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特色街区文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7792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 特色街区文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8 特色街区文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8 特色街区文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8 特色街区文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8 特色街区文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 特色街区文字.docx

《8 特色街区文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 特色街区文字.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 特色街区文字.docx

8特色街区文字

 

第8篇特色体现篇

15人间闹市——红门路,通天街

15.1现状分析

15.2规划原则

15.3特色定位

15.4规划导则

16历史界面——青年路,虎山路

16.1现状分析

16.2规划原则

16.3特色定位

16.4规划导则

17厚土大德——蒿里山地段

17.1现状分析

17.2规划原则

17.3特色定位

17.4规划导则

18生态驳岸——环山路

18.1现状分析

18.2规划原则

18.3特色定位

18.4规划导则

 

19时代轴线——时代发展线

19.1现状分析

19.2规划原则

19.3特色定位

19.4规划导则

20景观大道——东岳大街

20.1现状分析

20.2规划原则

20.3特色定位

20.4规划导则

21商业中心——财源大街

21.1现状分析

21.2规划原则

21.3特色定位

21.4规划导则

22滨水空间——奈河

22.1现状分析

22.2规划原则

22.3特色定位

22.4规划导则

 

第8篇特色体现篇

15三重空间——历史文化轴

15.1现状分析

历史文化轴由通天街南起,经遥参亭,穿岱庙,沿红门路北上,直达泰山一天门,全长2公里左右,为古代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游线和人们体验泰山文化最重要的街道。

【优势】

1.封禅文化在中华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与泰安城的起源与发展息息相关。

历史文化轴,作为当年皇帝封禅的主要线路,文化资源深厚丰富,内涵丰厚,特色鲜明。

2.风貌:

历史文化轴汇集了泰安最主要的历史文化建筑,环境较为统一。

作为登山游览的起始段落,是游人感知泰安文化的重要区域。

【劣势】

1.部分地段的建筑风格与地段特征不符,影响了整体的氛围。

2.轴线中的空间节点缺少有效的规划组织,游客的体验性与参与性活动没有合适的场所来承载。

3广告牌设置缺少统一科学的规划,设置方式破坏了建筑立面的完整性。

【机遇】

新一轮的总体规划将泰安的城市性质定义为以泰山为依托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鲁中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作为体现泰安历史文化特点的核心区域,历史风貌建设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挑战】

1.如何在历史风貌建设中承古纳新,而不是一味的追古守旧,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赋予的独特内涵并将其展现出来,使其成为增加城市特色价值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要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建设,消解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冲突。

2.街道整体品质的提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15.2规划原则

  1.延续文脉原则:

以地方传统风貌为基底,强调街道的文化价值,重整风貌不符地段,修复风貌不完整地段。

  2.多元原则:

提倡多重体验,打造精品文化旅游,充分挖掘街区的文化潜力,增加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3.活力原则:

增强场所的使用效率和适应性,以满足各类公共活动需求,提高公共环境的品质与活力。

  4.山城一体原则:

打通视线通廊,体现山城一体的城市景观。

本街区是泰安城中重要的观山点,要保证视线通廊不受遮挡,同时增强街道界面景观效果。

15.3特色定位

总体上我们对历史文化轴的特色定位为“人间闹市,封天御道”。

整体环境风貌应体现泰山文化,延续古城记忆。

历史文化轴将成为封禅文化的体验基地,泰山旅游观光服务区,市民重要的商贸集会地和凸显泰安城市风采的历史地段,同时也是未来泰安城市重要的旅游窗口和市民活动中心。

在特色定位的基础上,我们将历史文化轴按不同的功能分为两个区段和四个重要节点,通过制定不同的规划手段与导则,有针对性的提升空间环境品质,彰显城市特色。

1.旅游服务区——红门路段

这里为登泰山最重要的游线,也是城市地势逐渐升高与山逐渐融合的地段,应重点打造其旅游综合服务特色,延续古城风貌,重现帝王封禅之路的气势,并体现山城一体的环境风貌。

2.步行商业区——通天街段

这里为城市商贸消费的主要地段,环境风貌应打造古城繁华商业氛围,营造现代休闲旅游氛围。

既能满足市民需求,又能满足旅游需要。

3.广场节点

在历史文化轴线中的四个广场,为历史轴线的重要节点,市民公共活动与旅游体验的主要场所。

我们希望将封禅游线上的重要历史记忆点提取出来,载入设计,通过这些结点的环境营造,使人们在现代泰安游走中领略独一无二的古帝王足。

通天街南门:

历史上通天街南端是明代古泰城的南城门,是皇帝进入古泰城进行封禅大典的入口。

而今天通天街南门位于通天街与现代泰安城中最繁华的商业大街——财源大街交汇点,商业氛围浓重。

结合历史与现代的不同语境,我们将通天街南门广场定义为具有纪念性质的休闲商业广场。

作为体验封禅文化的起点空间,广场规模不宜过大,以使人感到舒适为宜。

广场形态方正,有一定方向性。

整体风貌古朴大方。

周边以商业餐饮性质的建筑为主。

遥參亭:

历史上是皇帝封禅仪式的重要结点,今天的遥參亭处在通天街北接岱庙的交叉空间,现状建设的两片绿化广场并没有显现其文化内涵,广场功能混杂。

介于现状的不足我们将遥參亭广场进行重新定义——具有纪念意义的休闲文化广场。

作为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重要节点,广场应具有满足举行市民文化民俗集会活动的空间规模,整体风貌与岱庙、遥參亭相一致,环境设施体现历史风貌,与整条轴线相协调。

岱宗坊:

历史上皇帝登临泰山进行封禅的起点,现在处于岱宗大街与红门路的交汇点,周边有植物园,街头绿地等绿化休闲场所,植物种类繁多,景色优美。

结合现状,我们将岱宗坊广场定义为具有纪念意义的休闲绿化广场,作为整个空间序列的转折点。

结合现有绿化景观的基础,通过场所环境营造植入历史记忆,使人们在休闲中感知文化。

广场规模适中,以岱宗坊为中心做放射状,形态自由。

整体环境清新自然,有中国古典园林气质。

周边没有大体量的建筑,以乔木或者绿篱和广场构筑物作为界面的划分。

环境设施体现历史风貌,与整条轴线相协调。

一天门:

古代泰山最重要的山门入口。

今天是登临泰山重要的交通方式转换处——由车行转为步行,现状明显已经失去了古山门的神圣与庄重,更多的是混杂的交通和来往的游客。

结合古今职能,我们将一天门广场定义为重要的仪式性空间,承载市民游客集会及交通集散的场所,重要的城市功能转折点。

作为整个封禅游线的高潮空间,广场应凸显泰山浑厚大气的特质,规模较大;作为仪式性的空间给人以神圣感。

广场形态为方正矩形,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整体风貌古朴大方。

周边建设博物馆,商业服务建筑。

环境设施则体现历史风貌,与整条轴线相协调。

15.4规划导则

1.旅游服务区——红门路段

建筑

高度层数

保护区内,建筑高度不得大于12米。

沿街建筑高度不得大于7米,毗邻岱庙地段其建筑高度不大于4.5米。

立面形式

建筑立面形式宜采用传统建筑形式,以坡屋顶为主,严格按照古代建筑三段式的构图方式进行设计,屋顶、屋身和基座,门窗构图采用明清风的方式。

建筑色彩

蓝灰色系为主,其他色彩宜采用较低的明度和彩度。

体现古朴、厚重的历史感。

布局方式

以泰安地区传统民居四合院为基础,充分体现历史文化内涵。

绿化

道路绿化

为显示古城风貌,行道树的树种宜选用国槐。

集中绿地

以岱宗坊区段的绿化广场及植物园为中心向两边辐射的绿化空间组织,同时点缀一些点状绿化丰富整个绿化系统。

绿化应结合开放空间等公共活动空间进行有序的组织。

空间

街道步行空间

营造尺度宜人的街道空间,可做适当的空间收放,以方便游人停留驻足。

广场空间

在有特殊历史记忆的城市节点加强广场环境的营造,增强游客历史体验场所感。

如岱宗坊广场、一天门广场。

视线开敞空间

沿历史文化轴是重要的观山视线通廊,要保证人的视线不被建筑物遮挡,并能通过不同的视点选择提供给人们步移景异的观景效果。

设施

照明

加强建筑轮廓照明,在特殊空间节点进行照明强弱的变化,强化建筑特征。

标识

仿古标识牌的设计,体现历史感。

广告

广告标识系统需要统一设计,不应出现在建筑屋顶或檐口上。

街道家具

统一规划管理,设计体现古朴厚重的古城风貌。

2.步行商业区——通天街段

建筑

高度层数

保护区内,建筑高度不得大于12米。

沿街建筑高度不得大于7米。

立面形式

建筑立面形式采用仿古的传统风格,严格按照古代建筑三段式的构图方式进行设计,屋顶、屋身和基座,门窗构图采用明清风的方式。

建筑色彩

蓝灰色系,色彩要与古城风貌相协调,体现古朴、厚重的历史感。

布局方式

鼓励采用合院联排式的建筑排布方式,凸显传统风貌。

绿化

道路绿化

为显示古城风貌,行道树的树种选用国槐。

提高街道绿化覆盖率,着重绿化景观设计和人在绿化中的活动场所设计,营造人、景、活动相融合的氛围。

空间

街道步行空间

可营造多样化、小型化的购物空间体验。

建筑后退形成的小广场,绿化围合的休息空间,露天摆放的饮食空间,局部内街空间等相互结合,相得益彰。

视线开敞空间

延续观山视线通廊,要保证人的视线不被建筑物或构筑物遮挡。

设施

照明

加强建筑轮廓照明,在特殊空间节点进行照明强弱的变化,强化建筑建构特征。

标识

仿古标识牌的设计,体现历史感。

广告

依照历史环境,广告信息宜设置在建筑的檐口、山墙立面,严禁在建筑顶部等不适宜位置设置广告。

街道家具

统一规划管理,设计体现古朴厚重的古城风貌。

3.各广场节点

广场名称

广场性质

广场空间形态

周边建筑

控制元素

广场家具

通天街南门广场

纪念、商业、休闲

方形封闭的广场空间作为整个空间序列的起点。

商业、餐饮

通天坊

雕塑、坐具

构筑物

遥参亭广场

纪念、休闲、文化

半封闭的广场空间有明确的指向性。

岱庙、商业

遥参亭

坐具、构筑物

岱宗坊广场

纪念、绿化、休闲

开放的绿化广场空间,由城市向山体的转折。

岱宗坊

坐具、构筑物

一天门广场

仪式、集会、

交通

轴向性明确的广场空间,庄重严肃。

博物馆、商业

雕塑、构筑物

16历史文化界面(青年路,虎山路)

16.1现状分析

青年路和虎山路是泰安市的历史文化区的边界,分别位于岱庙东西两侧,是明泰城东西城墙所在地。

【优势】

1.在街道特色体验上,现状虎山路和青年路绿化整洁,街道设施齐全,体现了优美现代的城市环境风貌。

2.虎山青年路地段在城市空间形态上比较完整,独立性强。

【劣势】

1.建筑立面较为混杂,缺乏统一性,建筑形式与历史没有任何关联。

2.街区中缺乏必要的休闲场所与设施,没有明显的节点或场所来显示地段与明泰城城墙遗址的关系,游客的体验性和参与性活动没有合适的场所来承载。

3.环境设施不完善,文化标识系统缺乏。

【机遇】

随着地段内岱庙保护区风貌与特色的日臻完善,在旅游文化产业的不断成熟与带动下,对于激活地段生命力和更新重构地段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挑战】

1.规划建设时期会很长,所以地段发展的变动性大,受不确定因素影响大。

2.传统风貌与现代城市功能之间的协调问题。

16.2规划原则

1.延续文脉原则:

街道环境应有反映历史界面特征的符号元素,体现街道文化历史。

2.人性化原则:

街道应考虑游客的休闲观光,局部营造宜人场所。

16.3特色定位

我们对历史文化界面的整体特色定位为:

“历史界面,传古承今”。

作为连接历史文化保护区与现代化城市特色街区的重要节点,体验认知城市风貌的特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界面的整体环境风貌应展现古泰城文化价值和城市活力,同时应考虑其在旅游资源方面的协调与促进,展现游览名城泰安的独特魅力。

同时,由于历史文化界面应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区域,因此我们通过将明泰城保护区内虎山与青年路这两条重点地段制定统一的规划手段与导则,打造其历史特色,彰显泰山文化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

16.4规划导则

建筑

建筑高度

古城用地范围内,新建建筑高度应符合岱庙等文物建筑的视线保护要求,一般不宜大于15米。

立面形式

在整治中要以修护为主要手段,也可适当增加一些具有仿古风格的构筑物,从而体现该街区的特点。

建筑色彩

由于所处古城区,因此该地段的建筑色彩应与古建筑的氛围相协调,宜采用蓝灰色等灰色调,体现淡雅稳重的感觉,与厚重的文化界面相呼应。

布局方式

布局方式应鼓励行列式,保证实现视线通廊进入街道,青年路应于毗邻的岱庙保护区在布局方式上有所呼应;虎山路应展现地域特有的旅游资源,布局应强调其特色风貌。

绿化

道路绿化

确保人行道整洁,并且不被侵占,在此基础上可适当增加绿化面积,并保证每条街区的均好性。

集中绿地

面状绿地形式较少,且分布不均,因此在规划时设置的公共绿地要相互联系,相互融合。

空间

广场空间

建设一定量的中小广场空间供人们活动,形式不必拘泥于一种,多元化和开放性应成为设计时考虑的重点。

青年路应设置一定量的彰显地域文化的精品广场;虎山应多考虑供游人休闲,观山的集散广场。

视线开敞空间

由于街区本身环境品质较好,绿树成荫,因此在视线上要重点打造城中看山的通廊不被阻挡。

设施

照明

协调单体建筑夜光效果,形成连续照明。

个别建筑或地段给予特殊照明以突显其个性。

标识

道路交叉口、街区节点等重要的地方均要设置标识系统。

增加新的现代化标识系统。

广告

统一管理与控制广告,增加其艺术水平。

街道家具

环境设施设计应体现传统文化。

17三重空间——厚土(蒿里山片区)

17.1现状分析

蒿里山片区位于泰安城区西南隅,主要地段包括蒿里山、灵应宫及周边区域。

蒿里山为三重空间中的厚土大德,是古代帝王封禅活动的重要场地,片区现状建筑环境混乱,特色不鲜明,内涵有待挖掘。

【优势】

1.片区内包括蒿里山与灵应宫等重要的历史文化点,蒿里山山体完整,拥有独特的山形山势和文化内涵,在泰安的封禅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形成泰安市区内的地标性景观区域;灵应宫为碧霞元君上、中、下三庙之下庙,历久以来是人们进香朝拜的圣地。

2.蒿里山片区内生态景观资源丰富,对于提高城市环境品质起着积极的作用。

【劣势】

1.无法体现传统的“三重空间”的特色,封禅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市民的普遍认知。

2.周边建筑在体量、风格、材质等方面给蒿里山与灵应宫带来不良的影响,未能体现出蒿里山片区的历史文化特色,影响观山视线,泰安山城格局未能充分体现。

3.蒿里山山体绿化率极高,但植被种类单一,其余地区绿化缺乏,环境品质较低。

4.蒿里山、灵应宫与城市公共空间体系脱节,其空间环境所应有的文化性、开放性与可达性均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

【机遇】

1.目前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和文脉保护得到加倍重视,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主题,蒿里山以其独有的特质应对着更大的机遇。

2.政府对蒿里山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泰安各个部门已经开始予以重视并做出行动。

【挑战】

1.市民对蒿里山的封禅文化没有普遍认知,而对鬼神之说则根深蒂固。

2.蒿里山周围的主要城市干道和过境铁路切断了该区与城市之间的联系,其生态价值与景观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17.2规划原则 

1.延续文脉原则:

延续蒿里山片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现其历史风貌。

2.活力原则:

蒿里山片区开敞空间及文化商业区应结合历史传统文化,创造文化休闲娱乐之地。

3.多元原则:

保持蒿里山片区的原生态景观,并为旅游者提供深入体验泰安城的旅游场所,为市民提供日常休闲娱乐活动的公共场所,承载历史文化旅游价值的同时,还具有文化休闲的功能。

17.3特色定位

我们对蒿里山特色的定位为:

“厚土大德,文化高地”。

规划将以保护泰安“三重空间”结构和古代帝王禅地文化为重点,将蒿里山片区建成传承历史文脉,保护自然生态景观,促进旅游发展和居民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历史文化区。

凸显地段的历史与景观资源,提升城市品质,营造休闲旅游场所是规划的重点。

其特色应从三个方面来体现:

1.历史:

蒿里山片区的历史文化悠久,规划蒿里山及周边设计展示文化的景观建筑或构筑物,片区着重突出历史文化内涵,完善泰安原有的三重空间结构体系。

突出灵应宫的朝拜历史文化,放大其辐射范围,使蒿里山片区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历史文化片区。

2.生态:

保持蒿里山的原生态景观,针对环境较差的区域进行整治,街道增加绿化面积,完善整个生态景观体系,打造成为拥有较高的环境品质的片区,规划诉求成为辐射型生态绿核,形成良好的生态格局,成为泰安的另一大生态景观区。

3.休闲:

强调蒿里山景区内旅游、灵应宫朝拜及周边建筑、广场休闲娱乐,将文化、景观、休闲融为一体,形成完整、便捷的全步行休闲旅游地。

强化主要文化节点的景观效应,为世人打开一个了解泰安地域文化及风土人情的窗口。

17.4规划导则

1.蒿里山片区

 

建筑

高度层数

为了形成较好的观山视线,蒿里山片区西侧建筑控制在9米以下,东侧建筑高度控制在15米以下。

立面形式

片区建筑立面形式达到协调统一,采用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凸显历史文化特色。

建筑色彩

建筑色彩应与环境和谐,反映历史文化特色,应采用灰色系。

布局方式

采用灵活的布局方式,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绿化

道路绿化

增加人行道绿化覆盖率,树种不宜选用阻挡观山视线的高大乔木,宜为灌木和小乔木,形成蒿里山片区的线状绿化。

集中绿化

除蒿里山自然绿化之外,灵应宫以南,应增加绿地,提高绿地率与环境品质,与蒿里山景区达成连续性与整体性。

空间

街道步行空间

打造蒿里山景区以东步行街区域,将文化、景观、休闲融为一体,形成完整、便捷的全步行休闲旅游地。

加强蒿里山环山及灵应宫的街道管理,改善步行空间现有的占道问题。

广场空间

蒿里山以西、灵山大街与龙潭路交汇节点处、灵应宫以南,建议增设中、小广场开敞空间,为游客与市民提供舒适的城市休闲娱乐场所。

改善现有的广场空间,提高绿化与环境品质。

视线开敞空间

注重与泰山的视线关系,在蒿里山顶和片区内各广场营造良好的观山视线。

设施

照明

沿蒿里山外围布置路灯照明环线,提高主要标志性建筑及历史遗迹的照度,对各建筑广场进行照明、灯光设计,融入传统文化符号和现代内涵,营造生动活跃、充满趣味性和文化性的夜景及照明效果。

标识

标识应风格统一,体现传统历史风格。

广告

整体布局分散,采用传统风格,与环境和谐。

街道家具

加大环卫设施的布置密度,造型上体现传统风格,反映历史文化特色,与周围环境协调。

18环山线

18.1现状分析

环山线东起泰明路,向西途经凤台路、温泉路、虎山东路、红门路、普照寺路、龙潭路、望岳东西路、樱桃园路至桃花峪西路口,全长19.6公里。

沿线有体育公园、天外村广场、儿童公园、烈士陵园、虎山公园、金山公园、红门广场等众多绿地串联,生态环境良好。

环山线为山城之间的分界线,山城风貌的景观带,同时也是沿山重要的交通流线,是体现泰安山城一体特色的重要地段。

【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兼有对外旅游、对内休闲的作用。

依托泰山,良好的景观资源与自然环境是其最大的优势。

2.环山路一面靠山,一面邻城,是山与城的过渡性空间,地势高于城区,独特的空间特征体现了山城一体的城市格局。

3.通过城市道路与环山线的连接,泰山的生态基地渗入城区,使得环山线生态廊道的作用更加突出,并使得其交通可达性大大提高。

【劣势】

1.环山线沿线局部地段建筑与山体不协调,建筑排布阻碍了泰山生态基底向城市的渗透。

2.路段周边植被覆盖虽然较多,但缺少可供人休憩游玩的公园、街头绿地。

河床多呈干涸状态,水体景观资源没有被利用。

3.整条环山线缺乏统一性、趣味性、可游览性,综合品质不高。

天外村广场、泰山中路登山入口等重要的开放空间孤立存在,未形成开放空间体系。

4.道路多为纯通过性车道设计,缺乏人行交通和停驻点。

环山线公共设施严重缺乏,除红门路附近其他地方均无夜晚路灯照明,无标示系统,无配套服务设施。

【机遇】

1.生态环境成为新世纪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预计泰安市将在泰山南麓建设20公里长的国内目前最长的山岳公园——环泰山带状公园,这对整个环山线的环境品质和文化内涵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作用。

2.游客们需要新的旅游资源来丰富旅游活动,延长活动时间。

而作为泰山南麓的环山线则可以整合两侧现有景点,为登山、游山和观山创造条件,形成泰安新的旅游景观带,同时为市民休闲提供良好的户外空间。

【挑战】

1.环山线跨度巨大,周边地区性质职能多变,这加大了其形成一个完整统一有机体的难度。

2.环山线交通既要保证通行能力,提高绿化品质,又要保证人们观城观山的视线,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考虑设计。

3.东边山民经济水平较低,他们的住房问题,生活问题也会对环山线的设计带来较大的影响。

18.2规划原则

1.山城一体原则:

基于泰安市城市空间特色研究,在规划环山线时,应该妥善处理泰山和泰城的关系,任何实践都要以山城的相融共生为前提。

2.生态性原则:

作为泰山南麓的主要游览交通轴线,环山线规划应该本着与沿线景点的景观气氛相协调,把整个路段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打造环山路沿线新的旅游休闲景观带,使它真正成为泰安市的一条生态驳岸。

3.人性化原则:

满足便利交通的条件下,依托自然山体以及城市公共绿地水系等沿线的绿化与空间品质,使人们在行驶或者行走的同时有视觉上与行为上的休息停留区域。

18.3特色定位

我们对环山线的特色定位为“环山傍城,生态驳岸”。

环山线应使环山路、城、山、水协调共生,形成一个融泰山文化内涵与自然山水为一体的城市景观带,将城市和泰山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提升泰城山城景观特色,满足来泰游客的游览要求。

规划后的环山线将是泰安市一条重要的景观轴线,是泰山脚下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景观带。

同时它也将是建设警戒线和防灾防火线。

特色规划根据不同的职能与周边环境风貌,就其山城关系将环山线分为三段,从西至东依次为自然山岳风光带、名山历史文化带、山野休闲旅游带。

总体上以自然地形为依托,以泰山游览活动为主体,来体现泰山特有的人文和自然气质。

1.自然山岳风光带——大河水库北向东至天外村。

该区段多品质较好的新兴住宅区,但风格、排列形式和山体结合显得较为生硬。

我们对此区段的特色定位是:

打造山城关系融洽,景观环境相互融合,以自然为主题的景观风貌区。

其中要注重整体景观的改造,控制高档住区向山体的侵蚀,以向人们展示自然生态的山岳风光。

2.名山历史文化带——天外村至岱道庵温泉段

该区段两侧为泰山游客服务的中高档宾馆,另有泰山中路登山入口,泰山文化气息浓厚。

我们对此段的特色定位是:

弘扬泰山文化,服务外来游客,打造以泰山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景观风貌区。

通过加大对泰山文化的宣传、放大历史文化节点来使得该区段的特色更突出。

3.山野休闲旅游带——岱道庵温泉东至碧霞湖

该区段沿线多为无统一规划的农村民房,影响跌落有致的山景,植被丰富但无规划。

我们对此段的特色定位是:

打造富有山野情趣,生态效益高,活动体验丰富的,以山民文化为主题的景观风貌区。

对原有的农家乐进行有序整治,对原始植被进行有序改造,增加多样的服务设施以吸引游客,丰富游客的活动。

18.4规划导则

1.自然山岳风光带——大河水库北向东至天外村

建筑

高度层数

环山路南200米内建筑高度不宜大于10米,向泰安城区呈逐渐增高态势。

立面形式

建筑风格以与山呼应的坡屋顶为主,建筑形式优美。

环路的建筑立面应掩映在绿化中,与绿化相互呼应。

建筑色彩

宜淡雅,不应浓艳,要考虑与山体色彩的相互影响。

布局方式

布局方式应依据建筑与山体的位置关系排列。

环山线以南附近应呈斑点布局,以北严禁布置建筑。

以增加山与建筑、山与城市的渗透。

绿化

道路绿化

道路绿化不应遮挡观山、观城视线。

沿路局部设置片状绿化来控制建筑向山体发展。

集中绿地

沿线布置4个特色生态公园,自西向东为樱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