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7492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docx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docx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思维导图】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背景

(1)政治:

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2)经济:

詹姆士一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使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

议会制度

英格兰曾在1215年颁布《大宪章》,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

议会由上下两院构成,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平民代表组成,征税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导火线:

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2、革命的发生

《权利请愿书》

内容

重申查理一世在没有得到议会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征税;不经法院判决不能随意逮捕人;和平时期不能随意在居民家中驻军。

意义

表达了议会限制王权的意图

内战

开始标志

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对峙双方

议会军队和国王军队

结果

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

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随后,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共和国的权力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

议会尊克伦威尔为“护国主”,克伦威尔独揽大权。

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却没有终结个人专权的统治。

怎样评价克伦威尔?

他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一身二任的矛盾性人物,对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本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克伦威尔可以算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贡献突出,用武力击溃了王军主力,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共和国成立后,他逐渐走向反动。

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是走向复辟的过渡形式,因此谈不上是新制度的探索者。

他镇压民主派运动,发动一系列的商业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

3、《权利法案》

背景

1688年,英国发动政变,议会作出决定:

废黜詹姆士二世,迎接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颁布时间

1689年

颁布机构

议会

内容

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定期召开、议员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

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

议会还规定,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担任英国国王,英国国王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意义

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因此,分歧可以在议会中协商解决,避免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标志:

1688年“光荣革命”。

【拓展延伸】

1,为什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640至1688年。

纵观17世纪的世界各国,基本上都还是封建王朝统治,虽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但资产阶级不够成熟也不够强大。

(2)1688年英国的资产阶级邀请荷兰的玛丽和威廉来英国执政,从而形成了王权和资产阶级的相互妥协的局面,保留了国王。

(3)比起法国大革命时代的人民自下而上地去推翻封建王朝,英国仅仅是通过“光荣革命”后颁布的《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并且时至今日,英国依然拥有国王,延续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

所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不彻底的。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

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剧了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2)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发展。

(3)领导阶级(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资产阶级化的贵族)联合

(4)思想基础:

文艺复兴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哪些特点?

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复杂性、不彻底性。

1640年革命爆发,1649年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1653-1658年克伦威尔独裁统治,1660--1688封建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

4,《权利法案》的颁布有什么作用?

限制了王权,加强了议会的权力,确立了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政治体制,使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应该怎样评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

①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封建势力的胜利,是议会对国王的胜利)

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加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③对欧洲和北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君主立宪政体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最大的政治影响。

所以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本国范围之内,它对全欧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评价:

①积极方面: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经半个世纪的反复斗争,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它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资本主义制度同封建制度相比较,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100多年后,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成为大机器工业的发源地。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还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开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②消极方面: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其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就决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彻底性,保留了封建残余。

6,君主立宪制及其特点。

又称立宪君主制,或称议会君主制,是相对于君主独裁制的一种国家体制。

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

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了王权,从法律上确认了“议会主权”原则,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率先实现了君主立宪制。

特点:

(1)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2)国王是国家元首,但由议会掌权,国王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的象征地位更为突出。

(3)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君主立宪制,以议会内阁为核心。

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

第18课美国的独立(美国独立战争)

一、独立战争的序幕

背景

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个殖民地。

1765年以后,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颁布了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

1773年,英国政府授权东印度公司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引发了新的抗税浪潮。

爆发

1775年4月19日,来克星顿的枪声。

二、华盛顿与独立战争

背景

来克星顿的枪声激发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抵抗热情,各地人民纷纷组织起来,武装支援波士顿。

第二届大陆会议的召开

时间:

1775年5月

内容:

会议一致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委任华盛顿为总司令。

三、《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

 

《独立宣言》

时间

1776年7月4日

起草者

杰斐逊

内容

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意义

《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局限性

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事实上,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美国的独立

转折点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结束

1781年,美法联军在约克镇与英军激战,英将康华利率部下投降,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正式独立

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性质

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1787年宪法

时间

1787年

地点

费城

内容

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影响

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1,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

来克星顿的枪声。

3,讲解华盛顿的生平(事迹),如何评价华盛顿?

事迹:

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民族独立;参与制定了1787年宪法【前两点为贡献/成就】;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并连任两届,拒任第三届。

评价:

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作为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备受美国人民的尊敬。

4,马克思为什么把《独立宣言》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因为《独立宣言》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则,成为当时欧洲大陆各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所以这么说。

5,为什么萨拉托加战役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第一,萨拉托加大捷迫使英国将军伯戈因投降,增强了北美人民必胜的信念;第二,促使国际形势向有利于北美人民的方向发展。

6,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

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7,美国为什么能够打败强大的英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1)战争的正义性;

(2)人民的积极参加;(3)华盛顿的正确领导;(4)荷兰、法国等国的国际援助;(5)英国远离战场,作战、援兵困难。

8,简评1787年宪法。

(1)进步性:

它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成文法,它以一个强有力地联邦政府,代替联邦制下松散的国家联盟,反映了美国从13个殖民地建立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美国国情;而三权分立,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统治,议员由民选产生,在形式上把主权在民的理论付诸于实践,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2)局限性:

它是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民主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它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把印第安人算作公民,与《独立宣言》中人人平等的原则相违背,带有种族歧视的色彩;暴露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9,美国诞生的过程

(1)爆发---来克星顿的枪声

(2)建军---大陆军,华盛顿(1775年)。

(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1776年7月4日)。

(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

(5)独立---《巴黎和约》的签订,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

(6)成立政府—1787年宪法的制定,联邦政府成立(1787年)

10,正确认识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关于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从双方的作战目的和战争的全过程来分析,它是一次“得道多助”的民族解放战争;再从战争的表现形式来看,它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而且为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扫除了障碍。

所以,美国独立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11,1787年宪法是如何体现权力制衡原则的?

它规定美国联邦政府由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个机构组成,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12,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阶级、革命程度、政权形式?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

革命程度:

战争后,南北双方进行妥协,在南方保留了大量种植园奴隶制经济。

政权形式:

联邦制、民主共和制。

13,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从欧洲到北美洲殖民地的移民主要是英国人,另有爱尔兰人、德意志人、法国人、荷兰人、瑞典人等,经过100多年的开拓,各殖民地经济往来频繁,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英语逐渐成为通用语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主要由来自欧洲移民组成的新民族--美利坚民族。

14,南部种植园的奴隶制经济。

种植园进行的是商品生产,它所生产的烟草和棉花等经济作物,主要供应欧洲市场,因而它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种植园主既是地主、奴隶主,又是农业资本家。

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1、旧制度的危机

政治

18世纪开始,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

进步思想家猛烈抨击法国的封建制度,称之为“旧制度”

经济

国王路易十五通过加重税收等方式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启蒙运动

内容:

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

代表人物:

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

指导思想:

理性主义

影响:

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

2、法国大革命

背景

旧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致使法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支持美国独立战争使法国政府债台高筑,财政危机更加严重。

导火线

国王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讨论征税的问题

开始标志

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由此引发了全国城乡的暴动。

法国大革命开始了。

《人权宣言》

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1791年宪法

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地位】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成立共和国

1792年9月22日,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5月18日覆灭)

处死国王

1793年1月21日,国王路易十六被以叛国罪送上断头台。

高潮

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组成了救国委员会,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平息了国内叛乱,打退了反法联军,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影响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3、拿破仑帝国

拿破仑上台

1799年11月,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雾月政变】,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

巩固统治

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为了整理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帝国建立

1804年,法国改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

对外征战

多次大败反法同盟,拿破仑大军所向披靡,几乎横扫欧洲大陆,在废除各地封建特权的同时,也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

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大败而归

帝国灭亡

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1,法国大革命(1789年7月14---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的背景和根本原因?

背景:

①18世纪,法国是一个实行等级制度的封建专制国家。

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

②法国涌现出一批才华出众的启蒙思想家,他们宣传自由、平等、法治、科学的观念,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根本原因:

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2,巴黎人们为什么要攻占巴士底狱?

那里是关押政治犯的监狱,是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3,如何评价《人权宣言》?

宣传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等思想,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求,具有进步性;同时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具有局限性。

4,为什么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

(1)广泛彻底,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历时5年,就其规模而言,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

人民群众在三次起义中都显示了伟大的力量。

每当在革命的转折关头,都推动了革命向前发展。

人民群众积极参加革命,使革命得以彻底进行。

(2)成果卓著。

法国大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它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在法国初步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这场大革命还震撼了欧洲的封建制度,给它们以沉重的打击。

(3)影响深远。

这次革命扫荡了法国的封建势力,扫清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它对法国社会的思想观念、文化教育等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大革命的彻底性更为以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它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因而具有世界意义。

5,怎样评价《拿破仑法典》?

它确立了民事权利平等、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国家借鉴和效仿。

《拿破仑法典》因其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而制定,因此,深深打上了资产阶级的烙印。

6,怎样评价拿破仑战争?

(1)拿破仑在与反法同盟的多次战争中取得胜利,一次又一次地挽救了革命的法国,给欧洲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保卫法国革命成果达17年之久,使之在法国得以巩固并具有不可动摇的强大生命力。

(2)拿破仑战争也侵犯了欧洲一些国家的主权,掠夺和奴役了各国人民,给欧洲各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7,拿破仑早期对外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军纪严明;士兵受到革命思想熏陶,政治觉悟高;尊重其他国家人民的财产、宗教和习惯;拿破仑善于鼓舞士气等。

8,拿破仑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1)各个被征服的国家掀起了反对拿破仑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

西、葡两国人民和被占领的德意志各邦都开展开了反对拿破仑的活动。

(2)拿破仑实施严格的大陆封锁政策。

但是英国的廉价商品还是可以通过走私进入欧洲各国,最后导致大陆封锁政策彻底失败。

(3)同欧洲封建王朝妥协。

为了击败英国,拿破仑不惜同反法同盟的两个主要国家俄、奥妥协,使俄、奥获得了喘息和东山再起的机会。

(4)远征俄罗斯的失败。

这次远征使法军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加速了帝国的崩溃。

(5)外部敌人的强大。

当时法国面对的是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法国的人力、物力无法与反法同盟各国相比。

(6)对人民实行高压政策。

拿破仑为了维持其军事独裁,对内残酷镇压革命力量,又为了支持长期战争,征发兵役,使国力耗尽、民怨沸腾,动摇了他的统治基础。

9,如何正确评价拿破仑?

(1)对内政策:

颁布《拿破仑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这部法典是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2)对外战争:

具有双重性质,既有明显的反对外国武装干涉、保卫大革命成果的一面;又有强烈的侵略扩张和争霸的一面。

一句话评价:

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

10,如何认识“法国大革命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整个欧洲范围的革命”?

(1)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彻底的一场革命。

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共和制度。

(2)拿破仑对欧洲的征服把先进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和政体推广至整个欧洲,沉重打击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封建制度,进而影响了欧洲各国的历史进程。

(3)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和形势都为以后各国的革命、改革提供了范本,总结了经验。

第六单元要点归纳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的比较

项目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不同点

 

时间

1640--1688年

1775--1783年

1789--1794年

革命任务

推翻封建统治

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

资产阶级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程度

不彻底,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进行妥协,保留了国王

战争后,南北双方进行妥协,在南方保留了大量种植园奴隶制经济

革命最彻底,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而且撼动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

政权形式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联邦制、民主共和制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文献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

《人权宣言》

 

相同点

爆发原因

落后的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和主力

领导阶级都是以资产阶级为主,革命主力都是人民群众

过程和结果

斗争都充满了曲折,但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法律文献

都颁布了法律性质的文献来巩固政权

影响

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前提,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启示

1,思想解放运动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新制度战胜旧制度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2,民主和法制来之不易,要不断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切实保障公民应有的权利。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目的: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等。

※从欧美国家的发展历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先进的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等。

2、《权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的比较

项目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1787年宪法

《人权宣言》

《拿破仑法典》

 

不同点

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建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

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拿破仑统治时期

时间

1689年

1776年7月4日

1787年

1789年8月

1804年

目的

限制国王的权利,确立君主立宪制

针对英国殖民统治提出,把争取国家独立和维护人权结合起来。

调节国家内部矛盾

废除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专制制度

为了整理法国大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而制定

内容

(1)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

(2)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担任英国国王,英国国王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1)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2)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1)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

(2)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作用

限制了王权,加强了议会的权力,确立了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政治体制,使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法国大革命期间纲领性文件

这部法典经过多次修改,今天仍然在法国施行;后来,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

相同点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体现了资产阶级倡导的自由民主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法治社会的建立,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概括世界近代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

由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彰显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是近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思维导图】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纺织技术的革新

条件

(1)政治: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

(2)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技术的革新

原因:

国内外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