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络傅盛软件消费化时代拿什么打动用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4157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山网络傅盛软件消费化时代拿什么打动用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金山网络傅盛软件消费化时代拿什么打动用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金山网络傅盛软件消费化时代拿什么打动用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金山网络傅盛软件消费化时代拿什么打动用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金山网络傅盛软件消费化时代拿什么打动用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山网络傅盛软件消费化时代拿什么打动用户.docx

《金山网络傅盛软件消费化时代拿什么打动用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山网络傅盛软件消费化时代拿什么打动用户.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山网络傅盛软件消费化时代拿什么打动用户.docx

金山网络傅盛软件消费化时代拿什么打动用户

金山网络傅盛:

软件消费化时代,拿什么打动用户?

傅盛  我记得当年第一次拿到iPhone,正在和几个产品经理开会。

  我问他们:

如果你是做手机的产品经理,会设计这么大屏吗?

  他们说:

不会,因为现在流行的是全键盘啊。

  我又问:

如果你是一个诺基亚的产品经理,会这样设计吗?

  他们说:

不会,这么大屏幕不能待机七天啊。

  没错,当时大家就是这个反映,电池特别差,每天必须充电,要知道,当时市面上流行的都是待机三天以上的手机。

当时大家都在吐槽iPhone耗电太厉害,只能持续通话三十分钟。

  后来,一个死忠果粉站出来说:

如果乔布斯觉得我们打电话三十分钟就够了,那我们就只打三十分钟。

  乔布斯是如何做到改变用户习惯的呢?

我想说的是:

无论是简洁美观的图形界面,还是人性化的Home键设计,苹果所做的一切都在于围绕用户体验。

而推动这一结论形成的背景是什么?

就是软件的消费化。

  什么是软件消费化?

让我们回顾一下软件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起初,软件就是工程师的玩物。

你必须具备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至少在你上机之前,得先学学二进制,而且需要学厚厚的一本书之后才能开始摸计算机。

那时所有的计算机接触人员都得经过系统化的初级训练。

那个时候所有的计算机接触人员全部都经过至少是系统化的初级训练,所以你记得那个时候几个命令,被大家所熟记,而且显得很有范儿,所以当Win95出来的时候,我们几个非常的痛心,这连女生都会用的,以前的时候,教女生几个命令行都过瘾,各种参数,找出你硬盘中的东西。

  那个时候第一批人是真正的程序员,那个时候不讲究交互性,我见过很多年以后还顽固的守在命令行编程的那些程序员,因为学了那么多,实在舍不得扔掉,显得多么像专家。

  第二波浪潮是随着Windows95的出现,电脑已经开始进行第一次扩展,从编程工具变成了办公工具,就是以office、wps为首的这一代,图形化界面开始出现。

因为不是程序员在用了,而是一帮所谓白领在用,之前也要经过系统化的学习,学习是用户界面。

我有一个比喻,你会发现photoshop的书一定是最多的,第二多的书是office的书,各种各样的技巧、命令、快捷方式,等等。

  第三波浪潮是电脑和电器的消费化。

此后,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像使用电视一样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进入移动互联网,软件搭上了快消化的列车,消费化的趋势愈演愈烈,同时表现出两大显著特征——交互性设计的极简主义和设计美感的极致追求。

  首先说交互性设计。

在Windows阶段,电脑桌面放着开始菜单,无数的内容一层一层地被叠加进去。

今天,手机变成了摇控器,桌面上就简单几个按钮,也不需要从开始菜单来回倒腾。

其实,这就是交互性的极简设计。

  至于美感,老实说,以前的很多软件都忒难看,譬如诺顿、PC2,每个按钮都被规定死死的,毫无美感。

如果你要问:

猎豹浏览器为什么会在第一款推出的时候选黑色皮肤?

其实,追求的就是一种美感。

当然,我们做得还不够。

我仍在不断反思,自己在这方面花的时间是否够多?

是不是足够重视?

记得刚做可牛的时候,包括金山毒霸,那时设计的图标都不是很漂亮,有一次雷总(雷军)给我打电话,我说我们的确有一点粗糙,其实最关键还是自己要重视。

后来,我想这是有道理的。

今天这个时代变了,设计美感所带来的这种穿透力已经远远超过很多东西,尽管不是唯一。

  但我们依然可以用它来解释开篇所提到的苹果式成功。

最大的关键还在于:

你有没有真正地认识到它的风靡不是一次简单的营销事件,而是通过颠覆性的人性化设计和极简主义带来的美感撬动了用户的心弦,不管这个心弦会持续多久,但是,它真的撬动了。

  最后,再把视野拉开一点,你会发现:

软件消费化的趋势才是苹果得以撬动用户心弦的最根本所在。

责任编辑:

芮益芳

傅盛  我记得当年第一次拿到iPhone,正在和几个产品经理开会。

  我问他们:

如果你是做手机的产品经理,会设计这么大屏吗?

  他们说:

不会,因为现在流行的是全键盘啊。

  我又问:

如果你是一个诺基亚的产品经理,会这样设计吗?

  他们说:

不会,这么大屏幕不能待机七天啊。

  没错,当时大家就是这个反映,电池特别差,每天必须充电,要知道,当时市面上流行的都是待机三天以上的手机。

当时大家都在吐槽iPhone耗电太厉害,只能持续通话三十分钟。

  后来,一个死忠果粉站出来说:

如果乔布斯觉得我们打电话三十分钟就够了,那我们就只打三十分钟。

  乔布斯是如何做到改变用户习惯的呢?

我想说的是:

无论是简洁美观的图形界面,还是人性化的Home键设计,苹果所做的一切都在于围绕用户体验。

而推动这一结论形成的背景是什么?

就是软件的消费化。

  什么是软件消费化?

让我们回顾一下软件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起初,软件就是工程师的玩物。

你必须具备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至少在你上机之前,得先学学二进制,而且需要学厚厚的一本书之后才能开始摸计算机。

那时所有的计算机接触人员都得经过系统化的初级训练。

那个时候所有的计算机接触人员全部都经过至少是系统化的初级训练,所以你记得那个时候几个命令,被大家所熟记,而且显得很有范儿,所以当Win95出来的时候,我们几个非常的痛心,这连女生都会用的,以前的时候,教女生几个命令行都过瘾,各种参数,找出你硬盘中的东西。

  那个时候第一批人是真正的程序员,那个时候不讲究交互性,我见过很多年以后还顽固的守在命令行编程的那些程序员,因为学了那么多,实在舍不得扔掉,显得多么像专家。

  第二波浪潮是随着Windows95的出现,电脑已经开始进行第一次扩展,从编程工具变成了办公工具,就是以office、wps为首的这一代,图形化界面开始出现。

因为不是程序员在用了,而是一帮所谓白领在用,之前也要经过系统化的学习,学习是用户界面。

我有一个比喻,你会发现photoshop的书一定是最多的,第二多的书是office的书,各种各样的技巧、命令、快捷方式,等等。

  第三波浪潮是电脑和电器的消费化。

此后,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像使用电视一样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进入移动互联网,软件搭上了快消化的列车,消费化的趋势愈演愈烈,同时表现出两大显著特征——交互性设计的极简主义和设计美感的极致追求。

  首先说交互性设计。

在Windows阶段,电脑桌面放着开始菜单,无数的内容一层一层地被叠加进去。

今天,手机变成了摇控器,桌面上就简单几个按钮,也不需要从开始菜单来回倒腾。

其实,这就是交互性的极简设计。

  至于美感,老实说,以前的很多软件都忒难看,譬如诺顿、PC2,每个按钮都被规定死死的,毫无美感。

如果你要问:

猎豹浏览器为什么会在第一款推出的时候选黑色皮肤?

其实,追求的就是一种美感。

当然,我们做得还不够。

我仍在不断反思,自己在这方面花的时间是否够多?

是不是足够重视?

记得刚做可牛的时候,包括金山毒霸,那时设计的图标都不是很漂亮,有一次雷总(雷军)给我打电话,我说我们的确有一点粗糙,其实最关键还是自己要重视。

后来,我想这是有道理的。

今天这个时代变了,设计美感所带来的这种穿透力已经远远超过很多东西,尽管不是唯一。

  但我们依然可以用它来解释开篇所提到的苹果式成功。

最大的关键还在于:

你有没有真正地认识到它的风靡不是一次简单的营销事件,而是通过颠覆性的人性化设计和极简主义带来的美感撬动了用户的心弦,不管这个心弦会持续多久,但是,它真的撬动了。

  最后,再把视野拉开一点,你会发现:

软件消费化的趋势才是苹果得以撬动用户心弦的最根本所在。

责任编辑:

芮益芳

傅盛  我记得当年第一次拿到iPhone,正在和几个产品经理开会。

  我问他们:

如果你是做手机的产品经理,会设计这么大屏吗?

  他们说:

不会,因为现在流行的是全键盘啊。

  我又问:

如果你是一个诺基亚的产品经理,会这样设计吗?

  他们说:

不会,这么大屏幕不能待机七天啊。

  没错,当时大家就是这个反映,电池特别差,每天必须充电,要知道,当时市面上流行的都是待机三天以上的手机。

当时大家都在吐槽iPhone耗电太厉害,只能持续通话三十分钟。

  后来,一个死忠果粉站出来说:

如果乔布斯觉得我们打电话三十分钟就够了,那我们就只打三十分钟。

  乔布斯是如何做到改变用户习惯的呢?

我想说的是:

无论是简洁美观的图形界面,还是人性化的Home键设计,苹果所做的一切都在于围绕用户体验。

而推动这一结论形成的背景是什么?

就是软件的消费化。

  什么是软件消费化?

让我们回顾一下软件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起初,软件就是工程师的玩物。

你必须具备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至少在你上机之前,得先学学二进制,而且需要学厚厚的一本书之后才能开始摸计算机。

那时所有的计算机接触人员都得经过系统化的初级训练。

那个时候所有的计算机接触人员全部都经过至少是系统化的初级训练,所以你记得那个时候几个命令,被大家所熟记,而且显得很有范儿,所以当Win95出来的时候,我们几个非常的痛心,这连女生都会用的,以前的时候,教女生几个命令行都过瘾,各种参数,找出你硬盘中的东西。

  那个时候第一批人是真正的程序员,那个时候不讲究交互性,我见过很多年以后还顽固的守在命令行编程的那些程序员,因为学了那么多,实在舍不得扔掉,显得多么像专家。

  第二波浪潮是随着Windows95的出现,电脑已经开始进行第一次扩展,从编程工具变成了办公工具,就是以office、wps为首的这一代,图形化界面开始出现。

因为不是程序员在用了,而是一帮所谓白领在用,之前也要经过系统化的学习,学习是用户界面。

我有一个比喻,你会发现photoshop的书一定是最多的,第二多的书是office的书,各种各样的技巧、命令、快捷方式,等等。

  第三波浪潮是电脑和电器的消费化。

此后,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像使用电视一样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进入移动互联网,软件搭上了快消化的列车,消费化的趋势愈演愈烈,同时表现出两大显著特征——交互性设计的极简主义和设计美感的极致追求。

  首先说交互性设计。

在Windows阶段,电脑桌面放着开始菜单,无数的内容一层一层地被叠加进去。

今天,手机变成了摇控器,桌面上就简单几个按钮,也不需要从开始菜单来回倒腾。

其实,这就是交互性的极简设计。

  至于美感,老实说,以前的很多软件都忒难看,譬如诺顿、PC2,每个按钮都被规定死死的,毫无美感。

如果你要问:

猎豹浏览器为什么会在第一款推出的时候选黑色皮肤?

其实,追求的就是一种美感。

当然,我们做得还不够。

我仍在不断反思,自己在这方面花的时间是否够多?

是不是足够重视?

记得刚做可牛的时候,包括金山毒霸,那时设计的图标都不是很漂亮,有一次雷总(雷军)给我打电话,我说我们的确有一点粗糙,其实最关键还是自己要重视。

后来,我想这是有道理的。

今天这个时代变了,设计美感所带来的这种穿透力已经远远超过很多东西,尽管不是唯一。

  但我们依然可以用它来解释开篇所提到的苹果式成功。

最大的关键还在于:

你有没有真正地认识到它的风靡不是一次简单的营销事件,而是通过颠覆性的人性化设计和极简主义带来的美感撬动了用户的心弦,不管这个心弦会持续多久,但是,它真的撬动了。

  最后,再把视野拉开一点,你会发现:

软件消费化的趋势才是苹果得以撬动用户心弦的最根本所在。

责任编辑:

芮益芳

傅盛  我记得当年第一次拿到iPhone,正在和几个产品经理开会。

  我问他们:

如果你是做手机的产品经理,会设计这么大屏吗?

  他们说:

不会,因为现在流行的是全键盘啊。

  我又问:

如果你是一个诺基亚的产品经理,会这样设计吗?

  他们说:

不会,这么大屏幕不能待机七天啊。

  没错,当时大家就是这个反映,电池特别差,每天必须充电,要知道,当时市面上流行的都是待机三天以上的手机。

当时大家都在吐槽iPhone耗电太厉害,只能持续通话三十分钟。

  后来,一个死忠果粉站出来说:

如果乔布斯觉得我们打电话三十分钟就够了,那我们就只打三十分钟。

  乔布斯是如何做到改变用户习惯的呢?

我想说的是:

无论是简洁美观的图形界面,还是人性化的Home键设计,苹果所做的一切都在于围绕用户体验。

而推动这一结论形成的背景是什么?

就是软件的消费化。

  什么是软件消费化?

让我们回顾一下软件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起初,软件就是工程师的玩物。

你必须具备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至少在你上机之前,得先学学二进制,而且需要学厚厚的一本书之后才能开始摸计算机。

那时所有的计算机接触人员都得经过系统化的初级训练。

那个时候所有的计算机接触人员全部都经过至少是系统化的初级训练,所以你记得那个时候几个命令,被大家所熟记,而且显得很有范儿,所以当Win95出来的时候,我们几个非常的痛心,这连女生都会用的,以前的时候,教女生几个命令行都过瘾,各种参数,找出你硬盘中的东西。

  那个时候第一批人是真正的程序员,那个时候不讲究交互性,我见过很多年以后还顽固的守在命令行编程的那些程序员,因为学了那么多,实在舍不得扔掉,显得多么像专家。

  第二波浪潮是随着Windows95的出现,电脑已经开始进行第一次扩展,从编程工具变成了办公工具,就是以office、wps为首的这一代,图形化界面开始出现。

因为不是程序员在用了,而是一帮所谓白领在用,之前也要经过系统化的学习,学习是用户界面。

我有一个比喻,你会发现photoshop的书一定是最多的,第二多的书是office的书,各种各样的技巧、命令、快捷方式,等等。

  第三波浪潮是电脑和电器的消费化。

此后,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像使用电视一样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进入移动互联网,软件搭上了快消化的列车,消费化的趋势愈演愈烈,同时表现出两大显著特征——交互性设计的极简主义和设计美感的极致追求。

  首先说交互性设计。

在Windows阶段,电脑桌面放着开始菜单,无数的内容一层一层地被叠加进去。

今天,手机变成了摇控器,桌面上就简单几个按钮,也不需要从开始菜单来回倒腾。

其实,这就是交互性的极简设计。

  至于美感,老实说,以前的很多软件都忒难看,譬如诺顿、PC2,每个按钮都被规定死死的,毫无美感。

如果你要问:

猎豹浏览器为什么会在第一款推出的时候选黑色皮肤?

其实,追求的就是一种美感。

当然,我们做得还不够。

我仍在不断反思,自己在这方面花的时间是否够多?

是不是足够重视?

记得刚做可牛的时候,包括金山毒霸,那时设计的图标都不是很漂亮,有一次雷总(雷军)给我打电话,我说我们的确有一点粗糙,其实最关键还是自己要重视。

后来,我想这是有道理的。

今天这个时代变了,设计美感所带来的这种穿透力已经远远超过很多东西,尽管不是唯一。

  但我们依然可以用它来解释开篇所提到的苹果式成功。

最大的关键还在于:

你有没有真正地认识到它的风靡不是一次简单的营销事件,而是通过颠覆性的人性化设计和极简主义带来的美感撬动了用户的心弦,不管这个心弦会持续多久,但是,它真的撬动了。

  最后,再把视野拉开一点,你会发现:

软件消费化的趋势才是苹果得以撬动用户心弦的最根本所在。

责任编辑:

芮益芳

傅盛  我记得当年第一次拿到iPhone,正在和几个产品经理开会。

  我问他们:

如果你是做手机的产品经理,会设计这么大屏吗?

  他们说:

不会,因为现在流行的是全键盘啊。

  我又问:

如果你是一个诺基亚的产品经理,会这样设计吗?

  他们说:

不会,这么大屏幕不能待机七天啊。

  没错,当时大家就是这个反映,电池特别差,每天必须充电,要知道,当时市面上流行的都是待机三天以上的手机。

当时大家都在吐槽iPhone耗电太厉害,只能持续通话三十分钟。

  后来,一个死忠果粉站出来说:

如果乔布斯觉得我们打电话三十分钟就够了,那我们就只打三十分钟。

  乔布斯是如何做到改变用户习惯的呢?

我想说的是:

无论是简洁美观的图形界面,还是人性化的Home键设计,苹果所做的一切都在于围绕用户体验。

而推动这一结论形成的背景是什么?

就是软件的消费化。

  什么是软件消费化?

让我们回顾一下软件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起初,软件就是工程师的玩物。

你必须具备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至少在你上机之前,得先学学二进制,而且需要学厚厚的一本书之后才能开始摸计算机。

那时所有的计算机接触人员都得经过系统化的初级训练。

那个时候所有的计算机接触人员全部都经过至少是系统化的初级训练,所以你记得那个时候几个命令,被大家所熟记,而且显得很有范儿,所以当Win95出来的时候,我们几个非常的痛心,这连女生都会用的,以前的时候,教女生几个命令行都过瘾,各种参数,找出你硬盘中的东西。

  那个时候第一批人是真正的程序员,那个时候不讲究交互性,我见过很多年以后还顽固的守在命令行编程的那些程序员,因为学了那么多,实在舍不得扔掉,显得多么像专家。

  第二波浪潮是随着Windows95的出现,电脑已经开始进行第一次扩展,从编程工具变成了办公工具,就是以office、wps为首的这一代,图形化界面开始出现。

因为不是程序员在用了,而是一帮所谓白领在用,之前也要经过系统化的学习,学习是用户界面。

我有一个比喻,你会发现photoshop的书一定是最多的,第二多的书是office的书,各种各样的技巧、命令、快捷方式,等等。

  第三波浪潮是电脑和电器的消费化。

此后,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像使用电视一样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进入移动互联网,软件搭上了快消化的列车,消费化的趋势愈演愈烈,同时表现出两大显著特征——交互性设计的极简主义和设计美感的极致追求。

  首先说交互性设计。

在Windows阶段,电脑桌面放着开始菜单,无数的内容一层一层地被叠加进去。

今天,手机变成了摇控器,桌面上就简单几个按钮,也不需要从开始菜单来回倒腾。

其实,这就是交互性的极简设计。

  至于美感,老实说,以前的很多软件都忒难看,譬如诺顿、PC2,每个按钮都被规定死死的,毫无美感。

如果你要问:

猎豹浏览器为什么会在第一款推出的时候选黑色皮肤?

其实,追求的就是一种美感。

当然,我们做得还不够。

我仍在不断反思,自己在这方面花的时间是否够多?

是不是足够重视?

记得刚做可牛的时候,包括金山毒霸,那时设计的图标都不是很漂亮,有一次雷总(雷军)给我打电话,我说我们的确有一点粗糙,其实最关键还是自己要重视。

后来,我想这是有道理的。

今天这个时代变了,设计美感所带来的这种穿透力已经远远超过很多东西,尽管不是唯一。

  但我们依然可以用它来解释开篇所提到的苹果式成功。

最大的关键还在于:

你有没有真正地认识到它的风靡不是一次简单的营销事件,而是通过颠覆性的人性化设计和极简主义带来的美感撬动了用户的心弦,不管这个心弦会持续多久,但是,它真的撬动了。

  最后,再把视野拉开一点,你会发现:

软件消费化的趋势才是苹果得以撬动用户心弦的最根本所在。

责任编辑:

芮益芳

傅盛  我记得当年第一次拿到iPhone,正在和几个产品经理开会。

  我问他们:

如果你是做手机的产品经理,会设计这么大屏吗?

  他们说:

不会,因为现在流行的是全键盘啊。

  我又问:

如果你是一个诺基亚的产品经理,会这样设计吗?

  他们说:

不会,这么大屏幕不能待机七天啊。

  没错,当时大家就是这个反映,电池特别差,每天必须充电,要知道,当时市面上流行的都是待机三天以上的手机。

当时大家都在吐槽iPhone耗电太厉害,只能持续通话三十分钟。

  后来,一个死忠果粉站出来说:

如果乔布斯觉得我们打电话三十分钟就够了,那我们就只打三十分钟。

  乔布斯是如何做到改变用户习惯的呢?

我想说的是:

无论是简洁美观的图形界面,还是人性化的Home键设计,苹果所做的一切都在于围绕用户体验。

而推动这一结论形成的背景是什么?

就是软件的消费化。

  什么是软件消费化?

让我们回顾一下软件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起初,软件就是工程师的玩物。

你必须具备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至少在你上机之前,得先学学二进制,而且需要学厚厚的一本书之后才能开始摸计算机。

那时所有的计算机接触人员都得经过系统化的初级训练。

那个时候所有的计算机接触人员全部都经过至少是系统化的初级训练,所以你记得那个时候几个命令,被大家所熟记,而且显得很有范儿,所以当Win95出来的时候,我们几个非常的痛心,这连女生都会用的,以前的时候,教女生几个命令行都过瘾,各种参数,找出你硬盘中的东西。

  那个时候第一批人是真正的程序员,那个时候不讲究交互性,我见过很多年以后还顽固的守在命令行编程的那些程序员,因为学了那么多,实在舍不得扔掉,显得多么像专家。

  第二波浪潮是随着Windows95的出现,电脑已经开始进行第一次扩展,从编程工具变成了办公工具,就是以office、wps为首的这一代,图形化界面开始出现。

因为不是程序员在用了,而是一帮所谓白领在用,之前也要经过系统化的学习,学习是用户界面。

我有一个比喻,你会发现photoshop的书一定是最多的,第二多的书是office的书,各种各样的技巧、命令、快捷方式,等等。

  第三波浪潮是电脑和电器的消费化。

此后,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像使用电视一样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进入移动互联网,软件搭上了快消化的列车,消费化的趋势愈演愈烈,同时表现出两大显著特征——交互性设计的极简主义和设计美感的极致追求。

  首先说交互性设计。

在Windows阶段,电脑桌面放着开始菜单,无数的内容一层一层地被叠加进去。

今天,手机变成了摇控器,桌面上就简单几个按钮,也不需要从开始菜单来回倒腾。

其实,这就是交互性的极简设计。

  至于美感,老实说,以前的很多软件都忒难看,譬如诺顿、PC2,每个按钮都被规定死死的,毫无美感。

如果你要问:

猎豹浏览器为什么会在第一款推出的时候选黑色皮肤?

其实,追求的就是一种美感。

当然,我们做得还不够。

我仍在不断反思,自己在这方面花的时间是否够多?

是不是足够重视?

记得刚做可牛的时候,包括金山毒霸,那时设计的图标都不是很漂亮,有一次雷总(雷军)给我打电话,我说我们的确有一点粗糙,其实最关键还是自己要重视。

后来,我想这是有道理的。

今天这个时代变了,设计美感所带来的这种穿透力已经远远超过很多东西,尽管不是唯一。

  但我们依然可以用它来解释开篇所提到的苹果式成功。

最大的关键还在于:

你有没有真正地认识到它的风靡不是一次简单的营销事件,而是通过颠覆性的人性化设计和极简主义带来的美感撬动了用户的心弦,不管这个心弦会持续多久,但是,它真的撬动了。

  最后,再把视野拉开一点,你会发现:

软件消费化的趋势才是苹果得以撬动用户心弦的最根本所在。

责任编辑:

芮益芳

傅盛  我记得当年第一次拿到iPhone,正在和几个产品经理开会。

  我问他们:

如果你是做手机的产品经理,会设计这么大屏吗?

  他们说:

不会,因为现在流行的是全键盘啊。

  我又问:

如果你是一个诺基亚的产品经理,会这样设计吗?

  他们说:

不会,这么大屏幕不能待机七天啊。

  没错,当时大家就是这个反映,电池特别差,每天必须充电,要知道,当时市面上流行的都是待机三天以上的手机。

当时大家都在吐槽iPhone耗电太厉害,只能持续通话三十分钟。

  后来,一个死忠果粉站出来说:

如果乔布斯觉得我们打电话三十分钟就够了,那我们就只打三十分钟。

  乔布斯是如何做到改变用户习惯的呢?

我想说的是:

无论是简洁美观的图形界面,还是人性化的Home键设计,苹果所做的一切都在于围绕用户体验。

而推动这一结论形成的背景是什么?

就是软件的消费化。

  什么是软件消费化?

让我们回顾一下软件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起初,软件就是工程师的玩物。

你必须具备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至少在你上机之前,得先学学二进制,而且需要学厚厚的一本书之后才能开始摸计算机。

那时所有的计算机接触人员都得经过系统化的初级训练。

那个时候所有的计算机接触人员全部都经过至少是系统化的初级训练,所以你记得那个时候几个命令,被大家所熟记,而且显得很有范儿,所以当Win95出来的时候,我们几个非常的痛心,这连女生都会用的,以前的时候,教女生几个命令行都过瘾,各种参数,找出你硬盘中的东西。

  那个时候第一批人是真正的程序员,那个时候不讲究交互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