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4486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最新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最新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最新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

《最新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docx

最新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套

《数字编码》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数字编码》是四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单元的内容,属于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知识范畴,此类知识作为新课标规定的四大学习领域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旨在给学生搭建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活动的课程渠道。

(2)学情分析

学生对数字编码现象有一些了解,能列举出生活中比较典型的数字编码事例,如:

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但对编码的特点了解较少。

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同学们以身份编码作为主要素材,探究出编码的基本特点,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编码,同时向学生渗透编码发展史的知识,增加学生所学知识的厚度。

课上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给学生自主探究以及生生交流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充分体现小先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邮政编码的作用,探索发现邮政编码的规律。

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分析研究、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理解并初步掌握身份证编码的有关知识,体会到数字编码的优越性和科学性。

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这个完整的数学思辨过程中初步探究出“编码”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基本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字编码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的兴趣。

(4)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数字编码的基本特点,学会运用数字进行简单的编码。

难点:

在于学生如何在辨析、实践中逐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

(5)教法、学法

教法:

引导,点拨,设疑,评价的方法。

学法:

观察、比较、猜测、小组合作等学法。

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加以应用,从而体会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6)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好奇心是创新的营养,学生有了好奇心,就会增强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设计了利用生活经验开头并产生问题,这样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的结合。

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和调查了身边一些与编码有关的信息,谁来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收集的数字资料。

让学生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以最短的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为了突破重点掌握难点而设计。

在探究新知这个环节中,我一共设计了3个内容:

邮政编码、学籍编号、身份证编号。

1、邮政编码。

利用例1中的信封展开教学。

让学生知道:

左上角的这组数字是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右下角的这组数字是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让学生知道:

邮政编码是全国统一的,邮政编码是由6位数字组成,每两个数字都有具体的含义。

通过对几个地区邮政编码的探究,了解所有的邮政编码的前两位指的是省或市(直辖市);第3个数字指的是邮区;第4个数字指的是县、市;最后两个数字指的是乡镇、街道投递所。

让学生明白邮政编码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分拣信件速度慢、费时又费力的矛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社会需要的关系。

2、学籍编号

根据例2对学籍编号的探究,了解学籍编码的规律。

为以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3、身份证编号

这个内容是一个补充内容。

身份证是非常重要的身份证明。

通过对身份证的探究,使学生知道身份证的前两位上的数字表示省(直辖市),第3、4位的数字代表市,第5、6位的数字代表区县,第7~10位的数字代表出生年份,第11、12位的数字代表出生月份,第13、14的数字代表出生日子,第15~17位的数字代表编号顺序号,末位加了个检验码。

但倒数第2位的数字双数代表女性,单数是男性。

通过这三个内容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在实际的生活中用数字对事物进行编码,要先仔细观察实物中包含了那些信息,再判断这些信息需要用几个数字或字母来表示,最后按顺序或要求写下事物的编码。

数字编码是由数字来表达信息的,具有简洁性和唯一性。

(三)巩固应用

利用课本第16页第1、2题进行巩固,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四)课堂小结

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既可以说一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谈一谈情感上的收获。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提高语言概括能力。

,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数字编码

邮政编码

学籍编号

身份证

板书设计力求简单,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在设计板书时遵循了简洁、实用的原则。

《万以上数的认识》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之一。

本册教材先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再教学亿以上数的认识,并将这两部分知识加以整合。

教材在中间安排了十进制计数法教学,使学生知道数位、数级和计数单位,这是对亿以内数的认识进行归纳整理,也对亿以上数的认识起承上启下作用。

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不仅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丰富的内容,也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

如:

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科学知识、环保知识及国情知识等素材。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亿以内的数。

3.知道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

正确说出数位顺序表及十进制计数法。

过程与方法:

能熟练的数万以上的数。

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难点:

认识数位顺序表。

(5)教法、学法

教法:

动手操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的各种感观协同活动。

通过动脑,动口动手亲身经过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学法:

合作学习:

师生合作。

生生合作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及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6)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好奇心是创新的营养,学生有了好奇心,就会增强学习兴趣,教科书中的单元主题图设计了利用生活经验开头并产生问题,这样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的结合。

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和以前学过的数做一个对比,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讨论:

这些数你会读吗?

从而引出学生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自己发现:

原来在三年级学习的最高位是千位的数的读法已经解决不了主题图中所出示的大数了。

从而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分为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数位顺序表、数的组成三个环节

1、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

让学生利用数数游戏展开学习。

一个一个的数,数到十;

一十一十的数,数到一百;

一百一百的数,数到一千;

一千一千的数,数到一万;

一万一万的数,数到十万;

十万十万的数,数到一百万;

一百万一百万的数,数到一千万;

一千万一千万的数,数到一亿。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大数的意义,使学生从数数的过程中知道:

0个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让学生有一定的发现后自己阅读教科书的第8页。

在阅读的过程中引起第二次思考:

计数单位和数位有什么不同?

使得难点迎刃而解了。

2、认识数位顺序表

通过排序使得学生建立数位顺序表的雏形,然后教师绘制出数位顺序表后,再向学生进行质疑:

仔细观察数位顺序表,你从中发现些什么?

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通过学生的发现教师进行总结:

从右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我们要熟悉数位的分级,为以后读数和写数作好准备。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个位起,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亿级,表示多少个“亿”……引起学生对于数位顺序表的第一次思考。

然后让学生说你还发现了什么?

引起学生对于数位顺序表的第二次思考。

让学生了解每一个计数单位都是由10个与它相邻的低一级的计数单位组成的,也就是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计数法。

从而使得这节课环环相扣。

3、数的组成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相应的数,培养了学生一一对应的思想。

在拨数的过程中,认识了大数的组成。

(三)巩固应用

利用课本第12页练习题进行巩固,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可以很好地消化本节课。

(四)课堂小结

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既可以说一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谈一谈情感上的收获。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提高语言概括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万以上数的认识

计数单位

数位

十进制计数法

板书设计力求简单,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在设计板书时遵循了简洁、实用的原则。

《加减法的关系》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学加减法的关系,其具体内容包括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的意义及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相互关系,减法的意义及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

由于《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没有做过多的强化。

只是在目标中提出了“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互逆关系”。

所以,教科书在这里也没有安排过多的内容,只是以一个信息窗题材,结合学生的讨论把这几方面的知识一并进行学习。

问题情境和引出的问题看,它已经包含了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中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减法中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等知识,为下一步学生的探索发现提供了感性材料。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去亲历、感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重点、难点

重点: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探索加减法的关系。

难点:

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教法、学法

教法:

动手操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的各种感观协同活动。

通过动脑,动口动手亲身经过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学法:

合作学习:

师生合作。

生生合作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及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7)说教学过程

(2)创设情境

小学生对卡通非常感兴趣,教科书中利用大熊猫一家的信息进行教学。

教科书中设计了利用生活经验开头并产生问题,这样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的结合。

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从信息图中找到的3个信息:

成年大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一共有大熊猫35只。

师:

请同学们根据信息图中的信息,任选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并列式解答。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在学生列出三个算式之后,师提醒学生将三个算式结合在一起来探究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让学生自己发现: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从而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分为探究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和利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进行验算两个内容。

1、探究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我利用“请同学们细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这句话引起学生思考。

(1)把成年大熊猫的只数和大熊猫宝宝的只数合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大熊猫多少只。

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求两数的和用加法计算。

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了解加法的意义。

然后引导出“和等于什么数加什么数?

”从而再次认识关系式:

加数十加数=和。

(2)从大熊猫总只数中去掉成年大熊猫的只数就是大熊猫宝宝的只数。

就是已知两个数的和是35,其中一个加数是17,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计算。

设计的目的是“根据上题可知: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求加数用减法计算。

”从而认识: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师适时点拨:

35在加法算式中叫和,在减法算式中叫被减数。

17、18在加法算式中叫加数,在减法算式中叫减数或差。

师生试着写出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关系。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

从而使得难点迎刃而解了。

2、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进行验算

这个环节在例题中并没有单独设计。

根据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可以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进行验算。

因此我设计了“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进行验算”这个环节,让学生知道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

(三)巩固应用

利用教科书第28页课堂活动第1、2题。

进行巩固,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让学生对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利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进行计算。

(四)课堂小结

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通过各种形式的运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回忆,使学生又一次亲历运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完整地经历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加数十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这节课的板书非常简洁明了。

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在设计板书时遵循了简洁、实用的原则。

《线段、直线和射线》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线段、射线、直线》是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课的内容,本节课让学生学会“线段、射线、直线”概念的基础上,开始比较系统的研究有关图形的知识。

“线段、射线、直线”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以后学习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由它们构成的,所以,”线段、射线、直线”是今后研究比较复杂图形的必要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学生今后的整个几何学习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2)学情分析

线段、直线和射线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图形,又是容易混淆的知识。

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线段、直线和射线,能正确区分线段、直线和射线。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重点、难点

重点:

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点。

难点:

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过程。

(5)教法、学法

教法:

动手操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的各种感观协同活动。

通过动脑,动口动手亲身经过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学法:

合作学习:

师生合作。

生生合作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及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8)说教学过程

(3)创设情境

在新课导入这个环节,我利用的单元主题图导入新课。

让学生在这幅情景图中找出和数学有关的现象。

这样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的结合。

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观察到:

图中有电线、钓鱼线、晒衣服的竹竿;量衣架上的角、房屋顶上的角、鱼竿和钓鱼线所成的角;虽然学生没有形成线的概念但是学生发现了有关线的知识。

为下面的探究打下了基础。

(二)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分为4个环节:

探究线段的特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探究直线和射线、区别直线、线段和射线

1、探究线段的特点

在这个环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看一看两根电线杆之间的一段电线,你能把这段电线在练习本上画出来吗?

”。

学生能很轻松的完成这个任务,但是并不知道已经完成了一个重大任务,一条线段已经画出来了。

根据学生画出的线段让学生说一说线段的特点以及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生活中的线段。

当学生对线段有了了解之后,再画一条规定长度的线段就轻松多了。

这个环节经历“画---探---画”的过程,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很多物体上都有线段,又促进了学生对线段的特征有更清晰地了解。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在这个环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因为在这4条线中,除了第③条线段是直直的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其它的3条线都能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

因此我在上课过程中用到了线,让学生运用化曲为直的方法进行测量,其实这也是“化曲为直”思想的一个体现。

利用这个方法很轻松的探究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结论。

3、探究直线和射线

探究直线和射线时,我让学生经历了两个相同的探究过程“画中探”。

通过在线段上进行延长的方法,探究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

采用观察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发现线段的一些特点;整个教学过程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的同时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对线段的认识和理解。

4、区别直线、线段和射线

5、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自己总结“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区别和联系。

让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直线的理解。

(三)巩固应用

利用教科书第41页课堂活动第1、2题。

进行巩固,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让学生对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四)课堂小结

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回忆,使学生又一次亲历运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完整地经历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线段直线射线

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直的。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直线是无限延长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没有端点。

射线是无限延长的,有一个端点。

这节课的板书非常简洁明了。

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在设计板书时遵循了简洁、实用的原则。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

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

口算与估算乘法、笔算乘法、解决问题。

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积累经验。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但是小学生的推理和迁移能力不够丰富,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的算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发现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基本方法的全过程,体验其口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探索积的变化规律,促进学生对口算方法的理解。

 

3、能够根据实际进行估算。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估算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估算。

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4)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和估算的方法。

难点:

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5)教法、学法

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单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学生深感计算枯燥,《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课创设了计算“丰收的果园”的现实情境,使学生感悟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教法:

坚持“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和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

本课教学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运用练习法复习旧知和巩固新学内容、用讲解法来引导学生观察积的变化规律、用演示法清晰的展示因数扩大和积扩大的关系、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更生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说学法:

新课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过程,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在本节课中,学生以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去学习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和探索积的变化规律,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

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对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创设情境

这节课我创设的情景,由单元主题图引入新课。

好奇心是创新的营养,学生有了好奇心,就会增强学习兴趣,教科书中的单元主题图设计了秋天收获的季节,带领学生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从图中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预设1:

有30行苹果树,每行400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预设2:

有桃树647棵,平均每棵收桃48kg。

一共可收桃多少千克?

预设3:

收了231吨脐橙,每吨大约要32个筐装,一共要多少个筐?

预设4:

有500棵梨树,平均每棵收梨25kg,一共可收梨多少千克?

使学生体验数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支持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和生活经验”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同时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分为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探究积的变化规律、乘法估算三个环节

1、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我利用例1展开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先让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