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后限时自测题8.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4629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后限时自测题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后限时自测题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后限时自测题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后限时自测题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后限时自测题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后限时自测题8.docx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后限时自测题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后限时自测题8.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后限时自测题8.docx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课后限时自测题8

课后限时自测 染色体变异和人类遗传病

(时间:

60分 满分:

100分)

(对应学生用书第281页)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2015·龙岩教学质检)下图中字母代表正常细胞中所含有的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可以表示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四倍体西瓜的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B.②可以表示果蝇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C.③可以表示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D.④可以表示雄性蜜蜂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解析] 秋水仙素处理后的结果为染色体数目加倍,基因数目也加倍,而图①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不能表示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细胞的基因组成;果蝇为二倍体生物,②可表示果蝇体细胞的基因组成;21三体综合征患者多出1条第21号染色体,③可以表示其基因组成;雄性蜜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为单倍体,④可以表示其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答案] A

2.(2015·潍坊市一中高三月考)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解析] 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各不相同,为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如果形成单倍体的亲本为四倍体或六倍体等,则由它的配子发育的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不是一个;人工诱导多倍体还可用适当的低温诱导。

[答案] D

3.(2014·滨州市高三一模)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

以物理撞击的方法使F1在减数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至同一个配子中,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1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各为2种

B.物理撞击的方法最终产生的F2为二倍体

C.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

D.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则得到的植株是可育的

[解析] 甲和乙有性杂交产生的F1是不育的,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F1含有2个染色体组,共10条染色体,其中5条来自甲,5条来自乙;F1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利用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四倍体。

[答案] D

4.(2015·无锡市高三月考)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Ⅱ3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在常染色体上

B.Ⅰ1、Ⅱ4与Ⅲ7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

C.Ⅱ5、Ⅱ6与Ⅲ9都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4

D.Ⅱ3和Ⅱ4再生一个孩子,其患病概率为1/4

[解析] 据图分析:

Ⅱ3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如果是隐性遗传病,则与Ⅱ4所生后代不会患病,故为显性遗传病,假设为伴X显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均有可能,故A错。

假如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Ⅰ1、Ⅱ4与Ⅲ7基因型都为Bb,假如位于X染色体上,Ⅰ1、Ⅱ4与Ⅲ7基因型都为XBXb,故B正确。

Ⅱ5、Ⅱ6与Ⅲ9都正常,不携带致病基因,则纯合子的概率为1,故C错误。

假如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Bb×bb→1Bb、1bb,患病率为1/2;假如位于X染色体上,XBXb×XbY→1XBXb、1XbXb、1XbY、1XBY,患病率为1/2;故D错误。

[答案] 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稻(2n=24)一个染色体组有12条染色体,水稻单倍体基因组有13条染色体

B.普通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物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是三倍体

C.番茄和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含2个染色体组

D.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子是不育的二倍体,而雄峰是可育的单倍体

[解析] 水稻单倍体基因组有12条染色体,A错误;普通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物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是单倍体,B错误;番茄和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含4个染色体组,C错误;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子不可育,是二倍体,雄峰是单倍体,可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可育,D正确。

[答案] D

6.(2014·北京市东城区高三模拟)某科研小组的工作人员通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对大蒜(二倍体)鳞茎生长点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率的影响(某一分裂组织或细胞群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的百分数),其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根尖细胞均为四倍体细胞

B.染色体加倍率与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长短有关

C.当秋水仙素浓度为0.03%时,处理时间越长加倍率越高

D.本实验中的自变量为秋水仙素浓度,无关变量为处理时间

[解析] 秋水仙素诱发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作用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根尖细胞并非都进行有丝分裂,A错误;根据曲线图可知,染色体加倍率与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长短有关,B正确;秋水仙素浓度为0.03%时,2天和6天的加倍率相同,C错误;本实验即可研究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也可研究同种浓度处理不同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错误。

[答案] B

7.(2015·广东省南海中学高三联考)货币状掌跖角化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脚掌部发病一般从幼儿学会走路时开始,随年龄增长患处损伤逐步加重。

下图为某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此病最可能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Ⅳ代中患者与正常人婚配生女儿可避免此病的遗传

C.家系调查与群体调查相结合可推断此病的遗传方式和发病率等特点

D.此病的症状表现是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 此病发病率高,具有连续遗传现象,最可能是显性遗传病,由于父亲患病女儿有正常,最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Ⅳ代中患者是杂合子,与正常人婚配,由于是常染色体遗传,患病与性别没有关系,B错误;家系调查与群体调查相结合可推断此病的遗传方式和发病率等特点,C正确;此病的症状表现是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答案] B

8.用秋水仙素处理某二倍体(2N=20)幼苗,待其长成枝繁叶茂的植株(甲植株)后进行细胞显微观察,结果发现约有40%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N。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数目为4N的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或后期

B.根尖分生区的部分细胞含有10条染色体

C.甲植株中只有40%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N的原因之一是细胞分裂不同步

D.甲植株上不同花之间的传粉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

[解析] 用秋水仙素对细胞进行处理后,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会加倍,因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4N可能是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加倍导致的,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未加倍,但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也为4N,可能是二倍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的。

甲植株是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组成的嵌合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使用秋水仙素处理时,并不是所有细胞的分裂都是同步进行的。

甲植株中二倍体细胞长成的枝条和四倍体细胞长成的枝条开花后相互传粉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

由于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不管是否进行加倍处理,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不会是10条。

[答案] B

9.(2014·湖南省十三校高三联考)果蝇有一种缺刻翅的变异类型,这种变异是由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缺失引起的,并且有纯合致死效应。

已知在果蝇群体中不存在缺刻翅的雄性个体。

用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然后让F1中雄雌果蝇自由交配得F2。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缺刻翅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

B.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F1中雌雄果蝇比例为1∶1

D.F2中缺刻翅:

正常翅=1∶6

[解析] 缺刻翅的变异是由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缺失引起的,所以该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A错误;因为果蝇群体中不存在缺刻翅的雄性个体,所以是伴X遗传,B错误;设缺失的基因为B,则缺刻翅雌果蝇为XBX,正常翅雄果蝇XBY,杂交子代F1为XBXB,XBX,XBY,雌雄比例为2∶1,C错误;F2中正常翅占3/4,缺刻翅占1/8,另1/8致死,所以F2中缺刻翅∶正常翅=1∶6,D正确。

[答案] D

10.通过遗传咨询可以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同时推算出遗传病在后代中再发风险的大小,下图为医生对某家庭中甲、乙两种遗传病进行调查后所绘制的相关遗传系谱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为隐性基因;乙病致病基因最可能在X染色体上,为显性基因

B.Ⅳ2个体的基因型最可能是AaXX、AAXX

C.从优生角度讲,Ⅲ3和Ⅲ4不宜婚配,其生物学的道理是同一家族携带不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更大

D.若Ⅳ1个体与一个患甲病的女性结婚,则所生小孩患甲病的概率为1/2

[解析] 从不患甲病的Ⅲ3和Ⅲ4生了一个患甲病的Ⅳ3可以看出,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从乙病的患病规律来看,只有男性患病,且患病后代的儿子也患病,因此乙病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A错误。

乙病最可能是伴Y染色体上遗传病,故Ⅳ2个体的基因型最可能是AaXX、AAXX。

从优生角度分析,Ⅲ3和Ⅲ4的婚配是不宜的,其生物学的道理是同一家族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更大。

若Ⅳ1个体(1/3AA、2/3Aa)与一个患甲病的女性(aa)结婚,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2/3×1/2=1/3。

[答案] B

11.对甲、乙两细胞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细胞都处于四分体时期

B.甲细胞中染色体数是4,没有染色体组

C.乙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但不含染色单体

D.甲、乙两细胞一定来源于雄性个体

[解析] 通过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可以判断,甲、乙两细胞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选项A错误;甲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选项B错误;乙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且不含染色单体,选项C正确;不能从甲、乙两细胞看出细胞质是否均匀分配,因此,无法判断甲、乙两细胞是来源于雌性个体中卵子的生成过程,还是来源于雄性个体中精子的生成过程,选项D错误。

[答案] C

12.(2013·山东省预测压轴试题)调查人群中常见的遗传病时,要求计算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N)。

若以公式N=

×100%进行计算,则公式中a和b依次表示(  )

A.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患病人数,各类单基因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

B.有某种遗传病病人的家庭数,各类单基因遗传病的被调查家庭数

C.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该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

D.有某种遗传病病人的家庭数,该种遗传病的被调查家庭数

[解析] 遗传病的发病率是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占该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的比例。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3分)(2015·山东德州期末)如图1所示是三种因相应结构发生替换而产生变异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②        ③

图1

 

(1)图中过程②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时期);过程________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变异类型属于过程________。

在非洲,正常人(AA)易患疟疾,而携带者(Aa)既不贫血,又抗疟疾,因此存活率明显提高,这体现了变异的利与害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

在疟疾的选择下,基因________的频率增加,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

(3)如图2所示是某家族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遗传系谱图,该病在此地的发病率为l/3600,则个体X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

图2

 

(4)为调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率,正确的做法有(多选)(  )

A.调查群体要足够大

B.不能在特定人群中调查,要随机调查

C.要注意保护被调查人的隐私

D.必须以家庭为单位逐个调查

[解析] 

(1)过程②表示的是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过程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

(2)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原因是基因突变,与过程①类似;自然选择对变异起到了选择作用,随着AA个体的不断死亡,Aa个体数量会增加,基因a的频率会增大。

(3)据题意可知,该病的发病率为1/3600,则a=1/60,A=59/60,个体X患病的概率为2/3Aa×(2×1/60×59/60)/(1-1/3600)Aa×1/4×100%,计算得个体X患病的概率为1/183即约为0.55%。

(4)遗传病发病率的调查方法是在广大的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而不能选择一些特殊家庭进行调查统计。

[答案] 

(1)基因重组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③

(2)① 生物的生存环境 a

(3)1/183(0.55%) (4)ABC

14.(14分)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如因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所引起的猫叫综合征及缺少一条性染色体所引发的性腺发育不良,而这些现象在果蝇体内同样会发生。

(1)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在相同区域同时缺失,则含有该种同源染色体的生物称为缺失纯合子,若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仅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而另一条染色体正常,则含有该种同源染色体的生物称为缺失杂合子。

缺失杂合子的生活力有所降低但能存活,缺失纯合子不能存活。

现有一红眼雄果蝇XAY与一缺失白眼雌果蝇XaX杂交,子代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F2:

①从变异的角度分析,缺失纯合子现象的形成属于________。

②在F2中,红眼和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在F2中,雄果蝇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

③若白眼雌果蝇(XaX-)形成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染色体缺失,还有一种是基因突变。

下面请用两种方法来判断白眼雌果蝇形成的原因。

方法一:

取该果蝇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结构,若染色体正常,则该白眼雌果蝇的形成原因是基因突变;反之为染色体缺失。

方法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多数动物的单体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蝇中,点状染色体(如图所示)缺失一条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因此常被用来进行遗传学研究。

单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只能是一条移向一极,另一极因缺失而没有相对应的染色体,其他对的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

(单体:

在遗传学上指控制相同性状的某对染色体中有一条染色体缺失的个体)

①从变异的角度分析,单体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某点状染色体缺失的单体白眼缺失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XaX,则其产生的配子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③该单体白眼缺失雌果蝇(dXaX)与纯合显性正常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③对于题中白眼雌果蝇染色体变异类型的判断,一是通过显微镜检测的方法,观察用该果蝇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制成的装片中染色体结构是否发生改变,从而确定该变异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缺失;二是利用题干中的信息“缺失纯合子不能存活”,将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通过观察并统计子代雌雄个体数之比来确定变异的类型,若为基因突变,则XaXa×XAY→XAXa、XaY,子代雌雄个体比例为1∶1;若为染色体缺失,则XaX×XAY→XAXa、XAX、XaY、XY(致死),子代雌雄个体比例为2∶1。

(2)②点状染色体缺失的单体白眼缺失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XaX,该单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d所在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一极,另一极因缺失而没有相对应的染色体,则其产生的配子可能的基因型为

dXa、dX、Xa、X。

③该雌果蝇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dXaX、DDXAY,其后代基因型为DXAX、DXAXa、DdXAXa、DdXAX、DXaY、DdXaY。

[答案] ①染色体结构变异 ②4∶3 红眼∶白眼=2∶1 ③方法二:

选该白眼雌果蝇与正常红眼雄果蝇杂交,若杂交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之比为1∶1,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若杂交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之比为2∶1,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2)①染色体数目变异 ②dXa、dX、Xa、X ③DXAX、DXAXa、DdXAXa、DdXAX、DXaY、DdXaY

15.(13分)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a)位于X染色体上,非秃顶和秃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但成年男性只有在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成年女性只有在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

(1)基因型为Bb的男、女性在儿童期均表现为非秃顶,但成年后男性的表现型是________,成年后女性的表现型是________,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b基因的表达还与人体内________的量有关。

(2)如图所示为某一秃顶色盲家族的系谱图。

①Ⅰ-2的基因型是________,Ⅱ-3的基因型是________。

②Ⅱ-3与Ⅱ-4生一个不带色盲基因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

如果该对夫妻生了一个男孩,该男孩成年后秃顶的可能性为________。

[解析] 

(1)根据“成年男性只有在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成年女性只有在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可知基因型为Bb的成年男性表现为秃顶,而成年女性表现为非秃顶。

由于基因型为Bb的男、女性在儿童期表现为非秃顶,只有在成年期才出现性别差异,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b基因的表达与人体内性激素的含量有关。

(2)①由于Ⅰ-2为色盲男性(XaY),所以秃顶色觉正常的Ⅱ-3女性基因型为bbXAXa,由此推出Ⅰ-2男性基因型为BbXaY或bbXaY。

②Ⅱ-4男性基因型为BBXAY,与Ⅱ-3(bbXAXa)婚配后代的基因型为1/4BbXAXA、1/4BbXAXa、1/4BbXAY、1/4BbXaY,其中不含a基因的女孩所占比例为1/4;后代男孩的基因型都为Bb,成年后都表现为秃顶。

[答案] 

(1)秃顶 非秃顶 性激素 

(2)①BbXaY或bbXaY bbXAXa ②1/4 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