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题及答案共2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7544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题及答案共2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题及答案共2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题及答案共2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题及答案共2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题及答案共2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题及答案共2套.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题及答案共2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题及答案共2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题及答案共2套.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题及答案共2套

2015年教师资格专题

2015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题及答案

共2套

 

Ø本文内容简介

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时间从2015年考试正式实施。

改革后将实行国考,考试内容增加、难度加大。

在校专科大二、大三,本科大三、大四才能报考。

改革后将不再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想要做教师都必须参加国考,方可申请教师资格证。

本文汇集了有关中学教育学的相关内容,期待您的研读。

百手起驾

2015-2-14

2015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题及答案

第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

共1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写在右边的括号内。

1.首次提出“教育学的基础是:

哲学的伦理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2.把“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作为学校教育内容,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教育特点(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

A.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

B.正规教育、业余教育

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4.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  )

A.起主导作用

B.起决定作用

C.不起主导作用

D.起基础作用

5.“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  )

A.春秋孔子《论语》

B.战国乐正克《学记》

C.唐朝孔颖达《五经正义》

D.宋朝朱熹《朱子全书•论学》

6.我国中学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复式教学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课外辅导

8.教师利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道德叙事法

D.道德讨论法

9.《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  )

A.基本要求

B.本质要求

C.内在要求

D.专业发展要求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的时间是(  )

A.1986年4月2日

B.2000年4月4日

C.2006年6月29日 

D.2008年6月29日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

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正确答案。

请把正确的选项写在右边的括号内。

1.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E.机遇

2.教育的属性包括(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阶级性

E.相对独立性

3.以下教育家主张“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的是(  )

A.杜威

B.卢梭

C.福禄贝尔

D.裴斯泰洛齐

E.赫尔巴特

4.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思想素养包括(  )

A.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B.科学的育人观

C.正确的学生观

D.现代的教学观

E.科学的教学质量观

5.课程计划的制定最终取决于(  )

A.国家政治发展的需要

B.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C.国家文化发展的需要

D.学生年龄特点

E.国家科技发展的需要

6.中学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  )

A.引发学习动机

B.感知和理解课程内容

C.巩固知识和技能课

D.应用知识和技能

E.对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情况的检查和评定

7.“发现法”教学的基本过程包括(  )

A.教师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B.创设问题情境

C.学生提出解答问题的假设

D.反复试误,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

E.得出结论

8.广义的德育概念包括(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法制教育

E.理想教育

9.新时期教育需要对班主任提出的能力要求包括(  )

A.教育教学能力

B.班级管理能力

C.自我调节能力

D.道德反思能力

E.精神关怀能力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包括(  )

A.生存权

B.发展权

C.受保护权

D.参与权

E.受教育权

三、填空题:

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

1.首次提出“教育性教学”、“课程体系”、“管理制度”等教育范畴的教育家是

2.教育的__________起源论,认为人类社会是和人类同时出现的,只有人才能经营社会生活,从事社会活动。

3.人的发展包括人的身体发展和__________。

4.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5.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__________。

6.我国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和开拓精神被提到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

7.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校外一定的场所,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从而获得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是__________。

8.__________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德育实践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9.班级的非正式结构通常可以分为:

亲社会型、__________、反社会型。

10.__________是我国建国以来制定的第一部教育根本大法。

四、简答题:

本大题有4个小题。

每题5分。

共20分。

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

2.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是什么?

3.应当如何评价班级授课制?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五、论述题:

本大题有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2.如何理解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辨证统一。

六、案例:

本大题有2个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某中学教师脾气较为暴躁,平时经常采取罚款,不许学生进教室,甚至罚站、罚跑步等方式惩罚犯错的学生,学生家长对此意见很大。

但这位老师却不以为然。

请你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相关知识评价案例中这位教师的做法。

2.阅读下面案例请你运用教学原则的相关知识分析案例中教师的行为。

在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

“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

”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主动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B3.C4.A5.C6.D7.B8.B9.A1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DE3.BCD4.ABCDE5.ABD6.BCDE7.ABcDE8.ABc9.ABDE10.ABCDE

三、填空题

1.赫尔巴特2.劳动(或社会)3.心理发展4.素质教育5.热爱学生6.创新意识7.参观法8.德育目标9.自娱型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第一,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的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实施影响和指导的活动。

第二,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的活动。

第三,教育可以把遗传素质提供的发展可能性、自发的环境影响及个人的主观努力纳入教育轨道。

以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发展。

第四.现代学校教育有了更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科学技术作为依托。

能为人的发展提供更便利的条件、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更为科学的方式方法和更丰富深刻的教育内容。

第五,学校教育具有良好的纠偏机制。

2.【答案要点】

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缔造取向的课程实践观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

3.【答案要点】

第一,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班级,使学生成为一个集体,可以互相促进和提高。

第二,教师按照固定的时间表,同时对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扩大了教育对象.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

第三,在教学内容和时间上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各门学科轮流交替上课,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能减轻学生的疲劳,符合学生的大脑活动规律和用脑卫生。

4.【答案要点】

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学生管理权报酬待遇权参与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人的发展包括人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众多,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第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物质前提作用。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及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第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巨大作用。

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第三,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第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动力作用。

2.【答案要点】

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成长方向的引导和学习内容、途径、方法的指导上。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由其职责决定的。

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第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

六、案例分析题

1.【答案要点】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传统美德,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更大限度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围绕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回答即可。

2.【答案要点】

指出具体违反的教学原则,并提出相应的正确方法。

言之有理即可。

 

2015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题及答案

第二套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写在右面的括号内。

1.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的教育家是(  )

A.洛克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杜威

2.有的学生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才能,有的学生在科学技术方面有才能,有的则在体育运动、组织工作方面显示才能,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互补性

B.可变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3.教育目的不仅是教育活动应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也是检查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导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

4.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而是积极开拓获取知识的来源和获得发展的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和谐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__________这一特征。

(  )

A.全体性

B.全面性.

C.开放性

D.多元化

5.__________首创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论。

(  )

A.斯滕豪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陶行知

6.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  )

A.热爱学生

B.热爱教育事业

C.团结协作

D.提升自身修养

7.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  )

A.国家、地方、教师三级管理

B.国家、校长、教师三级管理

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D.国家、地方、校长三级管理

8.主张把学生变成教学的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流派是(  )

A.传统教育派

B.现代教育派

C.形势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9.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教师提出的议题,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弄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实施时间是(  )

A.1994年9月1日

B.1995年9月1日

C.1996年9月1日

D.1997年9月1日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题小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的选项写在右边的括号内。

1.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  )

A.认知目标

B.态度目标

C.情感目标

D.动作技能目标

E.价值观目标

2.素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  )

A.身体素质

B.心理素质

C.审美素质

D.全面素质

E.社会素质

3.一般来说,教师的职业特点包括(  )

A.父母角色

B.管理者角色

C.研究者角色

D.传道者角色

E.示范者角色

4.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  )

A.教育的主体

B.教育的客体

C.学习的主体

D.学习的客体

E.学习的共同体

5.具有代表性的课程理论主要有(  )

A.学科课程

B.校本课程

C.经验课程

D.国家课程

E.综合课程

6.主张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代表人物有(  )

A.赫尔巴特

B.福禄贝尔

C.卢梭

D.孔德

E.裴斯泰洛齐

7.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是(  )

A.以“班”为学生人员的组成单位

B.以“课时”为教学的时间单位

C.以“课程表”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周期

D.以教室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

E.以“课”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8.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活动

D.德育内容

E.德育方法

9.德育过程的主要:

矛盾包括(  )

A.德育过程与外部环境的矛盾

B.德育与智育的矛盾

C.德育与体育的矛盾

D.德育与美育的矛盾

E.德育过程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10.《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__________基本权利。

(  )

A.教育教学权

B.学术研究权

C.报酬待遇权

D.进修培训权

E.参与管理权

三、填空题:

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

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改组”、“做中学”是__________的观点。

2.义务教育的基本特性是强制性和__________。

3.美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__________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4.教师凭借自身的知识、才能、思想品德去影响学生,决定了教师劳动在手段上具有__________。

5.__________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的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6.__________是指个人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它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7.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参加实践活动,进行实际操作,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称作__________。

8.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热爱、关心学生,同时要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这体现了德育的__________原则。

9.__________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10.《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__________。

四、简答题:

本大题有4个小题,每小题5分。

共20分o

1.教育对科学技术有何促进作用?

2.教师的能力包含哪些内容?

3.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的任务有哪些?

五、论述题:

本大题有2个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辩证统一的规律。

2.试述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六、案例:

本大题有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保持水土》时的课堂教学结构,请对其进行分析。

(1)学生通过观看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流水的录像提出问题。

(2)为学生提供黄河上流的资料(文字、录像、图片等),让学生尝试推想“黄河水为什么会舍有大量泥沙”。

(3)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已实验验证自己所作的推想。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

(5)通过阅读材料,结合前面研究,讨论怎样保持水土问题。

2.请用相关的德育教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价。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

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

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

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

当天下午八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

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

“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

”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C3.D4.C5.A6.A7.C8.B9.C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CD2.ABE3.ABCDE4.BE5.ACE6.BCE7.ABCE8.ABCDE9.AE10.ABCDE

三、填空题

1.杜威2.普遍性3.创造美4.主体性5.课程标准6.智力7.实习作业法8.爱和民主

9.爱国守法10.发展教育事业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也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脉的重要因素,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挥着作用,同时也对科学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

第一。

教育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数量足够、质量优秀、结构合理的后备力量。

第二,教育能够生产和再生产科学技术。

第三,教育能够加速科学与技术的相互转化。

第四,教育能够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答案要点】

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3.【答案要点】

首先。

备课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其次,备课应该写三种计划:

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课题(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再次,教师写完教案后。

还要认真地熟悉数案,只有完全熟悉教案和掌握了教案的内容,才意味着备课工作的结束。

4.【答案要点】

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实现适龄儿童、少年的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同时还要通过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所谓教学必须要注重教书育人,因而要弄清楚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1)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所谓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指教学过程不是一个价值中立的过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发展能力,而且会形成和改变一定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发挥教学的积极的教育作用,从而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正确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

首先,教学的教育性,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客观要求。

其次,教学的教育性,是教材内容的必然反映。

最后,教学的教育性,是教师本身思想修养的必然体现。

(以上三点在答题过程中应该适当展开论述)

(2)知识和思想品德的关系

知识和思想品德二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一定的知识是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基础。

因为正确的科学知识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

让学生掌握真正的科学知识,不仅能提高他们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且能培养他们正确的政治观点、态度和信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3)教学中坚持教育性,防止两种倾向

教学中有两种做法割裂了知识和思想品德之间的联系。

一种是只注重知识的教学,不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使教学的作用流于盲目与自发。

另一种是所学知识内容本身没有思想性却牵强附会地进行思想教育,甚至脱离知识的教学,使思想品德教育脱离教育内容,流于空洞和虚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在组织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2.【答案要点】

(1)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首先。

从哲学观点来看,人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遗传的,也不是人脑固有的,而是后天环境、学校教育影响作用的结果。

但人们不是消极地、被动地去接受影响,而是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

其次,从心理学观点看,知、情、意、行作为思想品德的心理构成要素,它的形成与发展和人的其他一切心理现象一样,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

荐次,从教育学观点来看,受教育者作为社会的人,有活动和交往的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活动和交往的范围也必然随着扩大。

教育者的责任在于创设活动情境,正确指导受教育者交往,没有活动就没有交往。

(2)德育过程的活动和交往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按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来组织和指导的,是一种教育性活动与交往,它不同于其他的社会活动,不同之处就在于其教育性。

首先,德育过程的活动与交往是在教育者有目的的指导下进行的。

是服从并服务于德育目标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组织性,而不是盲目的、自发的。

其次,德育过程的交往和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主要是德育实践中的活动与交往.有其特定的范围。

而不是一般的广泛的社会活动与交往。

(3)德育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德育过程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具有以下三个含义。

首先,德育过程必须适应社会实践的客观状况和客观要求;其次,在德育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实际地履行一定的社会道德义务;最后。

学生是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衡量和检验。

六、案例分析题

1.【答案要点】

该案例涉及的是新课程中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有关知识。

(分析得有道理,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2.【答案要点】

该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分析得有道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感谢您的下载与阅读,祝您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