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之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6704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晴雯之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晴雯之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晴雯之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晴雯之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晴雯之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晴雯之死.docx

《晴雯之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晴雯之死.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晴雯之死.docx

晴雯之死

晴雯之死

晴雯是个俏丽的丫鬟,像花儿一样,静静地盛开在大观园中。

晴雯模样俊美,性格爽直,言谈锋利,针线鲜亮,样样出色。

晴雯虽好,但命运无常,她“如同一盆才抽出嫩箭来的兰花”,正欲开放的时候,风欺雨逼,终致香消玉殒。

晴雯之死,书中有明确的表述,判词中道: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芙蓉女儿诔》中说“鸠鸩恶其高,薋葹妒其臭,偶遭蛊虿之谗,遂抱膏肓之疚”。

判词和诔文表述不同,其意思却是一样的:

风流灵巧招人怨恨,最终因毁谤而早逝。

晴雯之死,是个纠结不清的话题。

为何招人怨恨?

怎样遭人谗陷?

读者的理解很不一样。

曹公笔下的人物,坏人不是全坏,好人不是全好,优点和缺点同时并存。

读者理解红楼人物的时候,很难完全做到全面、深刻、贴切,所以各执一词,各唱一调,甚至“红迷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笔者以为,晴雯之死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言辞犀利、与人结怨,二是木秀于林、薋葹嫉妒,三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四是孤苦无依、香消玉殒。

四个原因共同作用,缺少任何一项都不符合晴雯的特征。

晴雯之死,既是个人悲剧,也是社会悲剧,既是个性悲剧,也是人性悲剧。

读者在惋惜的同时,更应该多一些明鉴,透过故事情节,看清人性本质。

 

一、言辞犀利、与人结怨 

晴雯聪明伶俐,做事爽快,反应敏捷,很得贾母和宝玉的喜爱。

宝玉因贾政要考核功课而焦急夜读,外面突然惊呼有人翻墙,晴雯立即声称宝玉受到了惊吓,不能正常读书,帮宝玉巧度难关。

晴雯聪明是聪明,却有急躁的缺点,头脑一热,做事不加思考,既容易说错话,也容易办错事,更容易得罪人。

晴雯因莽撞吃过不少亏,可惜的是,她没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故我依然,很少想着做事的方式方法和行事的目的结果。

 

1、快人快语

枫露茶事件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着重刻画出晴雯、茜雪、袭人三者的表现不同。

宝玉问豆腐皮包子时,晴雯道:

“快别提,一送了来,我知道是我的,偏我才吃了饭,就放在那里,后来李奶奶来了看见,拿了给她孙子吃去了。

”宝玉问枫露茶时,茜雪道:

“我原是留着的,那会子李奶奶来了,他要尝尝,就给他吃了。

”宝玉酒后怒起,摔碎了茶碗,惊动了贾母,贾母派人探问,袭人忙道:

“我才倒茶来,被雪滑倒了,失手砸了钟子。

枫露茶事件像一个考题,不同人的答案,显示了不同人的性格特征。

晴雯、茜雪个性直率,说话时就事论事,直来直去,不懂得委婉和变通;袭人说话避重就轻,虽不符事实,但善意的遮掩,为的是息事宁人。

袭人说话讲究方式,做事考虑结果,做人做事比较成熟;晴雯和茜雪则不然,既没考虑到讲话的方式,也没考虑到讲话的后果,直率有余,灵活不足。

枫露茶事件后,茜雪被撵,李嬷嬷也告老解事,晴雯平安无事。

晴雯没有受到牵连,不是因为她处事得体,而是她侥幸免难。

卑躬屈膝要不得,但妥善处理矛盾、合理维护利益却是必须的,优秀的品质和聪明的智慧,两者同样重要。

 

2、言辞锋利

第十九回中,李嬷嬷见宝玉房中有碗酥酪,不请自吃,晴雯道:

“快别动!

那是说了给袭人留着的,回来又惹气了,你老人家自己承认,别带累我们受气。

”李嬷嬷人老昏聩,做事不得体,晴雯热心告知,一片好心。

但晴雯言辞锋利,话中带刺,事情没有说清,反而激化了矛盾。

李嬷嬷奶大了宝玉,到头来不值一碗酥酪,更不如丫鬟袭人,当着众人的面受此委屈,李嬷嬷情何以堪!

李嬷嬷听不进劝说,拗劲把酥酪吃尽,又当着晴雯的面痛骂袭人。

晴雯没趣,独自含气卧床去了。

李嬷嬷把所有的怨气都发向了袭人,袭人隐强示弱,取得大家的同情和帮助,幸有凤姐半路赶来解围,一场风波才就此平息。

此处,袭人说了两句名言,一句是:

“要为这些事生气,这屋里一刻还站不得了。

”再一句是:

“别为我们得罪人,他们都记在心里,遇着坎儿,说的好说不好听,大家什么意思。

”袭人知道隐忍,知道躲避是非,处事能从长远考虑,这些都是晴雯所没有的,在为人处事上,袭人相对来说更成熟。

晴雯口齿伶俐,反应敏捷,赢在了气势上,输在了结果上。

晴雯和李嬷嬷、袭人、碧痕等多次有过语言冲突,有的还相当严重,晴雯的口舌之利,招来的不是福报,而是不满和嫉恨。

因着贾母的原因,因着宝玉的偏爱,别人不好把晴雯怎样,一旦风向改变,时机来临,她们对晴雯的反攻将肆无忌惮。

 

3、迁怒于人

二十六回中,晴雯与碧痕拌嘴,正没好气时,宝钗走来,与宝玉有事无事地闲聊。

晴雯便把气恼转移在宝钗身上,抱怨说:

“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

”一语未了,偏又有黛玉敲门,晴雯越发动气,也不问是谁,便说:

“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

”黛玉喊叫,声音太弱,晴雯也不去细听,只使性子说道:

“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

晴雯病急气躁,先骂医生的药不见效,又骂丫鬟们偷闲钻沙去了。

篆儿听到后赶忙进来,被晴雯痛骂一顿;坠儿怯怯地蹭了进来,晴雯想着坠儿偷虾须镯的事,一边骂,一边冷不防欠身一把将他的手抓住,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向他手上乱戳。

又赶着宋嬷嬷把坠儿的娘叫来,把坠儿撵了出去。

坠儿的娘嗐声叹气,口不敢言,抱恨而去。

三十一回中,晴雯失手跌了扇子,宝玉小题大做,滥发脾气,晴雯以怒对怒,不甘示弱。

袭人过来解劝,向宝玉道:

“好好的,又怎么了?

可是我说的:

‘一时我不到,就有事故儿。

’”晴雯听了冷笑道:

“姐姐既会说,就该早来,也省了爷生气。

自古以来,就是你一个人伏侍爷的,我们原没伏侍过。

因为你伏侍的好,昨日才挨窝心脚;我们不会伏侍的,到明儿还不知是个什么罪呢!

”袭人听了这话,又是恼,又是愧。

心中不快,能忍则忍,实在不能忍,发泄一下也无不可。

晴雯刚直,向来忍不住气,这也不为过。

晴雯火气一上,不管是什么人,不管是什么话,不管是什么后果,怒不可遏,任意泼洒,毫无考虑,只图痛快。

迁怒于人的危害极大,把不相干的人牵扯其中,得罪了别人也没觉察到,长此以往,谁还愿意和她做朋友呢?

 

4、好揭人短

言辞犀利,话中带刺,是言语交流的大忌。

晴雯在言语中犯下的禁忌还不止这些,她还有揭人短处的不足。

黛玉曾嘲笑湘云口齿不清,称二哥宝玉为“爱哥哥”,这是玩笑打趣,是语言幽默,大家一笑而已。

晴雯的揭短行为,既惹人反感,又招人记恨。

宝玉和晴雯因跌落了扇子而争吵,袭人劝解反遭晴雯奚落,袭人退让道“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们的不是。

”晴雯听他说“我们”两个字,自然是他和宝玉了,不觉又添了酸意,冷笑几声,道:

“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

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

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

”袭人羞的脸紫胀起来。

宝玉吵过就好,主动找晴雯说话。

晴雯要洗澡去,宝玉要一同洗,晴雯摇手笑道:

“罢,罢,我不敢惹爷。

还记得碧痕打发你洗澡,足有两三个时辰,也不知道作什么呢。

我们也不好进去的。

后来洗完了,进去瞧瞧,地下的水淹着床腿,连席子上都汪着水,也不知是怎么洗了,笑了几天。

晴雯、袭人、碧痕同是宝玉身边的大丫鬟,晴雯心直口快,说话口没遮拦,伤及袭人、碧痕的颜面,却不自知。

晴雯揭人隐私,别人除了记恨,便是防范,甚者还会寻机报复。

葫芦庙出身的门子因知道贾雨村的底细而被雨村找个因由发配,袭人、碧痕奈何晴雯不得,但那些“和园中不睦的”,岂会就此善罢甘休!

 

5、轻上严下

宝玉孝心发动,派秋纹给贾母、王夫人送桂花。

贾母高兴,赏了秋纹几百钱,王夫人自以为增了光,赏了秋纹两套衣裳。

秋纹且炫且喜,晴雯却不以为然,笑道:

“呸!

没见世面的小蹄子!

那是把好的给了人,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充有脸呢。

”秋纹道:

“凭他给谁剩的,到底是太太的恩典。

”晴雯道:

“要是我,我就不要。

若是给别人剩下的给我,也罢了。

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

把好的给他,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

晴雯的话是对着袭人去的,偏偏秋纹不知底里,非要晴雯说个明白,引得众人嘲笑袭人是“西洋花点子哈巴儿”。

太太赏袭人和秋纹衣服自有她的道理,没必要针对晴雯,毕竟怡红院中的大丫鬟不只她们三个。

晴雯自认受了软气,这是晴雯太敏感、想多了的缘故。

晴雯的话,不但表达了对赏衣之事的不满,还流露出对王夫人的轻视、对袭人的蔑视、对秋纹的傲视。

晴雯的严厉,颇让人忌惮。

小丫头从睡中惊醒,居然能被她吓哭;坠儿偷窃,居然被一丈青戳手;婆子们犯错,晴雯发狠道:

“都撵了出去,不要这些中看不中吃的!

”袭人见婆子央求的可怜,不忍心处治她们,晴雯却道:

“理他呢,打发去了是正经,谁和她去对嘴对舌的。

”晴雯看不惯别人,却不知道也有人看不惯她,有一次,晴雯骂丫头被王夫人看见,事后,王夫人说:

“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

晴雯做事,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这些都是她的优点。

但做事过于简单和粗暴,严格要求变成了严厉苛求,不能考虑到别人的难处,不能宽容别人给出路,最终激化了矛盾,引起众人不满,惹得众人怨恨。

二、木秀于林、薋葹嫉妒 

1、害人之心

聪明伶俐的晴雯深得宝玉的偏爱,但高标见嫉,越讨人爱越有人妒,而且爱有多深妒有多深。

晴雯锋芒外露,不知掩藏收敛,更由于言语犀利,得罪人较多,所以,风流灵巧招来的不是福报,而是毁谤。

婆子们人老昏聩,慢慢老去,逐渐淡出权利的核心,她们心有不甘,总是在暗处害人。

湘云曾向宝琴说过:

“你除了在老太太跟前,就在园里来,这两处只管顽笑吃喝。

到了太太屋里,若太太在屋里,只管和太太说笑,多坐一回无妨;若太太不在屋里,你别进去,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

王善保家就是一个害人的人,她因素日进园去那些丫鬟们不大趋奉她,心里大不自在,便要寻她们的故事,从而打击陷害。

王善保家找不到机会,偏偏绣春囊事发,人性中的阴暗和险恶找到了温床,王善保家开始了疯狂的报复。

 

2、耳听眼见

王善保家毁谤晴雯成功,一是晴雯失于检点,二是王善保家手段毒辣,三是王夫人轻听轻信。

没有王夫人这一关键因素,王善保家手段再毒,也是搬不到晴雯的。

王夫人轻听轻信,最终撵逐晴雯,其中的过程,颇耐人寻味。

晴雯被逐的第一个原因是骂别人。

按理说,晴雯骂丫头跟绣春囊无关,查绣春囊怎么就牵扯到晴雯身上了呢?

这里面有个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的问题,偶然因素是王善保家毁谤晴雯的事和王夫人的记忆合辙,必然因素是晴雯多次任性发狠的事难保不被别人传扬到当家人的面前。

王善宝家控诉晴雯时说:

“那丫头仗着她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

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趫趫,大不成个体统。

”公道而论,除了语感外,王善保家说的基本属实。

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

“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

”王善保家说了那么多,不全是诬告陷害,王善保家挑起了王夫人的忌恨,晴雯在王夫人面前失分,在所难免。

 

3、红颜祸水

晴雯被逐的第二个原因是勾引别人。

晴雯生的漂亮,王善保家骂她打扮的像个西施,凤姐也说:

“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

”生得好不是错,如果红颜成为了祸水,那就不是一般的错了。

王善保家控告晴雯时,王夫人担心道:

“好好的宝玉,倘或叫这蹄子勾引坏了,那还了得。

”如果只晴雯骂丫头这一件事就算了,偏又“有人指宝玉为由,说他大了,已解人事,都由屋里的丫头们不长进教习坏了。

”因着担心和传言,红颜关联上了祸水。

贾母有多个孙子,王夫人只有一个儿子,宝玉是王夫人的唯一的指望。

骂丫头之事,王夫人耳听眼见,不得不信;红颜祸水的怀疑在没有实证实据的情况下,王夫人因被人抓住了软肋而轻听轻信,既是被人利用,也是罔顾事实。

撵逐晴雯等以后,王夫人说:

“这才干净,省得旁人口舌。

”从王夫人的话来看,晴雯等人的“罪行”不重要,晴雯等人的去留不重要,重要的是宝玉,重要的是声誉。

 

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三十三回中,宝玉因琪官而被贾政笞挞,王夫人既难过又伤心,从此对宝玉格外留意。

王夫人见到袭人时,便问道:

“我恍惚听见宝玉今儿捱打,是环儿在老爷跟前说了什么话。

你可听见这个了?

”王夫人是个有心人,她早已打听知道贾环挑拨的事情,即使她不对贾环采取行动,也会从此更加注重防范。

贾母有很多孙子,独独最疼爱宝玉。

王夫人只有一个孙子,却少见她对贾兰关心。

母爱是自私的,王夫人已把所有的爱、所有的关注都放到宝玉身上了。

任何人,任何事,只要影响到宝玉的安危和声誉,王夫人都不会等闲视之。

笞挞事件以后,王夫人的防范意识变得极为敏感。

绣春囊事发,和宝玉无关,和晴雯也无关,是王善保家煽风点火、拨偏方向,把矛头转向晴雯。

王夫人说:

“我一生最嫌这样人,好好的宝玉,倘或叫这蹄子勾引坏了,那还了得。

”王夫人可以容忍晴雯的轻狂,但绝不容忍晴雯把宝玉“勾引坏了”的可能。

绣春囊事真,晴雯“勾引”宝玉事假,王善保家诚心陷害,王夫人偏听轻信,晴雯的“勾引”罪居然弄假成真。

所谓的“勾引坏了”,不过是“倘或”,不过是“有人指宝玉为由说”,究竟有没有,王夫人不在意,王夫人在意的是可能,采取的是防范。

晴雯被逐,原因是多方面的,说到根本,还是一个“莫须有”。

晴雯言语犀利是事实,绣春囊存在也是事实,因绣春囊事起而牵扯到晴雯,并最终驱逐出大观园,完全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晴雯含冤罹难,王善保家是处心积虑,王夫人是罔顾事实。

四、孤苦无依、香消玉殒 

1、童年流离

晴雯是赖大家用银子买来的,转卖到赖大家手里的时候,晴雯才十岁,记不得家乡,也记不得父母。

晴雯没有别的亲人,只有一个姑舅哥哥流落在外,她又央求赖家把表哥买进来吃工食。

晴雯被卖的原因书中没有交代,或许是像英莲一样,被人牙子拐卖,或许是像袭人一样,父母因急需要那几两银子而自卖,其他,或许是家庭因遭灾而发生变故。

十岁的晴雯个性伶俐模样标志,赖嬷嬷喜欢,常带在身边,贾母见了,也喜欢不已。

赖嬷嬷把晴雯敬献给了贾母,贾母又把她转赠给了宝玉,自此,晴雯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或许是生来聪明,或许是本性要强,伶俐标志的晴雯,还有着“嘴尖性大”的特点,这个特点最终影响了她的命运。

 

2、孤苦无依

晴雯被逐,举目无亲,唯一的姑舅哥哥多浑虫除了吃酒其余一概不闻不问,多浑虫的老婆灯姑娘恣情纵欲、不过日子,被逐的晴雯便安身在这样的人家。

晴雯十岁被买来送进贾府,十六岁被贾府冤枉驱逐,记不得父母的音容,尝不到家庭的关爱,十年的流离苦楚,六年的畅心欢笑,此处已是她生命的尽头。

晴雯被逐时已经病重体弱,宝玉探望时,“晴雯又因着了风,又受了他哥嫂的歹话,嗽了一日,才朦胧睡了。

”见了宝玉,晴雯哽咽道:

“阿弥陀佛,你来的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渴了这半日,叫半个人也叫不着。

”宝玉端来茶,先自己尝了一尝,并无清香,且无茶味,只一味苦涩,略有茶意而已。

晴雯扶枕道:

“快给我喝一口罢!

这就是茶了,那里比得咱们的茶!

”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下去了。

茜雪因枫露茶被撵,晴雯因“勾引”人被逐,茜雪在后文再次出场,晴雯则自此夭折。

晴雯含冤,心意已凉,更兼又受了风,受了哥嫂的歹话,病中加病,无人照料。

晴雯被逐,“如同一盆才抽出嫩箭来的兰花送到猪窝里去一般”,除了宝玉,谁还会怜惜她!

 

3、死不甘心

宝玉偷偷探望晴雯,问她有什么要说的,晴雯呜咽道:

“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

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

我太不服。

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

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

不想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

”说毕又哭。

晴雯好似一块晶莹的美玉,虽有瑕疵,但瑕不掩瑜。

晴雯口齿伶俐,得罪了很多人,这只是她招人怨、遭毁谤的原因,而不是她被逐的原因,晴雯被逐时根本就没有明确的“罪名”。

换而言之,是王夫人受人蛊惑,为着宝玉的原因,以“莫须有”的罪名,无情地把晴雯等驱逐出去。

晴雯死亡的直接原因是被逐后又病又气、缺少照管,根本原因却是“遭人毁谤,含冤被逐”,王夫人没有害死晴雯的想法,但晴雯确实是因王夫人驱逐而死,正应了那句“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话。

晴雯品性高洁,心地无尘,不知道人心险恶,不知道自我保护,因口舌之利招来谗害,以“莫须有”的罪名被人驱逐,晴雯之死,死不甘心。

 

五、人性之悲、社会之悲 

晴雯心性高洁,敢爱敢恨,聪明伶俐,心地无私,有着近似完美的人性。

同时,晴雯遇事急躁,脾气火爆,言语尖利,处理事情简单粗犷,有着不太完美的个性。

晴雯是一块有着瑕疵的美玉,所以,宝玉欣赏她,宽容她;袭人了解她,忍让她;麝月体贴她,箴劝她。

曲高和寡,高标见嫉,真正理解晴雯的人并不多。

在王善保、王夫人以及那些“和园中不睦的”人看来,晴雯的“风流灵巧”不是品性上的美,而是个性上的恶;她们无视晴雯品性上的高洁和高尚,只专注纠结晴雯个性上的不足和瑕疵;她们所体现出来的,不是个性上的不足,而是人性上的恶毒。

鸠鸩妒其高,薋葹恶其臭,晴雯心里过于高洁单纯,不懂得人性和社会中还有一种品质叫阴暗和险恶。

个性不够完美,既不愿同甘低俗,又不懂低头退让,宁折而不弯,这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悲壮。

孤直高洁遭人嫉妒,无辜罹难受人驱逐,晴雯之死,既是个性上的悲剧,也是人性上的悲剧,既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曹公善于刻画,通过刻画个性来表现人物,通过刻画人性来反映社会,其笔下的人物个性丰满、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红楼梦》是经典中的经典,如果把“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赠给它,那焦大和晴雯就是太史公笔下的屈原和贾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