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轴类零件车削毕业设计正文完结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8001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控轴类零件车削毕业设计正文完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数控轴类零件车削毕业设计正文完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数控轴类零件车削毕业设计正文完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数控轴类零件车削毕业设计正文完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数控轴类零件车削毕业设计正文完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控轴类零件车削毕业设计正文完结版.docx

《数控轴类零件车削毕业设计正文完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轴类零件车削毕业设计正文完结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控轴类零件车削毕业设计正文完结版.docx

数控轴类零件车削毕业设计正文完结版

轴套类零件车削及加工工艺

宋星星

【摘要】数控加工是机械行业一门新的专业,数控技术是数字程序控制数控机械实现自动工作的技术。

它广泛用于机械制造和自动化领域,较好地解决多品种、小批量和复杂零件加工以及生产过程自动化问题。

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以及各类机电一体化设备上。

同时,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数控装置和数控机械要求在理论和应用方面有迅速的发展和提高。

本篇设计是对轴、套类零件的工艺设计,其中包括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顺序的安排,毛坯的选择,刀具的类型及选用,切削用量的选择,数控加工中数值计算等。

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要注意切削用量的选择正确,加工顺序的安排等,有关工步工序的计算相对较复杂。

本设计从数控加工前应做的准备开始到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数控刀具及其选择、工件装夹方式与数控加工夹具的选择、程序编制等内容以及数控加工时应注意的问题做了一一的说明。

【关键词】:

数控机床工艺设计程序编制

1概述

1.1国内外数控发展概况

1.1.1数控机床的产生

社会需求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最有力的因素。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由于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飞行器的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零件大多形状非常复杂,材料多为难加工的合金。

用传统的机床和工艺方法进行加工,不能保证精度,也很难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零件复杂形状表面的加工问题,1952年,美国帕森斯公司和麻省理工学院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

半个世纪以来,数控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数控机床的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两个阶段和六个时代:

1)数控(NC)阶段(1952年~1970年)

早期的计算机运算速度低,不能适应机床实时控制的要求,人们只好用数字逻辑电路“搭”成一台机床专用计算机作为数控系统,这就是硬件连接数控,简称数控(NC)。

随着电子元器件的发展,这个阶段经历了三代,即1952年的第一代——电子管数控机床,1959年的第二代——晶体管数控机床,1965年的第三代——集成电路数控机。

2)计算机数控(CNC)阶段(1970年~现在)

1970年,通用小型计算机已出现并投入成批生产,人们将它移植过来作为数控系统的核心部件,从此进入计算机数控阶段。

这个阶段也经历了三代,即1970年的第四代——小型计算机数控机床,1974年的第五代——微型计算机数控系统,1990年的第六代——基于PC的数控机床。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技术也随之不断更新,发展非常迅速,几乎每5年更新换代一次,其在制造领域的加工优势逐渐体现出来。

1.1.2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数控机床的出现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它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

当前世界上数控机床的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1)高速度、高精度化

速度和精度是数控机床的两个重要技术指标,它直接关系到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对于数控机床,高速度化首先是要求计算机数控系统在读入加工指令数据后,能高速度处理并计算出伺服电机的位移量,并要求伺服电机高速度地做出反应。

此外,要实现生产系统的高速度化,还必须谋求主轴转速、进给率、刀具交换、托盘交换等各种关键部件也要实现高速度化。

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一般是通过减少数控系统的误差和采用补偿技术来达到。

在减少数控系统误差方面,一般采取三种方法:

①提高数控系统的分辨率、以微小程序段实现连续进给;②提高位置检测精度;③位置伺服系统采用前馈控制与非线性控制。

在采用补偿技术方面,除采用间隙补偿、丝杠螺距补偿和刀具补偿等技术外,还采用了热变形补偿技术。

 

(2)多功能化

一机多能的数控机床,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为了提高效率,新型数控机床在控制系统和机床结构上也有所改革。

例如,采取多系统混合控制方式,用不同的切削方式(车、钻、铣、攻螺纹等)同时加工零件的不同部位等。

目前,国产数控系统控制轴数多达16轴,同时联动的轴数已达到9轴。

(3)智能化

数控机床应用高技术的重要目标是智能化。

智能化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引进自适应控制技术

自适应控制技术是要求在随机的加工过程中,通过自动调节加工过程中所测得的工作状态、特性,按照给定的评价指标自动校正自身的工作参数,以达到或接近最佳工作状态。

②附加人机会话自动编程功能

建立切削用量专家系统和示教系统,从而达到提高编程效率和降低对编程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

③具有设备故障自诊断功能

数控系统出了故障,控制系统能够进行自诊断,并自动采取排除故障的措施,以适应长时间无人操作环境的要求。

(4)小型化

蓬勃发展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对数控系统提出了小型化的要求,体积小型化便于将机、电装置揉合为一体。

日本新开发的FS16和FS18都采用了三维安装方法,使电子元器件得以高密度地安装,大大地缩小了系统的占有空间。

 (5)高可靠性

数控系统比较贵重,用户期望发挥投资效益,因此要求设备具有高可靠性。

特别是对在长时间无人操作环境下运行的数控系统,可靠性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由于采取了各种有效的可靠性措施,现代数控机床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可达到10000~36000h。

2工艺方案分析

2.1零件图

图一

图二

 

2.2零件图分析

该零件表面由圆柱、逆圆弧、椭圆、槽、内孔、等表面组成的配合工件(如下图),尺寸标注完整,选用毛坯为45号钢,Φ55mm×168mm,无热处理和硬度要求。

 

在数控车削加工中,零件属于非圆曲面和外圆配合的零件加工。

零件的轮廓较复杂,为了保证互相配合,必须有严格的尺寸要求,所以加工难度大,而且零件的轨迹精度和精工精度要求高。

零件总体结构主要包括圆柱面、圆弧面、沟槽、内外配合圆柱面、内外配合椭圆面等。

在数控车削加工中,零件1重要的径向加工部位有两处Φ

mm,圆柱段(表面粗糙度为Ra=1.6μm)、左端Φ

mm圆柱段(面上连续两个

mm沟槽,两处底槽直径为Φ

mm)、R10mm与R20mm的圆弧面相切部分、内椭圆曲面(表面粗糙度Ra=1.6μm)、Φ

内孔(表面粗糙度为Ra=1.6μm),其余表面粗糙度均为Ra=3.2μm。

零件2重要的径向加工部位有Φ

mm圆柱段(表面粗糙度为Ra=3.2μm)、Φ

mm圆柱段(表面粗糙度为Ra=1.6μm)、Φ

mm圆柱段(表面粗糙度为Ra=1.6μm)、Φ

mm圆柱段(表面粗糙度Ra=1.6μm),其余表面粗糙度均为Ra=3.2μm。

零件重要的轴向加工部位为R10mm的凹圆弧面、内椭圆曲面和Φ

mm内孔部分,零件的其他轴向加工部位也应根据尺寸精度进行加工。

零件材料为#45钢,毛坯规格为Φ55×168mm,无热处理硬度要求。

2.3加工方案

(1)装夹方案使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加持零件的毛坯外圆,零件1的外轮廓在一次装夹中完成,应确定零件伸出适合的长度(应将零件切断的长度及机床的限位距离考虑进去),卡盘的限位安全距离5mm;零件2的加工需调头,加工时左右两端互为基准。

(2)定位基准零件轴向的定位基准选择在毛坯的外圆表面,以体现定位基准是轴的中心线。

(3)位置点

1)换刀点。

零件原点设在零件的右端面,为防止换刀时刀具与零件或尾座相碰,换刀点可以设置在(X100,Z100)的位置。

2)起刀点。

零件材料的毛坯尺寸为Φ55×168mm,为了减少循环加工的次数,循环的起刀点可以设置在(X55,Z2)的位置。

2.4确定加工工艺路线

(1)先加工零件1

1)加紧零件毛坯,伸出卡盘90mm,加工零件。

2)钻孔Φ20mm,深度约为55mm。

3)粗、精加工左端内轮廓至要求尺寸。

4)粗车零件的左端外轮廓。

5)精车零件的左端外轮廓,利用外径千分尺保证尺寸精度要求。

6)切工艺槽2×

mm至尺寸要求。

7)检测、校核。

(2)再加工零件2

1)加紧零件毛坯,伸出卡盘38mm,加工零件左端。

2)粗车零件左端外轮廓至Φ53mm×31mm处。

3)精车零件左端外轮廓,利用外径千分尺保证尺寸精度要求。

4)调头装夹,使用铜皮加紧Φ53的外圆,校正,加工右端。

5)粗车零件右端外轮廓。

6)精车零件右端外轮廓,与零件1配做,保证配合精度要求。

7)检测、校核。

2.5制定加工工艺卡片

(1)刀具卡(见表1)

(2)工序卡(见表2)

2.6数值处理

1)设定编程原点,以右端面与主轴的交点为编程原点建立工件坐标系。

2)计算各基点位置坐标值,零件尺寸如图所示。

①R10mm与R20mm圆弧交点坐标的计算:

画辅助线如图所示。

图中两个三角形为相似三角形,运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未知边。

有AD/AB=AE/AC与20mm圆弧的交点坐标(X37,Z-44.93)。

②椭圆计算公式:

长度变量公式为:

x²/a²+z²/b²=1

式中a—椭圆的长半轴;

b—椭圆的短半轴。

3工件的装夹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在制定零件加工的工艺规程时,正确的选择工件的定位的基准有着十分中的意义。

定位基准选择的好坏,不仅影响零件加工的位置精度,而且对零件个表面的加工顺序也有很大的影响。

合理的选择定位基准是保证零件加工精度的前提,还能简化加工工序,提高加工效率。

3.2定位基准选择的原则

1)基准重合原则。

为了避免基准不重合误差,方便编程,应选用工序基准作为定位基准,尽量使用工序基准,定位基准、编程原点三者统一。

2)便于装夹的原则。

所选的定位基准应能保证定位准确、可靠,定位夹紧简单、易操作,敞开性好,能够加工尽可能多的表面。

3)便于对刀的原则。

批量加工时在工件坐标系已经确定的情况下,保证对刀的可能性和方便性。

3.3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

以左右端大端面为定位基准。

3.4装夹方式的选择

为了工件不至于在切削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使其在加工过程始终保持正确的位置,需将工件压紧压牢。

合理的选择加紧方式十分重要,工件的装夹不仅影响加工质量,而且对生产率,加工成本及操作安全都有直接影响。

3.5数控车床常用装夹方式

1)在三爪自定心卡盘上装夹。

三爪自定心卡盘的三个爪是同步运动的,能自动定心,一般不需要找正。

该卡盘装夹工件方便、省时,但夹紧力小,适用于装夹外形规则的中、小型工件。

2)在两顶尖之间装夹。

对于尺寸较大或加工工序较多的轴类工件,为了保证每次装夹时的装夹精度,可用两顶尖。

该装夹方式适用于多序加工或精加工。

3)用卡盘和顶尖装夹。

当车削质量较大的工件时要一端用卡盘夹住,另一端用后顶尖支撑。

这种方式比较安全,能承受较大的切削力,安装刚性好,轴向定位基准,应用较广泛。

4)用心轴装夹。

当装夹面为螺纹时再做个与之配合的螺纹进行装夹,叫心轴装夹。

这种方式比较安全,能承受较大的切削力,安装刚性好,轴向定位基准。

3.6确定合理的装夹方式

装夹方法:

先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住右端,加工左端达到工件精度要求;再工件调头,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住工件右端,在加工到工件精度要求。

4刀具和切削用量的选择

4.1数控机床对刀具的要求

为了保证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提高生产率及降低刀具的消耗,在选用刀具时对刀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能可靠的断屑,有高的耐用度,可快速调整和更换等。

4.2数控刀具材料的选择

机械加工中常用的刀具材料主要有高速钢、硬质合金、立方氮化硼(CBN)、陶瓷等。

由于重型切削的特点(切削深度大,余量不均,表面有硬化层),刀具在粗加工阶段的磨损形式主要是磨粒磨损。

由于切削温度高,尽管切削速度处于积屑瘤发生区,但高温可以使切屑与前刀面的接触部位处于液态,减小了摩擦力,抑制了积屑瘤的生成,所以刀具材料的选择应要求耐磨损、抗冲击,刀具涂层后硬度可达80HRC,具有高的抗氧化性能和抗粘结性能,因而有较高的耐磨性和抗月牙洼磨损能力。

硬质合金涂层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可降低切削时的切削力及切削温度,可以大大提高刀具耐用度(涂层硬质合金刀片的耐用度至少可提高1倍)等优点,但由于涂层刀片的锋利性、韧性、抗剥落和抗崩刃性能均不及未涂层刀片,故不适用高硬度材料和重载切削的粗加工。

只有硬质合金刀具适合于重型切削的粗加工。

硬质合金分为钨钴类(YG)、钨钴钛类(YT)和碳化钨类(YW)。

加工钢料时,由于金属塑性变形大,摩擦剧烈,切削温度高,YG类硬质合金虽然强度和韧性较好,但高温硬度和高温韧性较差,因此在重型切削中很少应用。

与之相比,YT类硬质合金刀具适于加工钢料,由于YT类合金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尤其是具有高的耐热性,抗粘结扩散能力和抗氧化能力也很好,在加工钢料时刀具磨损较小,刀具耐用度较高,因此YT类硬质合金是重型加工时较常用的刀具材料。

因此,本次加工选用YG类硬质合金材料的刀具。

根据加工要求选用四把刀具,T0101为粗加工刀,故选用900刀(30°刀),T0202为切槽刀,刀宽为4mm,T0303为镗孔刀,T0404为切断刀,刀宽为3mm(刀具补偿设置在左刀尖处)。

同时把四把到在自动换刀刀架上安装好,且都对好刀,把它们的刀偏值输入相应的刀具参数中。

本设计中加工的工件材料为45号钢,因此选择的刀具材料为YT类硬质合金。

4.3切削用量的选择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是,粗加工时,一般以提高生产率为主,但也应考虑经济性和加工成本;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时,应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兼顾切削效率、经济性和加工成本。

具体数值应根据机床说明书、切削用量手册,并结合经验而定。

切削深度ap。

在机床、工件和刀具刚度允许的情况下,ap就等于加工余量,这是提高生产率的一个有效措施。

为了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一般应留一定的余量进行精加工。

数控机床的精加工余量可略小于普通机床。

切削宽度ae。

一般ae与刀具直径d成正比,与切削深度成反比。

经济型数控加工中,一般ae的取值范围为:

ae=(0.6~0.9)Dc。

切削速度Vc。

提高Vc也是提高生产率的一个措施,但Vc与刀具耐用度的关系比较密切。

随着Vc的增大,刀具耐用度急剧下降,故Vc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刀具耐用度。

另外,切削速度与加工材料也有很大关系,例如车削合金刚30CrNi2MoVA时,Vc可采用8m/min左右;而用同样车削铝合金时,Vc可选200m/min以上。

数控编程时,编程人员必须确定每道工序的切削用量,并以指令的形式写入程序中。

切削用量包括主轴转速、背吃刀量及进给速度等。

对于不同的加工方法,需要选用不同的切削用量。

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是:

保证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充分发挥刀具切削性能,保证合理的刀具耐用度;并充分发挥机床的性能,最大限度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4.3.1主轴转速的确定

主轴转速应根据允许的切削速度和工件(或刀具)直径来选择。

4.3.2进给速度的确定

进给速度是数控机床切削用量中的重要参数,主要根据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以及刀具、工件的材料性质选取。

最大进给速度受机床刚度和进给系统的性能限制。

确定进给速度的原则:

1)当工件的质量要求能够得到保证时,为提高生产效率,可选择较高的进给速度。

2)在切断、加工深孔或用高速钢刀具加工时,宜选择较低的进给速度。

3)当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要求高时,进给速度应选小些。

4)刀具空行程时,特别是远距离“回零”时,可以设定该机床数控系统设定的最高进给速度。

5)由于本设计的加工属于半精加工,因此,选用介于两者之间的进给速度。

4.3.3背吃刀量确定

背吃刀量根据机床、工件和刀具的刚度来决定,在刚度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使背吃刀量等于工件的加工余量,这样可以减少走刀次数,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保证加工表面质量,可留少量精加工余量,一般0.2~0.5mm。

总之,切削用量的具体数值应根据机床性能、相关的手册并结合实际经验用类比方法确定。

同时,使主轴转速、切削深度及进给速度三者能相互适应,以形成最佳切削用量。

5零件的程序(见表三)

【参考文献】

[1]黄华:

《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第288页

[2]曾国民,黄勇刚.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第225页

[3]宴初宏,实用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技术.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1,第64页

[4]袁锋,数控车培训教程.第二版.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第84页

[5]孙汉卿.数控机床维修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第116页

[6]严爱珍.机床数控原理与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第33页

[7]李宏胜.机床数控技术及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329页

 

表1

毕业设计课题

零件图号

序号

刀具号

刀具名称及规格

刀尖半径

数量

加工表面

备注

1

中心钻

1

左端面

手动

2

Φ20mm的钻头

1

钻孔

手动

3

T0101

90°外圆车刀

0.2mm

1

粗、精车外轮廓

4

T0202

切槽刀

B=4mm

1

切槽

左刀尖

5

T0303

镗孔刀

0.1mm

1

镗孔

6

T0404

30°尖刀

0.2mm

1

粗、精车外轮廓

 

表2

材料

#45钢

零件图号

系统

程序名

机床设备

夹具名称

三爪自定心卡盘

操作序号

工步内容(走刀路线)

G功能

T道具

切削用量

转速S(r/min)

进给量(mm/r)

退刀量(mm/r)

中心钻

1200

3

O1002

粗车1右端外圆

G71

T0101

600

1

1

O1002

精车1右端外圆

G70

T0101

1000

O1003

粗、精车1左端外圆

G01、G02、G03

T0404

600

4

O1003

切槽

G01

T0202

500

0.05

O1004

粗车镗孔

G71

T0303

600

1

1

O1004

精车镗孔

G70

T0303

800

O1005

粗车2左端外圆

G71

T0101

600

1

1

O1005

精车2左端外圆

G70

T0101

1000

O1006

粗车2右端外圆

G71

T0101

600

4

O1006

精车2右端外圆

G70

T0101

1000

检测、校核

表三

零件1

外圆

O1002;

N10M03S600;

N20T0101;

N30G00X55Z2;

N40G71U1R1;

N50G71P60Q90U0.5F0.2;

N60G00X47;

N70G01Z0;

N80G03X53Z-3R3;

N90G01Z-51;

N100G00X100;

N110Z100;

N120M05;

N130M00;

精车外圆

N140M03S1000;

N150T0101;

N160G00X55Z2;

N170G70P10Q20F0.2;

N180G00X100;

N190Z100;

N200M30;

掉头装夹,车削外圆

O1003;

N10M03S600;

N20T0404;

N30G00X55Z2;

N40G00X47;

N50G01Z0;

N60G03X53Z-3R3;

N70G01Z-29;

N80G03X37Z-44.93R20;

N90G02X49Z-63R10;

N100G01X53;

N110G00X100;

N120Z100;

N120M05;

N130M00;

切槽

N140M03S500;

N150T0202;

N160G00X55Z-8;

N170G01X45;

N180G04X3;

N190G00X55;

N200Z-20;

N210G01X45;

N220G04X3;

N230G00X100;

N240Z100;

N250M30;

镗孔

O1004;

N10M03S600;

N20T0303;

N30G00X42Z5;

N40G71U1R1;

N50G71P60Q160U-0.5F0.1;

N60G00X20;

N70#1=0;

N80#2=21/40*SQRT[40*40-#1*#1];

N90#3=2*#2;

N100#4=#1-0;

N110G01X[#2]Z[#4]F0.1;

N120#1=#1+0.1;

N130IF[#1LE29.81]GOTO80;

N140G01Z-30;

N150X24;

N160Z-52;

N170G00Z100;

N180X100;

N190M05;

N200M00;

内孔精车

N210M03S800;

N220T0303;

N230G00X42Z5;

N240G70P10Q20F0.1;

N250G00Z100;

N260X100;

N270M30;

零件2

车削外圆左端

O1005;

N10M03S600;

N20T0101;

N30G00X55Z2;

N40G71U1R1;

N50G71P60Q90U0.5F0.2;

N60G00X47;

N70G01Z0;

N80G03X53Z-3R3;

N90G01Z-40;

N100G00X100;

N110Z100;

N120M05;

N130M00;

精车外圆左端

N140M03S1000;

N150T0101;

N160G00X55Z2;

N170G70P10Q2OF0.2;

N180G00X100;

N190Z100;

N200M30;

车削外圆右端

O1006;

N10M03S600;

N20T0101;

N30G00X55Z2;

N40G71U1R1;

N50G71P60Q210U0.5F0.2;

N60G00X21;

N70G01Z0;

N80X24Z-1.5;

N90Z-20;

N100X26;

N110Z-21.59;

N120#1=22.74;

N130#2=21/40*SQRT[40*40-#1*#1];

N140#3=2*#2;

N150#4=#1-22.74;

N160G01X[#2]Z[#4]F0.1;

N170#1=#1-0.1;

N180IF[#1GE0]GOTO130;

N190G01Z-50;

N200X45;

N210G03X53Z-53;

N220G00X100;

N230Z100;

N240M05;

N250M00;

精车外圆右端

N260M03S1000;

N270T0101;

N280G00X55Z2;

N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