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长幼有序谁主张谁优先同参与共受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4382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长幼有序谁主张谁优先同参与共受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幼儿园长幼有序谁主张谁优先同参与共受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幼儿园长幼有序谁主张谁优先同参与共受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长幼有序谁主张谁优先同参与共受益.docx

《幼儿园长幼有序谁主张谁优先同参与共受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长幼有序谁主张谁优先同参与共受益.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长幼有序谁主张谁优先同参与共受益.docx

幼儿园长幼有序谁主张谁优先同参与共受益

家园共育资源共享《长幼有序:

谁主张谁优先,同参与共受益》

  家有俩宝,维护家庭的和谐关系是每个成员的重大责任。

当然,爸爸妈妈是和平的主导者,要练习和掌握一些有效的“技术”。

传统观念中的“长幼有序”放在当下的家庭教育环境中也是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

  

“长幼有序”具体来说,就是要依照子女的自然次序实施教育,“谁主张谁优先,同参与共受益”。

  

老大能跑了,就没有必要让他爬着等老二  

老大比老二多多少少是要年长些的,所以其发展肯定也比老二快一些。

那么就没有必要为了老二而让老大放弃自己已经能做的事情,迁就老二。

就像老大已经会跑了,就没有必要非要为了等着老二而一起爬。

看到老大可以走,老二释放潜能跟着要学走,我们不会硬性地说“不”。

老大已经有了亲子共读的习惯,喜欢听父母读故事,老二能不往跟前凑吗?

  

如果对读什么书、读的速度等等有分歧,最好是“压制”老二,告诉老二:

“这是大宝喜欢的书,现在是大宝的读书时间,你要是喜欢听呢就跟着大宝听;要是不喜欢听呢,就去玩别的东西,或者自己看书。

”一般情况下,老二总是舍不得放过凑热闹的机会。

反过来也一样,到了老二的专属时间,也要依着老二的习惯来安排。

这样的结果是二宝对一些好童书同样感兴趣,增加了两个孩子的共同点。

要是还有分歧,我们的做法是指点一下,告诉他们谁提出要求就主动找对方商量去。

这样做也从小锻炼了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

  

让老大老二各自生长出自己的特性  

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多子女家庭_般会对老大抱以高期望。

要是老大是儿子,也会有对男孩传统上的“后继有人”和“光宗耀祖”的期望。

  

家人对老大还是老二的重视也会受到一些特定因素的影响。

这种重视也会对孩子的发展有些影响。

出生次序不会决定子女将来发展的模式,但在一些细节上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

  

生老大的时候,我们夫妻一致决定健康、安全地把老大培养成他自己能成为的那个独立的人,不用去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_截止到目前为止,我们觉得自己做得还不错,基本上顺着儿子的天性。

当我们开始孕育老二的时候,好像没有特意去想应该给老二怎样的成长环境。

我们知道老二的天性,同样想着不用去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问题是,“别人家的孩子”更多是在谈论中,堵住耳朵、闭上嘴巴就不存在了,家里有了老二后,老大和老二总在对方的面前晃啊。

  

好在,老大老二共存以来,他们似乎没有感受到爱的缺少,从没有一次提到、抱怨父母对他们的爱有偏差。

兄妹俩的成长状态,让我们相信他俩都感觉到了父母满满的而不是各一半的爱。

特别是老大,从未表现出妒忌和失落,反而非常乐于照顾和保护妹妹。

  

于我而言,对儿子的期望显然是大于女儿的。

这表现在育儿行为上,就是我对儿子的要求严于女儿。

这其中当然也有更复杂的因素:

比如养育老大的一些经验教训可以用在老二身上,比如传统的地域文化(山东人)对老大的自然期望,比如国外的“更多的爸爸妈妈更偏心老大”的科学研究结论。

  

前二者看来是中国人的“模糊的”说法,而后者是有着数据研究支撑的“科学结论”。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人类和社会发展学教授凯瑟琳·孔戈尔曾对384对兄弟姐妹及其父母进行研究,发现65%的母亲和70%的父亲表示自己偏爱某—个孩子,这个孩子通常是老大。

研究人员认为这个调查出来的比率比实际偏低,因为在研究过程中,父母们总是尽量掩饰自己的偏心。

  

把这些说法结合起来,我会觉得:

对老大的严是不是也是一种“偏心”的表现呢?

  

要是换个不至于影响平衡的说法:

我对老二的期望降低了,这个降低不是放任,而是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

  

于是,他们各自发展出不同的特点。

比如,老二的自律性优于哥哥,老大的韧性优于妹妹;老大随和,老二随性;老大厚道,老二竞争意识强;老大包容性强,老二有自己的主意。

  

就我的观察,像我们家两个孩子这样的兄妹组合,相差不到三岁,哥哥会被妹妹往下拉,比同龄的独生子会更幼稚,妹妹会被哥哥往上拉,比同龄的独生女更成熟。

  

好在是兄妹组合,我们家基本上能保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老二崇拜老大。

但老二作为女孩具备心理早发育的特点,她经常要跟老大比一比。

比如哥哥刚上小学的时候,妹妹才上中班,我们跟哥哥做的一些对付学业的游戏,比如“汉字听写大会”、每周一诗,等等,妹妹都踊跃要求参加。

但是结果肯定是每次都是哥哥跑在前面。

这个时候,妹妹会哭鼻子,不服气。

我们会对她说:

“你还是个小小孩,而哥哥是小学生,你能参与、敢于比赛已经很厉害了。

”  

父母在老大与老二教育上的感悟,让他们彼此受益  

老大的出生才使得我们成为了爸爸妈妈,在还没有计划生老二的时候,老大完全是被当作独生子来承受我们对他的爱和期望的。

当然,那时也不知道在老大教育上犯的错能成为女儿的福音。

比如,我看资料说,孩子啼哭时间长点儿没关系,我们可以延迟满足,于是就放任儿子哭上半小时;比如,在杭州,我对儿子乱拿餐桌上别人的饮料喝大光其火,完全忘了他才2岁出头,跟他讲了半天道理,甚至打了他的小手心……  

老二的出生,又是女儿,一下子软化了我的育儿心态,也直接影响了老大的人生。

老二的出生也让我和老大更加亲密起来。

不是弥补,而是自然而然的变化——或许这也是老二帮助老大的另外一个方式。

  

在老二3~6岁这一段时间内,老大处于精神上的支配地位,他做的事情,老二特别愿意模仿。

有了老大的示范,以及老二因为模仿的“勇于尝试”,对老二的发展影响巨大。

如果在策略上采取“优先满足老大需求”的一些具体措施,老二的发展有着明显的“虽后发却不落后”的优势。

  

在我家的亲子共读中,老二1岁多可以听我们读绘本的时候,我们依旧选适合老大的书,老二一般都会在旁边蹭听;老大4岁多开始看动画片(英文为主)的时候,刚满2岁的老二也“被迫”跟着看,以至于她的理解力和英语听力在润物细无声中被拔高了很多。

  

反过来,老二对老大的影响在哪里呢?

  

老二会拖老大成长的后腿。

老大会显得比同龄孩子多一点点童心,这也帮助父母做出很大的调整:

因为对老二期望的不同,顺便也调整了对老大的期望。

毕竟想来觉得不公平啊,在大多数家庭中,老大通常最高、最健康,因为在老大小时候没有人跟他争抢资源。

2007年挪威的一项研究表明,老大的智商比弟弟妹妹们平均高出3分,部分原因就是老大在人生早期阶段占据了父母的全部注意力。

  

前文说到老二特别愿意去跟老大比一比,进而乐于也善于跟他人竞争。

因为竞争的数量多,锻炼多,发展出老二特有的精明能干。

而老大因为有着天生的要去照顾弱小的心理,会产生“不去跟你比”的情形——这一点对老大的成长影响甚大。

我想,在很多的老大身上体现出的“温良恭俭让”就是这么锻造出来的吧。

  

不过,因为有了两个孩子,所以知道有些事情是孩子的天性,不是外力可改变的,所以我们会更加尊重孩子的天性。

若是父母因之做出了教育理念和行动的调整,其实受益的依旧是老大。

  

儿童的发展虽然有一定之规,但绝不是我们熟知的一、二、三步奏,或者是如流水线上生产产品,不是我们可以预期、把握的一种经验,而是各种因素与环境造成的一种复杂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

老大老二顺序,兄弟、兄妹、姐弟、姐妹的组合,确实对孩子的心理与人际关系发展有些影响,但发挥关键作用的外部力量还是家人间的亲密关系。

  

亲子关系亲密与否,有个超级简单的衡量物——时间。

这也是陪伴为何如此重要的原因——陪伴的多寡意味着亲密关系的程度,也意味着孩子们被关注、被重视、被爱的程度。

要家庭关系密切,显然父母与子女们要常在一起,并不只是全家人,也包括父母跟其中的任一个。

  

最近我体会到:

成为两个孩子的父母,已经承担了更多的重担,如果我们能“少做一些”,照顾好自己,良好的家庭关系会有更有养分的土壤,老大老二的成长会有更滋润、更丰富的空间。

我们的爱也会弥漫其中,让子女感受到满满的爱。

  

摘自《少年儿童研究》(京),2017.5.25~27

摘自:

《家庭教育导读》2017.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