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略号前后的标点用法.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8432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略号前后的标点用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省略号前后的标点用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省略号前后的标点用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省略号前后的标点用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省略号前后的标点用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略号前后的标点用法.doc

《省略号前后的标点用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略号前后的标点用法.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省略号前后的标点用法.doc

省略号前后的点号如何处理?

一概省略?

全部保留?

还是……?

纯属多余

省略号前后的点号如何处理,在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中,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但文件中的例句,其实已经提供了答案。

请看例句:

“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这里省略号前后都没有其他点号。

我觉得应该照此办理。

道理其实很简单,既然连文字都省略了,标点符号还留着干啥?

(赵 乙)

大势所趋:

不用

我查了鲁迅的《呐喊》,省略号共用了二百多处。

多数是点号用在前面,如“杀革命党。

唉,好看好看,……”;一部分干脆不用,如“什么都有:

稻鸡,角鸡,鹁鸪,蓝背……”;而用在后面的最少,只有《药》三例,《明天》二例。

如:

“嘴里哼着说:

‘这老东西……。

’”由此可见,省略号前后标点的用法,确实是个问题,不但各人的处理方法不同,就是同一作家,也会“随心所欲”。

依我的看法,不用是大势所趋。

不用,既不影响读者对语言的理解,又符合方便经济的原则,何乐而不为呢?

(娄 底)

顿号可省

请看下列句子:

“走进商场,琳琅满目,家用电器空调、冰箱、电视机、录音机、……可谓应有尽有。

”这里,省略号前的顿号是应该省去也是必须省去的。

这是因为,顿号表示的是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既然“录音机”后面的词语已省略,顿号也就同时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因为词语和标点符号是不能并列的。

而这样的差错并不鲜见,如袁珂校注的《山海经》:

“巫咸、巫即、……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省略号前的标点同样应该省去。

(李美仙)

省略号是标号

我想提请大家注意一个问题:

省略号是标号而不是点号!

省略号虽然也能起到停顿的作用,但这种停顿的提示是不明确的,因为省略号也可能省掉的是个别词语而不是整个句子,因此在实际阅读过程中,人们往往会犹犹豫豫,不知如何掌握停顿和语气。

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阅读质量。

请读读下面这句话:

“我想,你应该去看看黄哥、李姐……他们这一家人,早不是先前的景象啦!

”一般人读到省略号处,总要试探地看看能否和后面连在一起,不敢轻易停顿。

与其让读者猜谜,还不如干脆加上点号。

一概加上容易规范,而视情况具体掌握,则难免继续出现混乱。

(孙 山)

不要舍本求末

标点符号是文化发展的产物。

郭沫若曾说过:

“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

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而无眉目。

”省略号前后的点号如何处理,关键要看这些点号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如果有助于理清句子的结构,方便读者的阅读,那是万万省不得的。

比如:

“这几年里,我去过山东、福建、浙江、安徽、四川、辽宁……福建、浙江的水,四川、辽宁的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省略号后面如果不加一个逗号或者句号,两个句子便有“粘连”在一起的感觉,造成视觉上的困惑。

为了省一个标点符号而导致行文眉目不清,岂不是舍本求末的做法?

(钱 翱)

请看两个例句

在说出我的观点以前,请大家先看两个句子:

一、该厂可以生产电机、电表、电线……多种产品。

二、该厂可以生产电机、电表、电线……,多种产品在省级评比中获奖。

在第一个句子中,省略号后是不能加点号的,因为“多种产品”和“电机、电表、电线”是同位结构,它们是“生产”的宾语,中间不能用点号断开。

在第二个句子中,省略号后是不能不加点号的,因为“多种产品”和前面的句子没有关系,它是“获奖”的主语。

只有在省略号后加上句号或者逗号,这个句子的结构才清晰无误。

因此,我的观点是:

有时,省略号后的点号是省不得的。

(陶廷桢)

问号、叹号不可或缺

省略号前面的句子,如果是疑问句或感叹句,其疑问或感叹语气自然紧附于后,同后面省略的内容无关,那么一定要用上“?

”或“!

”。

且看曹禺《日出》中的一个例句:

“(连忙打电话)喂喂,是新报馆么?

我姓潘,我是潘四爷呀!

……我找总编辑张先生说话。

快点!

快点!

……什么?

出去了?

他刚才?

……哦,他刚出去。

……你知道他上哪儿去了么?

……不知道?

……混蛋!

”这个句子中的省略号,是为了表现通电话时断断续续的说话过程。

在省略号的前面,既有叹号,也有问号,这就把“潘四爷”说话时的神态和腔调完全表现出来了。

我认为这样处理是合理的。

若是把这些符号去掉,非但达不到现在的表达效果,甚至连句子都会读不通顺。

(宏 波)

句子是否完整

省略号前的点号如何处理,关键是看前面的句子是否完整。

如果是个完整的句子,问号、叹号毫无疑问应该保留,即使是句号同样也应该保留。

因为省略号不能改变前句既定的语义和语调。

不然,既会破坏前句的准确与完整,而且还会影响后句与前句的衔接和贯通。

省了一个标点,导致如此后果,这是得不偿失的。

如果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情况便大不一样,不仅顿号应删,逗号、分号同样应该删去,因为这些标点只表示句内停顿,而紧随在后的省略号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保留这些点号,只会隔断文气,影响阅读。

(刘理忠)

冒号酌情处理

省略号前如果是冒号,我认为应该酌情处理。

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省略号在引号内,冒号必须保留。

如:

“出发前,王班长语重心长地说:

‘……一定要记住我们班的传统。

’”

二、省略号和冒号直接连接,省略号后面还有其他文字,冒号应该保留。

如:

“赵老师多次说过:

……提问的人傻五分钟,不提问的人傻一辈子。

三、省略号和冒号直接连接,省略号是引号内的最后部分或者在段末,冒号不宜保留。

如:

“在这关键时刻,我想起了革命烈士方志敏曾经说过……”

(李 思)

特殊语气 特殊处理

问号和叹号是用来表示特殊语气的,在省略号前应该保留,在省略号后同样应该保留。

否则,表达的意思可能适得其反。

“他去过北京、南京、上海……”和“他去过北京、南京、上海……?

”一个是陈述句,一个是疑问句,如果去掉后者的问号,怎么分得清楚?

有时,句子中也许有疑问词可以起到提示作用,如“你怎么知道他去过北京、南京、上海……”但还是以用上问号为好,增加表述的清晰度。

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举过两个例子:

“你以为……?

”“这未免太……!

”这两个句子都没有说完,但作者为了表达特殊语气,用上了问号和叹号。

我认为这样处理是正确的。

(周其五)

以不省略为上策

有人说,连内容都省了,省略号后的标点为什么不能省?

其实话不能这么说。

问号、叹号不能省,毋庸赘言,就是句号也不能省。

因为句号一省,两个句子就会“剪不断,理还乱”,相信读书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尴尬。

非但如此,我现在想说的是,在省略号后面,连逗号、分号之类也以不省略为上策。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分清句子内部的结构,知道到哪里是正常的停顿,把内容省略和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之类区别开来,不至于因为缺一个点号而曲解了作者的意思。

(李 坚)

话说例外

省略号前后能否保留标点符号,我基本上是个保留派,但仔细想想,也有例外,特提出以下几点,供各位参考:

一、省略号用于句首,前后都可不加点号,如“……同志们,这张党员登记表的历史就是这样”。

二、省略号独占一行,标示该行省略或整段省略,前后都可不加点号。

三、省略号标示沉默不语,前后都可不加点号,如“‘……’张闻天痛苦地摇摇头”。

四、省略号是引号内的最后部分,为了避免标点太多,版面显得琐碎,省略号后可以不加点号。

五、省略号位于段末,无“后顾”之忧,除特殊语气外,省略号后可以不加点号。

(吴 柳)

一个点号足矣

省略号前后的点号如何处理,我的体会是可以全都不用,却不能全都用。

标点的作用是使文章眉目清楚,用上一个点号,足以达到目的。

如果前后都用,就会三个符号并列,有时还会出现引号,就会四个符号并列,实在有点“不堪入目”。

举个例子:

“1964年,作者回到北京,写出了一部长篇,还改编了一个剧本,……。

‘文革’开始,大祸临头。

”省略号前的逗号,实在是不必加的。

(郑维栖)

编 者 附 言

本以为是一个小问题,谁知讨论起来却是众说纷纭,而且很难一言以蔽之。

编者认为首先要明确两个前提:

一是这里讨论的是省略号前后的点号问题,引号、括号等标号可以照常使用,不在讨论范围之内;二是点号是指本该有的点号,如要表现说话断断续续之类,原本没有点号可言,也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经过讨论,编者倾向于接受以下的观点:

省略号前的点号,关键是看前面的句子是否完整。

凡是完整的句子,问号、叹号、句号均应保留,因为后句不应改变前句既定的语义和语气;如果是不完整的,除冒号要酌情处理外,逗号、分号、顿号皆不必或不该保留。

省略号后的点号,除处于段末或引号内句末者外,原则上皆应保留。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有助于分清句子的结构,提高表达的清晰度。

这也正是我们使用标点符号的目的

省略号的误用

一、该用言辞用了省略号

*

(1)我国第一枚地对空导弹、第一台航空发动机,还有……都在这里诞生。

(2)我国第一枚地对空导弹、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等都在这里诞生。

(1)是连贯的说明,不是列举省略或说话中断,既然用了“还有”,就得把还有什么说出来,不能以省略号代替言辞。

如果是列举的省略,“还有”二字不能用,要使省略号与列举的项目直接相连。

但这里列举的项目还太少(不到三项),以不用省略号为好,可在“发动机”后加“等”,把“还有……”删去,如例

(2)。

二、在该用其他标点处用了省略号

*

(1)“其实你不该去信。

我妈要是晓得我现在……”她只说了半句就连忙咽住了。

*

(2)“快去告诉丘吉尔,我已经找到那座失落的城市,它在……”他的话音未落便中箭身亡。

*(3)长了,又长了,还是长……这是近来观看一些电视连续剧的突出感觉。

(1)

(2)不是说话断断续续,而是突然中断,省略号改为破折号才对。

例(3)是题为《长长长》的文章中的一句话,作者翻来覆去讲的是一个意思,即嫌一些连续剧过长,没有其他意思被省略,省略号可以改为破折号以总括上文,突出作者的观感,也可把省略号改为逗号。

   三、多用省略号

*

(1)为什么中小学生满口脏字?

为什么一些摩登女郎徒有其表,一张口就是污言秽语……?

*

(2)所谓改编,就是把小说、话剧、歌剧、报告文学……等等文艺作品改写成电影剧本的意思。

*(3)第八届亚运会是规模最大的一届,但到底有多少运动员,多少记者,多少奖牌?

……诸如此类的细节,只有查资料才能解决。

*(4)现在对信息有种种界说,但通常大都承认,如消息、信号、情报……特别是事实与数据,都是信息。

*(5)打开报纸,满纸“界面友好”、“功能强大”……云云,让人恨不得马上就掏钱。

*(6)世界上一年大约需要10亿双运动鞋,仅美国在1990年就买了1亿双……

(1)第二个问句是个完整的句子,末尾看不出有什么省略,省略号可删去。

如果问句后面有省略,要把省略号改在问号的后边。

(2)(3)有“等等”、“诸如此类”的字样,不必重复使用表示同样意思的省略号。

例(4)省略号可改为逗号,前面有“如”字表示举例,不加省略号,读者也知道“信息”不限于所举的三种。

例(5)“云云”已表示有所省略,在加省略号是多余的。

例(6)“仅”表示只举一个例子,不用省略号读者也知道还有其他例子未举。

四、少用省略号

*

(1)王大瑞带着一脸的困惑问:

“这位马小姐是?

柏志林说:

“马小姐可不是一般人物,是我们公司公关部经理。

(2)“你带着孝呢。

难道是……?

”(《尤利西斯》中译本285页)

(1)问号前要加省略号,以表示因为不明马小姐的身份,有话没说出,例

(2)的问号前有省略号可供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