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8061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市政公用事业项目

经营规划书

公用事业项目组

二00二年九月

第一部分本报告的思路、工具和模型

……………………………………………2

第二部分产业分析

……………………………………………5

第三部分企业资源分析、产业切入点

……………………………………………

第四部分业务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

……………………………………………

第五部分商业模式和实施方案

……………………………………………

第六部分业务流程和工作计划

……………………………………………

第一部分本报告的思路、工具和模型

理性的产业进入应该考虑下面的两个基本因素:

一是对公司资源能力和核心优势的把握;二是对所要进入产业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新产业的进入能否有效依托现有资源和优势,能否对现有业务的经营运作产生良好的促进或互补作用;二是所要进入的产业能否提供足够大的空间。

关键点:

找好进入新产业的突破口和着眼点。

这里我们应用产业进入的“V”型结构模型,及稳定底部板块理论。

一、产业进入模型——V型结构

任何一个产业都是有其独特的内部运行规律和形态特征的“生态”系统,该系统的运行是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系统的一部分或子系统。

我们在探讨进入一个行业时遵循下面的一个路径:

社会趋势

方向和策略

产业趋势

产业链逐步展开

切入点:

项目或企业

图1、做产业的“V”型结构

▼从社会的发展趋势来把握产业的发展趋势。

▼从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特征来把握产业进入的策略和发展方向。

▼切入点:

项目公司。

通过对社会经济的客观分析,把握产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对产业发展趋势、产业发展特征、产业内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和把握来透彻了解所要进入产业的“生态”;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自身资源及核心优势的分析,确定我们进入产业的切入点。

该点既是进入新产业的落脚点,也是带动企业在新产业中进行纵向、横向产业链扩张的起点和平台。

二、稳定底部板块理论

在企业经营上,寻求建立持续发展的业务结构是制定企业经营战略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在企业的业务结构层面上构建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板块结构是企业获得稳定发展的基础。

我们假定企业的业务可以划分为两个板块:

一是高风险、高收益板块;一是低风险但收益率一般、现金流持续稳定板块。

我们可以参考下列图示:

高收益、高风险——快速成长能力

财务支撑能力稳定底部所提供的风险承受能力

低风险、低收益但现金流持续、稳定——持续成长能力

图2、稳定底部的支撑

从国内外着名大企业的经验来看,一个企业的发展既需要快速成长的业务板块,也需要一个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确保持续成长能力的稳定业务板块。

稳定板块是基础,高收益板块是提高。

二者之间的结构和良性互动共同促使企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第二部分产业分析

本部分的目的:

第一是收集产业变化趋势中最有价值的信息,并根据此作出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判断;第二是以中国体制和经济结构转型为背景,对市政公用事业的产业组织和政府行为特征作出详细的分析,从而得出产业进入和退出的可能性条件,为产业的运作提供基准的判断;第三是将资本市场和产业变动的相互作用作为分析的重要方面,强化金融推动时代中的产业分析特征。

一、市政公用事业产业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

1.1.市政公用事业产业的现状

1.1.1.一方面存量资产数额巨大且处于呆滞状态,一方面增量资产的资金缺口较大

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而且往往走在城市建设的前头。

经过几十年的不间断的投入,每个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沉淀的资产存量巨大,特别是城市规模越大、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市政公用事业资产的规模就越大、质量就越好。

根据有关部门推测,中国大陆600多座城市沉淀的存量资产规模达到3万亿元以上,其中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市政公用事业存量资产的规模各在1000亿元以上。

根据建设部综合财务司副司长郑立均透露的数据,“九五”期间,全国共完成交通、燃气、供水、污水处理等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000亿元。

“十五”期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约需要投资10000亿元,其中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投资约2000亿~3000亿元,其余7000亿元则需要通过贷款、利用外资、市场融资等方式来解决。

1.1.2.市政基础设施的运营体制落后,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低下,只有理顺投融资体制,创造让外资和民间资本等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的市场环境和商业环境才是唯一出路。

公用事业领域是经济体制改革最滞后的领域之一,部分企业还保留原来事业单位的特征,行政隶属关系复杂,多头管制导致权责不清,发展缺乏统一规划。

部分虽然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计划经济下的国营企业管理模式和职工心态残存,由此导致的管理效率低下,服务水平难以大规模转变,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于市政公用事业的投融资体制主要是政府作为项目主体,以财政资金和银行贷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自行筹集资金,自行建设、运营管理,长期以来,形成“亏损——补贴——再亏损——再补贴”的恶性循环,造成政府财政负担和银行还贷压力严重,政府信用形象降低,政府财政资金的相对短缺与市政公用事业项目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政府几十年来巨额投资所形成的存量资产处于呆滞状态,没能发挥其造血功能。

引起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资产的分散所导致的利润和现金流的分散,上述分散又导致了财务能力即再融资能力的丧失。

同时由于资产收益率的低下导致资产无法进入资本市场或产权交易市场以求通过上市或出售变现,这样更加加重了资产的呆滞,并由此造成恶性循环。

1.1.3.行业间、地区间的条块分割严重

长期以来,鉴于市政公用事业项目的投资主体为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因其本身的行政区域分割特点,导致其利益的分割,也就导致了无法产生跨地区的大型的公用事业企业。

同样,由于市政公用事业设施项目因其行业隶属不同所形成不同行政部门之间的利益分割,导致了即使在同一个城市中,也存在着公用事业的分割。

如高速公路往往属于交通局,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属于建委系统等。

上述层层分割的最直接的结果是导致重复建设多,生产、服务能力剩余,造成资源浪费;难以产生规模效益,净资产收益率无法提高;管理混乱,使整体服务水平无法大规模提高。

可以说,中国有多少个城市,就有多少个公用事业投资主体,就有2-3倍于上述数量的关系松散的公用事业企业。

1.1.4.行业亏损严重,普遍经营效益不佳

长期以来,政府把市政公用事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定位为福利性质,价格与成本脱钩;同时由于投资管理体制落后、投资粗放、生产或服务能力利用不足、管理效率低下、财务费用沉重等因素也导致了部分公用事业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水平的下降,甚至亏损。

1.2.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变化趋势

1.2.1.大部分市政公用事业正由公共品向非公共品转变,行业的市场化、商业化步伐加快。

市场化的标志是竞争,商业化的标志是逐利。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加入WTO后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体制改革步伐也开始提速。

从一些大城市开始,政府通过改革投融资体制,提高公用事业服务品的价格,为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投融资体制的建立创造条件。

国家有关部门也相继出台政策,推动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市场化和商业化进程。

1.2.2.外资、民间资本进入步伐加快。

鉴于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市场化和商业化环境的成熟,包括外资、国内民资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步伐加快。

特别是在水务、城市燃气领域,外资正在加速“跑马圈地”。

民营资本也逐渐开始投向市政公用事业项目。

中国最大的污水处理项目——上海竹园170万吨/日污水处理项目便是由民间资本联合体投资建设。

二、市政公用事业的产业技术特征

2.1.公用事业项目收益率低但现金流稳定,价格弹性小。

鉴于公用事业的公用性质,公用事业企业往往追求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并重,政府在产品或服务的定价方面往往保持使投资者处于保本微利水平(8%—10%),或者价格根本无法满足日常运营所需的收入要求,但该种情况下往往需要政府提供财政补贴。

公用事业的大部分企业现金流非常稳定。

投资额一般集中在初始时一次性流出,收入来源是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对公用事业企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购买和使用。

大众对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一般比较稳定,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确保市场需求和价格稳中有升。

2.2.具有天然垄断性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市政公用事业的服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限制。

无论是供水、污水,还是燃气、城市公共交通,特别是管网系统,大多数具有自然的排他性。

因此,一个城市的公用事业的行业经营权具有稀缺性,一旦获得,将来的获益将是长期、稳定的利益。

2.3.单个项目投资额巨大

无论是供水,还是污水处理,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公用事业项目所需资金动辄就要上亿元,甚至几个亿,十几亿元。

同时建设工期也较长。

项目投资所形成的资产主要为固定资产,公用事业项目的总资产中,固定资产的比例往往在60—85%之间。

2.4.政府推动型的发展

根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事业“十五”计划纲要》的有关文件精神,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资产重组、收购兼并、上市出售、引进多元投资主体、托管/委托经营等模式作为十五期间的重点改革方向。

2.5.向西方模式靠拢且速度日渐加快

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是中国最早开放的领域之一,特别是在自来水制水领域。

包括“BOT”、“国有民营”专业化运营管理、工程总承包、项目总承包、项目融资等模式被广泛应用。

“国有民营”模式在欧洲国家,特别是法国、德国比较普遍。

其基本特征是国家投资建设好市政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后,委托给专业化的运营公司管理。

该种模式一方面解决了政府对重大市政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的控制,一方面又克服了政府直接运营管理上述设施的弊端,提高了运营管理水平,提供更高质量的公用事业服务。

在英美等国家,在市政公用事业领域信奉的是“凡是民间能做的政府绝对不再插手”政策哲学。

政府要做的是把有限的财政资源投向无法市场化、商业化运作的纯公益性项目,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国内从国家有关部委到地方各级政府,通过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大刀阔斧地进行体制改革,充分借鉴西方模式,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2.6.以解决资金需求为第一要旨

对于各个城市来说,市政公用事业领域最大的问题是资金问题。

整个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体制改革,包括投融资体制改革、运营管理体制改革以及价格改革的目的就是为多元化的资金进入城市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创造条件。

三、市政公用事业的内部业态结构分析

3.1.市政公用事业的内部行业分布

1自来水供应。

产业链包括制水、输水(供水管网)、售水三个环节。

市场资金进入的多数在制水环节。

目前国家已经放开城市管网的外资进入限制。

2污水处理。

产业链包括污水收集(排水管网)、污水处理、中水回用三个环节。

市场资金进入的主要领域是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建设、运营。

3垃圾处理。

产业链包括垃圾收集、垃圾处理二个环节。

市场资金主要进入的是垃圾处理环节。

4燃气供应。

产业链包括燃气提供、输送、销售三个环节。

市场资金进入几乎包括全部领域。

5城市交通。

包括城市无轨交通(一般的公交系统)、有轨交通(如地铁)和隧道等。

上述五大行业中,以自来水和燃气供应的市场化最为成熟,市场资金进入后获得的收益也最高。

污水处理行业发展迅速,市场化程度日渐成熟。

垃圾处理行业刚刚启动,市场化尚处在发育与培育阶段。

城市交通体制改革较为活跃,各地情况参差不齐。

3.2.市政公用事业产业市场角色及产业生态分析

3.2.1.市场角色分析

1行业监督及管理部门

主要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如环保局(污水处理)、建委(供水、燃气)等。

2投资商

市政公用事业设施的投资者,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多元化投资主体。

3设施运营商

市政公用事业设施的运营管理者。

4资金供给方——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产业基金等

市政公用事业项目资金的间接供给者。

投资商通过各种金融工具获得资金投向公用事业项目。

5工程设计、建设商

工程设计主要由中国的各级市政设计院来完成,建设则由多元化建筑商承担。

3.2.2.市场角色之间的关系与其所构成的生态分析

现有市政公用事业角色主要特征表现为政府承担多重角色,图示如下:

图3、现有的市场角色状态

现有的公用事业角色特征:

1政府包揽了大多数角色,从行业管理者到投资商、运营商;

2在资金来源上,财政资金往往占一小部分,更多的则倚赖于银行贷款。

特征①造成了政府角色错位,使公用事业企业投资决策和经营效率低下,行业服务水平低;特征②造成了政府财政捉襟见肘,政府负担严重,信用危机频现。

上述两个特征则共同导致了在市政公用事业领域,资产经营水平低下,一方面大量存量资产呆滞,一方面新增项目资金无法满足的尴尬,形成“亏损——补贴——再亏损——再补贴”的恶性循环。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及我国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改革方向,符合发展趋向的模式为:

债权融资股权融资

(资金供给方)

 

制订规则

行业管理/监督

直接

图4、符合发展趋向的模式

未来的趋向模式中,政府复原其本身应该的角色——行业规则的制订者和行业运行的管理和监督者,同时积极创造行业的市场化和商业化运行环境和条件。

除此之外,整个行业的其它角色由多元化市场主体来完成。

在上述模式中如何把资金(债权融资或股权融资)吸引并配置到市政公用事业项目中去是关键所在,也是难点所在。

政府创造行业的市场化和商业化运行环境和条件主要包括两种手段:

1提高市政公用事业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如提高水价。

2盘活现有存量资产,聚合财务能力;或出售变现存量资产,以财政补贴的方式弥补价格提高不到位之不足。

根据上述分析,对上述各种角色的评价如下:

角色

收益情况

描述

资金供给者

项目存续期内,持续稳定收益

资金直接提供者和间接提供者

投资者

项目存续期内,持续稳定收益

项目直接运作者和风险控制者

运营者

项目存续期内,持续稳定收益

提高服务水平和控制成本者

设计、建设者

项目存续期内,一次性获得收益

工程、技术方案,工程建设

四、市政公用事业的产业竞争度和产业组织

4.1.目前国内公用事业的产业集中度较差。

企业主体分散,就国内来说,公用事业企业以所在地域不同与所属行业细分不同而被分割成“棋盘格局”。

隶属于不同地方政府的公用事业企业在地方利益分割下无法整合;虽在同一个城市,但隶属于不同政府部门的公用事业企业也在部门利益分割下无法整合。

相反,西方发达国家的公用事业领域则出现了行业性垄断巨头,如全球最大的三家水务公司法国威望迪集团、法国苏伊士里昂水务集团、英国泰晤士水务公司等。

4.2.目前国内公用事业领域的主要产业组织形式

4.2.1.目前国内公用事业领域的主要产业组织形式表现为以地域分割和行业分割为特点的行业性、本地性公用事业企业。

虽然大部分已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有限责任公司来运作,但有一部分还是按事业单位模式的企业体制运行。

如在一座城市里,有互不相干的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公司、燃气公司、公交公司等。

4.2.2.在一个城市内部,打破部门利益分割、行业壁垒组建公用事业集团公司来统一运营该市公用事业资产。

部分城市开始尝试在一个城市内部,打破行业界限,组建跨行业的公用事业集团公司来作为该城市公用事业运作的平台,如广东中山、江苏南京。

这是公用事业领域改革的一大进步。

该种模式运作下的公用事业企业无论在企业效益和增量资金引进方面,都卓有成效。

4.2.3.出现了跨区域扩张的行业性大型公用事业投资集团。

这又是公用事业领域的一大进步,标志着公用事业产业化运作真正的开始。

典型的例子是北京首创集团。

首创以水务行业为重点,走出北京,在国内其它城市投资、建设、运营水务企业,如在安徽的马鞍山市投资水厂,在广州市受托运营污水处理厂等。

五、市政公用事业产业行业龙头的分析

5.1.与国际上行业内的诸多产业巨头相反,国内未形成显着的本土行业龙头。

随着国内公用事业领域的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和市场化、商业化的日趋成熟,国内“本土”的行业龙头开始成长。

如国内的首创集团、桑德环保集团、中兴环保公司等。

相对于活跃在国内公用事业领域的“洋巨头”来说,无论在资金实力,还是在业务开拓方面都无法与之竞争。

1国有独资的首创集团。

在国内市场拓展的主要业务领域是自来水厂的投资、运营。

业务领域分布在广东、安徽、江苏等省的部分城市。

投资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

2民营的桑德环保集团。

以“BOT”方式投资、运营污水处理厂,业务分布全国各地,目前正筹划上市。

3多元投资主体的中兴环保公司。

以“总承包”模式、“BOT”模式承建污水处理厂。

如以总承包模式承建镇江新区的污水处理厂。

5.2.行业内“洋龙头”的特征——专业性、行业性特征明显。

外资进入国内公用事业领域呈现出明显的特征:

1在水务领域,外商介入中国水务市场业已有10余年时间。

外资更多的专注于自来水厂的投资,而且外资大多集中于国际三大水务公司:

法国威望迪集团、法国苏伊士里昂水务集团(中法水务)、英国泰晤士水务公司。

2在城市燃气领域,目前涉足大陆城市燃气领域的外资主要为港资。

主要包括中华煤气、新奥燃气、百江燃气、新海环保、光通信等香港上市公司,其中以中华煤气为龙头。

中华煤气的投资区域遍及大江南北。

5.3.行业内“洋龙头”的投资额巨大,收益率也较高。

目前中华煤气在中山、广州、苏州、青岛等地均有天然气项目,此外,它还将在15至20个城市洽谈天然气合作事宜,下一步是发展江苏省的五至六个城市,到2005年末,其在内地燃气领域的投资总额将超过100亿港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不久前提供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外资在中国最有利可图的产业是自来水厂,其利润和成本比率为%,即以100元的成本就可以赚取2元,在外商投资项目中最高。

投资水厂为之所以保持如此高的投资的原因是早期外商开始投资内地水厂之际,正值通胀高企、人民币实际利率高达20%以上的水平,而其盈利模式多采用的保底收益是根据当时人民币利率水平为基础而定。

六、市政公用事业的产业开放度和政府作用

6.1.政策放开

1体制变革。

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出台各种政策文件,推动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体制改革,特别是投融资体制改革。

这是行业放开的先决条件。

2优惠政策和放松管制。

国家出台优惠政策,在税收、信贷等方面对公用事业项目进行政策扶持。

放宽非国有资本,特别是外资对部分领域的投资限制。

根据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其中放宽公用事业领域外商投资的股权限制,如取消港口共用码头的中方控股要求;将原禁止外商投资的电信和燃气、热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网首次列为对外开放领域。

城市管网一直是外商投资的禁区,该领域的开禁,对急欲进入公用事业领域的外资来说,真可谓具有里程碑意义。

6.2.行业进入壁垒

1专业化要求高

公用事业领域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中最滞后的领域,其所牵涉的体制问题,与政府的关系、与民众的关系处理,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问题,存量资产的运作、增量资金的引进问题需要专业化的主体来协助地方政府完成。

另外由于公用事业设施的运营关系到国计民生,如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需要专业化、丰富经验的组织来运作。

2要求大资本

市政公用事业设施的单个项目投资额巨大,动辄需要上亿元,甚至几亿元、十几亿元的资金投入。

实力一般的企业无法进入。

6.3.政府作用

政府的扶持和保证对于改革初期中的市政公用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不但要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方便,同时还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使公用事业项目符合市场化、商业化运作的条件。

如政府提高水价以确保水厂投资者的收益。

第三部分企业资源分析和产业切入点

理性的产业进入考虑下面的两个限制因素:

对产业的理解和把握、公司的资源和优势。

产业的进入要根据上述分析找出突破口。

一、资源能力与核心竞争优势分析。

1.1.丰富的行业管理经验所带来的管理咨询能力

拥有大批在公用事业领域有着丰富实际工作、管理经验的企业家、管理人员。

在产业运作、管理模式、体制架构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积累。

对产业的持续跟踪和研究能力也构成对核心优势的有力支撑要素。

1.2.投资银行业务能力所代表的资源整合能力。

公司拥有大批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专业投行专家。

他们谙熟国家的产业政策、资本市场规则,在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发行上市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1.3.良好的业内人脉关系所带来的行业资源调动能力。

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在业内拥有较高的地位和深厚的人脉关系,为公司未来业务的发展将发挥深远的影响。

1.4.优秀的人才团队和企业机制所产生的创新能力。

优秀的人才储备,积极向上、不断学习的团队文化,科学而得体的激励机制,都是完成公司宏伟目标的坚实基础。

二、产业的切入点——从管理咨询起步。

根据我们的资源能力和对产业的分析,我们做公用事业产业选择从管理咨询起步,再到投资银行服务及资产受托管理服务,最后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业基金和产业投资阶段。

自营投资业务

产业投资基金

投资银行服务资产受托管理服务

管理咨询

图5、产业的切入点和业务拓展模式

三、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开展自营投资业务,是公用事业产业的运营的高级阶段。

做产业投资基金成功的关键是对产业投资基金所投资产业的透彻理解和有效把握。

做到产业投资基金阶段,开展自营投资业务,是扩大产业价值链条,获取更大收益的必要手段。

四、做一个资源的组织者。

大到一个产业的运作,小到一个项目的操作,由于牵涉到方方面面,不可能每件资源自身都完全具备,这就需要对资源进行组织和系统整合。

我们切入公用事业领域,也要重视对资源的组织和整合。

在开始阶段,我们的资源有限,应该充分发挥我们对资源的整合能力,借助外力及各种工具,包括金融工具的运用,来实现目标。

具体的资源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金融资源的组织。

特别是信托投资公司。

信托资金因其使用的成本(4-5%)和条件都低于商业银行贷款(5-6%),更低于直接吸引直接投资者(一般要求8-12%)。

与部分信托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项目需要资金时,提供支持。

2产业投资者的组织。

在开展资产盘活出售,或为新项目筹集资金时,往往需要找到投资者。

与业内资金势力雄厚的产业投资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对于顾问咨询业务和投行业务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四部分业务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

一.业务发展目标

发展、做大公用事业板块,以其稳定现金流为支撑构建包括高科技投资和证券投资的高成长板块,最终打造一个持续生存、高速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二.战略规划

1.1.3-5年时间内,搭起框架,构筑公用事业产业链,成为国内最大、产业链完整的公用事业投资管理公司。

(见图6)

1.2.再用3-5年时间,依托公用事业板块,搭建高成长板块。

高成长板块包括证券投资、科技投资等。

(见图7)

1.3.再用3-5年时间,依靠两个板块的互动,打造中国最大的企业之一,为成为“百年老店”奠定基础。

(见图8)

图6、稳定利润板块——公用事业投资管理公司未来发展目标框架示意图

图7、高成长板块示意图

 

上部

支撑

底部

图8、终极目标:

有着稳定结构的百年老店——政和

第五部分商业模式和实施方案

一、商业模式

1.1.以城市公用事业发展的管理咨询业务来带动,依靠管理咨询业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