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资料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教案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8079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89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资料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备考资料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备考资料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备考资料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备考资料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考资料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教案doc.docx

《备考资料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资料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教案doc.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考资料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教案doc.docx

备考资料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教案doc

第九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时序要清]

[线索要明]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就其原因而言,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也与资本主义的侵略性、扩张性密不可分;就其阶段而言,则经历了雏形出现、进一步拓展、初步形成与最终形成的过程。

线索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1)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而完成。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也是殖民扩张的过程。

在世界市场中,欧美工业化国家是中心,而亚非拉广大国家和地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线索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经历的四个阶段

(1)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推动欧洲人走向海洋,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荷兰、英国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爆发于英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伴随着在世界范围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殖民活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端于德国、美国,核心成果是电力、内燃机、新能源的广泛应用,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及瓜分世界狂潮的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19讲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对财富的追求、地理知识的增加、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天主教的热情,最终导致了新航路的开辟。

(2)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全球逐渐形成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3)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建立了世界性的商业帝国。

在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中,英国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一、世界文明交往的“纽带”——新航路的开辟

一、背景

1.原因

(1)经济根源:

15世纪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新航路的开辟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2)社会根源:

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黄金、白银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

15世纪改行金本位制后,黄金成为商品贸易的唯一支付手段,需求量急增,一股狂热的拜金主义热潮在欧洲迅速兴起。

《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流传以后,人们渴望到东方“寻金”。

欧洲人对黄金的贪婪追求,反映了资本主义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需求。

(3)直接原因:

15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士耳其帝国占领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他们对过往货物征收重税,进行海盗式掠夺活动,导致东方运往西方的商品数量急剧减少,价格猛涨,引起商业危机。

(4)宗教因素:

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其教会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这也是其精神动力。

(5)思想根源:

人文思潮的影响。

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激发了人们的开拓进取、敢于冒险、征服自然和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的精神,特别有利于探寻新航路和从事冒险事业。

2.条件

(1)主观条件:

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2)客观条件:

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过程

时间

航海家

支持国家

新航路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

开辟了到非洲“好望角”的新航线

1497~

1498年

达·伽马

葡萄牙

开辟了绕道非洲到达印度的新航线

1492年

哥伦布

西班牙

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

1519~

1522年

麦哲伦

西班牙

其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三、影响

1.对欧洲:

出现重大社会变革。

(1)引起“商业革命”。

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市场和贸易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保险公司等出现)。

(2)引起“价格革命”。

“价格革命”使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使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从而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价格革命”也成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

2.对世界:

整体世界开始形成。

(1)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交流会合,日益连成一体。

(2)地区性的贸易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揭开了殖民掠夺的序幕,以西班牙、葡萄牙为首的殖民帝国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为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积累了资本。

3.对中国的影响

(1)经济上:

明朝中后期从菲律宾等地大规模引种西班牙人从美洲带来的玉米、红苕、马铃薯、烟草、南瓜、向日葵、辣椒、番茄等作物,尤其是高产作物红苕、马铃薯和玉米,使清朝人口急速增长有了粮食保障,还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发生重大变化。

欧洲商人对中国商品的大量购买、运输,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2)外交上:

明朝时葡萄牙骗居澳门,荷兰侵占台湾,中国开始反对西方殖民侵略的斗争,郑成功收复台湾就是最为典型的事件。

清朝入主中原后,因为害怕汉人和西方殖民者勾结起来威胁满洲人的统治,实行严格的闭关政策,使清朝丧失了同欧洲充分交流的机会。

(3)文化上:

罗马传教士直接到中国来,基督教重新在中国传播;传教士为了顺利传教,带来天文、地理、历法、数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书籍和知识,西方文化开始直接在中国传播;中国文化学者开始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西方著作的成果,徐光启和宋应星就是突出的代表。

所谓“西学东渐”,就是新航路开辟在文化上的影响。

4.其他方面的影响

(1)促进了农作物、疾病、天主教的传播。

传染病到新地区,由于免疫力差,危害更大。

(2)导致人口大迁移,人种分布大变化、种族大灭绝。

(3)激发了虚构传奇文学的创作:

如拉伯雷《巨人传》,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弗游记》等。

(4)给欧洲人日常生活带来变化。

餐桌:

玉米、土豆、西红柿等;饮料:

咖啡(非洲)、可可(美洲)、茶叶(亚洲)等。

(5)促进了全球性的文化交流:

西学东渐、中学西渐、兰学东渐等。

探究主题——新航路开辟,世界连成一体

[史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会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思考] 史料一主要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什么?

[提示] 史料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分析了新航路开辟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间的隔绝状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融。

[史料二] 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

[思考] 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生产的萎缩说明了什么?

[提示] 新航路开辟以后,商路由地中海沿岸转到大西洋沿岸,从而引发了商业革命。

多元视角审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世界市场

联系之路

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世界市场形成雏形

文明交

流之路

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融

思想震

撼之路

新航路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了神学理论,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殖民掠

夺之路

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空前的灾难

社会转

型之路

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观察下图,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开辟的航线主要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

选D 按照图片所示,航线①是迪亚士的航线,是葡萄牙王室支持开辟的,故①错误;图中航线②是代表葡萄牙的达·伽马开辟的,故②错误;图中航线③是哥伦布代表西班牙王室开辟的,故③正确;图中航线④是麦哲伦及其船队代表西班牙王室开辟的,故④正确。

D项符合题意。

2.近代西方某航海家在其《航海日志》中写道:

“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这位航海家应该是(  )

A.哥伦布B.麦哲伦

C.达·伽马D.迪亚士

解析:

选A 根据材料有效信息“前往印度”、“使他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走向西的海路”等可得,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向西(即横渡大西洋)探寻通往印度的航线,故A项正确。

3.“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

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

”这段话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  )

A.人口迁移都是被迫的B.各地联系逐步加强

C.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D.逐渐走向政治一体化

解析:

选B 根据材料中“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

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得出,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对外殖民扩张,各地联系逐步加强,故B项正确。

4.(2017·合肥质检)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

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  )

A.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

B.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

C.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

D.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

解析:

选A 根据材料,实际上强调的是要用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来看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这个维度来说,使得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故A项正确。

5.明代《二如亭群芳谱》一书中写道:

“西番葵,茎如竹,高丈余,叶如蜀葵而大。

花托圆二三尺,如莲房而扁。

花黄色,子如草麻子而扁。

”“西番葵”后来成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得益于(  )

A.丝绸之路的畅通B.欧洲的商业革命

C.朝贡贸易的形成D.工业革命的扩张

解析:

选B 新航路开辟引发西方“商业革命”,亚欧贸易联系加强,一些西方的作物也开始传入中国,即当时的明代,故B项正确。

6.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的主要作用在于成为了方便西、葡两国作为重金属货币的传输漏斗——为了国内的消费,用新大陆发现的重金属货币换取东方的奢侈品。

据此可以推知,新航路开辟后(  )

A.西、葡封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东方在贸易中占主导地位

C.西葡未实现有效的资本积累

D.世界市场的雏形已经出现

解析:

选C 根据材料中“西、葡两国作为重金属货币的传输漏斗——为了国内的消费,用新大陆发现的重金属货币换取东方的奢侈品”得出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掠夺的财富主要用于皇室的消费,并未转化为资本,故C项正确。

二、资本原始积累的“血与火”——殖民扩张与掠夺

1.葡、西两国的衰落

15~16世纪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时代,然而,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随着荷兰海上势力的逐渐崛起,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衰落了。

葡西两国迅速崛起又很快衰落,是有深刻且相似的内在因素的。

其一,两国强大的封建传统是影响其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封建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束缚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保守的传统观念使它们没有用得到的财富去投资本国经济,而是将其用来向欧洲其他国家购买奢侈品。

这样的结果是本国经济仍然迟滞不前,而掠夺来的财富却为别国做了“嫁衣裳”。

其二,流入两国的大量财富不仅没有成为它们发展的动力,反而窒息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大量流入的财富使得西班牙患上“贵金属积攒过多症”,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抑制了本国市场的发展。

本国市场的萎缩又使其“越来越要从属于这样一个贸易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它从欧洲的其他部分购买它所需要的东西,而以新世界的财富支付购买货价的大部分”。

最终,和流入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财富一样,光荣也随着财富的流走而远去。

2.“海上马车夫”的殖民扩张

(1)条件

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

②工商业迅速发展。

③航海业和造船业尤为发达,拥有强大的海军。

(2)表现

①成立殖民公司:

政府特许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

②参与殖民掠夺:

在非洲、亚洲和美洲夺取大量的殖民地。

(3)影响

①为资本的原始积累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②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为17世纪国际贸易和金融信贷业务的中心。

3.“日不落帝国”的殖民掠夺

(1)时间:

从16世纪中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2)前提

①得到政府的默许和支持。

②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3)概况

①亚洲:

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19世纪中期,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

②美洲:

从17世纪开始,在北美东岸先后建立13个殖民地,在南部建立种植园。

③非洲:

在西非海岸建立殖民地,进行奴隶贸易。

(4)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建立起一个势力范围遍布全球的殖民大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

4.世界市场的拓展

(1)途径

海外贸易

与殖民地贸易,抢掠和欺诈是惯用手段

殖民掠夺

奴役殖民地的人民,抢夺殖民地财富

种族灭绝

屠杀印第安人

贩卖黑奴

将大批非洲黑人掳掠到美洲卖为奴隶

(2)影响

对殖民地

带来了极大灾难

对欧洲

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对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探究主题——早期殖民扩张的多重性

[史料一] 15世纪末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的世界市场的贸易需求……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接踵而来的是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

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教你读史] 史料第一段话说明了殖民扩张对世界的影响,第二段话说明了殖民扩张对殖民地的客观影响。

[思考] 史料反映出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提示] 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手段有掠夺金银、种族屠杀、贩卖黑奴、殖民战争、殖民地的商业活动等。

其影响是两方面的:

一是欧洲的殖民扩张造成被侵略地区的落后;二是欧洲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传到殖民地,客观上有利于殖民地的近代化。

[史料二] 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

进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教你读史] 史料二中“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体现了人类交往范围的扩大;“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体现了对阶级关系的影响。

[思考] 根据史料二,你如何理解“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

[提示] 大量金银的流入直接导致西欧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实力上升,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多重影响

对世界市场

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

对殖民国家

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殖民地

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进步

对国际关系

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

1.(2016·揭阳模拟)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认为“海洋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不可占领的;应向所有国家和所有国家的人民开放,供他们自由使用。

”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抨击了葡萄牙对海洋航线和贸易的垄断

B.抨击“海上马车夫”荷兰对海洋航线和贸易的垄断

C.抨击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破坏海上自由

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解析:

选A 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垄断了早期殖民贸易,17世纪初,荷兰崛起,积极进行殖民扩张,《论海上自由》是为自己殖民扩张进行辩护,故A项正确。

2.“荷兰的贸易量在1698~1715年期间达到顶峰,而且,在那些年月里,荷兰商船队的规模仍为英国的两倍,可能等于法国的九倍。

但当时,荷兰在全部贸易中所占的份额正在下降。

因此,所出现的是一个相对而非绝对的衰落。

”荷兰相对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英法政治制度较为先进

B.英法海军力量强大

C.荷兰商业经营方式落后

D.荷兰殖民地较狭小

解析:

选D 荷兰率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故A项错误;荷兰海军力量强大,故B项错误;荷兰商业经营方式先进,故C项错误;相对英法而言,荷兰的殖民地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荷兰的发展,故D项正确。

3.(2016·晋冀豫三省联考)下表记录了英国人弗朗西斯·德雷克的活动。

推动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

时间

事件

1566年

跟随其表兄霍金斯从非洲贩卖黑人到南美,偶尔袭击葡萄牙商船

1572年

怀揣女王发的“私掠许可证”,在南美和大西洋抢劫西班牙运输队

1588年

协助英国海军大败西班牙舰队,成为当时英国出身寒微青年的偶像

A.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

B.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C.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D.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解析:

选A 英国人弗朗西斯·德雷克的活动时间是16世纪,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受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故A项正确。

4.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

时间

1541~

1550

1551~

1560

1561~

1570

1571~

1580

1581~

1590

1591~

1600

含银量

50%

39%

11%

17%

18%

5%

A.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B.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

C.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D.实现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

解析:

选C 16世纪随着法国的不断向外殖民扩张,法国用含银量越来越少的货币进行海外贸易,是对被殖民国家的更为残酷的掠夺,促进了法国等西欧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故C项正确。

5.(2017·九江模拟)1650年,英吉利共和国发布《航海条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点:

一、禁止外国商人和拥护斯图亚特王朝的美洲殖民地有任何贸易关系;二、外国商船如无共和国政府的许可证,不得与美洲的英国殖民地通商。

以下关于此条例说法正确的是(  )

A.其目的在于压制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B.其颁布有利于工业资本家在海外的扩张

C.主要为打击西班牙殖民势力扩张而颁布

D.反自由贸易,以保护主义促进国家利益

解析:

选D 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未经同意外国商人不得与英属美洲殖民地贸易往来,说明英国政府采取保护主义促进国家利益,故D项正确。

6.在近年编撰的世界通史中,不少著作突破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套路,按文明类型及其演变划分历史,注重描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

下列史实最能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

A.16世纪开始兴起的三角贸易

B.清朝厉行海禁政策并维护朝贡体系

C.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D.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

选A 材料强调“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

三角贸易使得欧洲、非洲、美洲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个过程中也伴随着三大洲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故A项正确。

本讲命题点研究

2010~2016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

 考纲

卷别  

新航路的开辟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Ⅱ

2014·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2016·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2015·英国的殖民扩张

全国卷Ⅲ

全国卷

2011·评价西方崛起观点

[考情分析]

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中有关新航路开辟的考查基本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对殖民扩张的考查相对较少。

试题一般以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为线索,从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角度考查对欧洲社会转型的影响。

选择题考查趋向研究

洞悉命题人的命题意图,解题最快捷

主干知识迁移考

(2015·全国卷Ⅱ)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解析:

选D 抓住18世纪这一时间信息,迁移相应的内容是解题关键。

由于英国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加大了对东方的贸易,使茶叶大量流入英国,导致茶叶价格下降,成为普通民众也可消费的产品,故出现材料变化,故D项正确。

在素养立意的新课标全国卷历史命题中,创新命题角度,从社会现象与经济的关系角度来考查殖民扩张的影响是其特色之一,如上题,就间接考查了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热点演练]

1.下表是16世纪末欧洲部分主要国家的物价与16世纪初相比的上涨倍数。

由此可以推断(  )

国家

西班牙

英国

荷兰

法国

倍数

4.2

3

2.6

2.2

A.殖民掠夺影响国内市场B.商业革命引发价格革命

C.经济实力决定物价水平D.殖民战争导致价格动荡

解析:

选A 早期殖民扩张,殖民者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导致欧洲白银数量暴涨,货币贬值,故A项正确。

2.有学者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哥伦布大交换”,认为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也是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

从这个角度来看,下列哪项不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给美洲带来的影响(  )

A.给美洲带来了新的疾病

B.使美洲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

C.改变了美洲人的生活方式

D.给美洲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解析:

选D 当时西欧国家生产力还不高,抢掠、欺诈等成为这一时期西欧殖民者常用的卑劣手段,材料也未涉及传播先进的生产方式,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3.“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

”这说明了(  )

A.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B.欧洲出现“价格革命”

C.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解析:

选A 据材料“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