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秋季0793《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4104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秋季0793《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西南大学秋季0793《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西南大学秋季0793《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西南大学秋季0793《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西南大学秋季0793《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秋季0793《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答案.docx

《西南大学秋季0793《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秋季0793《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答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南大学秋季0793《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答案.docx

西南大学秋季0793《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答案

西南大学  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

  0793     学年学季:

20182

窗体顶端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品行障碍(    )。

1.

 说谎

2.

 逆反行为

3.

 反社会问题  

4.

 攻击行为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影响性技术(   )。

1.

 解释

2.

 内容表达

3.

 指导

4.

 内容反应  

3、(    )是对学生的咨询问题不作直接的建议或指示(非指示性),对学生所暴露的思想、行为表现不给予任何批评和是非评价(非批评性),而是鼓励学生去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判断。

1.

 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  

2.

 理解与支持原则

3.

 感情限定原则

4.

 助人自助原则

4、进一步增强凝聚力,体验和建立责任感,互相尊重和分享,引导成员自我探索、解决问题、尝试新行为是团体发展的(   )的团体任务。

1.

 结束期

2.

 开放期  

3.

 过渡期

4.

 创始期

5、(   )是指在团体的情境下,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征施以影响,协助个体开发心理潜能或解决心理障碍的心理辅导方式。

1.

 健康心理训练

2.

 个体心理训练

3.

 团体心理训练  

4.

 发展心理训练

6、下列哪项不属于课外艺术活动中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

1.

 创设情境法  

2.

 巧用时机法

3.

 寓教于乐法

4.

 潜移默化法

7、效率高、教师控制性强是(    )课堂管理模式的优势。

1.

 专制型  

2.

 民主型

3.

 忽视型

4.

 放任型

8、(   )是指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更要把握学生的过去,很好地预测学生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1.

 活动性原则

2.

 针对性原则

3.

 发展性原则  

4.

 教育性原则

9、以下哪一项不是心理健康在具体操作上的标准(  )。

1.

 统计学标准

2.

 社会学标准

3.

 医学标准

4.

 认知标准  

10、(   )认为,人体内蕴含着某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

平时,它们处于平衡共存的状态,而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机体就出现疾病的症状。

1.

 神赋说

2.

 失衡说  

3.

 平衡说

4.

 生物观

主观题

11、外部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外部学习动机是由学习活动之外的原因诸如考试压力、父母奖励、教师赞许、伙伴认可、评优秀学生等激发的动机。

12、健康

参考答案:

现代健康观认为,健康指的是有机体的一种机能状态,一般指机能正常(生态系统中,有机体与其环境能保持良好的适应),没有缺陷和疾病。

13、开放性原则

参考答案:

科技活动的开展一般根据组织机构的实际情况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情况来确定,所以在活动规模的大小、活动时间的长短、活动内容的选择等方面都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这就是所谓的开放性原则。

14、主体性原则

参考答案:

主体性原则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有机地结合起来。

15、尊重性原则

参考答案:

尊重性原则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承认学生是社会的一员,承认学生在人格上有和教育

16、活动程序的最优化安排

参考答案:

活动程序的最优化安排,是指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先后次序得到最合理的安排。

这是单元设计中的主要部分,它规定了心理辅导课程实施的过程和具体步骤,从活动开始到结束的每个流程都有周密的说明和细致的安排。

17、创造性思维

参考答案: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或过程。

18、热身活动

参考答案:

热身活动也称“暖身活动”,是组织一个心理辅导课的起始技术,有点类似于体育运动前的身体预备活动。

主要的目的是在于引起学生参与后续活动的动机,营造出一种开放、轻松、接纳的气氛。

19、人格障碍

参考答案:

人格障碍是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个体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

20、学习策略

参考答案: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的前提下,为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主动性调控行为。

21、.整体性原则

参考答案: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来指导教育工作,把学生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全面的系统的分析,防止教育工作的片面性。

22、内部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内部学习动机是由个体内在兴趣、愿望、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所引起的动机。

23、同伴心理互助小组

参考答案:

同伴心理互助小组的本质就是朋辈心理咨询,是指同学之间或年龄相仿的朋友之间进行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等心理帮助,提供一种具有心理支持功能的帮助过程。

24、考试焦虑

参考答案:

考试焦虑是中小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表现为:

在一定的应试情境下,个体紧张焦虑,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与理解能力下降,思维处于僵滞状态,致使学习效率下降,考试时出现情绪高度紧张、记忆卡壳、头脑昏沉。

高焦虑者还经常出现心身问题,如食欲下降、睡眠质量下降、头疼、神经衰弱等。

25、自我开放

参考答案:

自我开放也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

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享。

2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答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和心理机能健康发展的一类教育活动。

27、意志

参考答案: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28、心理健康的标准

参考答案:

心理健康的标准就是个体适应正常或良好。

具体地说,从个体横向适应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标准应分为心理适应(自我适应)标准和社会适应标准;从个体纵向适应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标准应分为生存适应标准和发展适应标准。

这两个维度共同形成一个心理健康标准的二维结构。

29、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原则?

参考答案:

(1)教育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3)尊重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5)主体性原则;(6)整体性原则;(7)全体性原则;(8)活动性原则。

 

30、什么是尊重性原则?

贯彻尊重性原则必须做到哪几点?

参考答案:

(1)尊重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承认学生是社会的一员,承认学生在人格上有和教育者一样的地位。

(2)贯彻尊重性原则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维护学生的尊严;②尊重学生的选择,老师主要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而不是包揽学生发展中的一切。

 

31、健康交往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一)尊重原则

我们在交往中只有先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二)真诚原则

真诚待人是人际交往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原则。

以诚待人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

(三)宽容原则

宽容原则表现为对非原则性问题不斤斤计较,能以德报怨。

(四)互利原则

互利是指交往双方在满足对方需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的同时,又得到对方的报答,双方的交往关系因此能继续发展。

(五)谦逊原则

谦逊是一种美德。

谦虚好学者,人们总是乐于与之交往

(六)理解原则

相互理解是人际沟通、促进交往的条件。

(七)诚信原则

人际交往中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既要相信对方,也要让对方能够相信自己。

 

32、

影响性技术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

(1)面质;

(2)解释;(3)指导;(4)内容表达;(5)情感表达;(6)自我开放;(7)影响性概述;(8)非语言行为的运用。

 

33、选择会谈内容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参考答案:

(1)达到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其兴趣;

(2)直接或间接针对求助者的病因,或有助于深层原因的探索;

(3)对求助者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4)有助于问题的鉴别判断。

 

34、

.团体心理训练方案的设计一般包括哪些步骤?

参考答案:

1)明确训练主题和目标:

中小学团体训练的主题一般从学习、生活和生涯三方面考虑;根据已确定的训练主题来确定训练的具体目标。

(2)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分析:

根据确定的主体和目标,查阅资料为心理训练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并发现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可以借鉴的经验。

(3)规划训练的整体框架:

分析和整理资料后,对心理训练的整体框架进行规划。

(4)规划训练流程:

团体心理训练的流程包括团体过程设计和团体活动单元设计。

(5)讨论和修订方案:

方案设计好后,应与同行或督导讨论,在听取意见后进行修订;必要时可先试用方案,以检验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35、中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改善其人际关系?

参考答案:

(1)中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过于自卑或自傲;②交往愿望强烈,但心理上存在闭锁性;③缺乏交往技巧;④对异性交往充满困惑。

(2)改善方法:

①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人际交往困惑;②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他人;③引导学生适时适度地开放自己;④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

懂得倾听、学会真心付出;⑤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男女生之间的交往。

 

36、

青少年学生行为障碍的表现有哪些?

参考答案:

(1)不良动作行为,如挤眼、咬指甲等;

(2)退缩性行为,如厌学、逃学、欺瞒等;

(3)攻击性行为,如破坏、斗殴等;

(4)特殊行为问题,如追星、爱慕虚荣、迷恋游戏机等。

 

37、

.团体心理训练有哪些优点?

参考答案:

(1)影响广泛:

团体间成员可以相互模仿相互适应,形成广泛的影响;

(2)效率高:

多个团体成员可同时接受一个辅导员的辅导,节约时间和人力,还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校心理辅导专业人员不足的难题;

(3)效果易巩固:

提供类似真实生活的情境,活动效果容易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得到巩固;

(4)适用于人际交往训练:

团体中成员相互包容、相互关注,为成员提供真实而又无害的人际交往环境,可改善成员人际关系的适应问题。

 

 

38、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参考答案:

(一) 自我意识的产生(3岁前)

从儿童出生后8个月开始至3岁左右,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初始阶段。

这是个人对自己身体的意识,是对自身与外界相区别的意识,包括对他物的占有感、对他人的支配感与对自身的爱护感及满足感。

这个阶段称为生理自我阶段。

(二) 自我意识的发展(3岁至青春期)

从三岁到青春期,是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时期,他的兴趣的中心是自身以外的外部世界。

个体通过幼儿园和学校教育,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尽量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标准。

这个阶段也称作社会自我时期。

 

(三) 自我意识的成熟(青春期到成人)

从十四五岁到成年,在大约十年期间,性意识觉醒,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大大提高。

在生理和心理上急剧的发展变化的同时,促进了自我意识的成熟,使个体进入心理自我时期。

 

 

39、影响人格形成的环境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是婴幼儿接触和认识社会的桥梁,父母在抚养子女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提供了生理和物质的需要,还提供了心理的需要。

(2)同伴的影响。

随着儿童的成长,他的社会交往日益扩大。

除父母和家庭成员之外,与儿童交往最多的可能是同伴,包括幼儿园的朋友、学校的同学、邻居的小孩、团体中的成员等。

(3)学校和老师的影响。

学校生活是大多数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历程。

人们不仅从学校获得文化知识,还获得了社会知识,促进了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

(4)社会文化和社会阶层因素。

人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中的一员。

人与社会相互影响

   (5)生活事件和大众传播媒体等因素。

生活中的重大变故常常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甚至其人格的形成

 

40、

合理情绪疗法分为哪几个阶段?

参考答案:

(1)心理诊断阶段:

根据ABC理论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找出ABC。

(2)领悟阶段:

深入寻找和确认来访者不合理信念,并对理论进一步的解说和证明。

(3)修通阶段:

运用多种技术使来访者修正或放弃不合理信念,代之以合理信念。

(4)再教育阶段:

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效果。

 

41、传统健康观与现代健康观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参考答案:

(1)传统健康观认为健康是疾病的反面,它将没有身体疾病称之为健康;

(2)从现代健康观角度看,健康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和谐统一;

  (3)两者的联系在于都强调身体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区别在于现代健康观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也纳入健康的范畴。

 

42、

班主任工作中常见的心理效应有哪些?

参考答案:

(1)角色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角色对心理和行为有着强大的塑造作用。

(2)“期望效应”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期望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力量。

(3)尽量避免“马太效应”:

教师对待学生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以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代价,换取换取少部分学生的心理满足感。

 

 

43、

当前常用判断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准有哪些?

参考答案:

(1)统计学标准:

利用统计方法确定心理健康常模,与常模相近则为正常,偏离常模越远,异常越严重。

(2)社会学标准:

以个人能否适应社会生活,能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来划分心理正常和异常。

(3)医学标准:

在长期临床基础上,对各种心理障碍的典型症状做出概括和归纳后,以是否存在致病因素或异常症状作为参考依据来划分心理健康与否。

(4)心理学标准:

同一发展阶段的人具有该阶段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在他们身上的体现,就是他们所具有的共性;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不能和同龄人相符,就说明其心理发展出现了问题。

 

 

 

44、焦虑的种类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般可以将焦虑分为:

反应性焦虑与神经质焦虑。

反应性焦虑是一种暂时而波动的情绪状态,它是由可以知觉到的外在危机引起的,具有客观性、情境性与意识性,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一种体验。

反应性焦虑常常会不治而愈,随着情景的变化而消失。

神经质焦虑是因为长期的焦虑体验的累积,在人格特质中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成分,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人格特质。

 

45、

如何理解意识?

参考答案:

迄今为止,对于意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

一是概念本身很复杂,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

   

(1)意识是一种觉知。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46、

成熟自我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 自我同一感

    达到了“生理我”、“社会我”、“心理我”的同一,“我”就是“我”,一个完整的我。

所有关于“我”的认知、体验与控制都是身心合一的体现。

(二) 现实责任感

能将自身的愿望与社会责任相互协调,走出不符合年龄的自我中心和盲从状态,体验到你的行为与结果间的“自我”的直接责任。

(三) 主动控制感

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愿意为此负责,相信可以通过“自我”的力量适应环境、改善环境,相信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可以由“自我”控制,相信“自我”是一个不断发展、可以发展的过程。

 

47、自我防卫的种类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压抑。

指的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把引起焦虑的事物、痛苦或不舒服的东西从意识中去除。

(2)投射。

投射是指将错误、不被接受的冲动、想法或欲望归咎到他人或外物身上。

(3)否认。

否认即不承认现实中有威胁的部分,或是否认创伤事件曾经发生过,以减轻现实对我们所造成的伤害。

(4)合理化。

合理化是指用一种个人和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减少对自己的威胁。

(5)替代。

替代是指将本我冲动由一个具有威胁性的对象或不可获得的对象上,转移到一个可获得的对象上。

(6)理性化。

繁忙的工商业社会中,我们对于冷静的人、不容易有情绪的人较为推崇,因为在某种层面上,这代表着效率、品质,这也使人们越来越倾向以思考代替体验,过分注意抽象的理论。

此既“理性化”。

(7)幽默。

采用巧妙的方式化解矛盾,处理尴尬,自我解嘲,用轻松的方式坦然承认错误。

(8)升华。

升华是指将受挫的动机以社会认可的方式来提升表达,即改变本我的冲动,转向其他渠道释放。

 

48、

自我意识的三大支柱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自我意识是每个人对自己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而存在的意识,包括对自己生理特征(如容貌体重等)、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识。

(2)自我意识的三大支柱是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①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它涉及诸如“我是怎样一个人”之类的问题;②自我体验是伴随着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它要回答的是“对自我是否满意”等这类问题;③自我控制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管理和控制,它解决的是“如何有效地调控自己”等问题

 

49、爱情的三角理论

参考答案:

爱情三角理论是由斯腾伯格(R.Sternberg,1986)提出的。

他认为所有的爱情都应含有三要素:

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承诺(commitment)。

亲密:

是指彼此依附亲近的感觉,是爱情的情感成分。

激情:

是指在爱情关系中带来强烈情绪体验的驱动力,是爱情的动机成分。

承诺:

是指与对方相守的意愿及决定,是爱情的认知成分,是最理性的成分。

这三个要素分别代表了爱情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的面积越大,代表爱情的程度越深。

若三角形的形状越不像正三角形,则表示三要素中的其中一个要素被特别凸显,这种爱情越不均衡。

 

50、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何科学地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参考答案:

(1)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次级目标”或称为“副目标”、“辅目标”;

(2)符合学科及其教材的内在规定性;

(3)目标设定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状况,具有客观针对性;

(4)目标设定应尽量避免过于“线性化”。

 

51、

引起抑郁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般而言,引起抑郁的原因通常有以下三种:

第一是心理和社会因素引起的,这也是最容易引发抑郁情绪的因素。

第二是内源性的,与遗传有直接关系,有些人莫名其妙地发病,有时候与季节有关,这种情况的治疗以吃药为主。

第三种是药源性的,如同吃药过敏,一些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可能会导致某些人出现抑郁症状,此时应立即停止服药。

 

 

52、

.团体心理训练有哪些缺点?

参考答案:

(1)不适合所有的学生:

如依赖性过强、社交焦虑过高或过分自我中心的学生;

(2)活动过程中可能伤害到某些成员:

如成员秘密被泄露;

(3)难以照顾成员间的个别差异:

团体训练只能从大众的角度出发,难以照顾到特殊人员的特殊需要;

(4)成员的个人深层次问题不易暴露;

(5)对辅导员的要求高:

辅导员必须有健全的人格,需要经过专业的技术和方法的训练。

 

 

 

53、简述常见的意志障碍。

参考答案:

意志过强:

意志有病态的增强,表现出反常的积极与执着。

在意志活动上表现为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并不断改变目的或集中一切力量做正常人认为无意义、无价值的事。

意志减退:

意志消沉,动力不足,常伴随思维迟缓、情绪低落。

在意志活动上表现为活动减少,勉强活动却不能持久。

意志缺乏:

对任何活动都没有动机和兴趣,不能主动的做任何事情,伴随思维贫乏,情感淡漠。

在意志活动上表现为没有行为目的,没有决断能力,生活极端懒散,不能自理,严重时连生存本能也缺乏要求,无自知力。

54、简述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参考答案:

(一)自我意识的产生(3岁前)

从儿童出生后8个月开始至3岁左右,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初始阶段。

这是个人对自己身体的意识,是对自身与外界相区别的意识,包括对他物的占有感、对他人的支配感与对自身的爱护感及满足感。

这个阶段称为生理自我阶段。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3岁至青春期)

从三岁到青春期,是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时期,他的兴趣的中心是自身以外的外部世界。

个体通过幼儿园和学校教育,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尽量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标准。

这个阶段也称作社会自我时期。

 

(三)自我意识的成熟(青春期到成人)

从十四五岁到成年,在大约十年期间,性意识觉醒,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大大提高。

在生理和心理上急剧的发展变化的同时,促进了自我意识的成熟,使个体进入心理自我时期。

 

55、人格是什么?

怎样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参考答案:

(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健全人格的塑造:

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②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人格特征。

56、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

参考答案: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

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57、简述成熟自我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自我同一感

达到了“生理我”、“社会我”、“心理我”的同一,“我”就是“我”,一个完整的我。

所有关于“我”的认知、体验与控制都是身心合一的体现。

(二)现实责任感

能将自身的愿望与社会责任相互协调,走出不符合年龄的自我中心和盲从状态,体验到你的行为与结果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