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义务教育书法教学指导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4013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义务教育书法教学指导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上册义务教育书法教学指导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上册义务教育书法教学指导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上册义务教育书法教学指导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六年级上册义务教育书法教学指导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义务教育书法教学指导教案.docx

《六年级上册义务教育书法教学指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义务教育书法教学指导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义务教育书法教学指导教案.docx

六年级上册义务教育书法教学指导教案

第1课疏密相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书法中疏密相间的结构原则。

2.掌握密而不挤、疏而不散的结字方法,体验汉字疏密变化的美感。

3.通过王義之《以书换鹅》的故事,感悟书法结字变化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的能力。

教学分析

1.教材编写分析

《疏密相间》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课板块包括“要领图解、临习指导、单钩比对、拓展思考、书法家故事”五部分要求学生了解疏密相间的结构原则,学会分析并运用上密下疏、左密右疏等形式书写汉字,做到密而不挤、疏而不散的疏密变化。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学习疏密结构原则,掌握并运用疏密原则书写汉字

难点:

如何处理书法中的“疏”和“密”,尝试分析并运用。

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五个米字格,分別在米字格中写一到五个长横。

教师河:

随着格子中的横线越来越多,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

笔画越少,间距越大,感觉疏朗;笔画越多,间距越小,感觉紧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汉字中的疏密关系。

(板书疏朗、紧密)

学习新知

1.感知疏密。

(1)课件出示“在、囊”两字。

教师问:

比较这两个字,哪个字笔画密,哪个字笔画疏?

学生答:

“在”字笔画少,疏朗。

“囊”字笔画多,紧密。

教师再问:

“囊”字中是所有笔画都密吗?

学生交流:

上密下疏。

教师小结:

在不同的字中,笔画少的字,笔画间要疏朗;笔画多的字,笔画间要紧密。

在同一个字中,笔画多的部分要写得紧密,笔画少的部分要写得疏朗。

硫密相间,巧妙安排。

(板书疏密相间)

(2)试一试。

学生临写“在、囊”两字,在写的过程中观察字的疏密变化。

教师评价,表扬临写优秀的学生。

2.深入感知疏密形式。

(1)出示例字“门、团”,请学生谈谈例字中的疏密关系是

怎样巧妙安排的。

教师小结:

"门、团”上部分笔画多,上收紧下舒展,呈“上

密下疏”的疏密形式。

(2)出示例字“动、诵”和“界、夜”,分小组讨论它们的

疏密形式又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总结:

上密下疏,内部紧密;左密右疏

横细竖粗;上紧下松,捺画舒展。

(板书)

3.学生临写“门、团、动、通、界、夜”。

4.展示评价。

重点讲评作业中密的排列匀称和硫的空间布白是否合理。

教师小结:

疏密变化在书法结构中非常重要,要“密而不挤,

疏而不散”。

(板书)

学生再次临

拓展延使

1.单钩比对。

用钢笔单钩例字,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疏密关系的。

体会相同字的不同疏密处理方法。

2.拓展思考。

请学生说一说,疏密变化在下列字中是怎样运用的,体会一个字中的多种疏密形式组合。

3.书法家故事《以书换鹅》。

体会书法的结字变化来源于生活的道理,书写之前,观察尤为重要。

四、整理反思

师生问答

教师问:

书写疏密相间的汉字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教师问: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疏密形式?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2.清洁、整理学具

第2课集字临摹练习一

教学目标

1.巩固学习疏密相间结构原则。

2.了解作品创作形式条幅和横幅。

3.从作品的创作中体会书法章法的形式美。

教学分析

1.教材编写分析

集字临摹练习

(一)》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课板块包括“集字解读、临习指导、作品展示、书写要点、课外拓展”五部分,要求学生运用疏密相间结构原则分析作品中的汉字了解横幅和条幅的章法特点,并尝试创作。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通过临写“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诗句,巩固复习疏密相间结构原则。

难点:

创作完整的横幅或条幅作品。

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教学流程

一、异入新课

1.出示唐代诗人杜甫五言律诗《月》,配乐朗读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2.简单介绍诗文。

757年,杜甫目睹安史之乱中刀兵四起,人们流离失所,下了这首优国忧民的诗。

其中第一联,是描写秋夜景色:

秋天快要到来,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加清明澄静。

今天我们就来试着写一写“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这两句诗。

二、学习新知

条幅和横幅作品欣赏。

(1)教师出示条幅和横幅作品,让学生比较两者的异同点

教师小结:

条幅和横幅字的排布方式不同。

同一个内容可以书写成不同形式的作品。

(2)学生讨论:

要写好一幅作品,有哪些要求?

教师小结作品要求:

用笔到位、结构合理、大小匀称、章法多美观。

(板书)

2.临习指导。

(1)分析典型例字。

课件出示“天、期、间、清”

四个字,复习结字的疏密相间关系。

教师:

用上节课学习的疏密相间原则,说一说这四个字的疏密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天”笔画少,显得疏,“期、间、清”笔画多显得密。

“天、期、间”三字上密下疏,“清”字左疏右密。

(板书)

(2)其他注意事项。

教师:

除了疏密变化外,还有哪些地方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学生自由发言明确

“天”字两横一短一长,且向右上扬,上密下疏。

“期”字左宽右窄、上密下疏,横画间布白匀称,左右错位。

间”字上密下疏,横竖间距匀称,横细竖粗。

“清”字左疏右密,右边上密下疏,横画间距匀称,第三横最长。

(3)临写“天、期、间、清”。

(4)小组评比。

每小组自主选择一到二名学生上台展示、评比。

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评价。

3.自主练习其余六字。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上”字短横位置偏上,两横注意俯仰;

“秋”字左右穿插,右边“火”字注意两撇距离和呼应关系

“近”字走之底横折折撇的倾斜方向;

“人”字捺画舒展,撇细捺粗;

“月”字横折钩的转折提按,外形修长;

“影”字左宽右窄、左密右疏,注意横画的俯仰和间距。

4.集字作品创作。

学生自由选择横幅或条幅形式,按照书写要点,完成一张完整的作品。

三、拓展延伸

教师展示同样内容、不同形式的作品,如扇面作品、对联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章法美,鼓励学生课后学试不同形式的创作。

四、整理反思

1.师生问答。

教师问:

疏密相间的原则有哪些?

教师问:

同一内容的作品,可以有哪些不同的形式?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2.清洁、整理学具。

第3课向背有致

教学目标

1.通过“圆、门”两字初步了解书法结构的向背有致原则并能在书写中有所体现。

2.学习不同结构汉字中的向背变化,并在实际书写中处理好向背关系,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3.欣赏赵孟频妙严寺记》,感受“赵体”楷书的端庄飘逸之美。

教学分析

1.教材编写分析

向背有致》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本课板块包括“要领图解、临习指导、单钩比对、拓展思考、知识链接”五部分要求学生通过例字分析,理解向背有致的含义,并能在实际书写中处理好汉字结构中的向背关系。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通过分析、临写“圆、门、妙”等字,理解向背有致原则,并能书写表现。

难点:

准确表现汉字中的向背关系,在实际书写中做到向背有致、和谐统一。

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异入新课

1.了解向背的含义。

教师请两位同学上台,做面对面和背靠背姿势教师把这两种姿势用符号“()”表示出来,给这两种姿势取个名字“相向”“相背”。

2.教师小结:

像这样两个人面对面和背对背的姿势,在汉字中也随处可见。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汉字中的这种向背关系。

学习新知

1.初步感知笔画间的“向背”。

(1)课件出示“圆、门”两字,请学生找一找其中的向背关系。

“圆”字外框两竖如面对面两人,呈相向状。

门”字外框两竖如背对背两人,呈相背状。

(2)临写上述两字,教师巡视指导。

(3)指导评价。

选取优劣作业,对比点评。

重点评析向背的笔画,弧度是否合理。

小结。

(板书课题:

向背有致)

2.深入理解不同结构中的向背。

课件出示“妙、行、肩、我、浮、施”。

思考

(1)请学生想一想:

向背是不是只存在于汉字外框纵向的竖笔呢?

(2)教师提问:

这些字哪些笔画作了相向或相背的安排?

学生讨论。

明确:

“妙”字左右两部分相向,顶端靠近。

“行”字两竖外拱,左右相向。

“肩”字“月”左向右弯曲,右竖钧挺直而势向左,呈相背之势。

“我”字竖钩和斜钩相背。

“浮”字左三点与右竖钩相向。

“施”字“方”横折钩右拱,“也”竖弯钩左拱,背而不离。

数师小结:

向背变化在不同结构的汉字中都会存在。

有的体现在两个笔画间,有的体现在两个部分间。

在左右结构、包圆结物的字中表现较为明显。

(板书两个笔画间的向背,两个部分间的向背)

(3)学生临写“妙,行、肩我,得、施”

师视指导,师生互动评价

拓展延伸

1.单钩比对。

用钢笔单钩例字,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向背关系的。

体会相同汉字中的笔画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能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2.拓展思考。

请学生说一说“行、顺、雅”这三个字中哪些笔画做了相向或相背的安排;用学过的知识自主分析字中的向背关系。

3.欣赏《妙严寺记》。

《妙严寺记》由南宋牟巘撰文,记载了湖州妙严寺建寺及刻印佛经的情况,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频(公元1254-1322年)50多岁时所写,字迹匀称,用笔灵活,点画精妙结构开张舒展,端庄秀美,于庄严规整中见潇酒俊逸,是学习“赵体”书法的优秀范本。

四、整理反思

1.思考并说一说,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2.清洁、整理学具。

 

第4课集字临摹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临写“海、底、月、,将汉字结构的向背原用到实际书写中。

2.学习斗方的书写形式,掌握斗方的章法处理。

3.从作品的创作中体会书法章法的形式美。

教学分析

教材编写分析

《集字临摹练习

(二)》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本课板块包括“集字解读、临习指导、作品展示、书写要点、课外拓展”五部分,要求学生运用向背有致结构原则分析作品中的汉字了解斗方作品的章法特点,并尝试创作。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通过临写《绝句》,巩固复习疏密相间、向背有致结构原则。

难点:

创作完整的斗方作品。

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教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形式特別的书法作品,大家想看吗?

课件出示斗方作品《绝句》。

请学生说一说“特别”体现在哪里。

教师:

像这样张正方形的字幅就是斗方,最常见的是69cm×69cm(2市尺见方)的尺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才能书写出这样一件特别的斗方作品。

(板书斗方作品)

学习新知读内容,了解诗文背景。

请学生齐读作品上的内容。

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

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

教师简单介绍诗文:

这是唐代著名“苦吟诗人”贾岛所作的五言绝句。

这首诗描写了海上美丽的月色一一海面上明月的倒影比天上的一轮圆月更显得明净可爱。

这一点点美好的月色,便可胜过干万的春色。

2.看形式,了解斗方章法。

思考讨论:

这件作品是怎样安排正文和落款章法的?

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

每行五字,共四行正文,加一行落款,行距略大于字距。

(板书作品图示)

3.用向背有致结构原则,临习典型例字。

(1)字例解读。

教师:

要写好这样的斗方作品,除了章法安排合理外,最重要的是写好其中的每一个字,尤其是这几个字。

出示“海、底、月、于”。

小组讨论,用所学的疏密和向青原则分析四个字。

明确:

“海”字左疏右密,三点呈弧形,中间略向左曲;“每”中间略向右曲,左右两部分相向底”字上密下疏,左撇与斜钩呈相背之势,中间竖提与斜钩也呈相背之势。

“月”字上密下疏,左撤中间曲向右,右横折钩的竖中间路向左曲,两个笔画之间呈相背之势。

“于”字左疏右密,左部中间向右曲,右部中间向左靠,左右两部分呈相背之势

(2)学试临写。

学生临写这四个字,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评价。

重点点评作业中的字是否“向背有致”,各曲线笔画弧度是否合理,书写是否到位。

4.试一试,创作斗方作品。

请学生按照斗方作品的要求,尝试创作斗方作品《绝句》。

创作前,提示学生观察每一个字的字形变化。

如:

第三行“得”字字形长,“之”字稍扁呈三角形,“一”字长伸,“寸”字字形小呈倒三角形,“光”字上小下大呈梯形。

三、拓展延伸

请学生在课外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曹操《观沧海》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并思考:

哪种形式比较适合这个内容。

四、整理反思

1.师生问答。

教师问: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种形式的作品?

书写过程中你觉得最难把握的是哪些方面?

教师问:

绝句》除了写成斗方作品之外,还可以用什么形式去书写?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2.清洁、整理学具。

 

第5课伸缩自如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汉字笔画间的伸和缩,了解伸缩自如的结构原则。

2.掌握伸缩得当的结字方法,体验汉字伸缩变化的美感。

3.欣赏王宠《游包山集》作品,在其宽绰飘逸的书风中,

感悟书法结字伸缩自如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的能力。

教学分析

1.教材编写分析

《伸缩自如》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本课板块包括“要领图解、临习指导、单钩比对、拓展思考、知识链接”五部分,要求学生了解伸缩自如的结构原则,学会分析并运用伸左缩右、上缩下伸、缩捺为点等方式书写汉字,做到伸缩恰当自如的变化。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学习伸缩自如结构原则,掌握并运用伸缩原则书写汉字

难点:

书写时做到伸缩恰当自如。

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教学流程

异入新课

1.回忆复习“主笔”概念。

2.找一找这些字中的主笔分别是哪一笔:

业、武、都、多、取、童、佛、色。

教师: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真棒!

其实,要写好一个字,不但要看伸长的笔

画,还要注意收缩的笔画,做到“伸缩自如”。

(板书课题)

学习新俎

1.观察例字,感知伸缩。

(1)出示“业、武”,请学生找找伸缩的部位。

教师问:

在这两个字中,哪些笔画伸长了,哪些笔画收缩了?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业”字首横左右长伸,其他横画收缩。

“武”字斜钩向右下伸长,其他笔画收缩。

(2)学生尝试临写,体会伸缩的变化。

学生临写“业、武”,要求表现出笔画的伸缩变化

(3)比对作业,感悟伸缩要得当。

教师选取一张伸缩得当、重心平稳的作业与一张伸缩幅度不恰当的作业,让学生进行比较。

思考:

伸长一个笔画后,如何让字做到重心平衡。

师生讨论,明确:

“业”横向左低右高,左右开张,竖应粗壮位置居中,以达到平衡。

“武”横画向右上取势,斜钩向右下伸长,使字平正,重心平稳。

(板书得当一一平衡)

(4)学生再次临写“业、武”。

2.自主练习,体会伸缩。

(1)出示“都、多、取、童、佛、色”,请学生说一说这些字中的伸缩关系。

明确:

“都”字中,“者”部伸左缩右,“阝”部上缩下伸;

“多”字上缩下伸,撤画上短下长;

“取”字左伸右缩,“又”部缩捺为长点;

“童”字上伸下缩,第二横伸长为主笔

“佛”字左缩右伸,右竖伸长为主笔;

“色”字上缩下伸,竖弯钩伸展为主笔;

师小结:

伸缩变化的形式有很多,如上缩下伸、左伸右缩、上伸下缩”等。

有的字中还包含了两种伸缩,如“都”字。

大家定要仔细观察,尽量在作业中表现出来

(2)学生临写“都、多”等六字。

(3)展示张贴优秀作业

三、拓展延伸

1.单钩比对。

用钢笔单钩例字,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伸缩关系的。

体会相同字的不同伸缩处理方法。

2.拓展思考。

请学生说一说,伸缩变化在下列字中是怎样运用的,体会一个字中伸缩恰当所带来的美感。

3.欣赏王宠《游包山集》。

在其宽绰飘逸的书风中,认识到书法结字时伸缩自如的重要性。

四、整理反思

1.教师带领学生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伸缩自如的结构原则,要做到伸缩自如,必须注意伸缩得当,使字保持平衡。

同时,我们可以用上缩下伸、上伸下缩、左伸右缩等形式使字达到伸缩自如,宽绰又精神。

2.清洁、整理学具。

第6课集字临摹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临习“落、木、远、明”等字,复习巩固伸缩自如结构原则。

2.欣赏集字作品《落木》条幅,了解条幅形式作品的特征。

3.尝试创作条幅作品,从书法创作中体会章法的形式美。

教学分析

1.教材编写分析

《集字临摹练习(三)》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本课板块包括“集字解读、临习指导、作品展示、书写要点、课外拓展”五部分,要求学生运用伸缩自如结构原则分析作品中的汉字,了解条幅的章法特点,并尝试创作。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复习伸缩自如的结构原则并熟练运用到条幅集字临摹之中。

难点:

合理安排条幅作品的章法布局。

教具准备

笔、墨、纸、矾、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1.出示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七言律诗《登快阁》,请学生朗读。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2.简单介绍诗文

这首七律是黄庭坚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任太和县知县时登快阁的所见所感。

诗中通过倚阁观望江、天的描述,勾勒了一幅深秋傍晚的图画,抒发了作者为官在外的一种无可奈何、孤寂无聊的思多之情。

其中“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写景阔远清旷,自古推为名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以这一句诗文为内容的书法作品。

ニ、学习新知

1.欣赏条幅作品,学习章法布局。

(1)教师出示作品落木》条幅,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这件条幅作品与第一单元集字临摹练习

(一)》中的条幅,在章法上有什么不同?

(2)学生讨论得出:

这件作品正文有十四个字,尺幅较原来大了。

分三行,前两行每行六个字,最后一行两个字。

款文随其下与之前落款在作品左側不同。

(3)教师小结:

看来,条幅作品的章法,可以根据内容的字数和纸张的大小安排得有所不同。

(板书作品图示)

2.讨论作品要求,临习典型例字。

教师问:

要写好这样一件作品,除了章法布局美观之外,还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

在这些要求中,有一项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把作品中的文字写到位、写美观。

下面我们就来仔细观察其中较难把提的几个汉字的写法。

(1)出示“落、木、远、明”四个字,复习结字的伸缩关系。

请学生说一说这几个字的结构类型请学生从“伸缩自如”的角度,说一说这几个字的结构特征同桌讨论回答。

明确

“落”字为上下结构,上缩下伸。

下部分左缩右伸,撤捺舒展,撇轻捺重;

“木”字撇捺舒展,撇轻捺重,竖为主笔起支撑作用

“远”字左缩右伸,以下承上,捺笔最重;

“明”字为左右结构,左短右长,左缩右伸,撤、钩脚平重心稳。

(2)学生临写“落、木、远、明”,教师巡视指导。

(3)展评作业。

重点评析伸缩是否得当,重心是否平稳

(4)学生再次临写四字

3.自主练习其余十字,尝试作品创作。

(1)按作品展示板块中《落木》条幅的章法,尝试创作条幅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相邻两个字造型的不同处,然后下笔。

(2)展示优秀作品,交流心得体会。

拓展延伸

请学生从颜真卿《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诸葛亮《诚子书》句:

“夫学须静也,オ须学也,非学无以广オ,非志无以成学。

思考:

用条幅的形式书写这个内容,如何进行章法布局?

四、整理反思

1.师生问答。

教师问:

本节课中,你碰到的最难的问题是什么?

师生讨论,交流心得。

清洁、整理学具

第7课高低相顾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左右结构汉字各部分间宜高了解合理安排高低变化可使字的结构更加生动

2.观察分析左右结构中不同形式的高低错落,体验字构的变化美。

3.欣赏董其昌《岳阳楼记》作品,了解行书的特征,受行书作品的流畅美。

教学分析

1.教材编写分析

《高低相顾》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

本课板块包括“要领图解、临习指导、单钩比对、拓展思考、知识链接”五部分,要求学生了解高低相顾的结构原则,学会分析并运用左右高纸造落的方法使字的结构变得更加生动。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学习高低相顾结构原则,掌握并运用左右高低落方法书写汉字。

难点:

书写时能准确表达高低相顾的特征。

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回忆复习钢笔字课程中左右结构汉字的结构类型和特征。

教师提问:

在钢笔字学习中,我们知道的左右结构类型有哪些?

学生回答:

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左宽右窄,左低右高等

教师引导:

这些结构特征,其实也适用于毛笔字的学习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颜真卿《多宝塔碑》中的左右结构特征一一高低相顾。

(板书课题)

学习新俎

1.观察例字,感知高低错落。

(1)出示“彼、印”两字,观察各部分间位置的高低变化。

教师问:

“彼”和“印”两字的左右两部分在外形和位置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得出:

“彼”字左窄右宽,左低右高。

“印”字左右等宽左高右低。

教师小结:

看来,要写好一个左右结构的汉字,需要观察左右两部分的宽窄和高低变化。

(2)学生尝试临写,体会高低错落的变化。

学生临写“彼、印”,要求写出字里的宽窄、高低变化

(3)比对作业,感悟高低错落要巧妙。

教师选取一张高低错落有序的作业与一张高低错落过度夸张的作业,让学生进行比较。

学生思考:

怎样才能把左右高低错落准确地表现?

请写得较好的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师小结:

画出适当的辅助线,可以清晰地看出左右高低变化。

(板书比较左右相临笔画)

(4)学生再次临写“彼、印”

2.自主探究,体验各种高低变化的处理方法。

(1)请学生仔细观察“检、卿、场、释、初、使”等字,同桌相互讨论,说一说它们的高低变化,并在一旁空白处,画一画汉字的结构图示。

(2)分享讨论结果。

明确

“检”字下部左低右高,上部齐平;

“卿”字左高右低,中间部分比左边短,上下错位;

“场”字下部左高右低,上部齐平;

“释”字左高右低,右部分长横起笔于点下,上下错位

“初”字上部左高右低,下部齐平

使”字上部左低右高,下部齐平。

教师板书提示,并小结:

高低变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同样结构的汉字书写得更加生动,更加具有变化之美。

(3)学生临写“检、卿、场、释、初、使”,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优秀作业

拓展延伸

单钩比对。

请学生用钢笔单钩例字,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高低关系的。

体会相同偏旁汉字的不同高低处理方法和不同书法家对相同汉字的不同处理方法

2.拓展思考。

请学生说一说“坤、弘、精”三字中的高低关系是如何处理的,继续体会高低错落带来的变化美。

3.欣赏明代大书法家其昌行书长巻《岳阳楼记》,读一书中有关作品的介绍,学试用钢笔临一临作品局部,体会其成熟的笔法和流畅的气息。

四、整理反思

1.教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汉字中的高低变化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正是因为这样的多种多样,才成就了我们中国汉字干变万化的造型美。

希望同学在今后的书写中,能做个有心人,把汉字中的变化准确地表现出来。

2.清洁、整理学具。

第8课集字临摹练习三

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临写“如、珍、读・神”等字,复习巩固高低相顾结构原则

2.欣赏集字作品“退笔读书”对联,了解对联形式作品的特征。

3.尝试创作对联作品,从对联的创作中体会书法章法的形式美。

教学分析

1.教材编写分析

《集字临蔡练习(四)》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本课板块包括“集字解读、临习指导、作品展示、书写要点、课外拓展”五部分,要求学生运用高低相顾结构原则分析作品中的汉字了解对联的章法特点,并尝试创作。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现固复习高低相顾的结构原则,熟练运用到对联集字

临摹之中。

难点:

掌握对联作品的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