导、专家,解放军总后军需装备所、国家有机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和大学的领导与专家,以及我省氟硅产业界39家大中型精英企业的领导与专家参加了成立大会。

会上,省科技厅条财处王桂良副处长宣读了省科技厅关于同意设立“浙江省氟硅化学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批复。

蒋泰维厅长为平台授牌,并正式启动平台的门户网站()。

平台理事长来国桥代表平台接牌。

平台理事长、我校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来国桥教授向大会介绍平台的建设情况。

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岳润栋、省有机硅材料行业协会理事长季诚建、省氟化学工业协会理事长苗育等分别致辞。

平台依托单位领导林正范校长代表杭州师范大学向平台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表示我校正处在向综合性转型时期,已将有机化学列为学校重点支持的学科之一,今后学校仍将大力支持有机硅实验室的发展。

他希望有机硅实验室能多出标志性成果,希望平台能够充分发挥“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作用。

随后,蒋泰维厅长发表讲话。

他对平台寄予厚望,希望平台能明确自己的基本任务,一要主动设计、主动实施本领域、本行业的重大科技项目;二要为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公共咨询服务。

他表示氟硅产品是21世纪重要的战略性新材料,平台要注重如何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要做到多管齐下,既要做好做强平台建设,又要开展重大项目研究,要扬长避短,形成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战略联盟。

大会还举行了平台与企业科技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平台单位浙江省化工研究院绿能所所长刘跃华与精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剑就“FPF复合膜模试工艺技术”签署合作协议;平台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实验室副主任邱化玉与平湖市金象纺织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国亮签署“有机硅功能织物整理剂开发合作框架协议”;平台单位巨化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吴周安与衢州市九洲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洲签署“电子级三氟甲基磺酰亚胺合成技术”合作协议。

据介绍,浙江省氟硅化学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集氟硅材料研发和服务为一体,整合了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化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化工研究院)和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巨化集团公司)的科技资源,将通过构建紧密合作层,集聚“产、学、研”各方力量,实现氟硅材料科技创新力量和服务资源的有效配置,建立共享机制,在有机硅和氟化工的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方面为我省众多氟硅企业服务,解决相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困难,提供技术支撑,将有效地提升我省有机硅和氟化工行业的技术水平,使我省的有机硅及氟化工产业与国际接轨。

浙江省氟硅化学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设理事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监督委员会。

平台秘书处是平台理事会的常设执行机构,下设有机氟、硅开放实验室,有机硅产品工程放大,氟材料新产品放大,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咨询与服务,人力资源培训与技术推广,项目、产品及技术设计、开发、评估,氟硅信息平台(独立门户网站)等10个服务机构。

该平台将通过设计重大创新课题,承担科技攻关任务,提供科研基础条件、共享科技资源,实施科技成果推广、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强中小企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开展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等创新服务工作,从而实现“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四大主要功能,促进和带动我省有机硅及氟化工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和提升,带动诸如能源、电子、纺织、汽车等其它行业的发展,进一步发挥氟硅化工产业优势,使浙江省真正成为氟硅化工先进制造业基地。

(宣传部孟昌)

 

我校与北京大学合作的细旦锦纶项目部分阶段性成果通过部级鉴定

7月8日上午,由国家教育部组织并主持,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刘会洲研究员、西安工程大学姚穆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范海福院士和李方华院士、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郑植艺教授等11名资深专家组成的成果鉴定委员会,在北京大学对我校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实验室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共同承担的“基于富镧稀土添加剂的细旦锦纶6纤维制造技术的小试技术和原理研究”、“基于富镧稀土添加剂的细旦锦纶6纤维制造技术的中试开发和应用”两个项目的成果进行了鉴定,一致认为分别达到了“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水平。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周静副主任、北京大学岳素兰副校长和我校郭清副校长出席会议并先后致辞。

北京大学徐怡庄副教授、博士以及我校来国桥教授和蒋剑雄教授分别代表各自项目组向与会专家及领导做了技术报告和研制报告。

同时出席和旁听本次鉴定会的还有兼任我校有机硅重点实验室学术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