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复习实验与探究学案全国通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7588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复习实验与探究学案全国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二轮复习实验与探究学案全国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二轮复习实验与探究学案全国通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二轮复习实验与探究学案全国通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二轮复习实验与探究学案全国通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复习实验与探究学案全国通用.docx

《届二轮复习实验与探究学案全国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复习实验与探究学案全国通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复习实验与探究学案全国通用.docx

届二轮复习实验与探究学案全国通用

2019届二轮复习实验与探究学案

专题十四 实验与探究

[最新考纲]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1.教材基础实验的正误判断

(1)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

(2)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

(3)在25℃的实验条件下可顺利完成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4)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

(5)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时,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是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

2.探究设计实验的正误判断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2)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重庆卷)(×)

(3)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教材基础实验

1.(2018·高考海南卷)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C.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D.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解析:

选C。

在高倍镜下观察时,由于高倍物镜距离载物台很近,故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A错误;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B错误;由于高倍镜观察的视野变小,故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前,应先将待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C正确;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为亚显微结构,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D错误。

2.(2018·高考海南卷)在不染色的条件下,下列实验材料中,最适合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是(  )

A.紫色洋葱鳞片叶叶肉细胞

B.紫色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D.紫色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

解析:

选C。

紫色洋葱鳞片叶叶肉细胞和伸长区细胞液泡无颜色,也无叶绿体,不适合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紫色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大液泡,不适合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泡为紫色,适宜在不染色的条件下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故C正确。

3.(2018·高考江苏卷改编)下列中学实验均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或现象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紫色洋葱外表皮、蔗糖溶液等

原生质层呈紫色,各组成部分结构清晰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花生子叶、苏丹Ⅲ染液等

在高倍镜下可见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液滴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龙胆紫溶液等

在高倍镜的同一个视野中,可见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时期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酵母菌、血细胞计数板等

在10×目镜、40×物镜下的一个视野中完成对整个计数室中酵母菌的计数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D.实验④

解析:

选B。

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色素存在于液泡中,即大液泡呈紫色,且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各组成部分的清晰结构,A错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将花生子叶切成薄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在高倍镜下可见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液滴,B正确;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因为分裂期细胞数目较少,所以在高倍镜的同一个视野中很难见到各个时期的细胞,C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一般在低倍物镜下(10×物镜)找到大方格后换上高倍物镜(40×)观察一个中方格并计数,但一个计数室中有16或25个中方格,D错误。

4.(2017·高考全国卷Ⅰ)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解析:

选B。

完整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台盼蓝染色剂不能通过完整的细胞膜进入细胞,所以具有完整细胞膜的活细胞不被染色,而不完整的细胞膜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所以台盼蓝染色剂可进入细胞内,将细胞染成蓝色,A正确;检测蛋白质时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而检测氨基酸时不能用双缩脲试剂,B错误;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醋酸洋红液)染色,在细胞分裂中期,可观察到被染色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C正确;斐林试剂由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混合制成,其中含有一定量的Cu2+和OH-,葡萄糖是还原糖,可在50~65℃水浴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D正确。

进行显色观察时宜选择白色或近白色材料,以防颜色遮蔽作用。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时,应注意观察“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时,可以选择的材料有动物的精巢和植物的雄蕊,而不宜选用动物的卵巢和植物的雌蕊。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时,应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

用物理或化学试剂诱变时,处理的材料应该是具有“分裂”能力的组织或细胞;观察染色体变异时,一定要选择正处于分裂期尤其是中期的细胞进行观察。

进行调查研究时,所选择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且要满足样本数量足够多的条件,以减小误差。

1.观察类实验操作流程模板

2.鉴定类实验的操作流程模板

3.调查类实验一般操作流程模板

4.探究设计类实验操作流程模板

考向一针对考纲规定的实验予以考查

1.(实验材料选择)下列有关实验材料的使用,正确的是(  )

A.甘蔗汁、番茄汁都可用于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B.用放置时间长的蔗糖做可溶性还原糖鉴定实验时,也会有砖红色沉淀出现,说明蔗糖有还原性

C.鸡蛋清也能用于蛋白质的检测,但使用时需加水稀释

D.使用秋天凋落的银杏叶作为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的材料

解析:

选C。

甘蔗汁含的是蔗糖,属于非还原糖,番茄汁本身颜色较深,会影响实验的颜色反应,不宜用作可溶性还原糖鉴定的材料,A错误。

放置时间长的蔗糖可能会被一些微生物分解,产生部分还原糖,B错误。

采用蛋清作蛋白质检测实验材料,在使用时一定要进行稀释,否则和NaOH溶液作用后,粘附在试管管壁上会导致清洗困难,C正确。

叶绿体中叶绿素不稳定,在秋天树叶凋落前易分解,故凋落的银杏叶中叶绿素含量很少,不适宜作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实验材料,D错误。

2.(实验试剂作用)下列有关酸碱物质在实验中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斐林试剂时NaOH为CuSO4与还原糖反应提供碱性条件

B.浓硫酸为橙色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的反应提供酸性条件

C.用盐酸处理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健那绿进入细胞进行染色

D.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可以用酸性龙胆紫使染色体着色

解析:

选B。

斐林试剂中的NaOH和CuSO4在使用前先混合均匀反应生成Cu(OH)2,然后与还原糖反应,因此NaOH的作用不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A错误;酸性条件下橙色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酸性条件由浓硫酸提供,B正确;健那绿可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染色之前用盐酸处理细胞会使细胞死亡,C错误;龙胆紫是一种能使染色体着色的碱性染料,D错误。

3.(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操作不当一般情况下不能达到预期结果,但有的实验或调查若通过及时调整也可顺利完成。

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鉴定蛋白质时,只有斐林试剂的甲、乙液,将乙液按比例稀释可得双缩脲试剂

B.探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活性时,发现底物与酶的混合液的pH为0.9时,可调至中性

C.调查遗传病发病率时,如发现样本太少,可扩大调查范围,已获得的原始数据不能再用

D.提取光合作用色素实验中,如发现滤液颜色太浅,可往滤液中再添加适量CaCO3

解析:

选A。

斐林试剂的甲液是0.1g/mLNaOH溶液,乙液是0.05g/mLCuSO4溶液,而双缩脲试剂A液是0.1g/mLNaOH溶液,B液是0.01g/mLCuSO4溶液,因此将乙液按比例稀释可得0.01g/mLCuSO4溶液,即可用于蛋白质的鉴定,A正确;过酸会使唾液淀粉酶变性失活,因此底物与酶的混合液的pH为0.9时,淀粉酶变性失活,再将pH调至中性,酶的活性也不会恢复,B错误;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样本要足够大,而且要做到随机取样,如发现样本太少,可扩大调查范围,已获得的原始数据仍能使用,C错误;滤液颜色太浅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CaCO3,叶绿体内的叶绿素被破坏,还可能是因为研磨不充分等,在滤液中加CaCO3不能改变滤液中色素的含量,D错误。

4.(实验结果分析)下列有关实验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某同学配制的某溶液中加入碘液后呈蓝色,说明溶液中存在淀粉,如果用斐林试剂检测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部分水解了

B.某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后,若该溶液中不含可溶性还原糖,则溶液将无任何现象

C.用深秋时候的菠菜做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只能得到图示中的①和②色素带

D.如图所示的色素带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色素带③对应色素在绿叶中含量最多

解析:

选D。

淀粉遇碘变蓝色,如果在溶液中加碘液后呈蓝色,说明溶液中存在淀粉。

用斐林试剂检测后,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能是部分淀粉水解了,也可能是溶液中本身含有可溶性还原糖,A错误。

斐林试剂本身呈蓝色,如果溶液中不含可溶性还原糖,则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后溶液仍呈蓝色,不能说无任何现象,B错误。

深秋时候的菠菜叶中各种色素都含有,因此用菠菜做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四种色素带都会有,C错误。

图中从①到④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其中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胡萝卜素,D正确。

考向二教材实验的深化拓展

5.下列有关验证实验的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验证实验题目

实验设计思路

A

验证渗透作用发生需要半透膜

B

验证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待测细胞+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

C

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

D

验证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用发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的染料分别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

结果:

两种细胞融合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

解析:

选D。

验证渗透作用发生需要半透膜,则实验变量是有无半透膜,所以对照组使用纱布封口,实验组使用半透膜封口,看液面是否上升,A正确;利用质壁分离及复原来判断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是将待测细胞放在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看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的为活细胞,B正确;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实验中,自变量是相应酶液的有无,因变量是底物是否被分解,对照组添加等量的蒸馏水,C正确;D项实验设计思路是验证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错误。

6.在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有人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一段时间,测得结果如下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实验结果

NaCl

茉莉酸

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A.实验①条件下部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体现出植物细胞壁具有选择透过性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茉莉酸,因变量为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C.实验结果表明,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D.若用健那绿对培养的胡杨细胞染色后植物细胞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解析:

选C。

植物的细胞壁表现为全透性,不具有选择透过性,A错误;通过表格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茉莉酸和NaCl,因变量为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B错误;由①②组实验可以看出,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C正确;健那绿能把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用健那绿染色后的植物细胞仍然可以发生质壁分离,D错误。

 实验设计与分析

1.(2018·高考全国卷Ⅰ)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

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mL,记录尿量。

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mL,记录尿量。

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________。

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________。

(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解析:

(1)垂体可以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二者重吸收水,从而使尿量减少。

(2)用20%葡萄糖溶液处理后,实验兔的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实验兔的尿量会增加。

斐林试剂可以用来检测葡萄糖的存在,若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3)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刺激存在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经过一系列的调节活动,最终使尿量减少。

答案:

(1)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2)增加 葡萄糖 (3)下丘脑

2.(2017·高考全国卷Ⅰ)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

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

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

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

(1)实验思路,

(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

(要求:

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解析:

(1)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对新病毒进行鉴定时,要找出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

题中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就是引导考生从DNA和RNA的碱基组成上进行分析。

因此,使病毒中的DNA或RNA的特殊碱基(DNA为胸腺嘧啶,RNA为尿嘧啶)带上标记,根据病毒中放射性标记的检测结果就可做出判断。

由于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活,其增殖时的原料只能来自宿主细胞,所以实验中需配制两种培养基,记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尿嘧啶,乙组含有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分别加入等量的宿主细胞使宿主细胞带上相应标记,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牲。

(2)本实验有两种不同的结果:

一种是甲组有放射性,乙组无,则该新病毒为RNA病毒;另一种为乙组有放射性,甲组无,则该新病毒为DNA病毒。

答案:

(1)思路

甲组:

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

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

乙组:

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

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

(2)结果及结论

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

实验目的的确认方法

(1)根据题目信息,直接写出实验目的

此类题目中往往含有“探究(验证、证明或研究等)……”的字眼,此即为该实验的目的。

(2)根据实验装置或实验现象,推断实验目的。

探究性或验证性实验的“实验原理”的描述

(1)理论依据句式:

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内在联系。

(2)操作依据句式:

自变量的操作情况,因变量的观测指标。

应用提示:

①实验原理中“因变量的观测指标”可作为实验结果的参考。

②若需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套用实验原理即可。

探究性实验的“实验假设”的描述

(1)句式一:

“如果……现象,则……结论”。

(2)句式二:

“当条件X存在时,事件P(实验现象)会发生”或“当条件X存在时,事件P(实验现象)不发生”或“当条件X存在时,对事件P(实验现象)没有影响”。

应用提示:

①对探究性实验来说,假设应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设想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或解释,即提出可能的实验原理。

②假设的书写,往往针对实验目的以陈述句式进行表达。

1.探究类实验的变量分析

实验名称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温度(至少三种)

酶的活性(加碘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pH、底物量、酶量、试管的洁净程度、反应时间、操作程序等

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pH(至少三种)

酶的活性(气泡的数量或带火星的卫生香燃烧的猛烈程度)

温度、底物量、酶量、试管的洁净程度、反应时间、操作程序等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氧气的有无

CO2生成量(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酒精产生(用重铬酸钾检测)

葡萄糖溶液、石灰水的量、温度、pH、锥形瓶的洁净程度等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扦插枝条的生根数量或长度

实验材料的一致性、生长素类似物浓度的准确性、处理时间的一致性等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时间

酵母菌种群数量

培养液的成分、培养条件、空间等

2.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比较

3.“五看法”评价实验设计

考向一实验方案的设计

1.(2018·湖北宜昌葛洲坝中学段检)请回答下列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有关的实验问题:

(1)实验一:

研究小组利用某植物进行如下实验,如图1表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该植物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可知,该植物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实验过程中若去除遮光物,短时间内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3含量会________。

(2)实验二:

通过通气管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4CO2,密闭容器周围有充足且适宜的光源,如图2所示,当反应进行到0.5s时,发现14C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当反应进行到5s时,发现14C还出现在一种五碳化合物(C5)和一种六碳糖(C6)中,该实验是通过控制________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

在该实验中,如果发现0.5s时C5的含量较高,若要降低其含量,可改变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

假如用伊乐藻作实验材料来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H2O而不是CO2,请写出该实验的设计思路及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四:

为探究某病毒对大豆细胞呼吸是否有影响,请补充完成以下实验思路。

将健康大豆与被该病毒侵染的大豆分别置于相同体积的密闭装置中,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分析柱形图可知,遮光的百分比越大,叶绿素含量越多,因此可以判断该植物可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去除遮光物后光照强度突然增强,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数量增加,C3还原加快,而CO2的固定速率不变,因此,短时间内C3含量降低。

(2)由题中信息可以看出,实验二是通过控制反应时间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的。

若要降低光合作用过程中C5的含量,可以采用减弱光照或适当增加CO2的供应等措施。

因为减弱光照可以减少ATP、[H]的生成量,从而抑制C3的还原,使C5的含量有所降低;若适当增加CO2的供应,会促进CO2的固定,从而使C5的含量有所降低。

(3)若要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H2O而不是CO2,可使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CO2和H2O,然后进行两组实验,一组向伊乐藻供应C18O2和H2O,一组向伊乐藻供应CO2和H

O,然后检测光合作用释放的O2。

(4)要探究某病毒对大豆细胞呼吸是否有影响,自变量是大豆是否受该病毒感染,因变量是细胞呼吸速率,故在实验过程中应排除光合作用的影响,即需在黑暗、密闭条件下进行,且需测定健康大豆和病毒侵染大豆的细胞呼吸速率(可通过测定CO2、O2的量来表示),并比较二者的区别。

答案:

(1)增加叶绿素含量 减少

(2)反应时间 减弱光照或适当增加CO2的供应

(3)用18O分别标记CO2和H2O,并将C18O2和H2O、CO2和H

O分别提供给两组伊乐藻,然后分别检测两组伊乐藻光合作用释放的O2,发现18O2只出现在用H

O组的伊乐藻中

(4)在黑暗(或遮光或无光)的条件下培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装置中的CO2(或O2)的量,计算并比较二者的区别

2.(2018·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期中)果蝇的翅形有3种类型:

长翅、小翅和无翅,其中长翅、小翅属于完整型翅(简称有翅)。

控制有翅和无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有翅对无翅为显性(用A、a表示);控制长翅、小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显隐性未知(用B、b表示)。

现用纯种小翅雌果蝇与纯种无翅雄果蝇杂交,F1中雌蝇全为长翅,雄蝇全为小翅。

回答下列问题:

(1)长翅、小翅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

(2)让F1中的雌、雄果蝇杂交,理论上,F2中长翅、小翅、无翅三种果蝇的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

(3)现有1只长翅雄果蝇,若要求从F2中选出一只果蝇与其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其是否为纯合子。

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据试题分析可知长翅对小翅为显性;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AAXbXb、aaXBY。

(2)让F1中的雌、雄果蝇杂交(AaXBXb×AaXbY),F2中3/4(1/4A_XBXb、1/4A_XbXb、1/4A_XBY、1/4A_XbY)、1/4(aa__),即后代中长翅果蝇的比例为3/4×1/2=3/8,无翅果蝇的比例为1/4,即长翅、小翅、无翅三种果蝇的数量比为3∶3∶2。

(3)现有1只长翅雄果蝇,基因型可能为AAXBY或AaXBY,将该长翅雄果蝇与F2的无翅雌果蝇(aaXBXb或aaXbXb)进行杂交(记录分析子代的表现型)。

如果后代没有出现无翅果蝇,则该雄果蝇为纯合子;如果后代出现无翅果蝇,则该雄果蝇为杂合子。

答案:

(1)长翅 AAXbXb、aaXBY 

(2)3∶3∶2 (3)将该长翅雄果蝇与F2的无翅雌果蝇进行杂交(记录分析子代的表现型) 如果后代出现无翅果蝇,则该雄果蝇为杂合子;如果后代没有无翅果蝇出现,则该雄果蝇为纯合子

(1)验证性实验题型特点

验证性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预料之中”的,因此结果和结论只有一种情况。

结果即由所学知识或实验原理推出的现象,结论即实验目的。

如“验证CO2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的实验,实验结果为对照组叶片遇碘变蓝,实验组叶片遇碘不变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