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养护强度评定的规范要求.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61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养护强度评定的规范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混凝土养护强度评定的规范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混凝土养护强度评定的规范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混凝土养护强度评定的规范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混凝土养护强度评定的规范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养护强度评定的规范要求.docx

《混凝土养护强度评定的规范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养护强度评定的规范要求.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养护强度评定的规范要求.docx

混凝土养护强度评定的规范要求

混凝土养护的规范要求

DL/T5144-200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5.5.1凡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均可用于拌和与养护混凝土。

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不得用于拌和与养护混凝土。

5.5.2地表水、地下水和其他类型水在首次用于拌和与养护混凝土时,须按现行的有关标准,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检验项目和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

1、混凝土拌和养护用水与标准饮用水试验所得的水泥初凝时间差及终凝时间差不得大于30min。

2、混凝土拌和养护用水配制水泥砂浆28d抗压强度不得低于用标准饮用水拌和的砂浆的抗压强度的90%。

3、拌和与养护混凝土用水的PH值和水中的不溶物、可溶物、氯化物、硫酸盐的含量应符合表5.5.2的规定。

表5.5.2拌和与养护混凝土用水的指标要求

项目

钢筋混凝土

素混凝土

pH值

>4

>4

不溶物(mg/L)

<2000

<5000

可溶物(mg/L)

<5000

<10000

氯化物(以Cl-计)

(mg/L)

<1200

<3500

硫酸盐(以S042-计)

(mg/L)

<2700

<2700

7.5.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7.5.2混凝土表面养护的要求:

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养护前宜避免太阳光暴晒。

2、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6~18h内开始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宜在浇筑完毕立即喷雾养护,并及早开始洒水养护。

3、混凝土应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始终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

7.5.3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宜少于28d,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宜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7.5.4混凝土养护应有专人负责,并应作好养护记录。

DL/T5110-2000《水利水电工程模板施工规范》

9.0.1现浇结构的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侧模:

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和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

2、底模:

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9.0.1的规定。

3、经计算及试验复核,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强度已能承受自重及其他实际荷载时,可提前拆模。

9.0.3预制构件模板拆除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不变形、棱角完整时,方可拆除;

2、芯模或预留孔洞的内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和孔洞表面不发生坍陷和裂缝后,方可拆除;

3、底模,当构件跨度不大于4m时,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50%的要求后,方可拆除;当构件跨度大于4m时,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75%的要求后,方可拆除。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年版)

1.0.2本规范适应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验收,不适应于特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验收。

7.2.6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7.4.7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用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2、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

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4、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5、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注:

1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2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

3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剂;

4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温控措施。

4.3.4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4.1.1条: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尺寸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本规范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通用标准,提出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管理和过程控制的基本要求。

1.0.2本规范适应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不适应于轻骨料混凝土及特殊混凝土的施工。

4.2.2模板及支架宜选用轻质、高强、耐用的材料。

连接件宜选用标准定型产品。

4.2.3接触混凝土的模板表面应平整,并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硬度,清水混凝土的模板面板材料应保证脱模后所需的饰面效果。

4.2.4涂膜剂涂于模板表面后,应能有效减小混凝土与模板间的吸附力,应有一定的成膜强度,且不应影响脱模后混凝土表面的后期装饰。

4.3.4模板支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3;当高宽比大于3时,应增设稳定性措施,并应进行支架的抗倾覆验算。

8.3.1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模板内或垫层上的杂物。

表面干燥的地基、垫层、模板上应洒水湿润;现场环境温度高于35℃时宜对金属模板进行洒水降温;洒水后不得留有积水。

8.5.1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保湿养护可采用洒水、覆盖、喷涂养护剂等方式。

选择养护方式应考虑现场条件、环境温湿度、构件特点、技术要求、施工操作等因素。

8.5.2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7d,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养护时间应根据水泥性能确定;

2、采用缓凝型外加剂、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

3、抗渗混凝土、强度等级C60及以上的混凝土,不应少于14d;

4、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5、地下室地层墙、柱和上部结构首层墙、柱宜适当增加养护时间;

6、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施工方案确定。

8.5.3洒水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洒水养护宜在混凝土裸露表面覆盖麻袋或草帘后进行,也可采用直接洒水、蓄水等养护方式;洒水养护应保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2、洒水养护用水应符合本规范7.2.8条的规定;

3、当日最低温度低于5℃时,不应采用洒水养护。

8.5.3覆盖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覆盖养护宜在混凝土裸露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塑料薄膜加麻袋、塑料薄膜加草帘进行;

2、塑料薄膜应紧贴混凝土裸露表面,塑料薄膜内应保持有凝结水;

3、覆盖物应严密,覆盖物的层数应按施工方案确定。

8.6混凝土施工缝及后浇带

10冬期、高温与雨期施工

10.3.5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不应高于35℃。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中11.1.4条:

混凝土抗压强度应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尺寸标准试件在温度为20±3℃及相对湿度不低于90%的环境中养护28d做抗压试验时所测得的抗压强度值(单位MPa),在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配和质量评定时,取其保证率为95%。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6.1.3条:

在进行试配和质量检测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尺寸标准试件测定,且应取其保证率为95%。

试件应以3个同龄期者为一组。

6.1.4条: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以标准方式成型的试件,置于标准养护条件(温度20℃±2℃,相对湿度不低于95%)养护28d所测得的抗压强度值(MPa)进行评定。

GB50010—2002规范:

4.1.1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

条文说明4.1.1: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确定原则为:

混凝土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差(保证率95%)。

(此规范于2002年4月1日施行)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5.2试件的养护

5.2.1试件成型后应立即用不透水的薄膜覆盖表面。

5.2.2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中静置一昼夜或二昼夜,然后编号、拆模。

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或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的Ca(OH)2饱和溶液中养护。

标准养护室内的试件应放置在支架上,彼此间隔10~20㎜,试件表面应保持潮湿,并不得被水直接冲淋。

(此标准于2003年6月1日实施)

注:

原《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J81—85:

规定标准养护室的为20±3℃,相对湿度为90%以上。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01)

4.1.2条第4款养护室,标准养护室温度应控制在20℃±5℃;相对湿度95%以上。

在没有标准养护室时,试件可在20℃±3℃的饱和石灰水中养护,但应在报告中注明。

4.1.3条第6款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成型后的带模试件宜用湿布或塑料薄膜覆盖,以防止水分蒸发,并在20℃±5℃的室内静置24~48h,然后拆模并编号。

拆模后的试件应立即放入标准养护室中养护。

在标准养护室内试件应放置在架上,彼此间隔1~2㎝,并应避免直接用水冲淋试件。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

2.0.3蓄热法:

混凝土浇筑后,利用原材料加热以及水泥水化放热,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延缓混凝土冷却,在混凝土温度降低到0℃以前达到受冻临界强度的施工方法。

6.2.6混凝土在浇筑、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和覆盖的保温材料,应按本规程附录A进行热工计算后确定,且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

当不符合要求时,应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填表说明与示例(试行)》27/326(2002版)

表1.5

《混凝土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本表是在表1.5-1、表1.5-2、表1.5-3、表1.5-4和表1.5-5等工序质量评定后,由施工单位按照监理复核的工序质量结果填写(从表头至评定意见)。

单元工程质量等级由建设、监理复核评定。

表1.5-5

《混凝土浇筑工序质量评定表》检验日期:

混凝土浇筑时和拆模后分别进行检查,填写检查起始及载止时间。

 

SL632—2012

3.2.2工序施工质量验收评定应具备下列条件:

1、工序中所有施工项目(或施工内容)已完成,现场具备验收条件。

2、工序中所包含的施工质量检验项目经施工单位自检全部合格。

3.3.1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应具备下列条件:

1、单元工程所含工序(或所有施工项目)已完成,施工现场已具备验收的条件。

2、已完工序施工质量经验收评定全部合格,有关质量缺陷已处理完毕或有监理单位批准的处理意见。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

4.5.9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应符合以下规定:

1普通混凝土试块试验数据统计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试块组数少或对结论有怀疑时,也可采取其他措施进行检验。

2碾压混凝土质量检验与评定按《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SL53—94规定执行。

3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验评定标准应符合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见附录D。

4.5.10砂浆、砌筑用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

附录C普通混凝土试块试验数据统计方法

C.0.1同一标号(或强度等级)混凝土试块28天龄期抗压强度的组数n≥30时,应符合表C.0.1的要求:

表C.0.1混凝土试块28天抗压强度质量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