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词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7800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之词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词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词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词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词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之词曲.docx

《古代诗歌鉴赏之词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之词曲.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诗歌鉴赏之词曲.docx

古代诗歌鉴赏之词曲

古代诗歌鉴赏之--词曲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阮郎归①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②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注:

①此词作于郴州贬所;②丽谯:

壮美的高楼。

小单于,唐曲调名。

李益《听晓角》诗:

“无数塞鸿飞主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1)词的上阕主要描写了怎样的环境?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词的最后两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感情?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1)词的上阙以简练的笔触描写了一个寂静幽深凄冷的环境。

初春季节,冷雨凄风,庭院深虚,寒夜闻曲,笛曲幽咽,衬托出长夜遥迢,思乡难眠。

营造了乡思旅愁的足够氛围,传达出客地浓厚的孤独寂寞之感。

(寂静凄凉幽深答到两个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效果1分氛围孤独寂寞)

(2)①对比。

郴州与衡阳相比,郴州更偏僻、离家更遥远,从而可以感知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凄凉;②用典。

借“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离家人借书信寄托的思念之情,然而作者在偏远的郴州,连传信的大雁都没有,这种思念之苦可以说到了绝望的地步。

从而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他身贬郴州,离乡日远,久无家书的痛苦感情。

(手法2分,分析各2分。

如果答到一种给3分,两种4分)]

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词后题目。

[黄钟]人月圆·客垂虹

(元)张可久

三高祠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蒙。

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

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

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

【注】①三高祠,在吴江垂虹桥东,祀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此三人皆功成名就而后退隐。

8.这首散曲的结尾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又描绘出一个怎样的游子形象?

请分别进行简要概括。

(5分)

9.这首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思想感情?

请选取其中两种手法结合作品进行简要赏析。

(6分)

8.⑴作者以黄花、青灯、庭院、夜雨、秋风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秋风萧瑟、夜雨凄凉的孤寂图景。

(2分,列举意象、概括景象特点各1分)

⑵这三句描绘了一个人生失意、客居异乡、孤寂凄凉、年华老去的游子形象。

(3分,特点2分,身份1分。

9.⑴用典,(1分)作者以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人功成身退的典故,(1分)表达了对古贤的追慕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慨自伤之情。

(1分)

⑵直抒胸臆,(1分)作者以“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三句反问,(1分)直接表现了作者知音难觅、前途渺茫、无人理解的悲凉心境和孤寂情怀。

(1分)

⑶以景结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分)作者以丛菊满院、夜雨青灯、瑟瑟秋风的凄清景象收束全曲,(1分)表现了客居他乡、白发穷途的孤寂凄凉。

(1分)

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浪淘沙夜雨

梁寅①

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棂。

愁如百草雨中生。

谁信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

花发恐飘零,只待朝晴。

彩霞红日照山庭。

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

【注】①梁寅(1309-1390),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县)人,元宋明初学者。

(1)词中主人公为何而“愁”?

“彩霞”“红日”“啼莺”这组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境?

(3分)

(2)画线词句是怎样写“愁情”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1)①为“花发恐飘零”而愁(或为“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而愁)。

②表达了豁达、愉悦的心境。

[3分。

“为何而愁”1分,“心境”2分。

(2)①通过描写雨骤天寒,渲染出一种“愁”的氛围。

②将“愁”喻作春雨后疯长的“百草”,形象而贴切地突现了“愁”之浓烈。

[4分。

“雨骤天寒”1分,“渲染氛围”1分;“将‘愁’喻作‘百草’”1分,“‘愁’之浓烈”1分。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

(6分)

解连环·孤雁

[明]张炎①

楚江空晚。

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却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

谩长门②夜悄,锦筝弹怨。

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注释】①张炎(1248-1319)南宋词人。

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

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

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

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

②长门:

汉武帝时,陈皇后被打入长门冷宫。

22.孔行素《至正直记》载:

“张炎尝赋孤雁词,有云‘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人皆称之曰张孤雁。

”其中“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一句该怎么理解?

(2分)

23.这首词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2.参考答案:

该句是说雁群飞行能排成一字或人,而孤雁单飞排不成字,故说写不成书信,只能成一点,带回一点相思。

23.参考答案:

词作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词人身世飘零之感与家国之痛。

全词紧扣一“孤”字展开描写,烘托渲染,以物喻人,将咏物与抒情合而为一,通过对孤雁的描绘,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感尽蕴含在对孤雁这一形象的描绘中。

5.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临绝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

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

空惆怅。

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高宗朝,叶梦得任建康知府,曾成功地阻止过金兵的渡淮入侵。

本篇是他晚年退居吴兴后的作品,当时宋王朝南渡已有八年。

(1)请指出“万里横烟浪”中“横”字的作用。

(2分)

(2)试析“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的表现手法。

由此句可以联想到曹操《龟虽寿》中的哪两个句子?

(4分)

(3)“空惆怅。

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历来为评论家所推崇。

请简要分析其表达的情感。

(4分)

(1)(2分)用一个“横”字,与“万里”相应,描写出江河烟浪的宽阔和无边无际。

(2分,答出“描写出烟浪的宽阔和无边无际”即可)

(2)(4分)以“老去情怀”反衬“天涯想”的爱国心切,矢志不渝;“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反衬1分,分析1分,诗句2分)

(3)(4分)“空惆怅”抒发了作者虽有报国雄心却又壮志难酬的情怀;“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勉励下一代并寄希望于下一代的爱国情怀。

(两点,每点2分)

6.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7分)

少年游

北宋柳永

参差烟树霸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兰陵王柳

北宋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注释】(①蘅臯:

生长香草的江边高地。

②隋堤:

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修。

③寒食:

清明前一天为寒食。

榆火:

朝廷于清明节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

(1)划线句都借折柳伤别,但写法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柳词写的是秋柳,用的是比喻,诗人借伤柳以伤别,一反古人“乐景写哀情”做法,以哀景映衬手法,突出了人间离恨之深。

周词写的是春柳,用的是夸张,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

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

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2)请分析两首词末句中“独自”和“愁”在情感表达上的妙用。

(3分)

答:

“独自凭兰桡”句,收景出人,以人物行动见意,把读者引入词情最苦处,“独自”二字下得沉重,写出自己带着深深的别离愁情倚着船浆孤身飘零而去的愁苦况。

“愁一箭风快”“愁”字下得新奇,代行者设想,风顺船疾,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字,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

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身影,“愁”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

7.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如梦令

曹组

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

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

人静,人静。

风动一庭花影。

(1)请从动静的角度,分析本词的写景特色。

(3分)

(2)简析诗人为什么“不胜情”。

(4分)

(1)“门外绿阴千顷”写静态,“两两黄鹂相应”,写动态;(1分)“人静,人静”,写静态;“风动一枝花影”,写动态。

(1分)这两处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1分),营造了清幽的境界。

(1分)【本小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E。

两处动静特点各1分,意境1分。

(2)醒来闻黄鹂两两相应,而人却独处;(1分)起行又静不见人,唯见风动花影。

(1分)这种寂寞的环境,让诗人产生了孤独难耐之情。

(1分)

本小题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E。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南歌子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

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

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8、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5分)

9、词的下片一连写了士大夫消夏乐闲的哪四件生活琐事?

在作者笔下,这些事似乎都有一种和韵事格格不入的苦涩味,与上片大异其趣,请简要分析(6分)

8、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谈、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

(2分)词人独立庭院,点点疏雨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

周围树木成阴,枝头上黄鹂婉转啼鸣,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落在池畔,迟迟不愿离去。

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

(3分)

9、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

(2分,两个1分,四个2分)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仍然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于睡觉,作者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自取其乐。

(2分)透露着作者孤寂落寞、知音难求的情怀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

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

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

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②?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

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

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①盾鼻:

盾中央的纽。

磨盾鼻:

在盾鼻上磨墨。

②无功级:

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

③榆塞:

代指北方边塞。

赏析:

这首词原有自注:

“忽动从戎之兴”,即作者忽然产生从军杭金的念头。

词的上片从对往日军营生活的回忆写起。

“记当日”表明时间是回忆往日,写自己担任军门工作时的威武之气,当时刘克庄在李狂幕府做文书,被誉为“烟书檄笔,一时无两”。

他本人也颇为自负,正所谓“少年自负凌云笔”。

接下来“磨盾鼻”三句,显示出自己写文书时的文思敏捷,倚马可待;“铁马”两句源自于陆游《书愤》一诗的名句: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晓嘶”和“夜渡”相对,表明强敌压境,战斗紧迫,对仗工整。

最后“有谁怜”三句,是借“李广难封”典故表明自己曾经满怀壮志,最后却是无功而归,充满怨愤和遗憾之情。

总体看来,上片在回忆往日情形时经历了由高昂到怨愤的情绪过程。

下片是抒写诗人心中悲凉深沉的哀叹之情。

诗人现在已是无路请缨,“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正话反说来倾诉心中的愤慨。

第一句说那些杭敌恢复的方略和军中生活的记录,已经零落殆尽,而自己也没有心思去整理。

只能靠着焚香煮茗来打发时光,这句与辛弃疾《鹤鸽天》中“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的都是一种无奈之情。

“生怕”两句写出过去遭遇给作者留下的伤痛,不但自己不谈,而且连客人也要避之。

末尾一句语出烛之武:

“臣之壮也,扰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左传》)看似叹息时光流逝,实际上感叹的是自己如今壮志未酬身先老,运用了曲笔的手法。

整首词风格与辛词极似,在慷慨淋漓之中满含悲凉深沉之哀叹。

主题是要收复中原建立功名,曲笔的运用恰当地表现了英雄失志却又不甘寂寞的思想。

【一诗一得】

正话反说:

类似于反语,立意较为含蓄,如本词的第二句,作者极力写自己放弃抗敌大计,一门心思致力于温习茶经香谱、教孩子诵读《花间集》这样平庸日常的琐事。

一个“时时”,一个“生怕”,从反面表达了自己恢复山河的抱负难为所用的无奈和悲哀。

这种无奈和悲哀对于作者来说,难以直面,只能出以自嘲的口吻。

这正话反说的背后,有着作者对时光虚掷、壮志难酬的深沉伤痛。

⑴上阕“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分)

答案:

【夸张、比喻(1分)。

传神地显示了草拟文书时笔走龙蛇、倚马可待的超人才气和踌躇满志的精神状态(2分)。

修辞手法(夸张、比喻、借代),答对其中一种得1分;答对其中两种得2分;多答不扣分。

扣住“比喻”、“借代”或“夸张”手法分析作用且表述准确,则再得2分。

⑵上阕“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战争场面?

(3分)

答案:

【天刚黎明,寒气侵人,披着铁甲的战马已嘶鸣起来,奔赴战场;黑夜里,狂风呼啸,怒涛翻滚,高大的战船正在抢渡(2分)。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两军交战的惊心动魄的场面(1分)。

语句通顺,描述基本准确,一句1分;采用分总或总分结构均可;生硬翻译,则此处的2分不可赋予。

概括,意对即可,1分;若概括不准确,此处的1分,不可赋予。

⑶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上阕,以李广自况,表达了虽有战功却不获封赏的怨愤之情(2分);下阕,通过叙写温书、课子、懒得整理旧时诗文疏奏等貌似闲散的生活,表达了英雄失路、壮怀难伸的隐痛和酸苦(2分)。

感情,3分;答出其中(①虽有战功却不获封赏的怨愤之情,②英雄失路、壮怀难伸的隐痛和酸苦)一种,得2分;两种,得3分;意对即可。

若联系诗句作答,则再得1分。

10.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17分)

梅花引荆溪阻雪

(南宋)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

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

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

花外楼,柳下舟。

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①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以“白鸥问我泊孤舟”起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引出孤舟受阻的题意。

B.“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

”以问句形式,直接回答了“是身留,是心留”的问题。

C.“花外楼,柳下舟”回忆和故友同游的情景,与眼前冷清凄寒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D.词中“旧游”“梦也”等词语的重叠使用,使作品表达的情感回环跌宕,读来韵味十足。

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词中“我”的形象。

(4分)

③结尾“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是怎样表达词人的愁情的?

请加以解说。

古诗词中写愁情的名句还有很多,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请从你熟悉的古诗词中另外举例,赏析其表达效果。

(10分)

①B(3分)

②(4分)答题要点:

(1)答出形象特点:

孤独、愁苦的词人形象。

(2分)

(2)结合词句分析:

从神态、心理、动作、环境、侧面等方面分析,能够表现出词人形象即可。

(2分)

③答题要点:

第一问:

写出表现手法(映衬、拟人),并能结合词句恰当分析。

(3分)

第二问:

举例准确(1分),能进行赏析(3分),语言表达通顺(3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少年游

苏轼

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却是姮娥①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

①姮娥,即嫦娥。

(1)上阕“雪”与“杨花”互喻,构思巧妙,试分析这两个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

(4分)

(2)结合诗句分析下阕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4分)

(1)雪与杨花代表着两种不同节候的特点,一可以形象地表示气候由冷到极暖,双方离别时间之长,从而表达对远人深深的思念;(2分)二可以构成洁白迷濛的景象,象征着纯真而纷乱的情思。

(2分)

(2)想象(联想)、反衬、拟人。

把月照梁上燕想象为月中嫦娥只垂爱于成双成对的燕,而不顾怜空闺独守之人,表达了主人公的孤寂和思念。

由双栖燕联想到单栖人,反衬出独守空闺的孤单寂寞。

(手法任答一种1分,分析1分,情感2分。

12.阅读下列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在晏殊的这首词中作者也写到了黄鹂鸟的声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试结合原诗词,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4分)

(2)词的下阕写人物,试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青年女子形象的。

(4分)

(1)答案:

《蜀相》中,作者写黄鹂鸟的叫声是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用黄鹂鸟的叫声反衬出诸葛亮祠堂周围的寂寥冷落,寄托着诗人对诸葛亮身后凄凉的哀叹和同情。

亟盼良相贤才平叛定国,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

同时也有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感慨。

晏殊的《破阵子》用黄鹂鸟的叫声衬托出周围的幽静,写出了春光的美好,抒发了热爱春光的欢快自在之情。

(2)答案:

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刻画青年女子形象--声音:

巧笑,表情和动作:

逢迎、笑从双脸生,心理:

疑怪昨宵春梦好。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眼儿媚

无名氏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

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

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1)这首词的上下两片都围绕一个“愁”字抒写情绪,但在写法上有所不同,请写出其中的两点不同。

(4分)

(2)这首词里的数量词和时间名词的运用很有特色,请结合词句分别进行简要赏析。

(4分)

(1)(4分)①上片从空间落墨,下片从时间着笔;②上片借景物描写渲染愁绪,下片用心理描写表达愁绪(或直接抒写离别的痛苦)。

(酌情给分。

(2)(4分)这首词上片使用了“半竿”“两行”“一叶”等数量词,描写那西沉的太阳只剩半根竹竿那么高了;两行新雁越飞越远,飞往南方老家去了;眼前的这一条小船,就要载着我的朋友(或郎君)别我而去了。

数量词表达准确,对仗工整,使离别之景饱含愁情。

(2分)下片使用了“今宵”“明朝”“后日”这些时间词,巧用“今、明、后”写时间的推移,配以“宵、朝、日”三字,则又有了夜晚、早晨、白天的变化,在虚实结合中渲染了无尽的愁思。

(2分)(酌情给分。

14.阅读下面这两首元曲,回答8~9题。

(8分)

天净沙·秋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请分别说出“轻烟老树寒鸦”的“寒”字、“枯藤老树昏鸦”的“昏”字的妙处。

(4分)

9.请简要分析这两首元曲的不同之处。

(4分)

8.“轻烟老树寒鸦”的“寒”字,突出了深秋的特点,渲染了冷寂的气氛,表达了惆怅之情。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枯藤老树昏鸦”的“昏”字,点明了时间日渐黄昏,与“夕阳西下”相呼应,引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愁。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9.不同点有:

①《秋》表达了孤寂惆怅之情,这种惆怅失落之情在后来似乎得到了些许安慰;而《秋思》主要表达了羁旅之愁。

②从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看,《秋》比较含蓄蕴藉;而《秋思》则有直抒胸臆的内容。

③《秋》的写景顺序为由远及近;而《秋思》的写景顺序是由近及远。

④《秋思》的意境比《秋》更为凄清阔远。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其他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5.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辈。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

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

②改火:

指年度的更替。

⑧筠:

竹。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

(4分)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

简要分析。

(1)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4分,“手法”2分,“品格”2分)

(2))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

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

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

②是失意伤怅。

意在感伤自身。

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

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

③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

(4分,其中“看法”1分,联系作品分析3分)

16.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词后题目。

六幺令

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李纲①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

歌沉玉树②,古寺空有疏钟发。

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

兵戈凌灭。

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

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

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

高楼谁设。

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①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

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

②玉树,指《玉树后庭花》,为南朝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

8.词的上片,诗人为了凸显“六代兴亡如梦”的物是人非之感,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

(6分)

9.词的下片提到了“渔翁”的形象,请简要概括这一形象的特点,并说明诗人写到这一形象的用意。

(5分)

8.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对比(2分)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慨。

诗人以“千里长江”、“古寺疏钟”、“天上银蟾”的存在与金陵的衰亡进行对比,(2分)鲜明地表达了“六代兴亡如梦”的感慨。

(2分)

〖或〗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反衬(2分)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慨。

诗人以“千里长江烟淡水阔,古寺疏钟回响不绝,天上银蟾圆缺自若”的永恒自然之景,反衬金陵的衰亡(2分),鲜明地表达了“六代兴亡如梦”的感慨。

(1分)

(答“借景抒情”、“用典”等虽用到,但不是主要的手法,酌情给分,不超过3分。

9.渔翁是一个独立不移、坚韧不拔的形象。

(2分)诗人化用柳宗元《江雪》中的诗句,以渔翁的形象自比,(1分)来表达自己虽境遇多舛,但仍矢志不移,坚持抗金,挽救民族危亡的决心。

(2分)

17.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

[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元]卢挚

题红叶①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

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②?

【注】①相传,唐代有一宫女在红叶上题诗,经御沟流出宫外,为一读书人所得。

后来宫中遣放宫人,题诗的宫女就嫁给了那个读书人。

②“白衣送酒”的典故出自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

“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⑴请赏析“月落山容瘦”的“瘦”字的妙处。

(3分)

⑵请赏析“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