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北四市徐淮连宿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5808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北四市徐淮连宿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苏北四市徐淮连宿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苏北四市徐淮连宿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苏北四市徐淮连宿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苏北四市徐淮连宿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北四市徐淮连宿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检测试题.docx

《江苏省苏北四市徐淮连宿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北四市徐淮连宿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检测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苏北四市徐淮连宿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检测试题.docx

江苏省苏北四市徐淮连宿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检测试题

江苏省苏北四市(徐、淮、连、宿)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检测试题

 江苏省苏北四市(徐、淮、连、宿)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检测试题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变本加厉 百尺竿头 蜂拥而上 和言悦色

  B.步履维艰 振聋发聩 积腋成裘 殚精竭虑

  C.未雨绸缪 不胫而走 独辟蹊径 高屋建瓴

  D.栩栩如生 披星带月 追本溯源 前倨后恭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美国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起诉中国运动服饰生产商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姓名权一案又有进展,此案日前已被中国法院正式受理。

  B.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12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已突破2亿多人,这些用户以学生、白领等年轻人为主。

  C.在重新入主克里姆林宫的“新普京时代”,普京能否实现“自我超越”,从某种角度讲也是俄罗斯能否进入一个“新发展期”的重要节点。

  D.在今年自主招生的面试选拔中,对于沪浙苏以外地区的考生,同济大学主要依据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择优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对象。

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用四个短语概括出美元贬值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表现,不超过20字。

(4分)

由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浮动幅度较小,美元汇率下跌,人民币兑非美元货币汇率也随之下调,这将会促进中国对非美元地区的出口。

相应地,中国对美元区的出口,则因为对非美元区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而得到间接促进,美元贬值使得欧元、日元和英镑等货币能兑换更多的人民币在中国进行投资,还会促进中国国际贸易顺差的扩大,外汇储备增长加快。

这样,央行需要相应地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若不在公开市场上进行对冲操作,则这些高能的基础货币可望产生克服通货紧缩的效果。

 

4.城市建设中,有的地方特别重视文化古迹的保护;有的地方出于种种需要,拆毁了一些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古迹,在回应外界质疑时,称此为“维修性拆除”“保护性拆除”。

 

(1)苏州有一处建于清朝的名人祠堂,保护完好,其中有一副楹联:

“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唯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

”这副楹联纪念的人是______。

(2分)

 

(2)你对“维修性拆除”“保护性拆除”的说法赞同吗?

请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3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滕待制宗谅墓志铭

范仲淹

君讳宗谅,字子京。

大中祥符八年春,与予同登进士第,始从之游,然未笃知其为人。

及君历潍、连、泰三州从事,在泰日,予为盐官于郡下,见君职事外,孜孜聚书作文章,爱宾客。

又与予同护海堰之役,遇大风至,即夕潮上,兵民惊逸,吏皆苍惶,不能止,君独神色不变,缓谈其利害,众意乃定。

予始知君必非常之才而心爱焉。

君去海陵,得召试学士院,迁殿中丞。

时明肃太后晚年未还政间,君尝有鲠议。

暨明肃厌代,朝廷擢当时敢言者,赠右司谏,拜左正言,迁左司谏。

西戎犯塞,边牧难其人,朝廷进君刑部员外郎、知泾州,赐金紫。

及葛怀敏败绩于定州,寇兵大入,诸郡震骇,君以城中乏兵,呼农民数千,皆戎服登城,州人始安。

又以金缯募敢捷之士,昼夜探伺,知寇远近及其形势。

君手操简檄,关白诸郡,日二三次,诸郡莫不感服。

予时为环庆路经略部署,闻怀敏之败,引藩汉兵为三道以助泾原之虚,时定州事后,阴翳近十日,士皆沮怯,君咸用牛酒迎劳,霈然霑足,士众莫不增气。

又泾州士兵多没于定州,君悉籍其姓名,列于佛寺,哭而祭之。

复抚其妻孥,各从其欲,无一失所者。

及君去泾之日,其战卒妻孥数百口,环其亭馆而号送之,观者为流涕。

会御史梁坚奏劾君用度不节,至本路费库钱十六万缗。

及遣中使检察,乃君受署之始,诸部属羌之长千余人皆来谒见,悉遣劳之,其费近三千缗,盖故事也。

坚以诸军月给并而言之,诬以其数尔。

予时待罪政府,尝力辩之。

降一官,仍充天章阁待制、知虢州,又徙知岳州。

君知命乐职,庶务毕葺。

迁知苏州,俄感疾,以某年月日,薨于郡之黄堂,享年五十七。

                                             (选自《范仲淹全集》,有改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尝有鲠议    鲠:

刚直。

  B.复抚其妻孥    抚:

抚养。

 C.盖故事也      故事:

旧例。

D.庶务毕葺      葺:

整治。

6.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滕宗谅为“非常之才”的一组是(3分)

①与予同登进士第            ②君独神色不变,缓谈其利害 ③呼农民数千,皆戎服登城

④君咸用牛酒迎劳,霈然霑足  ⑤环其亭馆而号送之         ⑥君知命乐职,庶务毕葺。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泰州做官时,看到滕宗谅勤勉地搜集图书写作文章,喜欢结交宾客,又见到他守护海堤时的表现,才从内心喜欢他。

B.西边的少数民族侵犯边塞,朝廷为谁来做守卫边疆的行政长官为难,就晋升滕宗谅为刑部员外郎、泾州知州,赐给他金鱼袋及紫服。

C.葛怀敏在定州打了败仗,贼兵大规模进犯,各郡都惊惧,滕宗谅因为定州城内缺乏士兵,就喊来几千个农民,都穿上军服登上城墙,州中的人民才安定下来。

D.御史梁坚上奏章弹劾滕宗谅用度不节俭,皇帝派遣使者检察,才知道是滕宗谅刚上任的时候,依照旧例花费了近三千缗钱,并非十六万缗钱。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与予同登进士第,始从之游,然未笃知其为人。

(3分)

 

 

(2)又以金缯募敢捷之士,昼夜探伺,知寇远近及其形势。

(4分)

 

 (3)坚以诸军月给并而言之,诬以其数尔。

(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陆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

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

一江离恨恰平分。

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1)“阳关常恨不堪闻”一句中“阳关”指的是什么?

为何“不堪闻”?

(2分)

 

 

(2)“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请简要赏析。

(4分)

 

 

(3)“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具体分析。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诗经·氓》)

(2)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优患,死于安乐》)

(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天论》)

(4)及时当勉励,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杂感》)

(5)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7)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念奴娇·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在城市纪念我的那些农具

胡家胜

   ①我又一次打童那些离开村庄来到城市的农具。

   ②我拉开三居室的金丝绒窗帘,又打开铝合金落地窗。

金色的阳光泄入,清新的空气水样地弥漫。

③一束阳光触及正面雪白的墙壁,我的那张木犁“哗”地炫目了。

金属的犁铧被点燃镀亮,弯曲成我老父脊梁样的犁轭开始兴奋地左右摇摆,我看见那头健壮剽悍的黄牯“泼剌泼剌”骄傲地行进在水田中,溅起我满身泥花。

我狠心地将犁铧切入土层深处,又在它身上加了一鞭。

霎时,两股手腕粗的棕绳一下拉直、绷紧。

父亲气得嘴唇发抖。

你怎不晓得心痛?

牲口也是人,人是吃牲口的一碗米饭哩。

④我管不了谁吃谁的饭,我就痛恨这头牲口。

它正当青春旺年,浑身的力气没处使,就和我较劲,让我成天在水里浸泡,让我一天犁六亩水田挣两天口粮。

好在我有张坚韧硬实的桑木犁,它力气再大脾气再倔也拉不直弯曲的犁轭。

这只犁轭是我爬岩溜壁于绝崖石缝里寻得的一裸“小老树”,它经历了不知多少寒暑,细密的年转比我老父不知要大多少倍。

我爱这张木犁远胜那头牲口。

那头牲口是父亲的宝贝。

它一歇息,父亲便抱来青草喂它。

抚摸它晶亮的犄角,磨出老茧的肩,抚摸它锦缎似的皮毛。

而对肩膀已鼓起了柔韧饱实疙瘩,皮肤被太阳镀成了古铜色的亲儿子连觑视一眼的意思也没有。

   ⑤我是极爱那张木犁的,它在我青春的年月让我坚强和成熟。

每次收工,我都要把它扛到小溪里洗刷干净。

春播结束,我还要给它剧上桐油,再放到靠近火塘的屋角,烘干它,让它变得光泽透亮。

我蹲在火塘边吃饭,一端碗就看见了那张木犁。

我笃信,这碗米饭是它给的。

   ⑥这张犁就这么显著地挂在雪白的墙上,连同我过去爬树摘茶籽的竹背婆、上山砍柴草的大弯刀、打场用的梿枷、走山路穿的麻耳草鞋。

当初,装修这套房子时,我也打算用几幅字画几只瓷瓶,以显示学养和品位。

妻子还建议买两盆百合或郁金香。

儿子说买辆电动模型车。

女儿说买几个布娃娃吧。

后来,我发现自己迷失于水泥森林中了,妻子儿女也已不辨菽麦。

我却很难脱胎换骨地由乡村进入城市。

我的根毕竟在那片黄土黑泥和荒草森林中。

村口枫树上有我的一只鸦巢,屋后山冈上的枞林里,有我看着长大的一树猕猴桃。

   ⑦我终于选择了那些蛰居乡村的农具。

春日的一个上午,父亲像以往一样站在田便上,他看我吆喝牲口犁田,看我白净的两手沾满乌泥,看我把泥坯翻得又直又匀,看牲口的尾巴把我扫成泥人。

父亲开心地笑了。

我把那些农具洗净,带往城市。

我把它们装饰在居室显著的位置,与那些充满墨香的书籍为邻。

荒野山林是淡远了,村庄农事是淡远了,可那些农具却是清晰可触。

   ⑧居然,我的居室就很壮观了。

我嫁接了城市和乡村,我是城市和乡村间的一只两栖动物。

   ⑨后来,乡下的父亲来过一次,他带来了玉米、红薯、土豆。

儿子和女儿缠着他讲墙上的那些农具。

父亲说,这些都是种地打粮食养家糊口的家什,你们父亲的父亲,祖父的祖父用过的……

11.请分析文章第③节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

 

12.文章第⑧节,作者为什么说“我嫁接了城市和乡村,我是城市和乡村间的一只两栖动物”?

(4分)

 

13.文中写父亲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父亲形象。

(6分)

 

14.本文写了作者在城市纪念农具的事,请探究其中的情感取向。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看镜有感

鲁迅

①因为翻衣箱,翻出几面古铜镜子来,大概是民国初年初到北京时候买在那里的,“情随事迁”,全然忘却,宛如见了隔世的东西了。

   ②镜面圆径不过二寸,很厚重,背面满刻蒲萄。

古董店家都称为“海马葡萄镜”。

这些都是汉代的镜子。

汉武通大宛安息,以致天马蒲萄,大概当时是视为盛事的,所以便取作什器的装饰。

古时,于外来物品,每加海字,如海榴,海棠之类。

海即现在之所谓洋,海马译成今文,当然就是洋马。

   ③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

唐人也还不算弱,例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驼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

   ④宋的文艺,现在似的国粹气味就熏人。

然而辽、金、元陆续进来了,这消息很耐寻味。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

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

   ⑤无论从那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

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稳,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

但这一类人物总要日见其衰弱的,因为他终日战战兢兢,自己先已失了活气了。

   ⑥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但对外敌,却明明已经称臣,惟独在国内特多繁文褥节以及唠叨的碎话。

正如倒霉人物,偏多忌伟一般,裕达闳大之风消歇净尽了。

直到后来,都没有什么大变化。

   ⑦宋镜我没有见过好的,什九并无藻饰,真是“世风日下”、但是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倘若各种顾忌,各种小心,各种唠叨,怎么会做出好东西来。

所以事实上“今不知古”者,正因为有许多唠叨着“今不如古”的诸位先生们之故。

现在情形还如此。

倘再不放开度量,大胆地,无畏地,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则杨光先[注]似的向西洋主人历陈中夏的精神文明的时候,大概是不劳久待的罢。

   注:

杨光先,明末清初人,保守派代表人物。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16.指出第⑤节使用的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

(6分)

17.本文题为“看镜有感”,综观全文,你认为作者有哪些方面的“感”?

(6分)

 

七、作文(70分)

18.在生活中,有的人没有觉察到已经拥有;有的人满足于已经拥有;有的人仍不满于已经拥有……

   请以“已经拥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江苏省苏北四市(徐、淮、连、宿)高三3月联考试题

语文加试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6分)

《国风》《离骚》固不论,自汉魏以来,是妙于子建,成于李杜,而坏于苏黄。

余之此论固未易为俗人言也子瞻以议论作诗鲁直又专以补缀奇字学者未得其所长而先得其所短诗人之意扫地矣。

(选自张戒《岁寒堂诗话》)

20.文中“子建”“子瞻”分别指      和     。

(2分)

21.依据文段,作者认为“诗坏于苏黄”的原因是什么?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黛玉在看望挨打的宝玉时说: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

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B.《女神·炉中煤》中,诗人自喻为正在炉中燃烧的煤——“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表达了诗人愿意为祖国赴汤蹈火,不惧牺牲的浓烈情感。

C.《雷雨》中,侍萍用“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话来反驳周朴园,表面上是侍萍否定自己,实际上是她对周朴园的满腔控诉。

D.《明天》是鲁迅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品通过对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的描写,充分展示了一幅旧中国妇女孤立无助的图景。

E.《欧也妮·葛朗台》中,查理在父亲破产后投奔伯父葛朗台,葛朗台安排克罗旭和格拉桑清理了弟弟的债务,于是查理便把母亲的镶金首饰盒托于他保管。

23.简答题(10分)

(1)《三国演义》中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请列举。

(4分)

(2)《哈姆雷特》中,老哈姆雷特是个什么样的人?

(6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

   有人称我们已进入“微时代”,只要你有个联网的手机,你就能通过微博将身边发生的事情与“脖”友们分享。

在这个快节奏生活的时代,现代人确需一种和这种节奏合拍的“灵光乍现式”的表达,现代化的大都市,人们之间的关系向着“陌生人”社会的方向发展,人在社会场景和生活平台上的呈现,表现出更多的偶然性,这与微博上每天发生的故事有相似之处。

同时,徽博一次140个字的限制逼出了一种新的写作方式,这种方式更平民化,“群众”基础更加广泛。

为此,各地政府也建立了官方微博,以便有效听取民意,解决群众现实问题。

与国外微博相比,中国微博上的牢骚与负面表达较盛,而这恰恰是网友现实生活所面临困难的显现。

微博只是把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反映出采,所以能否及时回应负面舆论,事关政府的诚意。

在微博上,政府与民众应是平等交流的关系,而不是政府向民众的单向传播。

无论是淘宝体,还是偶尔的卖萌,都体现了政府在积极地转变语言风格,这些要比官话套话更能Hold住政府形象。

然而,微博在为公众带来多元信息的同时,也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微博的“直播性”虽然方便快捷,却易威胁个人隐私……尤甚的是,部分“微博达人”,恶意左右网络舆论,将“网络暴力”有意引向党和政府,危及社会稳定,值得警惕。

   微博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

面对微博带来的变化和挑战,我们何去何从,仍值得探讨。

24.请简要概括微博具有哪些特点。

(5分)

25.政府部门应如何利用官方微博塑造政府形象?

请简要说明。

(5分)

26.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5分)

 

 

 

 

江苏省苏北四市(徐、淮、连、宿)高三3月联考试题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C(A项“言”应为“颜”;B项“积”应为“集”;D项“戴”应为“带”)

2.(3分)C(A项成分残缺,应在“姓名权”前加上“侵犯其”;B不合逻辑“突破2亿多人”;D项句式杂糅,应改为“依据此次联考笔试成绩”或“以此次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

3.(4分)促进出口、吸引外资、加快储备、克服通缩

4.(5分)

(1)(2分)白居易

(2)(3分)不赞同。

理由:

(示例)不论是“维修性拆除”还是“保护性拆除”,其本质都是拆除。

这是狡辩。

这些不可移动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城市文化的标志,是民族精神的薪火。

赞同。

理由:

(示例)这些文物经风雨侵蚀,已经破败,无法正常修复,在现代化都市中,犹如美人脸上的疤痕。

必须拆除,使它浴火重生。

(观点1分,理由2分;没有修辞扣1分;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

意思对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3分)B(抚:

抚恤,抚慰)

6.(3分)C(①交待与滕君交游的缘由⑤是老百姓的行为)

7.(3分)C(“滕宗谅因为定州城内缺乏士兵”中“定州”应是“泾州”)

8.(10分)

(1)滕宗谅和我一起考中进士,我才和他交游,然而并没有深入了解他的为人。

(3分,“登进士第”“游”“笃”各1分)

(2)滕宗谅又用金银财物招募勇敢轻捷的人,日夜侦察,了解敌人的距离远近和情形势态。

(4分,“以”“募”“知”各1分,句意1分)

(3)梁坚把各军队的每月军饷(与三千缗钱)合并来说这件事,用那个数字诬陷他。

(3分,“月给”“诬以其数尔”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滕君名叫宗谅,字子京。

大中祥符八年春天,和我一起考中进士,才和他交游,然而并没有深入了解他的为人。

等到他历任潍州、连州、泰州从事以后,在泰州时,我在泰州(西溪镇)做盐官,看到滕君在本职工作之外,勤勉地搜集图书写作文章,喜欢(结交)宾客。

又和我一同参加守护海堤的差使,遇到大风刮来,当晚潮水涌上来,士兵和百姓担心而逃跑,官吏都惊慌害怕,不能停止,惟独滕君神色不变,缓缓地谈论着海堤的利害关系,大家的心绪才安定下来。

我才知道滕君一定是不寻常的人,才从内心喜欢他。

滕君离开海陵,得到机会被皇帝召来面试考入学士院,后升迁为殿中丞。

当时正是明肃太后晚年没有把政权还给皇帝的时候,滕君曾经发表过刚直的议论。

等到明肃太后去世后,朝廷提拔当时敢于发表见解的人,赠给(滕君)右司谏,授予左正言的官职,又升迁为左司谏。

西边的少数民族侵犯边塞,朝廷为谁来做守卫边疆的行政长官为难,就晋升滕君为刑部员外郎、泾州知州,赐给他金鱼袋及紫服。

等到葛怀敏在定州打了败仗,贼兵大规模进犯,各郡都惊惧,滕君因为泾州城内缺乏士兵,就喊来几千个农民,都穿上军服登上城墙,泾州城的人才安定下来。

又用金银财物招募勇敢轻捷的人,日夜侦察,了解敌人距离远近和情形势态。

滕君手拿征召文书,向各郡陈述情况,每天两三次,各郡没有不感动佩服的。

我当时担任环庆路经略部署,听说葛怀敏打了败仗,率领外族、汉族军队分为三路来援助泾原的兵备之虚,当时正是定州之役后,又加上冰雪苦寒近十天,士卒都沮丧胆怯,滕君都用牛肉美酒迎接犒劳,恩泽普降,士兵没有不情绪高涨的。

另外泾州的士兵大多战死在定州,滕君将他们的姓名全部登记下来,在佛寺里列出,哭着祭祀他们。

又安抚他们的妻子儿女,分别满足他们的想法,没有一个成为无家可归的人。

等到滕君离开泾州的那一天,那些战死士兵的妻子儿女们几百人,都围在他住的馆舍边哭着给他送行,看到的人都流下了眼泪。

恰逢御史梁坚上奏章弹劾滕君用度不节俭,以致于泾州路使用国库钱十六万缗。

等到皇帝派遣使者检察,(才知道)是滕君刚上任的时候,各部所管辖的一千多位羌族首领来进见,都慰劳打发他们,花费了近三千缗,大概这种做法也是旧例。

梁坚把各军队的每月军饷(与三千缗钱)合并来说这件事,用那个数字诬陷他。

我当时正在朝廷任职,曾经竭力为他辩护。

滕宗谅被降了一级官职,仍然担任天章阁待制、做虢州知州,又调做岳州知州。

滕君懂得天命,乐于职守,各种政务都进行整治。

升职做苏州知州,不久染上疾病,在某年某月某天,在苏州黄堂去世,享年五十七。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10分)

(1)(2分)阳关指的是“阳关曲”(“阳关三叠”或“渭城曲”)。

(1分)因为《阳关曲》表达的离愁加重了词人此刻的离愁,愁上加愁。

(1分)

(2)(4分)比喻。

(1分)离别的悲愁犹如眼前的江水那么多,一半给你,一半给我,(1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内心难以言状的离愁。

(2分)

(3)(4分)思想感情:

不忍与友人离别的愁苦之情。

(2分)具体分析:

如果能得到千寻铁锁,把长江截断、锁住,词人就可与友人长聚不分了。

(1分)诗人想像奇特,感情真挚深沉。

(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夙兴夜寐

(2)入则无法家拂士(3)不为桀亡(4)岁月不待人(5)造化钟神秀(6)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7)杯盘狼籍(8)赢得仓皇北顾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11.(4分)运用联想手法,(1分)运用比拟、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描写细腻,形象传神。

(1分)生动写出了农村生活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1分)

12.(4分)我用农具装饰城市居室,我有农村和城市的双重身份;(2分)我在城市生活中,依然保留着农村生活的美好体验和深刻记忆,农村和城市生活有机融合在我的生命里。

(2分)

13.(6分)①脊梁弯曲:

体现他勤劳;②骂子喂牛摸牛:

体现他对牲口的爱护和心地善良;③看子犁田:

体现他坚守本分,看重传承;④他带来农产品:

体现他朴实、慈爱;⑤讲解农具:

表现他热爱农事。

(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6分,无情节分析不给分)

14.(6分)情感取向:

①对付出青春、艰辛劳作生活的留恋;②对自然淳朴生活的缅怀;③对城市生活的纠结;④对农村生活的感激;⑤对农耕文化式微的惆怅。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15.(6分)①首先从古镜的文饰引出论述的话题;②然后分别论述汉、唐、宋对待外来事物的态度;③最后点明主旨,指出要“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

(每点2分)

16.(6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2分)壮健者比喻积极、主动、自信的文化心态,(1分)衰病者比喻消极、保守、自卑的文化心态。

(1分)二者对比,形象鲜明地批判了当时畏惧、抵制外来文化的现象。

(2分)

17.(6分)①对汉、唐、宋等朝代对待外来事物不同气量及其不同命运的感叹;②对当时社会排斥、抵制新文化现象的感慨;③对社会文化进步,要尽量吸收新文化的感想;④对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