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市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届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3961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届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届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届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届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届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届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届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市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届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届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市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届高三下学期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

龙岩市2019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做答时,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4.做选考题时,请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6.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Fe-56Cu-64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一带一路”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丝绸属于纤维素

B.电解水制氢气可缓解能源危机,实现节能环保

C.“雨后彩虹”是一种与胶体有关的自然现象

D.烧制“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时未涉及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A项错误;

B.电解水制氢气可获得氢能,可以减少碳排放,实现环保,但不能节能(因为电解时消耗大量电能),B项错误;

C.雨后空气中含有纳米级的小水珠,与空气形成胶体,“雨后彩虹”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C项正确;

D.黏土为原料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涉及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涉及化学变化,D项错误;

答案选C。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NaHSO4固体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3NA

B.1L1mo1·L-1的(NH4)2CO3溶液中所含NH4+的数目为2NA

C.标况下,22.4LCl2通入水中,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20gD2O含有的中子数为10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HSO4为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与硫酸氢根离子构成,则1molNaHSO4固体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2NA,A项错误;

B.铵根离子在水溶液会发生水解,则1L1mo1·L-1的(NH4)2CO3溶液中所含NH4+的数目小于2NA,B项错误;

C.氯气溶于水生成HCl与HClO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则标况下,22.4LCl2通入水中,转移的电子数小于NA,C项错误;

D.D2O的摩尔质量为20g/mol,1molD2O中含中子数为1×2+8=10mol,则20gD2O含有的中子数为

×10×NA=10NA,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A,要注意其离子晶体的构成是解题的关键,硫酸氢钠只有在水溶液中才会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在熔融状态下则会电离出钠离子与硫酸氢根离子,学生要理解并加以区分与应用。

3.由环戊二烯(a)制备金刚烷(d)的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a中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个平面上

B.物质b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物质c、d互为同系物

D.物质d的一氯代物有3种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物质a分子结构中含有饱和碳原子,与甲烷结构类似,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A项错误;

B.从物质b分子中含碳碳双键,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项正确;

C.物质c、d的分子式均为C10H16,两者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而不是同系物,C项错误;

D.物质d的结构中只存在两种氢原子,所以其一氯代物有2种,D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D项是易错点,其结构可表示如下:

可以看出1、2、3、4、5、6点上的每个碳原子可以连2个氢原子,这6点上的氢原子都是等效氢,图片上的7、8、9、10点上的每个碳原子可以连1个氢原子,这4点上的氢原子是等效氢,因此金刚烷一氯代物有二种。

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且与W同主族,Z是短周期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Z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B.X、Z只能形成仅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

C.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比Y的弱

D.原子半径:

r(Y)<r(X)<r(W)<r(Z)

【答案】B

【解析】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且与W同主族,则X为O元素,W为S元素;短周期元素中,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依次减弱,从上到下元素金属性依次增强,Z是短周期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Z为Na元素,Y为F元素,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依据上述分析可知,X、Y、Z、W分别是O、F、Na和S元素,则

A.O2-与Na+核外电子数均为10,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项正确;

B.O与Na可形成Na2O和Na2O2,Na2O中仅含离子键,Na2O2中含离子键与共价键,B项错误;

C.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则热稳定性比较:

H2S

D.同周期中,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同主族中,原子半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则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比较:

r(F)<r(O)<r(S)<r(Na),D项正确;

答案选B。

5.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

B.检验火柴头燃烧产生的SO2

C.制金属锰

D.模拟钢铁的腐蚀

【答案】A

【解析】

【详解】A.容量瓶不能用作溶解固体用,A项错误;

B.利用品红溶液可以检验二氧化硫的生成,气体长管进短管出,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项正确;

C.可以利用铝热反应制备金属锰,该装置科学规范,可以达到实验目的,C项正确;

D.稀醋酸润湿可提供酸性环境使钢铁发生析氢腐蚀,试管内气压增大,而食盐水润湿的试管可提供中性环境发生吸氧腐蚀,使试管内气压减小,红墨水用于观察气压变化情况,可以达到实验目的,D项正确;

答案选A。

6.利用微生物可实现苯酚(

)废水的净化,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6H5OH-28e-+11H2O=6CO2↑+28H+

B.b极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中间室的Na+向左室移动

D.右室生成0.1molN2时,用电器流过0.5mol电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该原电池中,硝酸根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装置右边b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为2NO3-+10e-+12H+=N2↑+6H2O,装置左边a极苯酚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电极反应为C6H5OH-28e-+11H2O=6CO2↑+28H+,结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作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A.a极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C6H5OH-28e-+11H2O=6CO2↑+28H+,A项正确;

B.b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项错误;

C.中间室的Na+向原电池的正极(b极)移动,即向右室移动,C项错误;

D.右室中的电极反应为2NO3-+10e-+12H+=N2↑+6H2O,则生成0.1molN2时,用电器流过1mol电子,D项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解题的关键,原电池工作的原理口诀可概括为“两极一液一连线,活泼金属最优先,负失氧正得还,离子电极同性恋”,可加深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与记忆。

本题的难点是A选项,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同时要考虑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学生要火眼金睛,识破陷阱,提高做题正答率。

7.常温下,向0.1mo1·L-1的NH4HC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中部分含氮、含碳微粒的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开始阶段,HCO3-增加的原因可能是:

HCO3-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动

B.pH在8.7~9.7之间,HCO3-和NH4+同时与OH-反应

C.通过分析可知常温下:

Kb(NH3·H2O)<Ka1(H2CO3)

D.pH=9时,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

c(HCO3-)>c(NH4+)>c(NH3·H2O)>c(CO32-)

【答案】C

【解析】

【分析】

NH4HCO3溶液中存在NH4+的水解平衡,即NH4++H2O⇌NH3•H2O+H+①;

HCO3-的水解平衡,即HCO3-+H2O⇌H2CO3+OH-②;

HCO3-的电离平衡,即HCO3-⇌H++CO32-③;

在未加氢氧化钠时,溶液的pH=7.7,呈碱性,则上述3个平衡中第②个HCO3-的水解为主,滴加氢氧化钠的开始阶段,氢氧根浓度增大,平衡②向逆方向移动,HCO3-的量略有增加;对于平衡①,氢氧根与氢离子反应,平衡正向移动,NH3•H2O的量增加,NH4+的量减小,当pH大于8.7以后,CO32-的量在增加,平衡③受到影响,据此分析。

【详解】NH4HCO3溶液中存在NH4+的水解平衡,即NH4++H2O⇌NH3•H2O+H+①;

HCO3-的水解平衡,即HCO3-+H2O⇌H2CO3+OH-②;

HCO3-的电离平衡,即HCO3-⇌H++CO32-③;

A.开始阶段,滴加氢氧化钠的开始阶段,氢氧根浓度增大,平衡②向逆方向移动,HCO3-的量略有增加,A项正确;

B.对于平衡①,氢氧根与氢离子反应,平衡正向移动,NH3•H2O的量增加,NH4+被消耗,当pH在8.7~9.7之间,CO32−的量在增加,平衡③受到影响,HCO3−被消耗,即碳酸氢根离子和铵根离子都与氢氧根离子反应,B项正确;

C.在未加氢氧化钠时,溶液的pH=7.7,呈碱性,则说明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根据盐类水解“越弱越水解”的规律可知,NH3·H2O的电离程度大于H2CO3的电离程度,即Kb(NH3·H2O)>Ka1(H2CO3),C项错误;

D.从图中可直接看出pH=9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HCO3-)>c(NH4+)>c(NH3·H2O)>c(CO32-),D项正确;

答案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129分。

8.碱式碳酸铜可用作木材防腐剂、水体杀藻剂等,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以下方案制备碱式碳酸铜并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Ι.以铜屑为原料制备碱式碳酸铜的装置如下:

步骤1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

步骤2往三颈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硝酸,使铜屑完全反应。

步骤3往步骤2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Na2CO3和NaOH的混合液,加热。

步骤4将三颈烧瓶中的混合物过滤、洗涤、烘干,获得产物。

已知:

ⅰ.碱式碳酸铜为草绿色或绿色结晶物,易溶于酸,不溶于水,在100℃的水中易分解;

ⅱ.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不能单独与NaOH溶液反应。

(1)步骤2中浓硝酸与铜屑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2反应一段时间后,须打开止水夹,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目的是_______。

(3)步骤3对装置A的加热方式最好采用____________。

(4)装置Ι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Ⅰ、Ⅱ、Ⅲ三个装置不能替代图1中B装置的是_____(填装置序号)。

(5)欲检验步骤4获得的产物中是否含有NO3-,所需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

Ⅱ.探究在一定温度下,不同的原料配比对产物的影响,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V[Cu(NO3)2]/mL

(0.5mo1·L-1)

V(NaOH)/mL

(0.5mo1·L-1)

V(Na2CO3)/mL

(0.25mo1·L-1)

沉淀数量

沉淀颜色

1

2.0

2.0

1.6

+

浅绿色

2

2.0

2.0

2.0

++

浅绿色

3

2.0

2.0

2.4

+++

蓝色

4

2.0

2.0

2.8

+++

蓝色

注:

“+”越多表示沉淀量越多

(6)分析表格数据可得:

制备碱式碳酸铜最佳的原料配比n[Cu(NO3)2]:

n(NaOH):

n(Na2CO3)=___。

Ⅲ.产物组成的测定

(7)碱式碳酸铜的成分有多种,化学式可表示为mCu(OH)2·nCuCO3。

为测定Ι中所得碱式碳酸铜的组成,学习小组同学准确称取3.820g样品溶于适量的硫酸中,加水配成l00mL溶液,取l0.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适量水稀释,调节溶液pH至3~4,加入过量的KI(2Cu2++4I-=2CuI↓+I2),用0.l000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2S2O32-+I2=2I-+S4O62-),接近终点时,加入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终点,蓝色消失。

进行平行实验后,测得平均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为35.00mL。

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_____

【答案】

(1).Cu+4H++2NO3-=Cu2++2NO2↑+2H2O

(2).使装置中有毒气体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3).水浴加热(4).干燥管或球形干燥管(5).Ⅲ(6).硫酸、铜片(或其他合理答案)(7).2:

2:

1(8).4Cu(OH)2·3CuCO3

【解析】

【分析】

Ι.

(1)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与水;

(2)反应一段时间后生成有毒的气体氮氧化物,据此分析作答;

(3)依据给定的碱式碳酸铜的特性作答;

(4)根据仪器构造分析;B装置需要防倒吸,据此考虑作答;

(5)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可与铜反应生成NO;

Ⅱ.(6)根据已知碱式碳酸铜的颜色结合实验结果作答;

Ⅲ.(7)根据滴定过程中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列出关系式得出溶液中铜离子的物质的量,再结合质量列出方程组求出m和n的值得出结论。

【详解】Ι.

(1)步骤2中浓硝酸与铜屑反应

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3-=Cu2++2NO2↑+2H2O;

(2)步骤2反应一段时间后,会生成有毒气体二氧化氮(可能含NO),为了使气体被氢氧化钠充分吸收,须打开止水夹,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故答案为:

使装置中有毒气体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

(3)因碱式碳酸铜在100℃的水中易分解,所以步骤3对装置A的加热方式最好采用水浴加热;

(4)装置Ι中仪器a的名称为干燥管或球形干燥管;装置Ι中干燥管可防倒吸,装置Ⅱ中倒置的漏斗也可起到防倒吸作用,装置Ⅲ中苯的密度比水小,在水的上层,不能起到防倒吸作用,故答案为:

Ⅲ;

(5)欲检验步骤4获得的产物中是否含有NO3-,所需的试剂可以是硫酸、铜片(或其他合理答案);

Ⅱ.(6)碱式碳酸铜为草绿色或绿色结晶物,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2的沉淀量最多,实验3和4得到的沉淀为蓝色沉淀,则制备碱式碳酸铜最佳的原料配比n[Cu(NO3)2]:

n(NaOH):

n(Na2CO3)=0.5mol/L:

0.5mol/L:

0.25mol/L=2:

2:

1;

Ⅲ.(7)由2Cu2++4I-═2CuI(白色)↓+I2、2S2O32-+I2═2I-+S4O62-可知,

反应的定量关系为:

2Cu2+~I2~2S2O32-,所以n(Cu2+)=n(S2O32-)=0.1000mol•L-1×0.03500L=3.5×10-3mol,

100mL溶液中含铜元素物质的量为3.5×10-3mol×

=3.5×10-2mol,则m+n=3.5×10-2mol,又样品质量为3.820g,所以98m+124n=3.820g,联立方程可得m=0.020mol,n=0.015mol,所以m:

n=4:

3,故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4Cu(OH)2·3CuCO3。

9.著名化学家徐光宪在稀土领域贡献突出,被誉为“稀土界的袁隆平”。

钇是稀土元素之一,我国蕴藏着丰富的钇矿石(Y2FeBe2Si2O10),工业上通过如下工艺流程制取氧化钇,并获得副产物铍。

已知:

ⅰ.钇(Y)的常见化合价为+3价;

ⅱ.铍和铝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对角线位置,化学性质相似;

ⅲ.Fe3+、Y3+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如下表:

离子

开始沉淀时的pH

完全沉淀时的pH

Fe3+

2.1

3.1

Y3+

6.0

8.3

(1)将钇矿石与NaOH共熔的反应方程式补充完整:

__Y2FeBe2Si2O10+__NaOH+____

__Y(OH)3+__Fe2O3+__Na2SiO3+__Na2BeO2+__H2O

(2)滤渣Ⅱ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3)试剂A可以是___________。

A.NaOH溶液B.氨水C.CO2D.CaO

(4)用氨水调节pH=a时,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计算常温下Y3++3H2O

Y(OH)3+3H+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常温下Ksp[Y(OH)3]=8.0×10-23)

(6)滤液Ⅲ加入氨水产生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7)从BeCl2溶液中得到BeCl2固体的操作是________。

(8)常见的由BeCl2固体生产Be的工业方法有两种:

①电解法:

电解NaCl-BeCl2混合熔融盐制备Be;②热还原法:

熔融条件下,钾还原BeCl2制备Be。

以上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更好并请说明理由_________。

【答案】

(1).4

(2).32(3).O2(4).8(5).2(6).8(7).8(8).4(9).H2SiO3或H4SiO4(10).B(11).3.1≤a<6.0(或其他合理答案)(12).1.25×10-20(13).Y3++3NH3∙H2O=Y(OH)3↓+3NH4+(14).蒸发结晶时,向溶液中持续通入HCl气体(或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干)(15).电解法好,同时能得到工业原料Cl2(热还原法好,操作简单,不产生有毒气体,或其它合理答案)

【解析】

【分析】

钇矿石与NaOH共熔生成Y(OH)3、Fe2O3、Na2SiO3和Na2BeO2,“水溶”后Na2SiO3和Na2BeO2溶于水成为滤液I的主要溶质,Y(OH)3、Fe2O3不溶,则过滤得到滤渣I的成分为Y(OH)3、Fe2O3;向滤液I加入过量盐酸,Na2SiO3与盐酸反应转化为硅酸沉淀,Na2BeO2具有与偏铝酸钠相似的性质,则与过量盐酸反应后转化为BeCl2,因此滤渣II为H2SiO3或H4SiO4,滤液II为BeCl2、NaCl和过量的HCl,再加入过量氨水,分离Be元素,会生成Be(OH)2沉淀,再加过量盐酸,得到纯净的BeCl2最后获得副产物Be;另一方面,滤渣I经过稀盐酸溶解后得到YCl3和FeCl3,滴加氨水条件pH,便于分离沉淀Fe元素,得到的滤液中YCl3经氨水调节适当pH沉淀得到Y(OH)3,最终高温得到Y2O3,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1)钇矿石Y2FeBe2Si2O10中,Y显+3价,Be显+2价,Si显+4价,则根据化合物

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Fe的化合价为+2价,与NaOH共熔时需要氧气的参与将Fe元素转化为Fe2O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规律结合已知的产物可得,其化学方程式为:

4Y2FeBe2Si2O10+32NaOH+O2

8Y(OH)3+2Fe2O3+8Na2SiO3+8Na2BeO2+4H2O,故答案为:

4;32;O2;8;2;8;8;4;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滤渣Ⅱ的主要成分为H2SiO3或H4SiO4;

(3)加入试剂A的目的是为了沉淀Be(OH)2,根据已知ⅱ可知,需要加入弱碱,B项正确,故选B;

(4)用氨水调节pH=a,目的是为了沉淀Fe3+,便于与Y3+分离,根据已知给出的Fe3+、Y3+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表数据可以看出,pH的范围为:

3.1≤a<6.0(或其他合理答案);

(5)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

=

=1.25×10-20;

(6)滤液Ⅲ中Y3+加入氨水会生成Y(OH)3,其离子方程式为:

Y3++3NH3∙H2O=Y(OH)3↓+3NH4+;

(7)BeCl2类似于氯化铝溶液,蒸干时可能会发生水解,因此要想得到BeCl2固体,蒸发结晶时,向溶液中持续通入HCl气体(或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干);

(8)电解法好,同时能得到工业原料Cl2(或热还原法好,操作简单,不产生有毒气体,或其它合理答案)

10.过量排放含氮物质会污染大气或水体,研究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对降低含氮物质的污染有着重大的意义。

Ⅰ.对NO与O2反应的研究。

(1)已知氮氧化物转化过程中的焓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写出NO转化为NO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2NO+O2

2NO2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

其他条件不变,利用分子捕获器适当减少反应容器中NO2的含量,平衡常数K将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已知:

2NO2(g)

N2O4(g)△H<0。

在一定条件下,将2molNO和1molO2通入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在不同温度下,测得平衡时体系中NO、O2、NO2的物质的量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曲线c代表________的物质的量与温度的关系,x点对应的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②根据上图可推测_________________。

A.2NO+O2

2NO2的平衡常数:

x点﹥y点

B.y点时2NO+O2

2NO2的反应速率:

υ(正)﹤υ(逆)

C.400~1200℃时,随着温度升高,N2O4体积分数不断增大

D.x点对应的N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4/11

Ⅱ.对废水中过量氨氮转化的研究。

废水中过量的氨氮(NH3和NH4+)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某科研小组用NaClO氧化法处理氨氮废水,将其转化为无污染物质,不同进水pH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已知:

ⅰ.HClO的氧化性比NaClO强;

ⅱ.NH3比NH4+更易被氧化。

(4)pH=1.25时,NaClO与NH4+反应生成N2等无污染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5)进水pH为1.25~6.00范围内,氨氮去除率随pH升高发生图中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

(1).2NO(g)+O2(g)

2NO2(g)△H=-112kJ·mol-1

(2).

(3).不变(4).NO2(5).60%(6).AD(7).3HClO+2NH4+=N2↑+3Cl-+3H2O+5H+(或3ClO-+2NH4+=N2↑+3Cl-+3H2O+2H+)(8).pH<2.6时,随着pH升高,NaClO含量增大,氧化性能降低,导致氨氮去除率下降;pH在2.6~6之间时,随着pH升高,氨氮废水中NH3含量增大,氨氮更易被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