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泵流量控制系统设计.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415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泵流量控制系统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水泵流量控制系统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水泵流量控制系统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水泵流量控制系统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水泵流量控制系统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泵流量控制系统设计.doc

《水泵流量控制系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泵流量控制系统设计.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泵流量控制系统设计.doc

学号:

课程设计

题目

水泵流量控制系统设计

学院

自动化学院

专业

自动化专业

班级

1005班

姓名

指导教师

刘小珠

2014

1

10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自动化1005

指导教师:

刘小珠工作单位:

自动化学院

题目:

水泵流量控制系统设计

初始条件:

1.课程设计辅导资料:

“过程控制系统和应用”、“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过程控制仪表及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及仪表”等;

2.先修课程:

仪表与过程控制系统等。

3.主要涉及的知识点:

过程控制仪表、控制系统、被控过程等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课程设计时间:

1.5周;

2.课程设计内容:

根据指导老师给定的题目,按规定选择其中1套完成;

本课程设计统一技术要求:

研读辅导资料对应章节,对选定的设计题目所涉及的生产工艺和控制原理进行介绍,针对具体设计选择相应的控制参数、被控参数以及过程检测控制仪表,并画出控制流程图及控制系统方框图。

3.课程设计说明书按学校“课程设计工作规范”中的“统一书写格式”撰写,具体包括:

①目录;

②摘要;

③生产工艺和控制原理介绍;

④控制参数和被控参数选择;

⑤控制仪表及技术参数;

⑥控制流程图及控制系统方框图;

⑦总结与展望;(设计过程的总结,还有没有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⑧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至少500字);

⑨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

⑩其它必要内容等。

时间安排:

具体时间

设计内容

1月1日

指导老师就课程设计内容、设计要求、进度安排、评分标准等做具体介绍。

学生确定选题,明确设计要求

1月2日

开始查阅资料,了解系统生产工艺和控制原理。

1月3日

确定系统所需检测元件、执行元件、调节仪表技术参数

1月6日—1月7日

确定控制流程图及控制系统方框图

1月8日—1月9日

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1月10日

答辩并上交课程设计说明书

指导教师签名:

2013年12月27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1设计目的与要求 2

1.1设计目的 2

1.2设计的意义 3

1.3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3

2系统结构设计 4

2.1控制方案 4

2.2系统结构 4

3各个环节的设计方案 5

3.1被控变量与控制变量选择 5

3.1.1被控变量选择原则 5

3.1.2控制变量选择原则 5

3.1.3本系统被控变量与控制变量的选择 6

3.2检测环节设计 6

3.2.1检测环节设计原则 6

3.2.2本系统检测环节设计 7

3.3执行器设计 8

3.3.1执行器设计原则 8

3.3.2本系统执行器设计 8

3.4调节器设计 9

3.4.1调节器正反作用选取 9

3.4.2调节器规律的选择 9

3.4.3调节器参数整定 12

4总结与展望 14

5心得体会 16

参考文献 17

武汉理工大学《仪表与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自动化技术在工业,农业,科技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过程控制通常是指连续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是自动化技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其应用范围覆盖石油、化工、制药、生物、医疗、水利、电力、冶金、轻工、纺织、建材、核能、环境等许多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事务地位。

过程控制的主要任务是对生产过程的有关的参数进行控制。

使其保持恒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在保证总质量和生产的前提下,使连续型生产过程自动地进行下去。

连续生产过程中,流量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

在连续生产过程中,有各种物料在工艺设备间传送。

为了有效地进行生产操作和工艺控制,经常需要测量介质(液体、气体和蒸汽等)的流量。

同时,为了进行经济核算,也需要知道在一段时间内流过的介质总量。

所以,流量监测是控制生产和进行经济核算所必需的一个重要手段。

按照控制任务要求,流量控制系统一般是定值的,根据较快较准较稳得性能要求,采用单闭环控制系统,控制规律是PID控制规律。

闭环相比开环可以减小误差,满足需要。

流量控制系统一般有四部分组成,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以及流量检测传感变送器。

控制器的输入由给定与反馈的偏差决定,控制器的输出控制调节阀,从而控制被控对象。

传感变送器将被控变量检测并变送到输入端与给定进行比较,得到的偏差作为控制器的输入,闭环控制系统是按偏差控制的,因而性能比较优越。

我本次进行的课程设计是仪表与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题目是水泵流量控制系统设计,设计一个闭环流量控制系统,使流量能满足要求,从而保证总质量和生产的前提下,使连续型生产过程自动地进行下去。

关键词:

过程控制流量控制闭环控制系统

水泵流量控制系统的设计

1设计目的与要求

1.1设计目的

水泵流量控制系统系统原理图如图1-1所示。

给定量Qs

偏差Qi

调节器

D/A

电子阀

流量对象内容器

扰动f

流量变送器

无纸记录仪

A/D

反馈Qf

-

+

图1-1水泵流量控制系统原理图

PID智能调节器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对一个工业过程控制对象进行仪表设计与选型,使学生加深对仪表控制及其理论与设计的进一步认识。

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工业生产过程经常遇到的压力、流量、液位及温度控制系统,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的巩固与提高理论教学效果。

如图1所示,这是一个流量控制系统原理图,按照生产的要求,一般设计成定值控制系统,要求流量稳定在某个值,根据较快较稳较准和抗干扰的性能要求下,采用单闭环控制结构和PID控制规律,闭环控制系统相比开环系统,性能更加优越。

对自来水厂用泵将水打入水槽(泵1和泵2同时用),以备下一道工艺生产需要,进行设计将流量控制在500±3立方米/小时,以满足生产要求。

1.2设计的意义

本次课程设计是为《过程控制仪表》课程而开设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是对以前学的《传感与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仪表与过程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前期课堂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使学生加深对过去已修课程知识的理解,运用本课程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综合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解决生产过程控制领域的实际问题,为学生今后从事过程控制领域的工和学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它能使我们更可能早的接触到生产过程领域的知识,因此本次此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3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了解被控对象及自来水厂的生产工艺

(2)、绘制水泵流量控制系统方案图

(3)、确定系统所需检测元件、执行元件、调节仪表技术参数

(4)、撰写系统调节原理及调节过程说明书

2系统结构设计

2.1控制方案

整个过程控制系统由控制器、调节器、测量变送、被控对象四部分组成。

在本次过程控制系统中控制器为计算机,采用的算法为PID控制规律,调节器为电磁阀,测量变送为HB、FT两个组成,被控对象为流量PV。

结构组成如下图3-1所示。

当系统启动后,水泵开始抽水,通过管道将水送到水箱,由HB返回信号,判断是加大调节阀流量还是减小调节阀流量。

若需要加大(即水位过低),则通过电磁阀控制流量的大小,加大流量,从而保证流量控制在500±3立方米/小时;若不需要,则通过电磁阀使流量保持或减小。

2.2系统结构

过程控制系统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为控制器、调节器、被控对象、测量变送。

本次设计为流量回路控制,即为闭环控制系统,如下图2-1。

计算机

控制器

电动调节阀

管道

流量检测传感器

SP

PV11

-

PV

图2-1流量单回路控制系统框图

3各个环节的设计方案

3.1被控变量与控制变量选择

3.1.1被控变量选择原则

根据被控参数的选择与生产工艺密切相关,被控参数的选择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选择能直接反映生产过程中产量和质量,又易于测量的参数作为被控参数,称为直接参数法。

如果生产过程是按质量指标进行控制,按理应以直接反映产品质量的变量作为被控参数,但有时由于缺乏检测直接反映产品质量参数的有效手段,无法对产品质量参数进行直接检测;虽能检测,但检测信号很微弱或滞后很大,直接参数检测不能及时、正确地反映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

这时可以选择与质量指标有单值对应关系、易于测量的变量作为被控参数,简介反映产品质量、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

在选择被控参数时,还要求所选参数有足够的灵敏度。

选取被控参数的基本原则是首先考虑选择对产品产量和质量、安全生产、经济运行和环境保护具有决定性作用、可直接测量的工艺参数为被控参数;当直接参数不易测量,或其测量之后很大时,应选择一个易于测量,与直接参数有单值关系的简接参数作为被控参数;同时兼顾工艺上的合理性和所用仪表的性能及经济性。

3.1.2控制变量选择原则

设计单回路控制系统时,选择控制变量的原则可归纳为以下几条:

1)控制变量应是可控的,即工艺上允许调节的变量。

2)控制变量一般应比其他干扰对被控参数的影响灵敏。

为此,应通过合理选择控制变量,使控制通道的放大系数大、时间常数小、纯滞后时间越小越好。

3)为使干扰对被控参数的影响小,应使干扰通道的放大系数尽可能小、时间常数尽可能大。

扰动引入系统(控制通道)的位置要远离被控参数,尽可能靠近调节阀(控制器)。

4)被控过程存在多个时间常数,在选择设备及控制参数时,应尽量使时间常数错开,使其中一个时间常数比其他时间常数大很多,同时注意减小其他时间常数。

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控制器、调节阀和测量变送器时间常数的选择。

控制器、调节阀和测量变送器(三者均为系统控制通道中的环节)的时间常数应远小于被控过程中最大的时间常数(这个时间常数一般难以改变)。

5)在选择控制变量时,除了从提高控制品质的角度考虑外,还要考虑工艺的合理性与生产效率及生产过程的经济性。

一般不宜选择生产负荷作为控制变量,因为生产负荷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产量或者用户的需求,不允许控制。

另外,从经济性考虑,应尽可能地降低物料与能量的消耗。

3.1.3本系统被控变量与控制变量的选择

由设计任务和以上分析可知,本系统要求维持出口水流量恒定,并且出口流量也是易于检测的,所以选择出口水流量作为该系统的被控变量。

在选择控制变量时,要从所有允许控制的变量中尽可能地选择一个对被控参数影响显著、控制性能好的输入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水的流量是较易于控制的,通过调节阀就可以控制住,所以选择水的流量作为本系统的控制变量。

3.2检测环节设计

3.2.1检测环节设计原则

过程控制系统中的检测元件指的是用于参数检测的传感器、变送器。

传感器、变送器完成对被控参数以及其他一些参数、变量的检测,并将测量信号传送至控制器。

测量信号是调节器进行控制的基本依据,被控参数迅速、准确地测量是实现高性能控制的重要条件。

下面介绍传感器、变送器选择的一些原则及使用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1)传感器、变送器测量范围与精度等级的选择

在控制系统设计时,对要检测的参数和变量都有明确的测量精度要求,参数与变量可能的变化范围一般都是已知的。

因此,在传感器与变送器的选择时,应按照生产过程的工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