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真善美》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857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弘扬真善美》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弘扬真善美》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弘扬真善美》教学设计.doc

《《弘扬真善美》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弘扬真善美》教学设计.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弘扬真善美》教学设计.doc

课题

弘扬真善美

课型

欣赏

年级

初二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教材分析

艺术的功能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美术具有审美、实用、教育、认识和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

真善美是人类世界精神追求的永恒主题,为此美术作品应当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

2.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具有初步的概括能力,对于在欣赏中能较好地理解作品并使得自己能够初步树立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学生欣赏活动的逐步深入和发展。

使学生在一次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二、教学的具体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功能。

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思考—讨论—评述中感受作品的真善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欣赏感受作品的内在意蕴,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及文化素质,增强弘扬真善美的意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汶川地震中朗真图片,说说你看到的内容和感受敬礼娃娃

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

学生讨论回答:

郎铮一个3岁的孩子,在还不懂得什么是灾难的年纪,就学会了感恩!

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引导学生感受真善美。

一、设疑问难自主学习:

PPT展示:

《夯歌》《纺织女》

(1)人物的造型、构图的特点。

(2) 分析作者创作意图?

教师:

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永恒的主题,是人类社会永远歌颂的主旋律,两幅作品虽然表现手法不同,但都表现出劳动人民质朴、勤劳的美。

拓展: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灵感往往因为劳动而涌现。

二、探究新知精讲点拨:

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

PPT展示:

《铁肩担道义》《和平鸽》

提出问题:

1、这几件作品的艺术表现和处理手法有什么特点。

2、艺术表现形式、美术语言与作品深层意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小组内发表看法。

艺术的功能主要是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为此美术作品应当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

1、PPT展示《铜奔马》《1808年5月3日夜起义者被枪杀》

引导讨论比较审美意蕴和文化价值。

学生欣赏分析作品:

1《夯歌》的画面造型饱满,人物呈放射状的动感布局,仰视的角度对劳动者这的赞美和讴歌。

2《纺织女》在现实与神话的对照

中,突出表现了

劳动者健康、淳朴的形象。

3《铁肩担道义》显示了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中国抢险官兵和志愿者全力以赴的崇高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

4《和平鸽》、

《铜奔马》、《1808年5月3日夜起义者被枪杀》

通过欣赏作品,启发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应从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入手,学会全面观察和了解作品中的艺术

形象,学会从

不同的视角认

识画家的表现方式,树立科学的审美观。

本部分教学设计旨在不断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的同时,寓思想教育于审美之中。

1通过美术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古今中外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都是表现形式、艺术语言和内在意蕴的有机、完美、和谐的统一,这样的美术作品更加突出体现了画家的情感,并成为经典之作。

2你觉得哪一件作品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发掘作品的深层意蕴,表达个人对作品的看法。

以讨论、交流,质疑的形式进一步探索研究不同美术作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弘扬真善美

1美术作品的三大功能:

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2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语言、深层意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