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生物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8057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生物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生物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生物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生物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生物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生物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生物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才之路学年高中生物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生物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合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合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七章综合检测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哪个过程从根本上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

A.DNA→DNAB.DNA→RNA

C.mRNA→蛋白质D.氨基酸→蛋白质

[答案] A

[解析] 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最初的原始材料,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选A。

2.下列各项中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生物进化的方向由变异决定,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

C.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突变

D.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

[答案] B

[解析] 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3.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绵羊和山羊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B.东北虎和华南虎经过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亚种

C.马和驴交配产生骡以完成物种间基因交流

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及有关概念。

物种间的根本界限在于存在生殖隔离,因而不能通过杂交进行基因交流。

绵羊和山羊是两个物种,因此存在生殖隔离。

东北虎和华南虎虽然经过长期地理隔离,但尚未发生生殖隔离,因此是两个虎亚种。

马和驴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因此马和驴交配产生的骡是不育的,不能完成物种间基因交流。

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三倍体西瓜是高度不育的,表明两者存在生殖隔离,不属于同一物种。

4.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的是(  )

A.产生变异的机制B.自然选择所起作用

C.生物的适应性D.生殖过剩的原因

[答案] A

[解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是不能很好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

5.(2015·盐城模拟)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一般不如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丰富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

D.同一种群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同一物种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

[答案] D

[解析] 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一般比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丰富,因为一个物种可以由多个不同的种群组成。

种群是生物进化、繁衍的基本单位。

种群基因频率和物种的基因频率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6.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这是选择的原始材料

B.A→B的变化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C.B→C是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答案] D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害虫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7.普通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普通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部分遗传多样性

B.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变异决定了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

C.落粒性突变对普通野生稻有利,对普通栽培稻也有利

D.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

[答案] B

[解析] 在普通野生稻进化为普通栽培稻的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隔离,使其与野生稻没有基因交流,从而丧失了部分遗传多样性;落粒性突变对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都有利(传种接代),只是不利于人收获;普通野生稻所含有的抗虫基因可通过育种方法使栽培稻具有抗虫性状,是水稻育种的重要资源,故A、C、D项正确。

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而不是由遗传变异决定的,故B项错误。

8.对于突变与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利的突变太少,不能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突变可以增加等位基因的数量,但突变了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D.突变的有利与否不是绝对的,往往因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异

[答案] D

[解析] 突变的利害取决于环境,无所谓有利突变多少。

突变中的基因突变才可以增加等位基因数量,产生的基因有可能是隐性基因,也有可能是显性基因。

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合称为突变。

9.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俗称屎壳郎)提高了“生活品味”,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

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

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蜣螂进化成为新物种

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C.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的蜣螂类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该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

[答案] A

[解析] 从题意看出,该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与普通蜣螂相比,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其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的蜣螂类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只是外表发生的变化,不能说明与普通蜣螂之间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该蜣螂不一定是新物种。

10.(2015·西安模拟)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 C

解析 细菌中原本存在各种各样的突变个体,接触青霉素后,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存活了下来,没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即青霉素选择出了抗药性的突变个体,而不是细菌接触青霉素后产生了突变个体。

11.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答案] B

[解析] 基因频率的改变才能说明物种进化;Aa自交后代,A的基因频率始终等于a的基因频率;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原因是伴X隐性遗传方式,而非色盲基因频率在男女群体不同。

12.(2015·杭州模考)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a、b、c、d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物种最终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

B.b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内因是种群的基因库不同

C.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

D.欲判断d与b是否为同一物种,只需看b与d能否自由交配即可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物种a经过地理隔离,最终形成不同的物种b、c,产生了生殖隔离,A正确;b迁移至黄河南岸后,已经和c出现了生殖隔离,本质是它们的基因库产生了很大的差异,B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C正确;判断两个种群是否为同一物种,不但要看它们之间是否能自由交配,还需看它们交配后产生的子代是否可育,D错误。

13.生物物种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群的生物不属于同一个物种

B.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是一个物种

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D.同一个物种的个体之间的性状是相同的

[答案] B

[解析]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14.共同进化是生物进化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细长花矩的兰花,有细长器的蛾,两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B.猎豹与斑马的“军备竞赛”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就是共同进化

[答案] D

[解析] 猎豹与斑马、兰花与蛾都是典型的共同进化的实例,捕食者一般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共同进化还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1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修改,下列哪项不是修改的内容(  )

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

B.自然选择是生物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变异有关理论结合起来

[答案] B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单位,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发挥作用的机理等问题,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则认为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16.某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下图中曲线(纵坐标为翅的长度,横坐标为个体数)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昆虫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在生存斗争中,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相互选择

D.自然选择对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答案] B

[解析] 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下来的昆虫的翅长有的长,有的比较短,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A正确;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翅膀长的个体不容易受到海风的影响,翅膀短的个体基本不会飞,这两种个体都容易活下来,故B错误;生物与环境是相互选择,相互影响的,故C正确;自然选择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一定的方向改变,故D正确。

17.(2015·沈阳模拟)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的是(  )

A.施用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

B.生物体所发生的变异都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答案] A

[解析] 施用农药后通过其选择作用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只有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频率的改变可引起生物进化,不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18.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0%,Aa的个体占20%,aa的个体占10%。

A基因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70%、30%B.50%、50%

C.90%、10%D.80%、20%

[答案] D

[解析] 从题意中分析可知,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70%+20%÷2=80%,而a的基因频率是20%,故D正确。

19.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图解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属于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补充、完善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B.种群基因库是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答案] D

[解析] 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都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因此D项不是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内容。

20.图中甲、乙、丙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三种作用类型,其中最易产生新物种的是(  )

A.甲B.乙

C.丙D.甲、乙

[答案] C

[解析] 据图分析,丙类型2个种群存在明显不同的变异倾向,在自然选择作用下容易产生新物种,故C正确。

21.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B.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C.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

D.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 A

[解析] 生物进化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故A正确。

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故B错。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故C错。

只要有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基因频率一定改变,故D错。

22.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某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19,则杂合子Aa的频率是(  )

A.0.1B.0.6

C.0.9D.0.18

[答案] D

[解析] 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可以近似于理想条件,根据哈代温伯格定律,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19,则aa的频率是0.81,a的基因频率是0.9,A的基因频率是0.1,杂合子的频率是2×0.9×0.1=0.18,故D正确。

23.如果一个豌豆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3,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3,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子一代各种基因型所占比例AA=4/9,Aa=4/9,aa=1/9

B.子一代各种基因型所占比例是AA=1/2,Aa=1/3,aa=1/6

C.子一代中A的基因频率与a的基因频率之和等于1

D.子一代中纯合基因型所占的比例增大

[答案] A

[解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因此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都是自交,可按下式计算:

P:

1/3AA    2/3Aa

 ↓⊗      ↓⊗

F1:

1/3AA   2/3(1/4AA+1/2Aa+1/4aa)

子一代中各种基因型所占比例是AA=1/2,Aa=1/3,aa=1/6,A基因频率=1/2+1/3×1/2=2/3,a基因频率=1/6+1/3×1/2=1/3。

24.利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推测可知,某物种形成所需经历的阶段有(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其进化提供了原材料;②具有变异的个体经过自然选择,种群的基因频率向着有利于该物种生存的方向变化;③具有变异的个别个体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得到保留;④产生了生殖隔离

A.①③④B.①②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物种的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强调的是种群的进化,而不是个体的进化,所以③的说法是错误的。

25.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B.②③⑤

C.①②④D.①③⑤

[答案] B

[解析] 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观点包括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①和④符合拉马克的进化理论。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包括:

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有利变异经过长期的积累就可以产生新的生物类型,所以②③⑤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26.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下列按顺序出现的生物类型的几种排列,可能性最大的是(  )

A.自养、厌氧异养、需氧异养

B.需氧自养、厌氧自养、自养

C.厌氧自养、需氧异养、光能自养

D.厌氧异养、光能自养、需氧异养

[答案] D

27.仔细分析下列现象,不符合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是(  )

A.啄木鸟的长喙是长期啄食树内昆虫、反复伸长的结果

B.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

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行进的习性

D.狼和鹿能迅速奔跑,两者进行着相互选择

[答案] D

[解析]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通过对植物和动物的大量观察,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进化观点,即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也就是说,器官用得越多越发达,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题中A、B、C三项都符合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2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实例的分析示正确的是(  )

A.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不同时期两种体色的桦尺蠖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的某海岛残翅和无翅突变昆虫类型,却能适应大风环境,说明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C.狮(2N=38)与虎(2N=38)交配产生的狮虎兽,多只可以构成一个种群

D.昆虫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答案] C

[解析] 狮与虎交配产生的狮虎兽高度不育,所以多只狮虎兽不能构成一个种群,C错误。

29.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

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C.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答案] C

[解析] 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若没有地理隔离,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仍可完成基因交流,A正确;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达到生殖隔离,则进化为不同的物种,故物种2与物种1相比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由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常见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C错误;判断是否进化的标准是看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D正确。

30.如图是有关遗传和生物进化原理的概念图,结合此图,分析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图中①是自然选择,②是种群基因频率,③是生殖隔离

B.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它只是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地理隔离不一定产生③,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③的根本原因

D.某个生物个体体细胞产生基因突变,也必然会影响②的改变

[答案] D

[解析]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改变种群基因频率,长期地理隔离导致种群基因库出现明显差异,形成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故A正确。

变异是不定向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故B正确。

地理隔离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原因,故C正确。

一个个体的变异不一定改变种群基因频率,故D错。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31.(9分)达尔文在环球考察时,在南美洲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观察到13种地雀,它们的大小和喙形各不相同,栖息条件和食物也不同,其种间杂交一般不育。

据研究,它们是由一种祖地雀进化来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地雀的祖先由于偶然的原因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分布到各个岛,由于各个岛地雀种群被海洋隔开,产生了________,种群间不能发生________现象。

不同种群就会出现不同的____________,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2)由于栖息环境和食物不同,________对不同岛上地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不同。

久而久之,地雀种群的基因库就产生了明显差异,逐步出现________,形成了不同品种的地雀。

[答案] 

(1)地理隔离 基因交流 突变和基因重组 

(2)自然选择 生殖隔离

[解析] 

(1)由于13种地雀间杂交一般不育,说明它们是不同种的生物,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基因库不能发生交流;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进化的原材料。

(2)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当基因库的差异越来越大,最后可能出现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32.(9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的________,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_,通过有性生殖中的________而产生的,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________,其产生的方向是________,其来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________,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请问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果蝇白眼(b)为隐性基因,在该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白眼果蝇,那么白眼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5)假定残翅(v)的基因频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果蝇(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变类型相比,残翅个体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

(6)不同的果蝇种群之间,一旦发生了________隔离,就不会有________交流了。

(7)通过对果蝇及其他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________。

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必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________的方向。

[答案] 

(1)基因库 等位基因 基因重组 变异 不定向的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原材料 方向

(2)2×106

(3)65% 35%

(4)2%

(5)残翅是不利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不断地被淘汰,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6)生殖 基因

(7)种群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 隔离 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

[解析] 

(1)某一种群的全部基因构成种群的基因库,其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不同的生物个体通过有性生殖而使生物体内的基因进行重组,形成新的基因型,使生物性状发生改变的原因,除了以上两个因素外,还包括染色体变异,在这三个来源中最主要的、也是生物进化主要因素的就是基因突变,因为只有这一来源能够产生新的基因。

这些可遗传的变异只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2×107×10-5×104=2×106。

(3)根据题意,在100个个体中,AA占35只,Aa占60只,aa占5只,即在200个基因中,A基因占2×35+60=130个,基因频率为130÷200×100%=65%;a基因占10+60=70个,基因频率为70÷200×100%=35%。

(4)(5)(6)(7)略。

33.(9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

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①由于蜥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