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7372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docx

《语文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docx

语文教案《跨越百年的美丽》

语文教案《跨越百年的美丽》

语文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

在教学工___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

下面是帮大家的语文教案:

《跨越百年的美丽》,欢迎阅读与收藏。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序号:

时间: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___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___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___的文字、___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1.播放多媒体课件,观看居里___的演讲录像。

2.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端庄、漂亮的女士是谁吗?

(居里___)

3.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有关居里___的资料,相信居里___的形象已经定格于同学们的头脑中,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居里___。

4.请几名学生自由发言。

1.通过交流,同学们对居里___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现在如果让你来写居里___,你打算写些什么内容、怎样去写?

请同学们快速构思,列出写作提纲。

2.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作文思路。

3.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内进行交流。

1.结合学生的作文思路进行简单小结。

2.同样是写居里___,我们看看___梁衡在纪念居里______100周年时创作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怎样写的。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8课(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认读生字新词。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6.默读课文,想一想___写了有关居里___的哪些内容。

7.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居里___的美丽表现在哪里,请从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2.根据学生的发言,机动教学。

教师边引导学生体会居里___的“美丽”所在,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有关语段,深入理解“美丽”的内涵。

(1)外表美。

重点品读下面语句。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引导学生理解“定格”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这句话。

(2)内在美。

相机出示有关语句。

①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___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

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居里___执著的探究精神。

②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___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___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___的文字、___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

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

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问题预设:

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

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

课文___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12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___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本文涉及到一些物理方面的专用词语,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适当讲解,如,放射性元素镭物理学人工放射性天然放射性工业废渣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酸碱试管量杯诺贝尔奖

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默读课文,解决课初提出的问题:

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5、再读课文,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问题预设:

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理解方面的问题,如“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___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

‘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

三、交流资料,认识居里___

1、学生交流搜集的居里___的资料。

2、教师对居里___进行简单介绍和补充。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上节课同学们围绕着题目和课文内容提了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课文来探讨这些问题,相信通过读书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更新的认识。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1、关于“美丽”的探讨

同学们上节课提了许多有关美丽的问题,如“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

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怎样理解“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等等。

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去___这份美丽。

⑴默读全文,看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划出相关语句。

①居里___的外表美

指声朗读相关语句,谈出对该句的体会和认识,在感悟的同时,结合看图,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②镭的颜色美

想象当时的情景,尤其是在“幽暗的破木屋的映衬下”这点略带蓝色的荧光显得更美,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③居里___的内在美,人格美。

指导学生抓住全文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注意读悟结合,切忌空谈;教师要善于点拨、提升和概括。

A、巨大贡献是美

___语句: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使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中”

“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___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B、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是美

___语句:

居里___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

……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实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

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

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

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

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C、淡泊名利是美

“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___去当玩具。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

‘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

三、回归整体,提升认识

1、回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照应问题;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

“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

___说居里___的美丽“跨越百年”?

课文___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百年是虚指:

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2、总结收获,拓展阅读。

再谈对“美丽”的理解,或说说居里___的美丽给以我们的启迪?

读读课后“阅读连接”中的资料,课下读一读介绍居里___或其他科学家的书,做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

1、让同学___居里___的道德力量和理想光辉。

2、让同学初步尝试和适应研究性课程的学习。

1、同学事先预习课文,在自读基础上针对课文提出几个问题,提交教师。

2、教师认真阅读所有同学的问题,并加以分析,,归类,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环节。

3、布置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文是《跨越百年的美丽》,在学习这篇课文以前我想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文章的主人公:

(生):

居里___的简历。

(师):

听时我注意到两点:

⑴妇女受到歧视当时大学不收女生。

⑵她死于白血病与她从事的工作有关。

2、同学们的预习准备工作做得很好,可以看出大家对这篇文章进行了仔细的研读,大家也针对这篇文章提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今天就和大家一同来研讨这些问题。

由于问题很多,我从中选了一些大家提得最多,最感兴趣的问题。

二、讲读

1、有同学问:

题为“跨越百年的美丽”,那么居里___的美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

外表美,心灵美。

(师):

先说外表美。

书上有画像,不甚清晰。

有关居里___的美,文章当中有很多详细的描述,其中有一处写她的美,写绝了,大家找一找描写居里___美丽的词句。

(生):

第4段“男同学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经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

(师):

___说这句写得好呢?

大家回想一下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中国古代描写美的词语有哪些?

(生):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

(师):

好在用侧面描写,写异性眼中的形象。

2、还有的同学问:

和以往的文章相比较,这篇文章描写居里___外表美的笔墨很多,___?

是否会有喧宾夺主之感?

对此你作何评价:

⑴(赞同意见)为后面她投身于科学事业,没有被自身的美丽所干扰,突出她的内在美埋下了伏笔。

⑵(不赞同但理解)从___的角度考虑,打破了以往的写作模式,是一种新的视角。

⑵(___意见)也有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她的事迹的描写来突出她的内在美,不一定写很多她的外在美。

3、再看内在美:

在文章第4段谈到:

“居里___有大志,大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发明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

”有同学问:

“大志”,“大求”是什么意思,我认为这与她内在美很有关系。

同学们现在分组讨论,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示了她的'“大志,大求”。

⑴爱国。

⑵对人类作出贡献(科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⑶战胜自我,勇于发明。

⑷为女性争回荣誉和地位。

4、这些“大志,大求”正是体现了居里___美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除了以上四点,在具体的科研活动中,哪些地方,哪些具体事例表示了居里___的优秀品质体现了她的内在美。

同学们现在开始讨论,想到了就站起来谈谈你的观点。

(同学自由发表意见。

⑴淡薄名利:

(第7段:

“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孩子去当玩具。

”)

⑵追求真理,治学严谨:

(第3段:

“……居里___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物质世界里是不是还有另一块全新的领域……他人摸瓜她寻藤,他人摘叶她问根。

”)

⑶艰苦奋斗:

工作环境恶劣:

(第3段:

“而所谓的实验室是一个废弃的,曾停放解剖用尸体的破棚子。

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都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

社会环境也恶劣:

(第1段:

“……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

”)

当时的社会对女子还是有偏见和歧视的,要突破这些偏见就要付出比常人更艰苦的努力。

(师):

如何理解文章第4段的“好像”有同学问过加点字“好像”能否去掉,___是否有歧视女性的倾向,是否在贬低女性。

再读一读去掉“好象”,更糟了。

___并不歧视女性,他是站在当时的社会历史层面上来谈的。

“好象”的作用是反而更加证明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公正,也更加证明了居里___的不畏艰难。

故___在谴责社会的同时,也高度赞美了居里___。

⑷锲而不舍:

(第3段:

“终于经过3年又9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

(第7段: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

”)

⑸忘我执着,不怕失败:

(第3段:

“为了提炼纯洁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

”)

(师):

“可能”找得极有水平,体会以下它的好处。

⑹有自制力:

(第4段:

“……她故意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

”)

(第4段:

“……为了求得恬静,便一人租了间小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

”)

⑺坚定,自信:

(第4段:

“……必需使这种天赋由我们中的一个表示出来!

”)

⑻科学献身精神:

(第6段:

“……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

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惨白乏力。

”)

(第7段:

“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

结论:

居里___不畏艰难,勇于为科学献身,藐视名利,有“大志,大求”。

以上即为“美丽”所在。

5、___说居里___的美丽“跨越百年”:

⑴百年是虚指:

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⑵___对她充溢了礼赞:

①直接抒情:

(第6段: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

”)

②间接抒情:

(第7段: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

请同学们朗读这两段文字,体会一下其中包括的情感。

居里___的美丽给以我们什么样的启迪?

(同学各抒己见)

此外,我们还有同学提出了一些有关课文的商榷意见,也非常好。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文末提到了诸葛亮,___,以这两位名人来类比,并不是最为协调。

文末哲学意义的揭示似较为牵强。

最后一节讲她是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伟人”,其实完全可以再加,她是一位屹立在人格高峰,人文高峰的伟人。

三、教师小结

最近(注:

指2002年)国际数学家年会在中国召开,我们看到斯蒂芬·霍金,坐在轮椅上的他并不美丽,但我们又觉得他是那么美丽,一种跨越百年,千年的美丽。

(教师手拿一本书向同学展示)优秀大家课后看一本书《斯蒂芬霍金传》。

另外,最近两位费尔茨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获奖者(沃沃斯基,拉佛阁),都是66年出生的,真年轻啊!

在座的各位同学也都很年青,希望大家也能在年轻的岁月里做出美丽的事情!

课后反思

1、尝试从理念上转变,评价一堂语文课,不是看老师自己是否出色,而是看同学动起来了没有,动得怎么样,动得好不好。

教学中国的寻找和确定要从同学动身,要考虑到同学的实际需求。

2、同学课前提了170多个问题,这些问题启发了我,也协助我更加理解了课文。

同学提问当然有不到位的情况,偏激的也不少,甚至错误的也有。

但至少可以让我知道同学的兴奋点在哪里,他们认为的难点又在哪里。

3、一堂课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只要能解决同学最困惑的即可:

___课改很活,教师不是事先准备好框架,而是充沛吃透课文后,上课随同学情况而定。

而原先的划分段落,归纳中心等环节可以略去。

研究性课程应是老师先研究,再带领同学一起在课堂上研究。

教师的研究要先于同学的研究,深于同学的研究。

课堂上要放开,让同学放开讲,同学很多时候能成为你的老师。

让同学大胆讲,就有可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1、《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

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的,这是一篇赞美居里___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___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

2、编写意图: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仅是认识居里___,了解他的事迹和科学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象居里___这样为科学献身的人,认同他们对科学精神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通过读课文,可以从文章中___到居里___的外在美,了解到她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也能从语言文字中初步___到她的一些可贵的品质,如坚强、刚毅、淡泊名利等,但是还是缺乏深度,需要进一步走进文本研读课文,深入___居里___的人格精神。

特别是对她高远的追求,人生的意义的发现等较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作为重点来研读。

让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感悟到她的内在美,从心灵深处敬重居里___的人格精神。

怀着对居里___无限的敬意朗读课文,读出对她的敬意和赞美。

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___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___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3、体会___对居里___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重点:

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___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___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难点:

体会___对居里___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一)教师导入

师:

同学们,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通过阅读资料对居里___也有了许多的了解,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章中,到字里行间去___这份“跨越百年的美丽”。

(齐读课题)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倾听字音是否读正确。

(二)品文析句,解读“美丽”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课文中的那些方面?

动笔画一画相关的语句,并且做一做适当的批注。

2、汇报:

(1)___外在美和巨大贡献。

外在美: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鉴定又略带单薄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巨大贡献: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中。

(震惊,惊人的发现)

(2)艰苦提炼镭元素,___追求美

句子一:

“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___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

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___她追求真理、治学严谨的精神,)

句子二: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化验室只是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a/从这段话里可以知道居里___从事科学研究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他们提炼镭的工具只是“一口大锅”,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

在这样的条件下从事研究工作没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是不可能做到的。

b、工作条件的艰苦还可以从这句话看出来,“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这说明工作不但辛苦,而且还常常有被烧伤的危险。

c、从这段话中的“可能”还知道,当时不仅工作条件非常艰苦,而且实验能不能成功还很难说。

居里___的工作有可能成功,但也有可能他们的心血全都白费了。

从这里___到科学研究的艰辛。

d指导朗读这段话。

句子三:

“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a、对比感知0。

1克镭的渺小:

同学们,你们知道0.1克镭大概是多少吗?

它比我们的圆珠笔笔尖还要小。

要从成吨的废渣中提炼出那么小小的0.1克镭,这是多么艰难呀!

对比0。

1与成吨的倍数关系,感知提炼镭的艰辛。

教师作相关资料的介绍。

b、计算感知时间的漫长:

三年又九个月是多少个月?

大约多少天?

如果居里夫妇每天工作10小时,那么他们提炼出这0。

1克镭大约用了多少个小时?

c、体会“终于”的喜悦

d、讨论说出在读三个数字时应该读出漫长而艰辛的感觉。

教师指导朗读

句子四: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

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结合前文以及四段中“在发现类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___也在不停的变化着,。

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类射线也在无声的侵蚀着她的肌体。

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的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他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

”理解上一个难句。

句子五:

教师引导读,学生体会读概括居里一生成就的句子。

比背诵此句。

“因为勤奋加天资,玛丽·居里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变成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因为她开创了放射学这门新的学科所以人们说她变成(科学___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因为提炼了镭,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用她的名字作为放射线强弱的单位,所以人们说她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因为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并取得了一项项成绩,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因为她一声献身科学,成绩显著,所以人们说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3)淡泊名利,___人格美

居里___的每一项荣誉都是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

她却视名利如粪土,一心只想着科学研究,埋头工作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