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解析中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5099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舟山解析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舟山解析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舟山解析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江舟山解析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江舟山解析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舟山解析中考化学试题.docx

《浙江舟山解析中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舟山解析中考化学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舟山解析中考化学试题.docx

浙江舟山解析中考化学试题

2018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二氧化碳气体既是温室效应的元凶,又是一种潜在的碳资源。

实验室里,科学家已成功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一种简单有机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二氧化碳塑料”。

该新型塑料在投入工业生产前,以下不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是(  )

A.如何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B.新型塑料是否可降解

C.新型塑料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

D.新型塑料生产是否影响碳循环

E.新型塑料生产是否影响碳循环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面增大。

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I一定是降温

B.①与②的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3.某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后,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4的思维导图。

其中所选用的物质错误的是(  )

A.①﹣MgB.②﹣MgCl2C.③﹣H2SO4D.④﹣Mg(OH)2

4.15%的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O2.实验室欲利用15%的H2O2溶液制取O2,则下列

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5.(4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新分子的过程。

如图是在密闭容器中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据图回答

(1)参加反应的“

”与“

”的分子个数比为  ;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6.(6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某同学拆开家中使用过的“暖宝宝”,发现内有褐色固体。

查阅后得知:

“暖宝宝”成分中有铁粉、食盐和水等物质;使用后形成的褐色固体主要是氧化铁和氢氧化铁;其中氢氧化铁受热会分解成氧化铁和水。

据上信息。

你认为该褐色固体可能是“暖宝宝”中的物质跟空气中的  发生反应形成的。

请写出氢氧化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题

7.(4分)在科学拓展课中,甲同学向两个充满CO2气体的塑料瓶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Ca(OH)2溶液。

迅速盖紧瓶盖后充分振荡,结果发现两个塑料瓶都变瘪。

他认为据此实验现象。

可以判定NaOH和Ca(OH)2均能与CO2发生反应。

(1)乙同学认为上述判定方法还存在不严密之处。

他的理由是  。

(2)两同学根据B瓶中出现的浑浊现象,判定Ca(OH)2与CO2发生了反应,提出了可以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去判断。

那么,若要判定NaOH和CO2发生了反应。

在排除了

(1)中的干扰因素后。

接下来的方法是  。

8.(6分)兴趣小组某同学在做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实验,当观察到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出现时,发现试管内溶液未显蓝色,与所学知识不符。

组内同学即展开讨论,认为溶液未显蓝色是因为铜离子的浓度太小,于是对铜离子浓度太小的原因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

硝酸银溶液浓度不够大。

猜想二:

铜丝中含有比铜活泼的金属

猜想三:

  

【实验验证】

(1)验证猜想一:

你的方案是  

(2)验证猜想二:

取上述相同的铜丝,选择一种酸或盐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请你在矩形框内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标出所选物质。

(3)验证猜想三:

进一步实验…,

9.(6分)(6分)最近,国外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在锌原子周围聚合咪唑钠(C3H3N2Na)和苯并咪唑(C7H6N2)两种有机物的新型玻璃,与硅原子周围聚合各种无机物的传统玻璃相比,具有更好的透光性和延展性。

(1)硅元素与锌元素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不同。

(2)新型玻璃具有更好的延展性,这属于物质的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请列式计算咪唑钠(C3H3N2N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6分)(2分)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属植物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

病原线虫从松树的伤口进入,寄生在树脂道中,大量繁殖后遍及全株,造成水分输送受阻、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合成急剧减少。

目前,防治松材线虫主要措施是给松树“注射”一种有效成份是苦参碱的免疫激活剂。

注药方法是在松树树干基部斜钻出一个小孔,在小孔上插入药剂瓶(如图),依靠树体自身的输导功能将药液运输到树体各个部位,达到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目的。

(1)已知每瓶药剂的质量是50克,苦参碱的质量分数为0.3%.欲利用质量分数30%的苦参碱原液,配制这样的免疫激活剂50000瓶,需要原液的质量是多少?

11.(6分)(10分)大理石是含杂质的碳酸钙,因具有美丽花纹而被广泛用于建筑物外墙、内壁的贴面和地面铺设。

某同学想测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

(1)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样品置于图甲的发生装置中,用分液漏斗向下滴加盐酸(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杂质不参加反应),产生的气体用含有碱性物质的吸收装置充分吸收。

分液漏斗中所加液体不选用硫酸,理由是  。

(2)反应前,测得图甲中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都为m克。

实验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曲线a、b分别表示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

请根据曲线b分析计算乙反应时间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3)请综合分析曲线a、b,计算出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计算后,该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了反思。

他认为分液漏斗中选用的盐酸浓度偏大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其原因是  。

 

2018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二氧化碳气体既是温室效应的元凶,又是一种潜在的碳资源。

实验室里,科学家已成功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一种简单有机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二氧化碳塑料”。

该新型塑料在投入工业生产前,以下不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是(  )

A.如何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B.新型塑料是否可降解

C.新型塑料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

D.新型塑料生产是否影响碳循环

E.新型塑料生产是否影响碳循环

【分析】根据题中信息结合推广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二氧化碳塑料”,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白色污染解答。

【解答】解:

根据题中信息结合推广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二氧化碳塑料”,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该新型塑料在投入工业生产前,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新型塑料是否可降解,新型塑料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不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是新型塑料生产是否影响碳循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面增大。

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I一定是降温

B.①与②的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分析】A、根据题意,操作I是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B、①是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②是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C、①是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②转化为③的过程中,有硝酸钾析出,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②与③均为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操作I是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不一定是降温,也可能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操作I是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②是饱和溶液,若采用的是增加溶质的方法,溶质的质量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①是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②转化为③的过程中,有硝酸钾析出,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②与③均为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结晶的方法、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某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后,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4的思维导图。

其中所选用的物质错误的是(  )

A.①﹣MgB.②﹣MgCl2C.③﹣H2SO4D.④﹣Mg(OH)2

【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解答】解:

A、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4,故选项错误。

B、氯化镁转化为硫酸镁,假设能行,对应的生成物是硫酸镁和氯化物,氯化物应难溶于水,为氯化银,而反应物硫酸银微溶于水,不能与氯化镁反应,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4,故选项正确。

C、镁、氧化镁均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4,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4,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4.15%的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O2.实验室欲利用15%的H2O2溶液制取O2,则下列

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题意,15%的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O2.实验室利用15%的H2O2溶液制取O2,反应速率较快,选择的制取装置应能控制反应的速率,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实验室利用15%的H2O2溶液制取O2,反应速率较快,选择的制取装置应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A、图中装置不能控制反应速率,故选项错误。

B、15%的H2O2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反应速率较快,不能通过滴加水的方法控制反应速率,故选项错误。

C、15%的H2O2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反应速率较快,不能通过加水的方法控制反应速率,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装置能控制15%的H2O2溶液滴加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选择的制取装置应能控制反应的速率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5.(4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新分子的过程。

如图是在密闭容器中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据图回答

(1)参加反应的“

”与“

”的分子个数比为 2:

1 ;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反应 。

【分析】

(1)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参加反应的“

”与“

”的分子个数比;

(2)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解答】解:

(1)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有两个

分子未参加反应,参加反应的“

”与“

”的分子个数比为2:

1;

(2)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故答为:

(2)2:

1;

(2)化合反应。

【点评】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观察理解微观模型示意图的能力,从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6.(6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某同学拆开家中使用过的“暖宝宝”,发现内有褐色固体。

查阅后得知:

“暖宝宝”成分中有铁粉、食盐和水等物质;使用后形成的褐色固体主要是氧化铁和氢氧化铁;其中氢氧化铁受热会分解成氧化铁和水。

据上信息。

你认为该褐色固体可能是“暖宝宝”中的物质跟空气中的 氧气、水 发生反应形成的。

请写出氢氧化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Fe(OH)3

Fe2O3+3H2O 。

【分析】根据题意,“暖宝宝”成分中有铁粉、食盐和水等物质,使用后形成的褐色固体主要是氧化铁和氢氧化铁,结合铁锈蚀的条件、氢氧化铁受热会分解成氧化铁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由题意,“暖宝宝”成分中有铁粉、食盐和水等物质,使用后形成的褐色固体主要是氧化铁和氢氧化铁,该褐色固体可能是“暖宝宝”中的铁跟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缓慢氧化形成的。

氢氧化铁受热会分解成氧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OH)3

Fe2O3+3H2O。

故答案为:

氧气、水;2Fe(OH)3

Fe2O3+3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锈蚀的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实验探究题

7.(4分)在科学拓展课中,甲同学向两个充满CO2气体的塑料瓶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Ca(OH)2溶液。

迅速盖紧瓶盖后充分振荡,结果发现两个塑料瓶都变瘪。

他认为据此实验现象。

可以判定NaOH和Ca(OH)2均能与CO2发生反应。

(1)乙同学认为上述判定方法还存在不严密之处。

他的理由是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并且能和水反应 。

(2)两同学根据B瓶中出现的浑浊现象,判定Ca(OH)2与CO2发生了反应,提出了可以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去判断。

那么,若要判定NaOH和CO2发生了反应。

在排除了

(1)中的干扰因素后。

接下来的方法是 取A中适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

【分析】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

(1)乙同学认为上述判定方法还存在不严密之处,他的理由是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并且能和水反应,也能够导致塑料瓶都变瘪。

故填: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并且能和水反应。

(2)在排除了

(1)中的干扰因素后。

接下来的方法是:

取A中适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是由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进一步说明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

故填:

取A中适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6分)兴趣小组某同学在做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实验,当观察到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出现时,发现试管内溶液未显蓝色,与所学知识不符。

组内同学即展开讨论,认为溶液未显蓝色是因为铜离子的浓度太小,于是对铜离子浓度太小的原因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

硝酸银溶液浓度不够大。

猜想二:

铜丝中含有比铜活泼的金属

猜想三:

 铜与硝酸银反应的时间太短 

【实验验证】

(1)验证猜想一:

你的方案是 其他条件不变,用浓度更大的硝酸银溶液,重复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验证猜想二:

取上述相同的铜丝,选择一种酸或盐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请你在矩形框内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标出所选物质。

(3)验证猜想三:

进一步实验…,

【分析】根据反应的时间对实验现象的影响进行分析;

(1)根据反应物的浓度对实验的现象影响可知,换用浓度较大的物质实验进行分析;

(2)根据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

【解答】解:

通过分析猜想可知,实验时间对实验现象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

猜想三:

铜与硝酸银反应的时间太短;

(1)反应物的浓度对实验的现象影响可知,换用浓度较大的物质实验,实验验证猜想一的方案是:

其他条件不变,用浓度更大的硝酸银溶液,重复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

故答案为:

(1)铜与硝酸银反应的时间太短;

(1)其他条件不变,用浓度更大的硝酸银溶液,重复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9.(6分)(6分)最近,国外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在锌原子周围聚合咪唑钠(C3H3N2Na)和苯并咪唑(C7H6N2)两种有机物的新型玻璃,与硅原子周围聚合各种无机物的传统玻璃相比,具有更好的透光性和延展性。

(1)硅元素与锌元素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质子数 不同。

(2)新型玻璃具有更好的延展性,这属于物质的 物理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请列式计算咪唑钠(C3H3N2N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分析】

(1)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进行分析解答。

(2)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硅元素与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2)新型玻璃具有更好的延展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3)咪唑钠(C3H3N2N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40%。

故答案为:

(1)质子数;

(2)物理;

(3)4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6分)(2分)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属植物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

病原线虫从松树的伤口进入,寄生在树脂道中,大量繁殖后遍及全株,造成水分输送受阻、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合成急剧减少。

目前,防治松材线虫主要措施是给松树“注射”一种有效成份是苦参碱的免疫激活剂。

注药方法是在松树树干基部斜钻出一个小孔,在小孔上插入药剂瓶(如图),依靠树体自身的输导功能将药液运输到树体各个部位,达到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目的。

(1)已知每瓶药剂的质量是50克,苦参碱的质量分数为0.3%.欲利用质量分数30%的苦参碱原液,配制这样的免疫激活剂50000瓶,需要原液的质量是多少?

【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设需要原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x×30%=50g×0.3%×50000x=25000g=25kg。

答:

需要原液的质量是25k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溶液的稀释问题,掌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1.(6分)(10分)大理石是含杂质的碳酸钙,因具有美丽花纹而被广泛用于建筑物外墙、内壁的贴面和地面铺设。

某同学想测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

(1)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样品置于图甲的发生装置中,用分液漏斗向下滴加盐酸(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杂质不参加反应),产生的气体用含有碱性物质的吸收装置充分吸收。

分液漏斗中所加液体不选用硫酸,理由是 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与大理石接触,从而使反应中止 。

(2)反应前,测得图甲中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都为m克。

实验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曲线a、b分别表示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

请根据曲线b分析计算乙反应时间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3)请综合分析曲线a、b,计算出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计算后,该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了反思。

他认为分液漏斗中选用的盐酸浓度偏大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其原因是 盐酸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会挥发出更多的氯化氢气体被吸收装置吸收,导致二氧化碳测量值偏大,对结果有较大影响 。

【分析】

(1)根据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分析;

(2)由图象可知:

CO2质量为2.2克,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碳酸钙的质量;

(3)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氯化氢的质量,进一步计算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根据氯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会使溶液质量增加分析解答。

【解答】解:

(1)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与大理石接触,从而使反应中止,所以制取二氧化碳时不能使用稀硫酸,

(2)由图象可知:

CO2质量为2.2克;

设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7344

xy2.2g

x=5g

y=3.65g

答:

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5g。

(3)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8.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