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月华事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8068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许月华事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许月华事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许月华事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许月华事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许月华事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许月华事迹.docx

《许月华事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许月华事迹.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许月华事迹.docx

许月华事迹

许月华事迹

篇一:

许月华

恰值20XX年初,通过网络,第一次看到《人民的好儿女》中那些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献给了人民,在他们身上

,我看到了共产党人无私奉献、坚忍不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她命运坎坷,1岁丧父,12岁丧母,为谋生计她跑到铁路上捡煤渣,被从背后驶来的火车碾碎双腿,成了一位高位截肢的残疾人。

她没有双腿,却一路坚强前行;她不是福利院的正式员工,却自愿成为138个孤儿的“妈妈”,而且一做就是37年。

因为常年需要借助板凳行走,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板凳妈妈”。

苦难让只有半截身子的她释放出了强大的力量,就像苦难中盛开的向日葵,面向太阳,顽强绽放。

她就是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许月华。

许月华是一名共产党党员,为了投入党的怀抱她放弃了转正的机会。

在1987年的入党申请书中,她写道:

“上天只给了我半截身子,党却给予我健全的灵魂!

感恩报党,足够我用一辈子来完成。

”不久,许月华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在当前物欲横流和拜金主义思潮影响下,很多人两眼只盯着钱和权,将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忘得干干净净。

今天,“板凳妈妈”的事迹让人们无比动容、产生共鸣:

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才是人生的价值体现;燃烧自己、回报社会才应大力弘扬、全面倡导!

许月华同志作为福利院供养人员,深感党和政府的恩情,一直拥有回馈社会、感谢政府的感恩情怀。

她患有胆囊结石和严重的风湿性颈椎病,经常手脚发麻、头痛、头晕,一年要住三、四次医院,但她从不找组织的麻烦,也从不把痛苦放在心上。

她说:

“我要将党给我的爱转送到这些不幸的孩子身上去。

”带着感恩的情怀,她从不把自己看成是弱势的残疾人,为别人奉献觉得是理所当然,而别人为她付出时,她则忐忑不安。

多年来她一直拒绝好心人送来的慰问品和慰问金,实在无法拒绝的就转赠了福利院的孤残儿童。

学习许月华同志,就是要学习她热爱党、热爱社会、回报社会、珍惜拥有、健康向上的情怀和美德。

一个原本需要别人照顾的人,却用她的善良和奉献来回报社会,关心他人。

在许月华身上,充分体现了“无私奉献”、“大爱无疆”传统美德。

当一群孤残儿童的妈妈,许月华一做就是三十多年,这是怎样的一种坚强,是怎样的一种爱心!

这种信念,不但朴实,而且执拗;这种坚持,不但执着,而且长久;这种爱心,不但温暖,而且滋润。

“板凳妈妈”这种自强不息、永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品质。

残疾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带给我们健全人却是巨大的震撼,让我们感受到了精神的力量和爱心的魅力:

一个失去双腿的人,尚且能够顽强地面对生活、回报社会,我们四肢健全的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呢?

“板凳妈妈”当选“感动中国”人物绝对够资格且当之无愧。

因为她用行动诠释了只要有爱,只要坚强,只要不向命运低头:

残缺之躯也能成为这个时代的灵魂巨人!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这是人性中最珍贵的部分,是德性中最耀眼的品质。

拥有了它们,“板凳妈妈”在捉襟见肘时仍不离不弃,在疲乏倦怠时依然饱含乐趣,这也是她坚信自己的付出会在孩子身上回报,进而改变他们命运的力量。

每一个共产党员,在举起右手宣誓时,都会作出“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的庄严承诺。

在建设文明、富强国家的道路中,身为共产党员,理当冲锋在前,战斗不止。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人人都献出一份力,就一定能够为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人民幸福生活贡献一份力量。

“人民的好儿女”,是人民对优秀共产党员最好的评价。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知道我还要做的有很多,我会在这些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的感召下,牢记党的宗旨,在生活中,以最有效、最感人的实际行动,把国家、人民群众放在心坎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篇二:

板凳妈妈许月华

“板凳妈妈许月华”---心得体会

汪源诚

20XX-6-20

“板凳妈妈许月华”---心得体会

汪源诚

早就被一个叫许月华的“板凳妈妈”深深感动着,一直很想为她道一声祝福,说一声感谢,却始终没有时间动笔写一点文字来赞颂。

前些天,松多中心学校党支部组织收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人民的好儿女》专题片,其中《板凳妈妈——许月华》这个电教片再次感动了我。

我边看边感动,边感动边思考:

当前我们这个社会多么需要这样普通却伟大的“板凳妈妈”!

多么需要这样平凡却崇高的时代精神。

于是我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抽出时间来好好学习许月华,写一篇心得体会发自内心感谢“板凳妈妈”,以孤残儿童的名义,更以社会的名义。

恰巧今天是3月5日,是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的49周年纪念日,是全国各行各业轰轰烈烈“学雷锋、见行动”的活动日。

在此,仅以简短文字,表达我对许月华的崇高敬意,真诚地祝愿“板凳妈妈”一生平安。

许月华为什么叫做“板凳妈妈”?

这是网友们对她的尊称。

1956年,许月华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板塘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1岁时,父亲病故。

12岁时,母亲病故。

母亲过世3个月后,她又不幸被火车碾断了双腿,成了一位高位截肢的残疾人。

1973年,许月华18岁,湘潭市社会福利院收养了她。

20XX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

她没有腿,只能依靠两个小板凳艰难行走;她是一名孤儿,又是138名孤儿的“妈妈”?

?

这个身高不足一米、靠两个小板凳“走路”的许月华,38年来用感恩、坚强、甘于奉献的心,给予福利院的孩子们完整的母爱。

她的事迹被公布于网络后,许多网民通过转帖、留言、评论的方式,表达了对她的敬爱,为之动容的网民称她为“板凳妈妈”。

正如网民“天下石头”说:

“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生活在福利院里同样需要帮助的人,‘板凳妈妈’给予的母爱是伟大的‘大爱’,也是坚强的‘大爱’!

”这种始终自强自立、乐观向上、热心助人的大爱精神,既朴实无华,又感天动地,的确让人敬佩、让人动容。

当下,随着竞争的白热化和社会的物欲化,社会道德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滑坡,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丧失了应有的传统美德,甚至与社会公德背道而驰。

当这些急功近利的人看到“板凳妈妈”的平凡生活,应该有所感悟,有些释然。

毫不夸张地说,许月华的善举不仅援助了138名孤残儿童,更让那些未曾受到她恩泽的社会公众得到了心灵救助。

我们生活在世上,每个人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但像“板凳妈妈”这样的“半截人”,仍热心奉献社会、服务孩子,相信许多人还是第一次遇到。

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38年,

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却是一段不简单的人生!

难以想象,风风雨雨38年在福利院照顾孤儿,许月华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付出多少艰辛,多少爱心。

一个原本需要别人照顾的人,却用她的善良和奉献来回报社会,关心他人,在许月华身上,充分体现了“无私奉献”、“大爱无疆”传统美德。

当一群孤残儿童的妈妈,许月华一做就是三十多年,这是怎样的一种坚强,是怎样的一种爱心!

这种信念,不但朴实,而且执拗;这种坚持,不但执着,而且长久;这种爱心,不但温暖,而且滋润。

“板凳妈妈”这种自强不息、永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品质。

残疾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带给我们健全人却是巨大的震撼,让我们感受到了精神的力量和爱心的魅力:

一个失去双腿的人,尚且能够顽强地面对生活、回报社会,我们四肢健全的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呢?

“板凳妈妈”当选“感动中国”人物绝对够资格且当之无愧。

因为她用行动诠释了只要有爱,只要坚强,只要不向命运低头:

残缺之躯也能成为这个时代的灵魂巨人!

许月华是一名共产党党员,为了投入党的怀抱她放弃了转正的机会。

在1987年的入党申请书中,她写道:

“上天只给了我半截身子,党却给予我健全的灵魂!

感恩报党,足够我用一辈子来完成。

”也正是这一年,一位市领导同志在听了她的故事后,提出“像许月华这样的同志,我们应该破例将她转为福利院的正式职工”。

许月华听说后,主动找到这位领导同志:

“我受党的照顾,不要求转为正式职工。

但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想入党,可又觉得不够格。

”听了许月华一番话,这位领导同志十分感慨:

“站在你面前,我比你高了一截;可是在思想境界上,我比你矮了一截。

”不久,许月华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在当前物欲横流和拜金主义思潮影响下,很多人两眼只盯着钱和权,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早忘得干干净净。

今天,“板凳妈妈”的事迹让人们无比动容、产生共鸣:

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才是人生的价值体现;燃烧自己、回报社会要大力弘扬、全面倡导

篇三:

道德模范事迹

全书着墨于鲁迅的文艺上的革命斗争,并以此勾勒出鲁迅文艺革命的斗争历程。

很显然,作者是比较敬佩鲁迅的,因此没涉及过多鲁迅的缺点,即使对于文艺界的论战等,仍是站在他那一边。

因此,以下观点只是基于作者文中描述的一些体会,也许不够客观,但我个人觉得差不了多少的。

首先说说鲁迅先生的性格以及为人。

鲁迅是个性格坚强的人。

早年他老爸“不欺负别人但是对别人的欺负予以猛烈还击”,后来老爸病了,他因采药迟到但却不对老师透露家里情况,再后来家境衰落使得他早早担当家里更多的责任,种种的早期行为,对他的今后影响很大。

再到后来,在日本求学时面对别人的歧视不惧怕,回国后在教育系统及文艺界的的辗转磨难,都一次次锻炼他那坚强的性格。

这种性格在革命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很难想象一个软弱性格的人能担当如此重任,也许他的弟弟周作人是个反面教材。

鲁迅是个有独立精神的人。

我觉得这跟他的家庭氛围有很大关系,不拘一格的祖父,开明的父母。

因此,从很小时候开始,对事物看法就有自己见解。

师从章太炎时见解独特不迷信老师权威,留学

日本时在视日本为友邦的大环境下对日本野心的准确研判,及至以后在文艺斗争多次坚持自认为观点。

鲁迅是个负责任的人。

早年家庭由盛转衰让他提早担当照顾家庭的责任,成年后对老母亲悉心赡养,之后对其弟周作人一家尽心照顾,再之后对儿子海婴的照顾,都可以看得出。

不必说工作上的尽心尽力,鲁迅先生并没有忽略生活的其他部分,这不得不让人惊叹。

而我则认为这跟他精力充沛,能力强有关。

没有足够的精力与能力,负这么多的责任是空谈。

鲁迅是个革命斗士,但是却在吸收一些革命经验后不愿战友做无谓牺牲。

例如在杭州教学时,被学生问及“有辫子好还是没辫子好”时,不加思索答道“无辫子固然好,但是我劝你们还是留着好”。

因为他尝试过无辫子带给他工作生活的不便,并且在根据经验觉得不必过多做这些剪辫子的表面革命,应该做多些实在革命。

基于这一原则,他创造了壕垒战理论,即用最少的牺牲让敌人付出最大的代价。

他曾说过“革命者应善于保存自己,才能有效地打击敌人”。

下面来说说书中提到的一些比较深刻的观点。

鲁迅提出过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观点,也就是国人的关于爱国的解读。

他认为,国人的爱国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自大的爱国,

一种是集体从众的爱国。

前者,区别于精神病中的夸大狂,是指在大家都不支持他的观点时,仍能保持自己独立之精神,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而这观点,出发点纯粹是为了国家,即使有失偏颇,也不应过多指责。

一个国家有多一些这种人,万幸也。

后者,则很大基于从众以及私利,标榜自己爱国。

这种爱国,映射出自己的自卑,但是放之于爱国人群中,摇身一变成了“自信”——大家行动观点正确,自己是其中一员,自豪;大家行动观点不正确,自己是其中一员,不单单是自己错误。

此种爱国,还是越少越好。

联系到此次钓鱼船事件,说得极是。

且这种国民性,一直如此,不由得联想起文革。

他有提出过一个“拆屋顶”理论,大意是国人都是喜欢调和与折中的。

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

但是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没有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都不肯行。

这种理论其实很简单,平时砍价就有出现这种情况。

说到大处,个人一直认为,一个社会的舆论肯定需要些激进的人与保守的人,这样社会舆论才会更加接近真实,拆屋顶理论刚好可以支撑这一说法。

大概就是这些吧,算是书评,推荐此书。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

一、助人为乐

许月华,湖南省湘潭市福利院供养人员,12岁时高位截瘫,两个小板凳是她行走的支撑;17岁时,她被送进了社会福利院,开始了新的生活;现在,她是130多名孤残儿童的“妈妈”,撒播着伟大的人间母爱。

37年来,她始终自强自立,乐观向上,热心助人。

在福利院,许月华从没有休过节假日。

有回她肾结石急性发作住院,刚出院她就直接进了福利院幼儿宿舍,一工作就是30多个小时。

“我要把欠孩子们的时间补回来。

”护理班长心疼她:

“月华,你这样下去会累死的。

”许月华轻轻一笑:

“真这样累死,我乐意。

我还留了几十块钱,就拜托你替每个孩子买件衣服,算是我给他们的一个纪念。

随着福利院收养的孤残婴幼儿不断增多,许月华抚育的“儿女”也越来越多,最多时同时带着15个。

为了方便,她让孩子们都睡在自己的床上。

床铺太窄,就不断加宽,最后加宽到了5米,她那张大床成了一座小型幼儿园。

白天,许月华给他们喂奶,换尿布,陪他们玩,逗他们笑,常常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晚上,这个刚睡下那个又醒了,这个刚停止哭那个又扯开嗓子喊,许月华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37年里,许月华带大了138个孤儿。

一批孩子走了,又一批孩子来了。

这些不少都已成家立业,他们在填履历表时,在“母亲”一栏里,写的都是一个共同的名字:

许月华。

许月华20XX年被人民网评为“十大责任公民”,20XX年被中央电视台授予全国“三农”人物奉献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