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4101315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6496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hap4101315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chap4101315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chap4101315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chap4101315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chap4101315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hap4101315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chap4101315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ap4101315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hap4101315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chap4101315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选择题

1.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称为()。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一般内驱力

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

在()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3.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

4.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当学生从事较容易的作业时,教师应使其心理紧张程度控制在()。

A.较高的水平

B.较低的水平

C.非常低的水平

D.中等水平

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

6.()内驱力将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A.学习

B.认知

C.自我提高

D.附属

7.()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A.学习需要

B.学习准备

C.学习目标

D.学习期待

8.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线性关系

B.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9.某学生认为考试成功是自己的一贯努力,其归因是()。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的

B.外部、稳定、不可控制的

C.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的

D.内部、稳定、可控制的

10.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

A.需要

B.动机

C.强化

D.诱因

11.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维纳

B.阿特金森

C.班杜拉

D.马斯洛

12.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或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这种感觉)即为()。

A.价值判断

B.自我期待

C.学习动机

D.自我效能感

13.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A.25%

B.50%

C.75%

D.100%

14.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划分标准是()。

A.社会意义

B.个人的前途

C.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D.动力来源

15.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

A.利他主义

B.以国家为重

C.大公无私

D.无私奉献

16.“杀鸡儆猴”属于()。

A.替代性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正强化

17.“半生不熟”、“似懂非懂”的东西可以构成难度适宜的()。

A.悬念

B.问题情境

C.信息

D.学习任务

18.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最主要因素是()

A.自我预期

B.成败经验

C.自我归因

D.任务难度

19.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最高层次是()。

A.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爱与归属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20.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

A.素质教育

B.创设问题情境

C.以学生为主

D.熟悉学生

21.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22.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23.学生在学习上希望获得好名次,其学习动机是()。

A.外部

B.成就

C.交往

D.任务

24.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动机划分方法是()。

A.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

B.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C.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

D.学习动机的理论

25.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

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稳定归因

C.外部、不可控、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26.归因理论认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分析可划分为三个维度,即()。

A.天资、能力和心境

B.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

C.个体的力量、环境因素和偶然因素

D.内外性、稳定性和可控性

27.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称为()。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28.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

追求成功的动机和()。

A.追求利益的动机

B.避免失败的动机

C.避免困难的动机

D.追求刺激的动机

29.一种学生学习动机强,但学习习惯、学习行为不良,导致了学习效果差,这说明了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

A.正向一致

B.正向不一致

C.负向一致

D.负向不一致

31.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种动机理论属于()。

A.强化理论

B.成绩动机理论

C.成败归因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32.根据学习动机和学习活动的关系来划分可以分为()。

(多选)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高尚的动机

C.低级的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3.维纳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是()。

(多选)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易

D.身心状态

E.运气

34.动机的功能有()。

(多选)

A.激活功能

B.选择功能

C.指向功能

D.控制功能

E.强化功能

35.小军为了得到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动机为()。

(多选)

A.低级的学习动机

B.高级的学习动机

C.外部的学习动机

D.内部的学习动机

E.间接性的学习动机

二、填空题

1.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称为____,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____________,从作用上看,它即为学习的内驱力。

2.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_____、_____、_____。

3.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就是____,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___。

4.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叫做____。

5.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_____为中介。

6.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

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7.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_的需要。

8.在学习活动中,_____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9.成败归因理论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_____、_____和_____。

10.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_____和_____。

11.归因理论是从_____来阐述行为动机的。

12.“身教重于言教”是_____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

13.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现为_____。

14.从动机的生理基础上看,动机最佳水平应是_____程度的激活或唤起,此时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

15.在所有动机划分中,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是__________。

16.大多数成绩不良问题,其实质在于_____________。

17.阿特金森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另一类是_____。

18.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_____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的,需要层次的理论是_____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19.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的,来源于对__________。

20.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_____。

21.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____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22.学习动机理论主要有强化理论、成就动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_____和_____。

三、名词解释

1.动机

2.学习动机

3.学习需要

4.学习期待

5.诱因

6.成就动机

7.自我效能感

8.问题情境

9.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

四、简答题

1.简述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及其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2.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

3.简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4.简述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动机中应用的评分艺术。

5.简述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动机。

6.简述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五、论述题

1.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教师为什么应全面关心学生?

2.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六、案例分析题

在上课时,有些平时不受老师重视的学生有的爱讲话,有的爱做小动作,特别是坐在窗边的学生则爱把窗帘拉开又合上,合上又拉开。

老师发脾气,他反倒做鬼脸,引起学生们的哈哈大笑。

试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分析,这些学生是为了满足哪个层次的需要?

如果你是老师,如何处理为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B

4.A

5.D

6.C

7.D

8.C

9.A

10.D

11.B

12.D

13.B

14.D

15.A

16.A

17.B

18.B

19.D

20.B

21.C

22.A

23.B

24.C

25.C

26.D

27.B

28.B

29.D

30.A

31.D

32.AD

33.ABD

34.ACE

35.ACE

二、填空题

1.学习需要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

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3.学习期待诱因

4.诱因

5.学习行为

6.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7.认知审美创造

8.成就动机

9.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10.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11.结果

12.替代性强化

13.倒U型曲线

14.中等

15.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16.在知识技能的掌握或应用上存在障碍

17.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

18.行为人本

19.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20.学习的诱因

21.自我提高

22.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三、名词解释

1.动机:

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学习动机:

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3.学习需要:

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4.学习期待:

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5.诱因:

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者刺激物。

6.成就动机:

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7.自我效能感:

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8.问题情境:

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9.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简称倒U曲线)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一、选择题

1.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叫做()。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理智的道德情感

2.学生愿意并实际参加某项向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其价值内化程度处于下列哪种水平()。

A.接受

B.性格化

C.组织

D.反应

3.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

A.他律道德

B.自律道德

C.无道德规则

D.依存性道德

4.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处于()。

A.习俗水平

B.后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无规则水平

5.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惩罚决定的,认为只要受到惩罚,不管其理由是什么,那一定是错的„„)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A.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B.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C.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D.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6.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接近(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所表现的或当个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的)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阶段是()。

A.依从

B.内化

C.认同

D.参与

7.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A.态度的认知成分

B.态度的评价成分

C.态度的情感成分

D.态度的意向成分

8.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

B.想像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

9.()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儿童道德发展包括两阶段,道德教育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

A.班杜拉

B.柯尔伯格

C.加涅

D.皮亚杰

10.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11.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12.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倾向成分

D.认知与情感成分

13.以下道德情感对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的一项是()。

A.事业感

B.自尊感

C.集体主义情感

D.义务感

14.关于态度与品德的关系,说法错误的一项()。

A.二者涉及范围不同

B.二者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C.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D.二者的结构不同

15.品德是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16.()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选择。

A.能力

B.道德

C.态度

D.情绪

17.个体品德的核心成分是()。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18.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结构()。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19.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

A.0-5岁

B.6-8岁

C.8-10岁

D.10-12岁

20.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致在()。

A.7岁左右

B.8岁左右

C.9岁左右

D.10岁左右

二、填空题

1.态度包括____、____、____三种成分,其中____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2.能力决定个体____完成某些任务,而态度则决定个体____完成某些任务。

3.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____、____、____,个体品德的核心成分是____。

4.皮亚杰认为,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体____和____具有重大影响。

5.____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6.根据研究,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在____年级。

7.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

直觉的道德情感、____、____。

8.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表明,____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9.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____和____而获得的。

10.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____,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11.态度是一种____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12.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是____与____的统一。

13.道德情感渗透在人的____和____中。

14.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具有____,同时也缺乏____,但发展趋势是稳定的、和谐的。

15.____即将各种价值观组织成一个内在和谐的系统之内,使之成为个人的性格的一部分。

三、名词解释

1.态度

2.品德

3.内化

4.替代强化

5.从众

四、简答题

1.试比较态度与品德。

2.简述态度的结构。

3.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4.简述品德与态度形成的基本过程。

5.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6.小学生道德认识能力发展的稳定的、和谐的趋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7.简述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四、论述题

1.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应用有效方法来促进道德和品德的形成?

2.论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3.论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A

4.C

5.D

6.B

7.A

8.D

9.D

10.A

11.A

12.B

13.D

14.D

15.D

16.C

17.A

18.B

19.B

20.C

二、填空题

1.认知情感行为情感

2.能否顺利是否愿意

3.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认识

4.认知能力社会关系

5.伦理道德

6.三

7.想像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

8.榜样

9.观察模仿

10.认识与体验

11.内部准备

12.认识行为

13.道德观念道德行为

14.依附性原则性

15.性格化

三、名词解释

1.态度:

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2.品德:

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3.内化:

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观点一致,将自己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4.替代强化:

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强化一样,是一种间接的强化方式。

5.从众:

人们对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一、选择题

1.注重创造自由空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的教师领导风格称为()。

A.参与型领导

B.监督式领导

C.专制型领导

D.放任型领导

2.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

A.苛勒

B.柯尔伯格

C.勒温

D.普雷斯顿

3.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就是()。

A.服从

B.从众

C.附和

D.参与

4.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即为()。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班风

5.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6.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正式群体

B.联合群体

C.松散集体

D.集体

7.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

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

8.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

C.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

9.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

A.对象不同

B.概念不同

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10.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

A.极大的影响

B.不大的影响

C.积极的影响

D.消极的影响

11.有利于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教师领导方式是()。

A.权威型

B.放任型

C.民主型

D.专制型

12.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A.课堂约定

B.课堂行为准则

C.课堂纪律

D.课堂行为

13.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14.()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它是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群体气氛

D.人际关系

15.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

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B.养成竞争意识

C.导致教师管理公正

D.促进团结协作

16.班级中能力强的学生常常聚集在一起,而能力差的则组成另一个群体,影响他们结为同伴群体的因素是()。

A.接近性

B.补偿性

C.竞争性

D.相似性

17.学生在课堂上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提问时没有人发言等,这样的课堂气氛属于()。

A.积极的

B.消极的

C.对抗的

D.不能确定的

18.人际关系的形成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

19.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率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20.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

A.必要条件

B.辅助条件

C.重要表现

D.主要过程

二、填空题

1.课堂气氛具有____,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

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

2.群体规范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

____阶段、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第三阶段是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

3.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创设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____,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4.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_____、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5.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____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6.教师促成的纪律应该包括结构的____。

7.___、___和___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___。

8.只有当教师____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

9.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____、反应迟钝为特征。

10.勒温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____、____、____。

11.____、____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

12.人际交往的工具可以概括为_______和_______。

13.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____和____三种类型。

14.班级、小组、少先队都属于______。

15._____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

三、名词解释

1.课堂管理

2.课堂纪律

3.课堂气氛

4.人际交往

5.人际关系

四、简答题

1.教师如何提高课堂里群体的凝聚力。

2.课堂纪律的类型。

3.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4.简述群体的特征。

5.课程表应该如何编制。

6.简述如何协调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之间的关系。

五、论述题

1.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2.群体动力的表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B

4.C

5.B

6.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