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中的80后90后们.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4661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灾难中的80后90后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灾难中的80后90后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灾难中的80后90后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灾难中的80后90后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灾难中的80后90后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灾难中的80后90后们.docx

《灾难中的80后90后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难中的80后90后们.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灾难中的80后90后们.docx

灾难中的80后90后们

灾难中的“80后”“90后”们

灾难中的“80后”、“90后”们

  如果没有这场灾难,他们是一群“活得轻松”的人——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在父辈的荫护下快乐成长;如果没有这场灾难,他们是一群“被惯坏”的人——他们多是独生子女,集全家几代人的关爱于一身,强调自我价值和个性张扬;如果没有这场灾难,他们是一群“被质疑”的人——许多人吃着洋快餐长大,喜欢在虚拟网络游戏中快意恩仇……

  一直以来,1980年以后和1990年以后出生的青少年,是让社会宠爱和疑虑的群体。

然而,当“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灾难中这个年轻的群体经受了短暂人生中最严峻的考验。

在废墟的烟尘中,他们勇敢、独立和坚强的青春形象,令人刮目、流泪,更令人喝彩。

在灾难中,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显示了异乎寻常的勇气和魄力,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成都市彭州通济中学张炼同学说:

“刹那间,我们失去了一切,但是我们充满希望的心还在,我们重建家园的心还在,我们的梦想还在。

一、危难中他们不愿独自逃生

1.12岁陈浩“如果能救而没救,我肯定会感到惭愧。

逃走?

还是救人?

这个瞬间的提问,在震灾中是个异常严肃的生死抉择。

在四川地震中,很多年仅十几岁的中学生,以自己的无私和无畏,令整个社会动容。

  “如果能救而没救,我肯定会感到惭愧。

”为救同学而受重伤的成都市温江区玉石乡实验小学12岁学生陈浩,被压在瓦砾中长达20多个小时。

“他本来可以不这样的。

”父亲陈强看着年幼的儿子咬着牙强忍泪水。

  12日,陈浩和班上的同学正在上课,突然,两层的教学楼开始猛烈摇晃。

个子高挑的陈浩很快跑下楼梯,穿过了楼边的升旗台,马上就可以到达安全地带了。

可这时,他回头看见一个女孩还在旗台的高墙前。

想也没多想,他转头向回跑,一把把女孩向外推去。

就在这一瞬间,三四米的砖墙“哗啦”倒了下来,陈浩的背部和双腿都被埋在了厚厚的瓦砾之中,那个他不认识的女同学却安然无事。

双下肢骨折、腰椎多处骨折、背部几乎没有完好的地方,12日晚,伤势严重的陈浩高烧近40度,在昏睡中他突然扬起双手,呢喃着“我抓住她了”“我不哭,我要忍住”。

2.北川中学高一学生晏鹏 舍生忘死救同窗

地震发生时,晏鹏本已被甩出了教室,但他又返回教室,想救出困在里面的同学。

然而,楼房继续垮塌,17岁的晏鹏也被埋在了废墟中。

5月14日,武警消防战士救出被埋在下面40多个小时的晏鹏。

  被抬出来的晏鹏满身是伤,右腿因受重物长时间压迫已严重坏疽,无法保住。

但这位坚强的小伙子从他被救出来的那一刻起,就在不停地向周边的人喊:

“通道里还有很多同学,快去救他们!

”。

3.1.危急关头她背着同学逃生

  主角:

彭州市白鹿镇九年制学校阳玉洁15岁

  5月12日下午第一节课是数学,阳玉洁在教学楼4楼全神贯注听着王老师的讲解。

突然,一阵剧烈的摇晃,大家都愣了愣神。

还以为是附近的矿山在放炮。

可晃动越来越厉害,天花板上的日光灯噼里啪啦落了下来。

阳玉洁最先反应过来,大叫了一声:

“地震了!

”王老师马上大声命令道:

“快跑!

跑到空地上去!

  冲出教室的他们眼前一片雪白,睁不开眼。

楼还在不停地抖动,王老师又当机立断命令同学们:

“不要怕,捂住嘴巴,护住头,顺着墙壁按次序往下跑!

”同学们迅速照办。

阳玉洁本可以最先跑下楼的,突然看见已经冲出教室的王老师又返身进教室巡视,马上站住了,她觉得自己应该为老师分忧。

突然,又一阵强震袭来,身旁的玻璃唰唰地往下掉,一片尖尖的玻璃片对准王老师就要落下来,她大叫一声,跳过去拉住王老师就跑!

  冲下楼梯,快到二楼时,她和王老师还有几位同学重重摔倒在拐角的平台上,阳玉洁的膝盖受伤了,撕心裂肺地痛。

此时,同学徐敏好像已经昏厥过去,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阳玉洁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天花板,墙壁已经扯开拳头大的裂缝!

她用瘦小的身躯背起了比她高许多的徐敏,在同学们的搀扶下跌跌撞撞地下了楼。

王老师也摔得不轻,她又鼓起劲冲上楼,扶着老师往下跑,王老师泪流满面,不停地说:

“阳玉洁,不要管我,快走!

你的生命更重要!

”但她一直把王老师搀扶到安全的操场。

  到了操场,一些同学哭了,阳玉洁走上前去安慰他们。

在七个玩得最好的同学当中,她是最小的,但在地震发生之后,她却毅然地摆出了“大姐”的风范。

4.他用双手挖出了自己的老师

  主角:

都江堰中学高一宏志班学生梁强16岁

  地震发生时,梁强在老师的组织下跑到了操场。

不久,梁强一位同学的家长(老乡)来了,说向峨受灾非常严重:

向峨中学四层大楼完全倒塌。

听到这信息,梁强着急了,向峨可是自己的家啊。

“马上回去,看个究竟”。

他给班主任老师说了一声:

“我要回家”,然后迅速地奔出校园。

  一个多小时跑了10多公里路,他回到了家,自己三天前离开时还完整的家现在已经成了废墟,但父母很安全。

随后,他便急忙赶到母校向峨中学,去看他的老师。

他先在操场中找到了以前的化学老师,问以前的班主任在哪儿,老师用手指了指原先教学大楼的位置,教学大楼此时已变成一片废墟。

  梁强冲过去,和大家一起在废墟上用双手刨灰渣、搬砖块,寻找被掩埋的同学和老师。

不一会儿,梁强听见废墟里有人叫“救命”,他马上跑过去和他们说话。

安慰他们,稳定他们的情绪,对他们说:

“坚持住,马上就会救你们出来。

”不一会儿,武警官兵来了,立即展开救援,他又去协助家长认领尸体。

五天来,他几乎没有睡过觉,一直守在操场上,登记和协助辨认了三百多具老师、同学的尸体。

  5月15日晚上,梁强挖出了教自己的李轩老师,被埋了80多个小时后,李老师已面目全非!

他把李老师用布盖好,向她磕头、鞠躬。

然后找了些食物给李老师的丈夫和弟弟,让他们好好安葬李老师。

  清理完废墟后的第二天,梁强又帮着搬运救灾物资,进行环境消毒,维持村里治安。

5.擦干泪水他们当了志愿者

  主角:

崇州市怀远镇中学王了15岁

地震来袭之时,王了朝着在教室里的其他同学大声呼喊:

“地震,快跑!

”等到在教室中的同学全部安全地离开教室之后,她才从二楼跳下,致使膝盖受伤,流了很多血,当同学要带她去包扎伤口时,王了流着泪说:

“好像周老师还在后花园。

”于是她和几个同学不顾楼房倒塌的危险,冒着弥漫的尘烟,跑到后花园找到了周老师。

几个同学和周老师一起迅速来到操场,并立即清点人数,安抚人心。

在停课回家的几天中,王了积极参与了重灾区灾民在怀远安置点的志愿者工作。

二.用务实、理性的方式参与公共事务 

 他们站在志愿者的队伍里,身高差不多,都戴着口罩,可他们的眼神清澈而单纯;他们跑在担架队中、守在病人床边,那种有力和细心却与旁人无异……“90后”一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

他们已雄起。

1.李雨昂,绵阳富乐中学初三学生,15岁。

他凭着1.7米的身高顺利报名当上志愿者。

从5月14日开始他当志愿者就没再间断过,每天早上6点到医院,晚上近10点才回去。

  “我就在想,假如以后我儿子看到这次灾难的纪录片,他问我:

"爸爸,那个时候你在干什么?

"我总不能告诉他"你爸爸呆在帐篷里什么也没干"吧。

”这就是李雨昂参加志愿者的原因。

  到九洲体育馆帮忙时,看到那么多和自己同龄的兄弟姐妹无家可归,李雨昂就把爸爸出门前给的300元全部买了水和食品,送给那些受灾的学生。

  16日开始,李雨昂就回到医院帮助转送病人。

“我从来没有像这样不停歇地干10多个小时的活。

”他说,18日这天,他就抬运了22个担架,稍停下来就坐在椅子上睡着了,有的人用手撑在墙上就睡了,救护车一来马上就弹起来。

  “第一次抬的病人是一个8岁多的小女孩,不小心碰到了她的伤口,她疼得叫起来。

当揭开被子看到她已被截肢时,我一下子就哭了。

”李雨昂满脸歉意,“可是小妹妹还安慰我:

哥哥,别哭,你慢点,我不怕疼。

“以前不理解民族力量。

这次我看见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很直接很具体,真切地感受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李雨昂说,“摸着手上的红丝带,我觉得我摸到了中国的良心。

2. 而15岁的陈浠浠则摸着红丝带告诉我:

“我觉得这个好漂亮哦,跟那么多戴红丝带的人在一起,我感到好骄傲。

  开朗健谈的浠浠总能抹散伤员脸上的愁云,每次给伤员喂饭时,她就搜肠刮肚地找让他们宽心、开心的事情。

  小倩还不满15岁,近两天她在照顾一个没有亲人看护的哥哥。

“他受伤了,我要给他喂饭,还要帮着他上厕所。

  我问她:

“你不害羞不怕脏吗?

  她睁着眼睛看着我说:

“哪顾得了那么多哦!

做的时候顾不上想,过后也不去多想啥。

  这个时候倒是我脸红了,自己真是想多了,“90后”远比我想象的懂事和成熟。

  “90后”已雄起,这并不是我个人的感受。

几天来,无论是伤员还是灾民,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市民,说到志愿者无不竖起大拇指说:

“真棒!

”而且每次他们都会再加上一句:

“尤其是那些孩子。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已雄起,我坚信,汶川将再次雄起,四川将再次雄起,中国也必将从灾难中雄起。

3.除了在地震现场奋不顾身的少年英雄,在全国其他地方,时刻关注灾情的“80后”“90后”们,也表现出了对抗震救灾真诚的关切,他们参与的方式具有强烈的个性化风格和务实、理性色彩。

  以追求个性自由而备受青少年追捧的“80后”代表性人物——作家韩寒,在地震刚刚发生不久,就在自己的博客中声明,他要通过亲赴灾区而不是捐款的方式,表达对灾区的援助。

  在他的博客中,人们可以看到,这个桀骜不驯的年轻人,用自己的钱维持组建了一个小团队,在大规模救援队伍进入前就踏进了条件艰险的灾区。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呼吁灾区需要帐篷和医疗人员,并理性地告诫大家不要随便涌入灾区,避免危险和给救援“添乱”。

  几乎同一时间,另一位年轻的新锐作家张悦然,也进入北川县城,其中一半的路都是徒步进行的。

在帮助受灾者的同时,这个敏感的女孩真切感受到死亡的气息。

在博客里,她流露了在进入险境时对父母的思念,“我总是令他们担心,很抱歉”。

4.那些曾经被担心“缺乏社会责任感,过度沉湎于个人世界”的大学生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社会的喝彩。

  四川地震发生的第二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等高校就纷纷开展了献血活动。

清华大学紫荆学生公寓学生服务楼前,排起了蜿蜒数百米的队伍。

  在清华大学,两个小时内,排队等候献血的师生达到上千人。

根据规定,一次献血数量在200毫升至400毫升之间,而多数学生都选择献400毫升。

  从13日上午开始,北京王府井、西单等繁华地区的流动采血车挤满了等待献血的市民,队伍一度长达数里,引起交通堵塞,其中超过一半的人都是20岁到30岁的年轻人。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记者告诉他们,现在有很多好心人希望资助他们,甚至提出把他们接到北京,负责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但白琳轻轻地摇头:

“如果在平时,能到北京来上学是我做梦都想的事情。

现在,我不可能留在北京,我一定要回家乡。

她说:

“我们要去做志愿者。

要回去告诉同学们,别害怕,别放弃,大家没有忘记我们,都在关心我们。

“80后”以绝对的数量优势,撑起了志愿者半边天

  在面对如此巨大的地震灾难时,有许多素不相识的人,为了帮助灾区的受灾群众,走到了一起,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在这群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中,“80后”以绝对的数量优势,撑起了志愿者半边天。

这群“80后”志愿者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来的团结、勇敢、忘我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1.上万“80后”冲锋在彭州

  “志愿者们真的让人太感动了,特别是80后”,彭州市团市委青工部苟部长激动地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到彭州参加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仅在团市委接待处留名的就已经超过1.5万人,其中80后成为绝对主力。

  “我们想尽可能多地搜集这些志愿者的资料,但坦率地说,难度很大,因为大多数志愿者都不愿意留名,他们到我们这里来报到,第一句话几乎都是"我们是来冲锋的"。

”据苟部长介绍,地震灾情发生后,便有源源不断的志愿者加入到救援的行列。

为此,团市委专门在救援中心设立了志愿者接待点。

据了解,除了成都本地和四川省内的志愿者外,还有许多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河北、云南、广东、新疆等国内其他地区。

  这些80后的志愿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团队作战,记者从灾情发生后,几乎每天都会在彭州各个村镇遇到成群结队的青春面孔,他们少的三五成群,多的竟然达到30余人。

每个团队的成员都根据各自的专长,有明确的协作分工,比如医院的护士就担任护理员,幼儿园的阿姨就担任心理辅导员,身体素质好的就协助搬运和疏通阻断的道路。

记者在龙门山镇宝山村遇到一个17人组成的搜救队,是一群非常可爱的成都80后,他们中有的是医院护士,有的是在校博士生,还有的是自主创业的老板。

在灾情发生前,他们原本都是一群素不相识的人,不约而同听到广播的呼吁,于是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

灾情发生的第二天,便赶到彭州,随同武警官兵们一起进入龙门山镇的宝山村,帮助解救受灾群众和游客。

  “他们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着实令人刮目相看,但志愿者不是牺牲者,首先要保护好自己,一定要量力而为”,苟部长在感动之余也对志愿者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苟部长告诉记者,不少志愿者超负荷工作,有的甚至晕倒,战士们不仅要背伤病员,有时还要背志愿者,这给救援工作增加了新难度。

2.外地年轻人“奋斗”在白鹿

  一部电视剧《奋斗》,让许多人对80后刮目相看。

昨日一大早,记者在彭州市救援指挥中心遇到了一群远道而来的“奋斗者”,他们一共11个人,有的来自上海,有的来自重庆,有的来自新疆。

他们中的队长朱侠是上海体育学院大四的一名在校生,“本来计划6月份骑自行车游遍四川的,没有想到会提前以这样的方式进入!

  站在记者面前的这个阳光男孩,穿着一件印着“汶川雄起”的体恤衫,说话间始终不忘向记者打听灾区的最新情况。

他“领导”的团队,都是背包族“驴友”,除了两名来自重庆的成员,其余团员都是19日晚从上海飞到成都。

“面留给受灾群众们吃吧,我们自己带了吃的”,彭州团市委的工作人员给这群远道而来的志愿者端上热气腾腾的方便面时,却遭到了朱侠和团友们的一致拒绝。

朱侠给记者指了指他们带来的救援物资,包括矿泉水、5000双手套、消毒液、防疫药品等等。

  “我们储备了10天的食品”,朱侠说他们最盼望的就是立刻进入灾区一线。

直到下午天空放晴,救援中心正好有一台运送物资的大货车要进入白鹿镇,便捎带团员们同行。

由于道路破损严重,平时只需要20分钟的车程,昨日却颠簸了一个多小时。

到白鹿镇时,尽管一脸的尘土,却没有一个团员流露出丝毫的抱怨。

下车后立刻显示出团队分工合作的力量,有的负责搬运物资,有的负责寻找合适的驻扎点,朱侠则找到镇长了解最新情况。

  这群第一次到白鹿镇的年轻人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花了大约半个小时搜集信息后,朱侠对团员们发布了进入灾区后的“队长一号令”:

“我们的任务是帮忙而不添乱,所以我们要全力听从和配合镇上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他们安排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灾难使中国青年一代成熟

为期三天的全国哀悼日昨日(21日)结束,救灾抢险还在持续,全世界华人的关切与救助也在持续。

灾区的余震还在不断发生,未来的灾区重建还将是一场持久战。

5月12日汶川为震央的8级大地震,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地震。

在20世纪里,全球共发生3次8.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其中两次发生在中国;全球发生两次导致20万人死亡的强烈地震都发生在中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造成23万多人死亡;一次是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

这两次地震死亡人数之多,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

这次四川地震是21世纪迄今最大、危害最烈的地震。

地震是自然灾害,如何救灾却是对受灾社会和政府的考验。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周年来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从这次应对大地震,可以得到印证。

人们很自然会将1976年度唐山大地震与这次四川大地震相比,显而易见的是,这次大地震无论是政府的救灾决策与社会的救灾能力、领导人的迅速反应、相关信息的快速准确发布还是整个中华民族(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与海外华人华侨)的凝聚力,都远胜于唐山大地震的应对。

中华民族坚韧不拔、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民族性格,在这次大地震中再次体现。

以地动山摇来形容大地震时再确切不过,在这样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领导人的身影第一时间出现在灾区,这就是最强有力的抗震救灾的动员令,就是对灾民最好的安慰与救助,就是对抢险救灾队伍的最有力的督促,这样的身影通过媒体传达给全国和全世界,使世界看到了一个临危不乱的中国,一个紧急动员抗震救灾的民族,一支行动迅速、不怕牺牲、全力抢险的军队。

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地震多发的国家,中国就这样迎接了大自然的挑战。

在灾难面前,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团结;中国内地以外的中华民族成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同胞、对国家充满发自内心的爱与关切,这是不分政治立场与观念的,因为民族的同胞的爱本身就高于政治、高于党派。

这场空前的浩劫,以及全民抗震救灾的英勇表现,也预示了在21世纪,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中华民族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精神状态与能力,都有了新的提升。

今年的头五个月,中国内地就先后遭遇了特大冻雨雪灾、藏区的骚乱以及西方反华势力藉机发挥对华施压的突发事件,5月又发生了大地震;今年是奥运之年,这一切都形成了对中国的挑战。

中国政府的应对能力在提升,也受到了肯定。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生于安乐环境的中国青年一代,突然经受了国际的、国内的重大变故,经受了忧患意识的实际教育,从只关心自己、只注重物质生活和无病呻吟的空虚精神状态,到忽然意识到自己作为民族的一分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利益息息相关。

中国青年一代自发对西方恶意政客与媒体发出的怒吼,对灾区同胞的深切悼念与救助,都反映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下一代,正在经受磨难而成熟。

这一代普遍受过良好教育,具有比较开阔的视野,勇于和善于接受各种新事物,缺乏的是人生的历练与忧患意识,近期中国面临的挑战使他们获得了在书本与课堂以及虚拟世界里不可能得到的教育。

这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正面的影响,是民族复兴最可贵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