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周六自主练习0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7406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周六自主练习0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周六自主练习0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周六自主练习0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周六自主练习0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周六自主练习0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周六自主练习02.docx

《高一语文周六自主练习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周六自主练习0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周六自主练习02.docx

高一语文周六自主练习02

高一语文周六自主练习02

试卷 Ⅰ(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    )

A.伛偻(lǔ)   鬈曲(quán)  马厩(jiù)    殷红(yīn)

B.骨髓(suǐ)  稀薄(bó)    蹩(bié)进  自诩(xǔ)

C.湮没(yīn)  躯壳(ké)    逡巡(qūn)  谥号(shì)

D.憎恨(zēng) 矿藏(záng)  疏浚(jùn)    逮(dǎi)捕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愧怍  蹂躏   羁靡  经世致用      B.弛骋  慰藉  取缔   斑驳陆离

C.斑斓  掳掠   荒冢  勃然大怒      D.蹒跚  滞笨  骐骥   消声匿迹

3.依次填入下列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如果我们想在疾病     起来以前根除它们,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

(《传统》)

②他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     的组成部分。

(《肖邦故园》)

③太阳黑子又进入集中爆发期,我国天文学家从去年8月就开始密切     太阳的活动。

④如果生命中只有鲜花和奖杯而没有挫折和痛苦,那么,这种人生      显得太单薄。

A.蔓延   置疑      监测    未免    B.曼延  置疑   观测    不免

C.蔓延   质疑      观测    未免    D.曼延  质疑   监测    不免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雅典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射出最后一枪时歪打正着,击中别人的靶子。

今年北京奥运会上,埃蒙斯的最后一枪又大失水准,仅4.4环,再次断送金牌。

 

B.战士小李去年探亲期间,曾和乡亲们一同英勇抗击桑美台风,但回部队后他一直没说,直到家乡给部队寄来感谢信,这才东窗事发,受到表彰。

C.我们的某些规章制度还不很健全,有的“聪明人”便打起了擦边球,以此谋取私利。

D.你刚大学毕业,进公司才三个月就被提升为部门主管。

虽然机会难得,但你最好还是敬谢不敏,先在基层锻炼几年再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在眉睫,它不仅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B.李局长在新学期工作动员会上特别强调,思想政治课要改革,要结合实际,讲求实效,应该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结合起来。

C.最近一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价格上涨较快,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了经营者串通涨价、哄抬价格和变相提价,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D.经典是什么?

经典作品就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B.痛苦,是远离了祖国的亲人、祖国的山川风物;幸福,是有这样伟大的祖国供我怀念。

C.东方和西方,谁说二者永不碰头。

D.肖邦之家的最大魅力之一,正是在于我们能感受到在同肖邦“促膝谈心。

7.下列填入横线上的句子语意最连贯的选项是(    )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代价巨大的社会实验,中国人终于懂得了一个道理:

               ,               ,               ,               。

①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

②将过去彻底砸烂

③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决裂

④而是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

A.③④②①       B.③①④②      C.③②④①       D.②①④③

8.下列各选项中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暗夜将近,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企盼着晨曦。

B.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C.夜来香与月桂花,低声交谈,交换着制造香氛的秘诀。

D.夕阳把最后一抹金,泼在古渡头的墙垛上,映着妻子的眼睛,闪着金色的泪光。

9.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B.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B.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C.吴之民方痛心焉

D.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

A.舍相如广成传                     B.越国以鄙远

C.道海安、如皋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12.下列选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B.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C.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3.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品质》作者为高尔斯华绥,英国小说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著有长篇小说三部曲《福尔赛世家》、《现代喜剧》和《尾声》。

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B.屈原,春秋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他所作的《离骚》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C.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明代文学家。

他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

著有《七录斋集》。

D.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14.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退秦师》开篇提到“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中可知郑国虽危机四伏,但仍有机可乘:

秦国与郑国并无太大历史恩怨,也为后文烛之武成功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B.庞朴在《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文中既强调了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的差别之大犹如蜜蜂和蜂蜜,也告诫我们要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双重属性。

C.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提到“礼尚往来”之仪节时写道:

“当然,能够只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褒词贬用,辛辣嘲讽当时统治者的自我吹嘘、自欺欺人。

D.《廉颇蔺相如列传》渑池相会一幕中,廉颇送赵王时说:

“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可见,廉颇亦有私心,对赵王并不是忠心耿耿。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南园十三首(其一)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南园十三首(其六)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15.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歌中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园内所有的花,有的高昂刚劲,有的低垂柔婉,参差错落,姿态万千。

B.第一首诗歌还写了花的颜色,有红色的,有白色的。

这些娇艳的鲜花让人不由地联想到越地美女的面颊,赋予物以某种人的素质。

C.第二首诗歌中的“老”字用作形容词,用来修饰雕虫,包含着无限的辛酸。

D.第二首诗歌中的“玉弓”一词,暗点兵象,为“辽海”二句埋下伏笔,曲曲相关,见出文心之细。

“辽海”指东北边境,这一带多战事。

16.关于这两首诗,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第一首中作者先是看到日中花开,姹紫嫣红的美景。

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

“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惜花、惜春。

B.第二首在表现方法上灵活多变。

首句、次句都为叙事兼言情,第三句只点明时间和地点,不言事(战事)而事自明,颇具含蓄之致。

C.这两首诗歌都选自南园十三首,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昌谷家中所作,“南园”是李贺的家乡。

D.两首七言绝句,以赋笔为主,兼用比兴手法,清新委婉,风格别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品。

 

二、阅读理解(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7——19题

在现实中实现美的创造

廖小文

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真正感动观众和读者的,只能是深刻的内容和思想,而这其中必然会有深深的现实烙印。

关注现实,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提取美、创造美、展示美,给人们美好的愿景和期待,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这是文艺作品成为永恒的生命力所在。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创作方法,早已存在。

但是后来现实主义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脱离现实、解构现实成为一些文艺作品的习惯表达,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其中有的是属于不同文艺流派的独特呈现,而更多则是由于文艺家对现实的不屑、冷漠和误解,导致缺乏关注现实的勇气和品性。

一些文艺家认为现实主义就是政治文艺的代名词,关注现实就是贴上了政治标签。

出于对政治的敏感甚至是反感,他们对现实主义敬而远之,甚至不屑一顾,转而推崇所谓的“纯文艺”,认为唯美是文艺的唯一本质、终极功能,将文艺与社会、历史、人文割裂开来,贬斥文艺审美之外的一切作用。

于是热衷于凡庸的生活碎片的叙述,醉心于低俗、浅薄的表达,沉迷于人生种种黑暗、绝望、丑陋、龌龊的书写。

关注“自我”,突出本能,一味追求原始的生命冲动和欲望表达,不再描写深刻和崇高,不再表达理想和信念,陷入非理性的泥淖。

关注现实是一种创作态度,而不是政治立场。

中国的文学艺术受政治的影响颇深。

一段时间,文艺作品的真实程度变成了对政治真理的信仰程度,简单直白式的“宣教式”创作手法取代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呈现。

一些文艺家深受其害。

但是,政治永远只是现实的一部分。

作为文艺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分张扬文艺“美”的纯粹性,文艺必然迷失方向。

把文艺同现实生活和美育教化完全对立起来,使文艺游离于社会生活之外,文艺就只能由政治化的极端坠入非理性的深渊。

而当文艺作品不再关注人们生活的时代和社会,不再给人理想、信念和美好愿景的时候,最终,人民也会逐渐丧失对文学艺术的信任、崇拜和敬畏之心。

作为文艺家还应该理性的认识到,文艺家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个体,永远不可能超离社会关系和历史的制约而绝对独立和自由。

一味追求绝对独立和自由,其结果只能是与整个社会隔离甚至于对立,只能是自我孤立。

社会发展需要一切美好事物的推动,人们生活需要一切美好愿景的支撑。

文艺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份至高的荣誉,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人民期盼文艺家带来的不是过分渲染生活的苦难和丑陋。

文艺家有责任也有能力去发现、提炼现实生活的美,进而以美的创造为人们平凡的生活注入一缕生机,为精神的缺失撑起一个脊梁,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提供勇气和力量。

文艺家要关注到这个现实,在现实中实现美的创造。

                                        (选自2011年8月1日《光明日报》)

17.下列关于“现实主义”和“唯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现实主义创作就是要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美、创造美、展示美,从而表达理想和信念。

B.由于文艺家对现实的不屑、冷漠和误解,从而使现实主义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C.一些文艺家往往将唯美与现实相割裂,在自我和本能上下功夫,认为唯美才是文艺唯一本质。

D.现实主义同样需要去发现美创造美,文艺和现实不应对立,而且文艺应该关注现实。

1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艺作品想感动人,既要关注现实,又要做到唯美,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众多读者。

B.现实非政治,政治只是现实的诸多要素之一,文艺家不要因曾受其害就拒绝它。

C.人们对文艺的信任、崇拜和敬畏,往往取决于文艺作品是否给人理想、信念和美好愿望。

D.表达理想和信念还是一味追求原始的冲动和欲望,则是评判文艺作品高下的标准。

19.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现实主义文艺创作方法的现状来看,脱离现实,醉心于低俗、浅薄的表达,可能把文艺带入泥淖之中。

B.“纯文艺”的观点认为唯美是唯一的,这就易导致为了片面追求美,而排斥现实,脱离现实,抛弃现实。

C.政治永远只是现实的一部分,倘若文艺把现实看做政治,那么文艺就只能成为政治的教科书和传声筒。

D.文艺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现实中供给人们精神食粮,因此他们也是精神缺失的脊梁,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提供勇气和力量。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20——22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

“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

“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

“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

“壮士!

能复饮乎?

”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2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

愿意

B.张良西向侍                 侍:

陪坐

C.目眦尽裂                   眦:

眼眶

D.刑人如恐不胜               胜: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请以剑舞       项王未有以应      

B.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按剑而跽

C.今日之事何如   欲诛有功之人      

D.军中无以为乐   窃为大王不取也

2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B.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这说明樊哙虽然勇敢豪爽,但无政治头脑。

C.选文叙述了鸿门宴上项羽、刘邦双方斗争精彩片段,生动形象刻画了项羽和刘邦的性格特征,从而显示出不同性格对于斗争成败所具有的意义。

D.选文中人物间的矛盾斗争以及不同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和情态的描述,使鸿门宴上众多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试 卷 Ⅱ(50分)

三、现代文阅读,完成23—25题(本题有3小题,共8分)

过了一年多,我才又回到伦敦。

我所去的第一个店铺就是我的老朋友的店铺。

我离去时,他是个六十岁的人,我回来时,他仿佛已经七十五岁了,显得衰老、瘦弱,不断地发抖,这一次,他起先真的不认识我了。

  “啊!

格斯拉先生,”我说,心里有些烦闷,“你做的靴子好极啦!

看,我在国外时差不多一直穿着这双靴子的;连一半也没有穿坏呀,是不是?

   他细看我这双俄国皮靴,看了很久,脸上似乎恢复了镇静的气色。

他把手放在我的靴面上说:

“这里还合脚吗?

我记得,费了很大劲才把这双靴子做好。

   我向他确切地说明:

那双靴子非常合脚。

  “你要做靴子吗?

”他说,“我很快就可以做好;现在我的生意很清淡。

   我回答说:

“劳神,劳神!

我急需靴子——每种靴子都要!

   “我可以做时新的式样。

你的脚恐怕长大了吧。

”他非常迟缓地照我的脚形画了样子,又摸摸我的脚趾,只有一次抬头看着我说:

   “我哥哥死掉了,我告诉过你没有?

   他变得衰老极了,看了实在叫人难过;我真高兴离开他。

   我对这几双靴子并不存什么指望,但有一天晚上靴子送到了。

我打开包裹,把四双靴子排成一排;然后,一双一双地试穿这几双靴子。

一点问题也没有。

不论在式样或尺寸上,在加工或皮革质量上,这些靴子都是他给我做过的最好的靴子。

在那双城里散步穿的靴口里,我发现了他的帐单。

单上所开的价钱与过去的完全一样,但我吓了一跳。

他从来没有在四季结账日以前把帐单开来的。

我飞快地跑下楼去,填好一张支票,而且马上亲自把支票寄了出去。

   一个星期以后,我走过那条小街,我想该进去向他说明:

他替我做的新靴子是如何的合脚。

但是当我走近他的店铺所在地时,我发现他的姓氏不见了。

橱窗里照样陈列着细长的轻跳舞靴、带布口的漆皮靴,以及漆亮的长筒马靴。

   我走了进去,心里很不舒服。

在那两间门面的店堂里——现在两间门面又合二为一了——只有一个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

   “格斯拉先生在店里吗?

” 我问道。

    他诧异地同时讨好地看了我一眼。

“不在,先生,”他说,“不在。

但是我们可以很乐意地为你服务。

”我们已经把这个店铺过户过来了。

毫无疑问,你已经看到隔壁门上的名字了吧。

我们替上等人做靴子。

   “是的,是的,”我说,“但是格斯拉先生呢?

   “啊!

”他回答说,“死掉了!

   “死掉了?

但是上星期三我才收到他给我做的靴子呀!

   “啊!

”他说,“真是怪事。

可怜的老头儿是饿死的。

   “慈悲的上帝啊!

   “慢性饥饿,医生是这样说的!

你要晓得,他是这样去做活的!

他想把店铺撑下去;但是除了自己以外,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

他接了一份定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

顾客可不愿等待呀。

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

他老坐在那里,只管做呀做呀——我愿意代他说句话——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出比他更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

好啦,这就是他的下场。

照他的想法,你对他能有什么指望呢?

   “但是饿死——”

   “这样说,也许有点儿夸张——但是我自己知道,他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一直做到最后的时刻。

你知道,我往往在旁边看着他。

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

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

他怎么能活得这么久,我也莫名其妙。

他经常断炊。

他是个怪人。

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是的,”我说,“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23.根据小说节选内容,简要概括格斯拉的形象。

(2分)

 

24.用自己的话简析格斯拉饿死的原因?

(3分)

 

25.选文中为何将“我”最后一次定做靴子写得如此详细?

(3分)

 

 

四、语言综合运用(12分)

26.补写下列句子(五小题任选四小题,共4分)

(1)      亦余心之所善兮,               。

(《离骚》)

(2)      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               。

(《五人墓碑记》)

(3)      乘骐骥以驰骋兮,               !

(《离骚》)

(4)      吾所以为此者,               。

(《廉颇蔺相如列传》)

(5)      素不闻诗书之训,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五人墓碑记》)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各2分)

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⑵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8.请欣赏下图漫画,并按要求答题(4分)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此幅漫画所揭示的寓意。

(2分)

                                                                     

                                                                      

 

(2)请你就以上漫画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发表两点看法。

(2分)                                                                     

                                                                      

 

五、写作(30分)

29.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

“不能宽恕他人,就是拆掉自己要过的桥。

”            

曾国藩说:

“善莫大于恕。

波普:

“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是神圣。

” 

安德鲁•马修斯说: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

请以“宽恕”为题,自定立意,除诗歌外,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2011学年第二学期嘉兴市八校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2012年4月)

参考答案

1.B(A“伛偻”的“偻”读lǚ,殷红的“殷”(yān);C“湮没”的“湮”读yān;“躯壳”的“壳”读qiào;D“矿藏”的“藏”读cáng;“逮捕”的“逮”读dài)

2.C(A项应为羁縻;B项应为驰骋;D项应为销声匿迹。

3.A(蔓延:

蔓草一类的植物不断向周围扩展、延伸,比喻事物像蔓草一样向四周延伸、扩展;曼延:

连绵不断地向远处延伸,多指山脉、水流、道路等。

置疑:

怀疑,多用于否定句;质疑:

提出疑问。

“监测”前面有“密切”修饰。

未免:

对某种做法表示不以为然。

不免:

免不了。

4.C(C擦边球:

比喻做在规定的界限边缘而不违反规定的事;A“歪打正着”指方法本不恰当,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不合语境;B“东窗事发”指东窗下谋划的事被告发。

比喻阴谋败露。

D“敬谢不敏”是谦辞,因为没有能力而推辞。

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

5.D(A项“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在眉睫”句式杂糅。

B项“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结合起来”,并列不合逻辑,成分残缺,应在“政治常识”后加上“教学”。

C项成分残缺,应在“变相提价”后加上“等价格违法行为”。

6.B(A两个顿号改为逗号C句号改为问号D部分引用,句号放在引号外。

7.C

8.B(B为通感,其余选项为比拟手法。

9.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