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周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7210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周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周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周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周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周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周考化学试题.docx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周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周考化学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周考化学试题.docx

学年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周考化学试题

淇滨高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周考

高一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分值:

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选题(20×3)

1.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时,无需用到的仪器是()

A.

B.

C.

D.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molOH-所含电子数为9NAB.常温常压下,4.4gCO2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2NA

C.标准状况下,1.12LCCl4含有的氯原子数为0.2NAD.14g由CO和N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为NA

3.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①用图1所示装置从Fe(OH)3胶体中过滤出Fe(OH)3胶粒②用图2所示装置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晶体

③用图3所示装置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分离出四氯化碳④用图4所示装置从乙醇与苯的混合物中分离出苯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对于相同质量的SO2和S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比为5∶4B.分子数之比为4∶5C.原子总数之比为16∶15D.物质的量比为4∶5

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氨水中通入过量的

B.大理石与醋酸反应:

C.向热的稀硫酸中加入铜粉并鼓入空气:

D.碳酸氢钠溶液和过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6.相同体积的硫酸钠、硫酸镁、硫酸铁溶液分别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相同质量的沉淀,则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

1:

3B.1:

2:

3C.3:

3:

1D.6:

3:

2

7.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银、二氧化硫、硫酸、纯碱、食盐B.碘酒、冰、硫酸氢钠、烧碱、碳酸钙

C.氢气、干冰、硝酸、烧碱、硝酸钾D.铜、氧化铜、醋酸、石灰水、碳酸氢钠

8.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A.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Cu2+、NH4+、Cl-、S2-B.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ClO-、SO42-、Cl-

C.弱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Cl-、HCO3-D.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K+、Cl-、CO32-

9.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铝胶体可用来对自来水净水和杀菌消毒B.胶体能透过半透膜,但不能透过滤纸

C.BaCO3常用来做胃镜中的“钡餐”D.“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在“伤口上撒盐”通常与胶体的聚沉有关

10.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③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若某溶液中有Fe3+、I-、Cl-共存,要除去I-而不使Fe2+和Cl-的量减少,可加入的试剂是()

A.FeCl3B.KMnO4C.Cl2D.HCl

11.已知氧化性Cl2>Fe3+>I2。

向含溶质amol的FeI2溶液中通入bmolCl2,充分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子的还原性强弱:

I->Fe2+>Cl-

B.当a≥2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

2Fe2++Cl2=2Fe3++2Cl-

C.当a=2b时,反应后的离子浓度之比:

c(Fe2+):

c(I-):

c(Cl-)=1:

1:

1

D.当3a≤2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

2Fe2++4I-+3Cl2=2Fe3++2I2+6Cl-

12.在用酸性KMnO4溶液处理Cu2S时,发生的反应如下:

MnO4-+Cu2S+H+→Cu2++SO42-+Mn2++H2O(未配平)。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被氧化的元素是Cu和S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

C.处理0.1molCu2S,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8molD.还原性的强弱关系是:

Cu2S>Mn2+

13.金属钠和水(含几滴酚酞)的反应是一个重要的实验,能从该实验获得的信息中说明金属钠具有的性质是()

①密度较小②熔点较低③还原性强④该反应生成相应的碱⑤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除③⑤之外D.全部

14.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33.6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

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A.2.5LB.1.2LC.1.5LD.3mL

1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

Fe3++3H2O

Fe(OH)3(胶体)+3H+

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HCO3-+H+=CO2↑+H2O

C.实验室用浓盐酸与MnO2制备氯气:

MnO2+4H++2Cl-

Mn2++2H2O+Cl2↑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Na2O2+2H2O=4OH-+O2↑

16.取一定量的铝土矿(含Al2O3、Fe2O3、SiO2)样品,放入盛有200mLH2SO4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量与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原矿石中Al2O3的质量是()克

A.5.1B.3.9C.2.55D.7.8

17.在反应:

6NO+4NH3

5N2+6H2O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B.2∶3C.3∶2D.1∶3

18.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H2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肯定不能共存的是

A.Fe3+、SO42-、Cl-、Na+B.Ba2+、Mg2+、HCO3-、AlO2-

C.NO3-、Na+、K+、CO32-D.NO3-、K+、AlO2-、OH-

19.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某学生分别在它们的侧管中装入1.06gNa2CO3和0.84gNaHCO3,A、B中分别有10mL相同浓度的盐酸,将两个侧管中的物质同时倒入各自的试管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装置的气球膨胀的体积大B.最终两试管中NaCl的物质的量一定相同

C.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一定小于或等于1mol/LD.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则盐酸的浓度一定大于或等于2mol/L

20.焰色实验过程中,铂丝的清洗和灼烧与钾焰色实验的观察两项操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中都要先将铂丝灼烧到火焰颜色,再蘸取被检验物质B.钾的焰色实验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C.焰色实验是某种金属元素灼烧时所具有的特殊颜色,是化学变化D.没有铂丝可用无锈铁丝代替进行实验

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

二、填空题(24分,每空两分)

21.(16分)现有下列十种物质:

①H2②铝③醋酸④CO2⑤H2SO4⑥Ba(OH)2固体

⑦氨水⑧稀硝酸⑨熔融Al2(SO4)3⑩NaHSO4

(1)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填写表格的空白处: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

(2)上述十种物质中有两种物质之间可发生离子反应:

H++OH-

H2O,该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写出③和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34.2g⑨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

(4)过量的④通入⑥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2.(8分)

(1)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氧化剂_____还原剂______氧化产物_____

(2)用双线桥表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

H2S+H2SO4=SO2↑+S↓+2H2O_____

三、计算题(4分,每空两分)

23.(4分)将铜与Fe2O3的混合物共28.8g加入300mL2.00mol·L-1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40g。

请计算:

(1)混合物中铜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2)反应后的溶液中最多消耗锌片的质量为______g。

四、实验题(12分,每空两分)

24.(12分)为测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可通过加热分解得到的

质量进行计算.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装置B中冰水的作用是______。

(4)该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存在缺陷是______,改进后该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中,下列因素可能使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A.样品分解不完全B.产生

的速率太快,没有被碱石灰完全吸收C.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通入过量的空气.

(5)若C中的碱石灰改用足量

固体,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反应后C中固体成分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时;称取氯化钠时需要使用托盘天平,量取水时需要使用量筒与胶头滴管,溶解过程需要使用烧杯与玻璃棒;故配制过程不需要容量瓶;答案选C。

2.B

【详解】

A.每个OH-含10个电子,1molOH-所含电子数为10NA,故A错误;

B.常温常压下,4.4gCO2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4.4g/44g·mol-1=0.2mol,即0.2NA,故B正确;

C.标准状况下,CCl4是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故C错误;

D.14g由CO和N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为14g/28g·mol-1=0.5mol,即0.5NA,故D错误;

3.B

【详解】

①胶体粒子能够透过滤纸,不能通过图1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得到Fe(OH)3胶粒,①错误;

②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所以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晶体可以采用图2的蒸发结晶的方法,②正确;

③碘与CCl4是互溶的沸点不同的物质,可以选用图3的蒸馏方法分离,③正确;

④乙醇与苯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可以采用图3的蒸馏方法,不能采用图4的分液方法分离,④错误;

可见分离混合物方法正确的是②③,故合理选项是B。

4.A

【详解】

A.设SO2和SO3的质量均为mg,物质的量之比:

:

=5:

4,故A正确;

B.依据N=nNA,分子数与物质的量成正比,相同质量的SO2和SO3,物质的量之比为5:

4,二者分子数之比也为5:

4,故B错误;

C.每个SO2含有3个原子,每个SO3含有4个原子,质量相同的SO2和SO3分子数目之比为5:

4,故含有的原子数目之比为5×3:

4×4=15:

16,故C错误;

D.设SO2和SO3的质量均为mg,物质的量之比:

:

=5:

4,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5.C

【详解】

A、将过量SO2气体通入氨水中,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O2+NH3•H2O=NH4++HSO3-,故A错误;

B、醋酸是弱酸,不能拆,大理石与醋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2CH3COO-+Ca2++CO2↑+H2O,故B错误;

C、向热的稀硫酸中加入铜粉并鼓入空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离子方程式:

2Cu+4H++O2

2Cu2++2H2O,故C正确;

D、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混合,设NaHCO3的物质的量为1mol,需要消耗1molOH-,消耗的Ba2+为1mol,则离子方程式:

Ba2++OH-+HCO3-═BaCO3↓+H2O,故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

设硫酸钠、硫酸镁、硫酸铁溶液的浓度分别是c1mol/L、c2mol/L、c3mol/L,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的物质的量是1mol,

Na2SO4+BaCl2=BaSO4↓+2NaCl

11

c1mol/L×VL1

c1=

mol/L;

MgSO4+BaCl2=BaSO4↓+MgCl2

11

c2mol/L×VL1

c2=

mol/L;

Al2(SO4)3+3BaCl2=3BaSO4↓+2AlCl3

13

c3mol/L×VL1

c1=

mol/L

c1:

c2:

c3=3:

3:

1,故选C。

7.C

【详解】

A.纯碱是碳酸钠,是盐不是碱;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KIO3等,故不是盐,是混合物,故A错误;

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混合物;硫酸氢钠是酸式盐,不是酸,故B错误;

C.氢气是单质;干冰即二氧化碳,是氧化物;硝酸是酸;烧碱即NaOH,是碱;硝酸钾是盐,故C正确;

D.石灰水是Ca(OH)2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碱,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8.C

【详解】

A.无色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蓝色Cu2+,且Cu2+、S2-会发生离子反应生成CuS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H+,H+、ClO-、Cl-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可能大量存在,B错误;

C.弱碱性溶液中Na+、K+、Cl-、HCO3-不发生反应,可大量存在,C正确;

D.酸性溶液中,H+与CO32-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且Fe3+、CO32-会发生盐的双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9.D

【详解】

A.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自来水中悬浮的杂质形成较大颗粒而沉降,达到净化水的目的,但不能杀菌消毒,选项A错误;

B.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之间,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选项B错误;

C.BaCO3能与胃酸反应:

BaCO3+2H+=Ba2++CO2↑+H2O,使胃液中含有重金属离子Ba2+,而Ba2+能使蛋白质变性而致人中毒,选项C错误;

D.“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属于胶体的聚沉。

血液属于胶体,所以血液应具备胶体的性质,在遇到电解质溶液或加热或遇到电性相反的电解质的时候都会聚沉;在伤口上撒盐可以使伤口表面的血液凝结,从而阻止进一步出血,以及防治细菌感染,属于胶体的聚沉,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0.A

【详解】

反应①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FeCl3为氧化剂,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FeCl3>I2;

反应②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Cl2为氧化剂,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Cl2>FeCl3;

反应③中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KMnO4为氧化剂,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KMnO4>Cl2,则物质氧化性强弱顺序为KMnO4>Cl2>FeCl3,若某溶液中有Fe2+和I-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选择氧化性强的物质除杂时不能将Fe2+和Cl-氧化,因此选择弱氧化剂FeCl3来除杂而不影响Fe2+和Cl-,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

故合理选项是C。

11.B

【分析】

已知氧化性Cl2>Fe3+>I2,所以能够发生:

Cl2+2Fe2+=2Cl-+2Fe3+、2Fe3++2I-=2Fe2++I2。

据此解答。

【详解】

A.上面两个反应中,第一个反应可得出还原性Fe2+>Cl-,第二个反应可得出还原性I->Fe2+,所以离子的还原性强弱:

I->Fe2+>Cl-,A正确;

B.当a≥2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

2I-+Cl2=2Cl-+I2,B错误;

C.当a=2b时,发生反应为2I-+Cl2=2Cl-+I2,此时消耗2bmolI-,溶液中含有2bmolFe2+,剩余2bmolI-,故反应后的离子浓度之比:

c(Fe2+):

c(I-):

c(Cl-)=1:

1:

1,C正确;

D.当3a≤2b时,Cl2过量或刚好完全反应,发生的离子反应:

2Fe2++4I-+3Cl2=2Fe3++2I2+6Cl-,D正确。

故选B。

12.C

【详解】

A.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2价,硫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6价,化合价升高的元素被氧化,所以被氧化的元素有S、Cu,故A正确;

B.锰元素化合价降低,从+7价降低为+2价,Cu2S元素化合价都升高做还原剂,1molMnO4-得到5mol电子,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2价,硫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6价,1molCu2S失去10mol电子,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

5=2:

1,故B正确;

C.Cu2S元素化合价都升高做还原剂,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2价,硫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6价,1molCu2S失去10mol电子,则处理0.1molCu2S,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故C错误;

D.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则还原性的强弱关系是:

Mn2+<Cu2S,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3.D

【详解】

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先用小刀切一小块钠,说明钠的硬度小,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并迅速熔化为闪亮的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并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音,说明生成氢气,钠是还原性强的活泼金属;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答案选D。

14.B

【详解】

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33.6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

从终态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硝酸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变化,相当于足量铜被33.6LO2(标准状况)氧化,由氧化还原得失电子守恒:

2n(Cu2+)=2n(Cu)=4n(O2),n(Cu2+)=3mol,n(OH—)=2n(Cu2+)=6mol,则v(NaOH)=6mol/5mol·L-1=1.2L,故B正确。

15.D

【详解】

A.符合Fe(OH)3胶体制备原理,A正确;

B.小苏打NaHCO3与胃酸HCl反应产生NaCl、H2O、CO2,离子方程式符合事实,符合物质拆分原则,B正确;

C.符合反应事实及离子方程式的拆分原则,C正确;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生NaOH和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4OH-+O2↑,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16.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图像可知溶解氢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钠是5mL,物质的量是0.05mol,所以根据方程式Al(OH)3+NaOH=NaAlO2+2H2O可知氢氧化铝是0.05mol,根据原子守恒可知氧化铝是0.025mol,质量=0.025mol×102g/mol=2.55g,答案选C。

17.B

【详解】

在反应6NO+4NH3

5N2+6H2O中,生成的N2即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其中NH3中的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占4份,在反应中被氧化,属于氧化产物;NO中的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占6份,在反应中被还原,属于还原产物,所以该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氮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是4:

6=2:

3,则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3,故合理选项是B。

18.B

【分析】

加入铝粉能放出H2的溶液中存在大量H+或OH-,离子反应可分为复分解、盐类水解、氧化还原、络合4个类型,以此判断。

【详解】

加入铝粉能放出H2的溶液中存在大量H+或OH-;

A.Fe3+、SO42-、Cl-、Na+之间不反应,都不与H+反应,在酸性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Fe3+与OH-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所以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共存,故A错误;

B.HCO3-的电离能促进AlO2-水解,不能大量共存;HCO3-与H+、OH-反应,Mg2+与OH-发生反应生成沉淀,AlO2-与H+反应,因此一定不能大量共存,故B正确;

C.CO32-与反应H+反应,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共存,且酸性溶液中NO3-有强氧化性,加入Al粉无氢气生成;NO3-、Na+、K+、CO32-、OH-之间不发生反应,在碱性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C错误;

D.NO3-、K+、AlO2-、OH-之间不发生反应,在碱性溶液中可以共存,AlO2-与H+反应,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共存,且酸性溶液中NO3-有强氧化性,加入Al粉无氢气生成,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9.D

【详解】

A.若盐酸足量,则由于Na2CO3和NaHCO3物质的量都是0.01mol,反应放出的气体体积相等,若盐酸不足量,由于碳酸钠和酸反应分步进行,先生成碳酸氢钠,后碳酸氢钠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更多,不能确定气球膨胀的体积大小,A错误;

B.两试管中氯离子物质的量相等,若盐酸都足量,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均为0.01mol,所以Na2CO3和NaHCO3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同,则最终两试管中Na+的物质的量一定不相同,B错误;

C.碳酸钠和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O32-+H+=HCO3-、HCO3-+H+=CO2↑+H2O,碳酸氢钠和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所需酸的物质的量范围是:

0

B.1.06gNa2CO3和0.84gNaHCO3的物质的量均为0.01mol,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说明生成二氧化碳物质的量相等,则盐完全反应,则氯化氢的物质的量大于或等于0.02mol,其浓度大于或等于2mol/L,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20.C

【详解】

A.每次实验中都要先将铂丝灼烧到火焰颜色,排除杂质元素的影响,然后再蘸取被检验物质,进行灼烧进行验证,A正确;

B.钾的焰色实验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以滤去钠元素的黄光的干扰,B正确;

C.焰色反应是某种金属元素灼烧时所具有的特殊颜色,是电子跃迁时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为元素的物理变化,C错误;

D.由于Fe元素灼烧时火焰无明显颜色,所以没有铂丝可用无锈铁丝代替进行实验,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21.

(1)④;③;⑤⑥⑨⑩;②⑦⑧⑨;

(2)Ba(OH)2+2HNO3=Ba(NO3)2+2H2O

(3)CH3COOH+NH3·H2O=CH3COO-+NH4++H2O;1.20mol/L

(4)CO2+OH-=HCO3-

(5)2H++SO42-+Ba2++2OH-=BaSO4↓+2H2O

【解析】

试题分析:

(1)③醋酸、⑤H2SO4、⑥Ba(OH)2固体、⑨熔融Al2(SO4)3、⑩NaHSO4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能够发生电离,是电解质,其中③醋酸是弱电解质、⑤⑥⑨⑩是强电解质;①H2、②铜是单质,⑦氨水、⑧稀硝酸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④CO2是非电解质;上述物质中,能够导电的是②铝、③醋酸、⑧稀硝酸、⑨熔融Al2(SO4)3。

故答案为:

④;③;⑤⑥⑨⑩;②⑦⑧⑨;

(2)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方程式为:

H++OH-=H2O,因此以上十种物质中与H++OH-=H2O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为Ba(OH)2+2HNO3=Ba(NO3)2+2H2O。

(3)醋酸与氨水均属于弱电解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H3COOH+NH3·H2O=CH3COO-+NH4++H2O;34.2g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