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 化学 第一单元 辅导讲义解析版学习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6589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8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 化学 第一单元 辅导讲义解析版学习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九年级上学期 化学 第一单元 辅导讲义解析版学习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九年级上学期 化学 第一单元 辅导讲义解析版学习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九年级上学期 化学 第一单元 辅导讲义解析版学习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九年级上学期 化学 第一单元 辅导讲义解析版学习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 化学 第一单元 辅导讲义解析版学习文档.docx

《九年级上学期 化学 第一单元 辅导讲义解析版学习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学期 化学 第一单元 辅导讲义解析版学习文档.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学期 化学 第一单元 辅导讲义解析版学习文档.docx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单元辅导讲义解析版学习文档

2019年上学期化学第一单元辅导讲义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评卷人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得分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一.填空题(共28小题)

1.酒精:

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等物质;⑥易燃烧;⑦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⑧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填序号,下同);化学性质有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  ;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

2.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应用  ,操作时让试管  ,用  小心地送到试管底部.取用块状固体可用  夹取.

3.某同学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已破裂,请分析造成破裂的可能原因.(至少两点)

(1)  ;

(2)  .

4.给物质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灯焰的  部分,因为这部分温度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把砝码放在右盘;加砝码时,应先加质量大的砝码,砝码要用  夹取;在实验室里如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  扑盖.

5.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应先进行  ,然后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  倾斜;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使试管口向上倾斜一定角度(约45℃),同时注意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时切不可让试管口  .

6.阅读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信息一:

2019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断发生货车相撞事件,引发液氯泄漏,造成29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700余万元,周围数万群众紧急疏散撤离的重大安全事故.已知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有剧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氯气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盐酸(HCl)和次氯酸(HClO).

(1)根据以上信息,氯气的物理性质有  

(2)据报道:

氯气罐内为液氯(Cl2),因氯气罐泄漏处置不当会使液氯急剧挥发产生爆炸,造成氯气罐爆炸的直接原因属于  变化.

信息二:

据报道,福建省日前对查获的一批假冒伪劣商品进行了“绿色销毁”.所谓“绿色销毁”是指改变以往对假冒伪劣商品浇上汽油焚烧的做法,而代之以碾压、化浆、回收再利用的销毁办法,你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  .

7.石蜡熔化属于  变化,石蜡燃烧是  变化,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是  ;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是  .

8.根据物质的性质区分下列各组物质.写出根据什么性质区分该组物质,并写出该性质的类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物质

根据性质

方法与结论

性质类别

镁条与铜丝

  

  

  

水与澄清石灰水

  

  

  

9.某同学用食盐水进行选种实验,需要用50mL水,他先用量筒量出所需的水,倒入一个烧杯中,然后用托盘天平称出20g食盐备用.当他把稻种放入水中时,发现大部分种子沉入水中,少量干瘪的种子漂浮在水面上,取出漂浮的种子后,他向水中逐渐加入食盐,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随着食盐的不断溶解,又有一些种子浮起来了

(1)量50mL水时,应选择量筒的规格是  .

A.50mLB.10mLC.100mLD.任意选用

(2)若面对刻度,用俯视的方法所需的体积的水,水的实际体积  50mL.

(3)随着食盐的溶解,有一些种子又浮起来,其原因是  ,请你结合本实验,总结出农业生产中,食盐选种的优点是  .

10.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物理变化没有  生成,化学变化有  生成.

11.有一种气体叫做硫化氢(H2S),有关它的描述中:

①硫化氢是无色气体;②硫化氢有臭鸡蛋气味;③硫化氢的密度比空气大④硫化氢能在空气空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则属于硫化氢气体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12.自从非典型肺炎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现以来,一些医用消毒剂走进了百姓家.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消毒剂

化学式

性质和用途

备注

过氧乙酸

CH3COOOH

过氧乙酸易挥发、易分解,其分解产物是醋酸和氧气.过氧乙酸具有很强的消毒杀菌能力,可以迅速杀灭各种微生物、病毒和细菌等.

醋酸对皮肤有腐蚀性

双氧水

H2O2

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容易分解,其分解产物是水和氧气.双氧水具有较强的消毒杀菌能力.

(1)对“非典”患者的用品、住过的房间消毒,应用的消毒剂为  .

(2)外伤患者的伤口消毒,选用更合适的消毒剂为  ,理由是  .

(3)如果两瓶消毒剂的标签都没有了,你如何用化学方法去检验此消毒剂是双氧水还是过氧乙酸?

13.如果要称取10.6g的药品,称量的步骤应该是:

  ;在称量时,如果把砝码和药品放反了,称得的实际质量为  .

14.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

  等方面.

15.在空格内简要说明下列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错误操作

不良后果

滴管取液后平放或倒置

  

倾倒细口瓶中的液体时,标签没向着手心

  

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实验室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用量筒量取10mL水,仰视凹掖面的最处低

  

16.给试管内的液体物质加热时的注意事项是:

(1)试管夹夹在  .

(2)试管内液体体积  .

(3)试管口不能  .

(4)加热时首先  .

17.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

(2)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  

(3)被加热的仪器外壁有水  .

18.肖红同学取一块木炭做如下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①观察木炭的颜色、状态:

为黑色固体;②另取一块

体积相同的煤块,比较它们的质量,发现煤块的质量大;③点燃木炭,木炭燃烧;④把木炭砸碎;⑤把木炭放入水中,浮于水面上.

(1)上述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

(2)由此推知木炭的物理性质有  (用文字叙述,下同),化学性质有  .

(3)由此可知木炭的用途有  .

19.玻璃仪器只要表面无污物,就说明已经干净了.  .(判断对错)

20.使用托盘天平进行称量时,在称量前要检查  ;称量时,应将称量物放在  盘,砝码放在  盘,添加砝码的一般顺序是  ;称量完毕后,整理天平的操作是  .某同学在称量12g碳酸氢铵时,发现指针向左偏.此时该同学应进行的操作是  .

21.下面是某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

“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的  环节.

(4)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哈气,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这属于实验探究中的  环节.

(5)“这个实验既操作简单,又现象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22.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够溶解碘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可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可归纳出:

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化学变化是  .

23.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的现象有  、  、  、  、  等.有了这些现象物质(  填“一定”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  (填“一定”或“不一定”)产生这些现象.

24.在试管中加入3块石灰石,操作方法是:

  ,用胶头滴管向此试管中加入2毫升稀盐酸,观察到得现象是  再将一只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又能观察到得现象是  由上述实验你能提出哪些化学方面的问题(答出两条即可)

(1)  

(2)  .

25.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名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固体  ,加热碳酸氢铵能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水(H2O)  ,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

26.实验室现有10mL、50mL、100mL的量筒,现要量取20mL的蒸馏水,应该选择  mL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  ,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  保持水平.

27.下列描述中,  是化学变化,  是物理性质.(填代号)

A.碳酸氢氨受热易分解

B.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用砂纸将铁片打磨光亮

D.湿衣服晾干

E.双氧水制取氧气

F.活性炭吸附冰箱里的异味

G.鲜牛奶久置后变味

H.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I.泥水久置会变清澈

J.纸张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K.气球爆炸.

28.蜡烛受热熔化是  变化,因为  .蜡烛燃烧是  变化,因为  .

评卷人

得分

二.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29.小华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还要回答实验过程中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

【做出猜测】你的猜测是:

  

【活动过程和记录】取三支试管,各加入5ml水.

①将其中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

②将另一支试管的底部与灯芯接触加热;

③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

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时所需时间(假设以上情况中试管不会破例):

第①种情况

第②种情况

第③种情况

所需时间(秒)

87s

54s

25s

结论

  

【问题和讨论】

①上述实验三支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即要求所取水的量相同,若不相同行吗?

为什么?

  .

②若不用以上探究方法,你认为还可以有其它方法吗?

若有,请简要叙述操作过程及现象结论.  .

30.一次实验结束后,小兵忘记将酒精灯灯帽盖上,第二天再去点怎么也点不着,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兵想探个究竟,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检查灯内是否还有足量酒精,发现酒精量充足;②将灯内酒精倒出少量点燃,能很好地燃烧;③将从灯头灯芯处挤出的液体,用燃着的火柴去点,发现挤出的液体不能燃烧;④将灯帽盖好放置几个小时后或直接在灯头上滴几滴酒精再去点时,酒精灯能正常燃烧.

(1)通过实验①得出的结论是  .

(2)小兵进行实验②的目的是  .

(3)实验③挤出的液体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

(4)实验④中将灯帽盖好放置几个小时,再点,为什么能复燃?

  .

31.简要回答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时,是由于什么不当操作引起了题中说明的不良后果:

(1)点燃酒精灯时,灯内有足量酒精,但不着火.  ;

(2)熄灭酒精灯时,灯内、外酒精一起燃烧.  .

32.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总结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

(1)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2)总结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  

(3)结合如图,与

(1)答案比较,如果是用试管给固体加热,你觉得应该有哪些注意事项?

  .

33.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不指明用量时,固体应取用  .酒精灯打翻起火,处理方法是  .

评卷人

得分

三.推断题(共1小题)

34.看图回答问题:

(1)上面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是  (填字母).

(2)指出上图中两个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3)请结合上面的错误示例,任举两例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并指出可能造成的后果:

①  ;②  (如图错误示例除外).

评卷人

得分

四.解答题(共16小题)

35.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  ;

(2)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  .

36.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10.5g食盐.他把食盐放在右盘上称量,用了10g砝码和0.5g游码.你认为他的操作正确吗?

如果不正确,则他称量的食盐的实际质量是多少?

怎样补救?

37.动动手、动动脑,你能说出两种区别盐水和酒精的方法吗?

38.取5毫升水并加热至沸腾,需要用哪些化学仪器(标明主要仪器的规格)?

39.学生甲用天平称取氯化钠20g,学生乙发现他用的砝码生锈了,告诉甲称量不准确,试判断甲称取的氯化钠  20g(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  .

40.自从非典型肺炎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现以来,一些医用消毒剂走进了百姓家.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消毒剂

化学式

性质和用途

备注

过氧乙酸

CH3COOOH

过氧乙酸易挥发、易分解,其分解产物是醋酸和氧气.过氧乙酸具有很强的消毒杀菌能力,可以迅速杀灭各种微生物、病毒和细菌等.

醋酸对皮肤有腐蚀性

双氧水

H2O2

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容易分解,其分解产物是水和氧气.双氧水具有较强的消毒杀菌能力.

(1)对“非典”患者的用品、住过的房间消毒,应用的消毒剂为  .

(2)外伤患者的伤口消毒,选用更合适的消毒剂为  ,理由是  .

(3)如果两瓶消毒剂的标签都没有了,你如何用化学方法去检验此消毒剂是双氧水还是过氧乙酸?

  .

41.下列给出的仪器中:

①试管②烧杯③烧瓶④蒸发皿⑤集气瓶⑥量筒⑦漏斗⑧试剂瓶⑨燃烧匙

(1)不允许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2)可用作给固体加热的是  

(3)可用作给液体加热的是  

(4)加热时应垫上石棉网的是  .

4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  (10mL或者20mL)的量筒.

(2)熄灭燃烧的酒精灯,应用  盖灭.

(3)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  ,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4)实验室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取药,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就应该取最少量,即液体用  mL,

固体只要盖满  .

(5)洗涤玻璃仪器时,若内壁附着的水既不  也不  ,则表示仪器已经洗涤干净.

43.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1)定性研究:

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l~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由上述现象得出绩论:

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  .

(2)定量研究:

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表.

火焰层

平均温度/℃

焰心

432

598

内焰

666

783

外焰

520

667

(3)由表得出结论: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4)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①  ,②  .

44.家中的碗或杯子洗干净的标志是  .

45.小明用托盘天平称量6.1克物质(1克以下用游码),称量后发现误将砝码和称量物的位置方反了,此时他能得到该物质的实际质量吗?

如果能,他得到的结果是多少?

请你试试看.由此你能总结出使用托盘天平的哪些经验?

46.国庆时,天安门前有许多彩色气球.用你所学下列气体的化学性质及下表中提供的数据分析,充灌气球最好选用的气体是  ,理由是:

  

气体名称

氢气

氦气

氮气

氧气

空气

密度/g•L﹣1

0.089

0.179

1.25

1.429

1.294

47.某同学欲探究: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以及回答实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1)提出问题:

你的猜想是  .

(2)作出猜想:

你的猜想是  .

(3)实验过程和记录:

取出三支试管,各加入3mL的水.

①其中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火焰上方3cm处.

②将另一支试管的底部与灯芯接触加热.

③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时所需时间如下:

情况1

情况2

情况3

所需时间

87s

54s

25s

结论

(4)问题与讨论:

①在上述实验的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mL水,即水量相同,若不相同行吗?

为什么?

②若不用以上探究方法,你认为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吗?

如有,请简要叙述操作过程、现象及结论.

48.煤气厨房中常用的一种物质.是许多城市居民家用的一种主要燃料.为了更多地了解煤气,某校903班琦琦同学上网查询了下面一段材料:

煤气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极难溶于水;1升一氧化碳约重1.25g;一氧化碳燃烧放出大量热量,燃烧后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冶金工业上,通常在高温下用一氧化碳与铁的氧化物(如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铁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氧化碳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质上是该气体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和难溶于水的碳酸钙的缘故.但一氧化碳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一种主要气体;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物质,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而发生煤气中毒;日常生活中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硫醇等,当煤气泄漏时,人们就可以从嗅到硫醇等物质的气味觉察到煤气的泄漏,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阅读上面材料后,你发现一氧化碳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49.填写下列空白.

(1)药品的取用规则:

一实验室里的药品,有的有毒性,有的有腐蚀性,所以取用药品时要做到“三不”,即不能用手  ;不要把  ;不得  .二注意节约药品,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未说明用量时,应取用  ,即液体取  ,固体  .三要做到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  ,也不要  ,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内  .

(2)从细口瓶里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  ;标签须向着手心的原因是  .

(3)把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  ,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  .

50.小明同学做了“给液体加热”的实验后,发现试管底部有裂纹,请你帮助小明分析导致试管有裂纹的可能原因(答出两点即可).

(1)  

(2)  

(3)  

(4)  .

2019年上学期化学第一单元辅导讲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28小题)

1.酒精:

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等物质;⑥易燃烧;⑦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⑧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①②③④⑤ (填序号,下同);化学性质有 ⑥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 ⑦ ;发生的化学变化有 ⑧ .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味道、溶解性等;性质和变化,性质是特性,变化是过程,描述性质一般用“能、易、难、会、可以”等.

【解答】解:

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何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等物质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均属于物理性质.

⑥易燃烧,需要通过镁燃烧这一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