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中语文苏教版同步选修写作教师用书世间惟有情难画情感的传达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4452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高中语文苏教版同步选修写作教师用书世间惟有情难画情感的传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秋高中语文苏教版同步选修写作教师用书世间惟有情难画情感的传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秋高中语文苏教版同步选修写作教师用书世间惟有情难画情感的传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秋高中语文苏教版同步选修写作教师用书世间惟有情难画情感的传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秋高中语文苏教版同步选修写作教师用书世间惟有情难画情感的传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高中语文苏教版同步选修写作教师用书世间惟有情难画情感的传达 Word版含答案.docx

《秋高中语文苏教版同步选修写作教师用书世间惟有情难画情感的传达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高中语文苏教版同步选修写作教师用书世间惟有情难画情感的传达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高中语文苏教版同步选修写作教师用书世间惟有情难画情感的传达 Word版含答案.docx

秋高中语文苏教版同步选修写作教师用书世间惟有情难画情感的传达Word版含答案

素材一

【画面描述】 一人手持笔刷在墙壁上信手涂鸦:

“墙上严禁涂写,违者罚……”字迹歪斜,墙上地上污迹斑斑。

【寓意点评】 讽刺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以错治错、以违法禁违法的现象。

也可以理解为“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思。

素材二 徐立平:

大国多良材

【颁奖辞】 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

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

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

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人物事迹】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

自1987年入厂以来,他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

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

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

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

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了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由于长年保持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

29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速用示范】

话题一:

专注。

在航天科技领域里,精准的工作要求不容许一丝一毫的误差,这就十分考验工作人员的专注能力。

徐立平专注的工作态度造就了他精湛的专业技术,药面精度误差之小,堪称完美。

话题二:

默默沉潜、坚定付出。

在徐立平的世界里,付出是不求回报的。

他潜心科学,默默付出,发明创造一系列药面整形刀具,就算工作给身体带来了伤害与危险,他也无惧无悔。

这种敬业的精神无愧于“大国工匠”的称号。

话题三:

勇气的力量。

只要存在几毫米的误差,火药就会发生爆炸,性命难保。

“大国工匠”的背后,是一往无前的气概,是不怕牺牲的勇气。

[走进现场]

空洞的抒情一般不可能使人感动,只有把读者带入感人的情境,才能使人感同身受,才能使人感动。

阅读文本《琳达又上学了》,回答问题。

1.作者是如何描写班上的同学对琳达的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作者细致地描写了班上的同学对琳达的爱的举动——全班同学都剃成光头,特别是细致地描写了有一头美发的、最喜欢各种各样美丽别致的发夹的朱丽亚最先响应。

写了家长对大家剃光头的支持,写了25位同学自己动手制作小礼物,老师为每一位同学买了一件T恤衫,并请美工喷上大字:

“琳达,我们爱你。

”正是这些具体的行动,感动了琳达,使琳达又上学了。

2.如果班上的同学只是口头表达“琳达,我们爱你”,是否能让琳达重返校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如果琳达的同学只是采用“抒情”的方法,一般性地表达对琳达的爱,可能也不会使琳达重返校园。

而全班同学都剃了光头,各自带上富有特色的礼物,兴师动众地一起到琳达家去,这是琳达万万没有想到的。

文中虽然没有具体描写琳达是如何在同学们的感召下重返校园的,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出来,当琳达看到全班25个男男女女的光头出现在她家的时候,她的心灵会受到何等的震撼。

任何直接“抒情”的方法都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

3.表达爱的不同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从文章写作的角度,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你认为在文章中单纯的抒情能否打动读者?

你认为传达情感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琳达又上学了》一文中,“心理医生找过了,校长也去看了她”,琳达还是“不再来上学”,是因为心理医生和校长采用的方法可能都是“晓之以理”或是一般性地表示对琳达的关爱。

其实,这些道理,作为十年级的学生,琳达应该是知道的;这些关爱,琳达也是能感受到的,所以产生不了多大的效果。

而全班同学剃光头这样一种独特的举动却深深地感动了琳达,使琳达重返校园了。

这就给我们一个有力的启示,要想真正打动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人(读者)引入具体的情感状态。

也就是说,感人最有效的方法是创造感人的情境。

传达情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描写“情状”。

一般说来,情感不宜作直接的抒发,也不能直接地告白,而要把情感寄寓到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去,化无形为有形,使人们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去体味人物的情感。

例如李清照要表现自己凄苦无依的情感,她不能直接去呼喊“我孤独啊,我凄惘啊”,她必须借“寻寻觅觅”的具体动作,必须借“冷冷清清”的具体环境,来表现“凄凄惨惨戚戚”的情感;她必须借独自谛听“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来展示自己孤独无伴的凄苦心情。

再如,岳飞在报国无门的愤懑时刻,也不能直接呼喊“我愤怒啊,我恼火啊”,他必须展示愤怒、恼火的具象“怒发冲冠”,他必须展示“仰天长啸”的具体动作来表达“壮怀激烈”的一腔热情。

总之一句话:

有效的情感传达,必须要写情感的“状”,写在某种情感状态下人物是如何表现的。

在这方面,中国的古典诗词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我们应该加以认真地体会、学习。

[活动体验]

一、情境与情感

你对“身临其境”一词是如何理解的?

阅读文本中的《谁在天边唱歌(节选)》、《一根藤蔓在奔跑》两篇文章,你是否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两篇短文分别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项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情感传达与创造情境的关系。

所选的两篇短文,都不是那种纯粹的“抒情”之作,它们都是在具体的情境中传达出浓郁的情感韵味。

《谁在天边唱歌(节选)》一篇,把读者引入到清晨辽阔的草原,在空阔无际的背景下,一个歌者迎着晨光,远远地走来,他放开歌喉,唱起了古老的歌谣。

作者创造这样一个情境,传达了一种空阔、苍凉、悠远、凄美,带着原始的忧郁和伤痛的高古的情感。

《一根藤蔓在奔跑》是一曲春天的颂歌,是一曲劳动和美的颂歌。

作者把他的一腔欣喜之情凝结在一根活灵活现的藤蔓上,藤蔓、少女、村庄,这三个典型的意象,构建出一个朝气蓬勃的情境,传达出作者发自心灵深处的对新生活的赞美。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如看过的影视、旅游的见闻等),展开想象,在具体的画面中体会作者传达的情感。

如有可能,也可以结合本专题提供的文字材料,观看有关的风光片,把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

但教学的重点仍然要落实到如何用语言文字营造情境,传达情感上来。

二、如何传达情感

阅读《家之恋》,说一说文章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作者是如何传达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活动是引导学生学习在具体描写中传达多层次情感的一些方法。

本文作者用饱含深情而又充满理智的文字,表达了对在病榻上度过十三年生涯且每况愈下的父亲的深沉的爱。

作者没有空洞的抒情,而是首先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父亲的病情,父亲即使已经病成这样,甚至可以在他手臂上用吸尘器吸尘了,但是,“我喜欢感到父亲仍在那儿并且伸手可及”。

这样的感情非常真实且震撼人心。

当父亲变糊涂后,“我和母亲认为这是件幸事”,初读这句话时,以为是“久病床前无孝子”,希望父亲和家人能早日解脱,但是,“我”和母亲却是为父亲考虑的,因为这样,“他似乎不再去注意岁月的流逝及其对他的影响”。

读到这里,真为作者的真诚和善良落泪。

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同时还用充满理解的笔触写出了对含辛茹苦的母亲的崇敬之情。

母亲和父亲自1940年结合以来,曾经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但是,好景不长,不幸就降临了,但是,母亲并没有嫌弃父亲,而是默默地承担了一切。

作者对母亲的心情是充满理解的,是能够体察的,这就使文章蕴涵的感情更加深厚了。

三、在具体情境中传达情感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这样的意思:

空洞的抒情是不能感染读者的,你说你痛苦或快乐,别人并不能体验到这种痛苦或快乐,只有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辞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才能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

读了托尔斯泰的这段话,你对如何有效地传达情感,是否有了一点新的认识?

请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设计本项活动的目的是,在阅读具体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这样的观点:

感人最有效的方法是创造感人的情境。

在这项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检视以往的习作,看一看,有没有空洞抒情、无病呻吟的情况;想一想,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创造情境,可以工笔细描,也可以简笔勾勒;可以状貌写实,也可以传神写意;可以客观冷静,也可以笔带感情。

“活动体验一”所选的两个片段,前者描写较细,重在写实,后者简笔勾勒,重在写意,但都是感情充沛,寓情于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次浏览以上作品,深化学生的认识。

四、哪些情感最动人

有人认为,在生活中,有三种情感是特别容易动人的:

一是那些人人都能感知、体会的人之常情;二是那种包含着较强冲突的情感;三是超出常规的、强烈的、反常的情感。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阅读文本中的《爸,你进来吧!

》,思考:

文中包含着怎样的冲突?

这种冲突是否动人?

为什么能够动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爸,你进来吧!

》一文所表现的主要是第二种情况:

包含着冲突的情感。

临近高考,“我”和打工的父亲租借了房子住在校外,劳累过度的父亲得了腰椎病,疼得禁不住呻吟起来,使“我”不能安睡,于是“我”呵责了父亲。

可是,随即自责又涌上了“我”的心头。

这时,“我”的心灵深处充满了多重冲突:

这是情与理的冲突,是人性与功名的冲突,是自我角色中人子与考生的冲突。

终于,作为人子的“我”喊出了颇为动人的一声:

“爸,您进来吧!

”在这一声呼唤中,浓浓的父子之情突现出来了,心灵深处的人性浮现出来了。

[写作实践]

一、普希金说:

“一切过去了的都会成为亲切的回忆。

”真实、深厚的情感往往有一个积累、深化的过程,有些事情往往在事过境迁以后才感觉到其可贵。

阅读《母亲的名字》,想一想:

作者为什么直到上了大学以后才想起问母亲叫什么名字?

在你的记忆深处,有什么令你感动的事情?

把感动过你的事说给同学听一听,看看同学有什么反应,然后把它写下来。

【思路点拨】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自古以来,表现母爱的文章多如牛毛,反映母子情深的文章也可车载斗量。

然而,阅读《母亲的名字》一文,我们仍然被深深地感动。

母亲从“杨瑞蓉”变成了“高杨氏”,她失去的绝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名字!

作者从“母亲的名字”这一角度切入,暗写了母亲艰难坎坷而又无私奉献的一生,寄寓了对母亲的歉疚之情和报恩之心。

但是,远方的游子,所做的又只能是写一封封母亲也许并不能收到的家信。

这就使得这种对母亲的情感更显得凝重、深切、悲凉。

母亲的名字其实并不是到“我”上大学时才失去的,可为什么“我”到此时才体察到呢?

这正是“走遍天下娘最好”的真实写照啊!

只有到作者离开家乡,离开母亲以后,才体会到母亲的艰辛,体会到如黄河水般雄浑粗厚的母爱。

也惟其如此,文章所传达的感情才显得格外的厚重,格外的动人。

记忆中的感动

太棒了!

学校放三天假,在我的再三要求下,妈妈同意我去外公家度过这三天假期。

一大早,我就来到邮电局前面等车。

马路拐弯处有一个绿色的信箱,在朝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由于接连几天下雨,信箱前面有一大片水洼。

我站在信箱的一边,欣赏着早晨的美景。

太阳渐渐升高了,车还没有来。

这时,一位穿着洁白连衣裙的小姑娘,手里拿着一封信,一蹦一跳地向信箱跑来。

小姑娘的后面跟着一位白发老爷爷,老爷爷手里拿着一把剑。

看样子,这爷孙俩是刚刚结束晨练,顺便来寄信的。

小姑娘刚刚来到信箱旁边,突然,一辆摩托车从马路北面行驶过来,恰巧对面又开来一辆大卡车,骑摩托车的小伙子匆忙中把车开进了水洼,一股水浪夹杂着泥点向我这边甩过来。

这一切发生得太快、太意外了,我只来得及惊呼一声,车已经开走了。

低头看看,我的鞋上、裤腿上满是泥点。

再看看旁边,小姑娘的白裙子简直变成了黑裙子。

连那信箱也未能幸免,变成了一个“大花脸”。

我生气地说了声“真倒霉”,掏出手帕擦起泥点来,还边擦边向小姑娘望去,心想:

她还不哭一鼻子?

出乎我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小姑娘看也没看自己的脏裙子,把手中的信放在已经走到她身边的老爷爷手里,掏出一块洁白的手绢擦起那脏乎乎的邮箱来。

她那只拿手绢的小手忙上忙下,一个小泥点也不放过。

那位白发老爷爷在一旁看着她微微笑着。

我呆呆地看着,忘记了自己在干什么。

一会儿,小姑娘擦完了,她直起身,看了看被自己擦得干干净净的信箱,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那位老爷爷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块手绢,递给了小姑娘,说:

“来,擦擦裙子。

”小姑娘这才低下头擦裙子上的泥点。

老爷爷一边把信投进信箱,一边笑眯眯地对小姑娘说:

“小美,裙子脏了,心疼吗?

”小姑娘一边擦一边用甜甜的声音说:

“不心疼。

裙子脏了可以洗,这只是我一个人的事,信箱每天都有人用,它被弄脏了,这可是关系到许多人的事。

”听了这爷孙俩的对话,再想想自己刚才的言行,我不知不觉地脸红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再抬起头来时,我看到那爷孙俩已经有说有笑地走远了。

“嘀嘀……”,盼了许久的汽车终于来了,我上了车。

车启动了,我回过头去看,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那洁净的信箱又在闪闪发光了。

在那金色的光芒中,我仿佛看到了小姑娘那纯真的笑脸……

【金指一点】 本文截取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普通的片断,即在等汽车时见到一位小姑娘在被摩托车溅了一身泥之后,先擦被弄脏了的公用信箱,后擦自己裙子的事情。

事情虽小,但有头有尾,情景真切,在作者的铺排渲染中,突出赞扬了小姑娘不计小事和先人后己的风格,以自己的“不知不觉地脸红了,惭愧地低下了头”作结,呼吁社会良好的社会风尚,值得称道。

二、《写给将要偷看日记的妈妈》表现的是母女二人内心深处细微曲折的摩擦。

一个是“心细如丝”的母亲,一个是更加“心细如丝”的女儿,双方都是怀着最大的善意,一直在互相观察、互相留心;双方都是小心翼翼,生怕打破什么,又都是欲罢不能,欲说还休。

她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她们为什么不能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呢?

这种书面交流的方式与直接的语言交流有什么不同的效果呢?

你一定也有过类似的情感体验,那么,请给你的老师、长辈或同学、朋友写一封信,或发一个Email,把你当面不好意思说的话写出来,与对方作一次心灵的沟通。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是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把埋藏在心里的想说的话说出来,把不便于当面交流、口头表达的情感通过书面的方式传达出来。

在进行写作之前,可以引导学生重温《修辞立其诚》中的有关内容。

给语文老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老师:

您好!

现在,我正坐在考场中,手握钢笔,把一年来您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打捞的成果一一展现在试卷上。

看着一道道陌生而又熟悉的试题,过去对您的不解甚至抵触情绪不禁烟消云散。

您还记得吗?

那一次,您来了个突然袭击,要求我们把课本附录中的10首古诗全部默写下来。

贪玩的我一下子呆住了,平时背得滚瓜烂熟的诗句就像泥鳅一般逃得不知所终。

一天后,看到作业本上四处绽放的红红的“×”,我没有反思自己,反而埋怨您事先不打招呼,害得我出丑。

您要求我们将每个错字改正后,用红笔抄写10遍,还说下次再错就要成倍地抄,我们敢怒而不敢言,私底下骂您是冷血动物、虐待狂。

在您的督促下,我加倍努力学习应该背诵的古诗词。

如今,试卷上那些古诗填空题,我一气呵成。

试想,要不是您当初的突然袭击外加罚写,那些古诗词怎么会在我的大脑里安家落户,随时听候差遣呢?

还有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您全部让我们自己去注音、解释,还逼着我们对课文提出三个以上不同类型的问题,并要求我们自己写出答案,弄得我们苦不堪言。

当我们刚停下来喘口气时,您又想出一些新花样来“整”我们,还说什么懒老师才能带出勤学生,当我们被那些“刁钻古怪”的问题搞得焦头烂额时,您不但不帮忙,反而在一旁“幸灾乐祸”。

有好几回,我们都发誓不做您的那些怪问题,可大家谁也不愿意向您低头认输,我是第一个。

看到作文题,我不由想起了那次周记,懒惰的我找出上小学时买的一本作文选,抄了一篇关于养兔的作文交差。

谁知,过了几天,您讲评周记时,把我的那篇“克隆作文”狠狠“表扬”了一番,还让我给全班同学“介绍经验”。

老师,您不知道当时我的脸有多烫,手中的作文本就像一堆火。

台上那短短几分钟,真比台下一年还难挨啊!

当时,我真是恨死您了。

打那以后,您布置的周记打死我也不敢去抄什么“优秀作文”了,要躲过您那双“火眼金睛”可太难了。

后来,我又被您请到讲台上介绍过几次经验,那几次,我可是昂首挺胸走上去的。

渐渐地,我爱上了作文,而且还成了您麾下的一名写作高手!

此刻,笔在作文稿纸上跳着欢快的舞蹈,倾泻出我的感受:

老师,谢谢您!

您对我的教诲与帮助,是我今生最宝贵的财富。

祝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您的学生:

小海

2012年6月26日

【金指一点】 本文运用反衬的手法,先极力描写对语文老师的某些做法的不理解甚至抵触情绪,在“背古诗”、“默生词”、“抄作文”三件典型事件中,作者一开始均有强烈的抵触情绪,但后来“试卷上那些古诗填空题,我一气呵成”、“大家谁也不愿意向您低头认输,我是第一个”、“成了您麾下的一名写作高手!

此刻,笔在作文稿纸上跳着欢快的舞蹈”,最后倾泻出我的感受“老师,谢谢您!

您对我的教诲与帮助,是我今生最宝贵的财富”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和尊重之情,感染力极强。

另外本文除感情浓烈、主旨突出、语言流畅、感染力强等优点外,还有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合乎写作规范,即一是格式正确,称呼、问候、正文、结语、署名、日期六个部分一应俱全;二是段意单一、内容完整、长短适宜,这些是书信类作文的基本要求。

抒情方法与情感传达

一、抒情方法

从情感的表达方式上讲,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是指情动于心而发于外的一种直接抒发,也就是作者不借用其他方式而直接倾吐胸中的感情。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中国!

”这是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比较直白、热烈,多用带有浓重感情色彩的判断句、陈述句等,同时经常会在句中使用感叹词,如“好美啊”、“真想你呀”。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指作者不是直接来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