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至十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6413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5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至十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第七至十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七至十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七至十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七至十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至十单元教案.docx

《第七至十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至十单元教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至十单元教案.docx

第七至十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囚歌

教学目标:

1.学习叶挺同志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对党、对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产主义理想。

2.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进而读懂全诗,使学生体会诗歌精炼、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即准确地理解部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介绍时代背景。

1.直接导入新课,然后告诉学生《囚歌》是叶挺在四川写的。

在英雄战斗过的土地上学习英雄写下的诗篇,大家一定会有一种亲切和自豪之感。

本站版权说明

2.通过讨论解题:

(1)谁能从题目上看出这首诗是叶挺同志在什么环境下写的?

(随即指出“囚”字在这里的含义)

(2)它为什么不叫“囚诗”而叫“囚歌”?

(学生若答不来,暂且存疑)

3.介绍时代背景:

(1)问学生是否了解叶挺坐牢的原因和狱中斗争事迹。

有了解的请他们向大家介绍。

(2)教师介绍或补充介绍。

强调叶挺同志不为高官厚禄所动这一点。

最后由狱中难友传唱这首诗一事再回到题目的“歌”字。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1.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

边读边找出不懂的地方,并做上记号;读完后想一想: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叶挺是个什么样的人?

3.讨论以上问题,把握中心思想。

4.学生质疑。

教师提示学习重点和难点。

(二)、生围绕“自学提纲”自主学习:

三、探究训练:

(一)、小组交流自学中的疑惑:

(二)、集体交流自学成果:

研读课文,较准确而深入地理解其思想内容。

1.分节读议课文。

每小节均按“阅读――分析――概括”的顺序进行。

分析时依次讨论以下问题:

(1)“人”和“狗”各指什么?

用狗来比喻叛徒表达了作者对叛徒什么样的感情?

(2)“为人进出的门”和“为狗爬出的洞”各比喻什么?

(3)前两句话反映了当时的革命者面临着一种什么样的处境?

(4)“高叫”反映了敌人怎样的心情?

对敌人的话应该如何理解?

哪个字是理解的关键?

(5)第一、二节中的两个“自由”有什么不同?

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哪个词表达了他对真正的自由的态度?

(6)“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中的“怎能”表示什么样的语气?

为什么这里不用陈述而用反问的语气?

(7)“我渴望自由”和后面的话是什么关系?

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但”字在这个句子乃至全诗中起着什么作用?

(8)第三小节有哪几个比喻?

它们各比喻什么?

这样比喻好在哪里?

(9)“将我……一齐烧掉”表达了叶挺同志什么样的愿望和精神?

(10)“将我……一齐烧掉”和“得到永生”矛盾吗?

为什么?

(联系《就义诗》)

2.简要地梳理全诗的内容层次,归纳中心思想。

(借助“纲要信号”板书)

3.请学生提出仍未弄懂的问题,择要回答或讨论。

4.出示词语卡片,抽一行学生顺次解释课后习题的五个词语。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试背课文。

1.抽一名中等水平的学生朗读课文;

2.领读课文(利用幻灯或挂图进行指导),辨析两个破折号的不同作用;

3.自读课文;

4.请刚才朗读的那位学生再朗读课文;

5.请一位学生试背课文;

四、堂清试题:

(一)、填空:

(1)《囚歌》写()在敌人暗无天日的监狱中,终日忍受着敌人的残酷迫害,但是他始终(),表现了革命者作者()。

(2)“为人进出的门”指的(),“为狗爬出的洞”是指(),这是所谓的(),其实是()。

(3)“地下的烈火”指(),“活棺材”比喻(),也比喻()。

(4)“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这是诗人的人生观:

()。

(2)、区分形近字:

A囚()因()B锁()琐()C敞()倘()D棺()官()E躯()驱()

(3)、思考:

诗中有两个“自由”,它们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诗人是怎样选择的?

答:

堂清反馈:

教学后记:

 

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且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4、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5、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晏子使楚”。

理解“使”,出使。

“楚”,楚国。

2.介绍晏子。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

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

比如:

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枳瞅囚犯临淄淮南柑橘盗贼敝国陪不是面不改色安居乐业得意扬扬乘机侮辱规矩大夫

(2)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字词都读的很准,下面老师来看看大家课文读的怎么样,请6位同学来接读下课文)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二)、生围绕“自学提纲”自主学习:

三、探究训练:

1、小组交流自学中的疑惑:

2、集体交流自学成果:

四、堂清试题:

1、听写词语。

2、解释词语:

、得意洋洋:

、面不改色:

、侮辱:

堂清反馈: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2、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3、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题。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

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

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1、根据课文内容,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2、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3、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

为什么“只好”这样做?

4、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二)、生围绕“自学提纲”自主学习:

三、探究训练:

1、小组交流自学中的疑惑:

2、集体交流自学成果:

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可启发学生联系课文有关句子与背景,作深入地探讨。

楚国国势强盛,有吞并各国的野心。

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显示国威,就是要吓倒齐国,使齐国臣服。

  A、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导学生把楚王三次对晏子的侮辱连起来,做比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绪的变化。

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发难,这是抓住晏子体形弱点进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

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骂晏子无能,侮辱点由外而内,由晏子个人延伸到齐国,楚王心中已经恼怒。

第三次,在前两次失败后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骂,采取迂回战术,不再直接对晏子,而是虚拟捉盗贼事件侮辱齐国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B、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

为什么“只好”这样做?

  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对晏子毫无办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C、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小结:

楚王仗势欺人,想显示一下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四、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学生分组表演,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可从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评价。

五、堂清试题:

(一)、填空:

《晏子使楚》是一篇(),晏子名(),他是一个()的人。

本文主要写了(),楚王仗着(),而晏子则以(),运用了()()()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

堂清反馈:

教学后记:

 

为了他的尊严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并加以积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要有尊严,要用自己的劳动实现自己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3)读懂妇人对独臂乞丐命运的影响,感悟自尊的意义。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色。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3.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并加以积累。

4.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初步了解文中人物。

5.能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尊严”这个单元,在前两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叶挺和齐国的使者晏子,他们为了真理,为了国家始终坚贞不屈,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课文《为了他的尊严》,看看一位普通的妇人是如何去维护他人的尊严的。

2、板书课题,生质疑。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正确,能正确认读下列词语:

乞丐慷慨额头施舍怔住鞠躬不屑报酬气度不凡

鄙夷搬砖搬迁

2、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慷慨施舍鄙夷报酬

3、速读课文,思考:

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

谁为了他的尊严?

为了他的尊严女主人做了什么?

4、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5、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二)、生围绕自学提纲展开自学:

(读、查、思)

三、探究训练:

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相信大家有了不少的收获,接下来一起展示一下我们的学习收获吧!

(一)、读通读懂,小组内展示自学成果。

(二)、精读理解,班级内交流:

1、练习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文章分为了几部分来写的?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写独臂乞丐来老妇人家乞讨,老妇人让他搬砖才肯给他钱,他很生气,后来在老妇人的带动下,他搬完了砖,并留下了自己擦脏的白毛巾作纪念。

第二部分(第9----12自然段)写双臂乞丐宁可不要施舍也不肯搬砖,以及老妇人与孩子的对话,点明妇人坚持让乞丐搬砖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13----21自然段)写独臂乞丐成功后,谢赠老妇人,老妇人不接受这种赠送。

3、仔细默读课文,在读不懂的词句或产生疑问的地方做记号。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但故事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好好去琢磨,才能真正读懂其中的意味。

下节课,就让我们带着提出的这些问题,去细细品析一番。

  

五、堂清测试:

1、听写词语:

乞丐慷慨额头施舍怔住鞠躬不屑报酬气度不凡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鄙夷()慷慨()

3、本文记叙了()的故事。

堂清反馈:

 

教学反思:

(优点、不足、改进设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要有尊严,要用自己的劳动实现自己的价值,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题中的“他”是指乞丐。

你见过生活中的乞丐是什么样子的?

(自由说)

2、过渡:

看得出来,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生活!

生活中的乞丐形形色色,课文又是怎样描写乞丐的?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乞丐前后样子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想一想是什么事让这个乞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2、搬砖对于我们健全的人来说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对于只有一只手臂的人来说也会这样容易吗?

找出文中描写乞丐搬砖的句段,读一读,与同桌交流交流你有什么感受。

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3、这位乞丐,他最初希望从女主人这里得到什么?

通过搬砖的劳动,实际上他得到了什么?

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4、找一找,对搬砖这件事,还有哪些人有什么不同的做法和看法。

你怎样理解妇人的话?

(二)、生围绕自学提纲展开自学:

(读、查、思)

三、探究训练:

1、同桌自由分角色朗读课文13-21自然段,边读边体会:

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议一议:

文章中“双手健全的乞丐”有什么作用?

四、拓展延伸:

读完这个故事,大家一定深有感触,就让我们畅所欲言吧。

 

五、堂清测试:

1、第一个乞丐原来希望从女主人那里得到(),实际上他得到了()。

2、“双手健全的乞丐”代表那些()的人。

写这个人的作用是()。

3、你怎样评价文中的女主人?

堂清反馈:

 

教学反思:

(优点、不足、改进设想)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积累摘抄本组教材中学到的生字、新词。

2、读懂句子的意思,练习不同的表达方法。

3、积累有关尊严的名言警句及古诗《竹石》。

4、阅读《嗟来之食》,组织评议,深化对做人的尊严的认识。

5、练习表演课本剧《晏子使楚》或《嗟来之食》。

6、围绕“尊严”,根据要求写一篇习作。

教学重、难点:

结合阅读训练,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及写作训练。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日积月累”中四项练习。

2、初显身手:

表演课本剧《晏子使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积累了哪些词语和句子?

(学生自由发言,补充)大家积累的语言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语文天地。

板书课题,口述目标。

2、学生自主学习

3、出示自学提纲:

(1)、自主回忆本单元积累了那些好词佳句,再读课本上“我的摘录笔记”。

(2)、自由读句子,思考:

划线的部分还可以怎么说?

(3)、认读三句名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能正确书写。

(4)、背诵《竹石》。

2、生围绕自学提纲进行自学:

三、探究交流学习:

1、同桌互相说说本单元积累了那些好词佳句,并用手势告诉大家。

教师指名发言,小组补充,师指名评价。

2、说说划线的部分还可以怎么说。

3、读一读,背一背三句名言及《竹石》。

四、拓展延伸:

表演课本剧《晏子使楚》。

1、回顾故事情节。

2、明确故事中的各个角色,以及主要角色的特点。

3、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内容,分配角色,练习表演课本剧。

4、推选代表,在班级表演展示,集体评议。

五、堂清检测:

1、听写“我的摘录笔记”中的词语。

2、补充句子:

(1)天行健,()。

(2)(),贫贱不能移,()。

()。

(3)不会尊重别人的人,()。

堂清反馈:

教学反思:

(优点、不足、改进设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3)拓展阅读《嗟来之食》,感受故事蕴含的启示,体会做人的尊严。

(4)畅所欲言:

评议《嗟来之食》这个故事。

(5)初显身手:

表演课本剧《嗟来之食》。

教学过程:

一、拓展阅读《嗟来之食》

(2)关于尊严,古人有过很多思考,留给我们一些格言警句,以及很多故事,《嗟来之食》就是其中的一个经典。

(3)板书课题,生齐读。

(4)查阅工具书,理解题意。

(5)引导自读自悟,畅谈读后体会。

(8)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9)指名读课文,交流故事大意。

(10)品析交流,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

(2)饿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拒绝富人施舍的食物的?

(3)饿者如此需要食物,可又为什么拒绝富人的施舍呢?

(4)深化认识:

拒绝接受他人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对饿者意味着什么?

然而在生命与尊严之间,饿者毅然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二、评议《嗟来之食》

1、饿者该不该吃嗟来之食,从古至今都有不同的看法,你是怎样看待的?

认真思考后我们再来交流。

2、出示教材中的三点提示,掌握评议的方法。

3、指名评议。

三、表演课本剧《嗟来之食》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

2、推选代表,在班级表演展示。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优点、不足、改进设想)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笔下生花:

围绕“尊严”这一主题,按照题目要求进行习作练习。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

5、学生自由认读“笔下生花”中的内容。

6、指名说说本次习作的内容。

7、理解题意,明确要求。

二、分题指导

(一)读《嗟来之食》有感

1.回忆,交流自己在“畅所欲言”中所作的发言。

2.根据反馈,列出提纲,理清表达的思路。

简介故事的主要内容。

针对故事中人物的表现,发表自己的看法。

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做。

联系实际,谈谈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总结自己对尊严的认识,发出呼吁,提出要求或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

3.学生根据提示,开启思维,在小组内互动交流,为动笔写作做好铺垫。

4.指名反馈,集体评议,及时纠正表达错误,提高习作质量。

(二)有关尊严的故事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正确理解题目要求。

2、指名说说自己见到的或听说的有关尊严的故事。

3、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本组教材的表达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评议,掌握写作要领。

故事的完整性

突出中心

三、动笔写作

1、学生任选其中一题,独立写作。

2、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3、出示“金钥匙”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写完习作,认真读一读,学会修改习作。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火与光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神话故事,全文讲述了天神普罗米修斯为了帮助人类过上幸福的生活,脱离苦海,不顾主神宙斯的反对,历尽千辛万苦寻找火种,把火带给人类,教给人类用火取暖做饭的本领,让人类过上幸福的新生活。

他的做法激怒了宙斯,受到了严厉的惩罚。

在巨大的苦痛面前,他毫不退缩,不乞求仁慈,决不为自己做过的事懊悔,为了人类的幸福生活,他不惜忍受痛苦,成为人类心目中伟大的英雄。

本课篇幅较长,要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理清文章层次,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细致阅读。

教师在教学中要抓准文章的主线索——“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能成为人类心中的英雄?

”这一切入点展开教学,层层深入,感受普罗米修斯为拯救人类的生活,不惜忍受痛苦,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和英雄气概。

教学目标:

1、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独立识字。

认识本课11个生字,在课文中能正确认读,并做到正确书写,准确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做法,感悟这位人类的英雄为拯救人类的生活,不惜忍受痛苦,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和英雄气概。

4、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雄的行为。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快速浏览课文中,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文章大意。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做法,感悟这位人类的英雄为拯救人类的生活,不惜忍受痛苦,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和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

在学习课文中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雄的行为。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查找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资料。

通过翻阅书籍,了解普罗米修斯这一西方神话中的人物。

制作需要重点理解的句子的教学,制作普罗米修斯受难时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独立识字。

认识本课11个生字,在课文中能正确认读,并做到正确书写,准确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境生疑,引入新课。

1、(出示燃烧的“火”)同学们,我们的生活能离开火吗?

火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学生畅所欲言,说说火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如果生活中离开了火,我们的生活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3、远古时代的人类就过着没有火的生活。

课前你们通过预习,查资料,对当时人类的生活有哪些了解?

过渡:

此时,天神普罗米修斯来到了人间。

(出示课题: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4、在这个故事中,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点评:

在开课初,为学生创设燃烧的火焰这一情境,能够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学习任务,从而展开学习活动。

特定情境的创设,引发思考,让学生感受到火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没有火是万万不行的。

远古时代的人类就过着没有火的生活,很自然的引出天神普罗米修斯,引发学生思考,他能拯救人类吗?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把课文读通顺。

2、再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理清课文脉络。

3、浏览课文,普罗米修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普罗米修斯是一位伟大的英雄。

(二)学生围绕自主学习

三、探究训练。

1、在预习中你发现了哪些容易读错的字词,想提醒大家注意?

2、学生互相领读易读错的字词,为阅读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让学生在预习中通过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独立识字,并把自己学习中发现的易读错的字词提醒别人,互帮互学,既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育观。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课文的脉络。

4、读了课文,普罗米修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普罗米修斯是一位伟大的英雄。

(点评:

在这一环节中,从整体入手注重培养学生在初读课文中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

“普罗米修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一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线索去思考,为下一步深入的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堂清检测

1、第一自然段:

说明普罗米修斯是个天神。

第2-12自然段写()。

第13-21自然段主要写()。

前面的部分分三层:

()--()--()。

2、区分形近字:

A澡()燥()操()躁()

B瞭()撩()燎()缭()潦()镣()

C踹()揣()湍()瑞()端()

D圈()券()蜷()倦()

3、区分多音字:

逮()()()()

解()()()()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做法,感悟这位人类的英雄为拯救人类的生活,不惜忍受痛苦,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和英雄气概。

2、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并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