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储粮害虫高清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3904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7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分储粮害虫高清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分储粮害虫高清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分储粮害虫高清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分储粮害虫高清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分储粮害虫高清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分储粮害虫高清图.docx

《部分储粮害虫高清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分储粮害虫高清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分储粮害虫高清图.docx

部分储粮害虫高清图

锈赤扁谷盗【1】

成虫特征

体长约2毫米,比长角扁谷盗稍大些。

形态特征与长角扁谷盗相似,但有如下主要区别。

触角较短,雌、雄两性的触角均为念珠状;前胸背板呈倒梯形,后缘明显地比前缘为短。

形状和长角扁谷盗对比

栖息场地和习性

栖息场地和习性与长角扁角盗相似。

生活周及各发育阶段的形态

锈赤扁谷盗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为35℃。

在温度32℃和相对湿度90%条件下,完成其生活周约需25天。

卵—形态特征和发育情况与长角扁谷盗相似。

幼虫—形态特征和发育情况与长角扁谷盗相似,但腹部末端的臀叉的两臂向内弯曲。

幼虫一般要脱皮四次才能老熟,幼虫化蛹前不结茧。

蛹—形态特征和发育情况与长角扁谷盗相似。

成虫—锈赤扁谷盗和长角扁谷盗同属于扁甲科,扁谷盗属,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很相似。

谷蠹

体长约3毫米,圆筒形,红褐色至黑褐色,略有光泽。

头生在前胸下面,从背面不能看到,也即头被前胸背板所掩盖。

前胸背板上方有许多小瘤突。

鞘翅长,上有很深的刻点行。

谷蠹成虫背面

谷蠹以成虫越冬,越冬场所是发热的粮堆或仓库木板。

第二年4月,越冬的成虫开始活动,一般在7月产生第一代成虫,8、9月产生第二代。

此时谷蠹已大量繁殖,危害严重。

谷蠹是我国重要储粮害虫之一,危害各种储藏的粮食。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谷蠹所造成的储藏谷物的重量损失要比玉米象或谷象大得多。

谷蠹幼虫是蛀食性的,在粮粒内部发育,被害的粮粒被蛀成空洞。

谷蠹还有钻蛀木头的习性,喜欢在木板内潜伏、化蛹,对仓库木质结构有严重的破坏。

玉米象

身体长3.0到4.0毫米,圆筒形,赤褐色或黑色,无光泽。

翅上有4个颜色较浅的黄色斑点。

头部明显伸长成象鼻状。

成虫在谷粒外面生活,以粮粒为食。

雌虫产卵时,先在粮粒一端用其“鼻”凿一小孔,然后在孔内产一粒卵。

卵孵化为幼虫,即在粮粒内蛀蚀并逐渐蛀入内部。

其卵、幼虫、蛹均在一粒粮食中发育,直至变为成虫爬出粮粒。

成虫能飞,爬得很快,有假死性。

到冬天,成虫爬到粮仓外面,在向阳处的石块、垃圾、树皮等底下越冬。

来年春天,在仓外越冬的成虫爬回到仓库,继续危害储藏的粮食。

玉米象是重要的第一食性储粮害虫,又叫蛀蚀性储粮害虫,危害稻谷、麦类、高粱、玉米以及油料、薯干、中药材、粮食制品等储藏物,是我国头号储粮害虫。

赤拟谷盗

体长约3到5毫米,长椭圆形,颜色较深,褐黑色或锈赤色,稍有光泽。

鞘翅上有纵行刻点。

赤拟谷盗成虫背面

成虫能飞,在气温高的环境里更善飞。

一年发生4到5代,常以成虫越冬。

成虫有假死性。

赤拟谷盗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储藏物害虫,危害稻谷、小麦、大麦、大米、小米、面粉、挂面、玉米、高粱、豆类、油料以及中药材、中成药、干果、酒曲等储藏物。

以面粉受害最为严重。

锯谷盗

体长2.0-3.5毫米,扁平,棕褐色。

胸部两侧各有

6个锯齿,所以又叫锯胸谷盗。

锯谷盗是重要第二食性害虫(又叫次食性害虫),喜欢吃破损的谷粒以及谷物碎屑及粉末,往往在玉米象等危害发生后相继发生。

可在稻谷,小麦,玉米,高粱,面粉以及仓库缝隙等处发现。

成虫爬得很快,并有向上爬的习性,很少飞翔。

由于身体扁平,所以容易钻入仓库缝隙和打包不紧的包装内。

成虫可活6个月到3年,锯谷盗对杀虫剂有抗药性,是不易“根除”的储粮害虫之一

咖啡豆象

体长3—4毫米,椭圆形,暗褐色。

鞘翅上有成行细而密的刻点,表面密生黄褐色细毛,并形成有规则的圆形花斑。

成虫善飞,能跳,有假死性。

咖啡豆象的适应能力较强,产卵较多。

随着粮食贸易的增长和调运的频繁,此虫可进行远距离传播。

咖啡豆象不仅危害储藏的玉米、面粉、干果、甘薯片等储藏物品,而且严重加害中药材,是我国中药材的主要害虫。

在咖啡产区,它是咖啡豆的主要害虫。

据调查,有近50种中药材受到咖啡豆象的危害,其中以麦冬、党参、防风、山药等危害尤为严重,有些甚至把这些中药材蛀蚀一空,而丧失其药用价值。

绿豆象

体长约4毫米,椭圆形。

体色不一,有“淡色型”和“暗色型”之分,但数目较多的是背面颜色大部分为褐色的“淡色型”绿豆象。

复眼大,凸出。

雄虫触角大而明显,为梳子状。

绿豆象是一种世界性的危害储藏豆类的害虫。

绿豆、豇豆、赤豆、蚕豆、豌豆、大豆、菜豆以及莲子等均受其害。

在我国,绿豆象主要危害绿豆,故有绿豆象之名称;在非洲等热带地区,它主要危害豇豆。

温度30℃和相对湿度85%是绿豆象生长繁殖的最适条件。

幼虫在豆粒内发育,这是对储藏豆类危害最严重的一个发育阶段。

绿豆象成虫善飞,爬得很快,有趋光性和假死性。

绿豆象是世界性的储粮害虫,我国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

豌豆象

豌豆象的前胸背板侧缘中央前方有一个向后弯的尖齿;身体末端有2个明显的黑斑。

当豌豆收获时,大部分在豆粒内的成虫还没有爬出豆粒,随豌豆而进入仓库。

当蛹变为成虫后,有些成虫就在豌豆上咬一园孔爬出来,在仓库缝隙过夏、越冬。

有些则飞出仓外,到田间的隐蔽场所越冬。

也有留在豆粒内以成虫越冬的。

来年春天,当豌豆开花时,它们就从隐蔽场所或豌豆粒里爬出来,飞到田间,吸食花蜜、花粉,并产卵于幼嫩的豆荚上。

卵孵化为幼虫,即蛀入豌豆内为害,直至变为成虫爬出。

豌豆象成虫不危害豆粒。

我国大部分省区都有豌豆象的分布。

被幼虫危害的豆粒内部蛀成空洞,有些地方叫这种中空的豆粒为“乒乓球”,重量损失可以到达60%,使豌豆的食用价值和发芽力都明显下降。

腐食酪螨

体长约280~350微米(1毫米=1000微米),表皮光滑。

附肢的颜色随食物而异,在面粉中,它们是无色的;在干酪中,有明显的颜色。

腐食酪螨是一种世界性的储藏食品害螨。

大量发生于脂肪、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中。

也可在稻谷,大米、碎米、大麦、小麦、面粉、红糖、白糖、红枣、黑枣、中药材中发现。

我国包括台湾省在内,腐食酪螨是危害最严重的储藏物害螨。

椭圆食粉螨

体长480~550微米,螯肢和足的颜色较深,红棕色到褐色,与白而光亮的的身体形成明显对比,故有褐足螨之名。

椭圆食粉螨是我国常见的储藏物螨类、危害各种储藏的粮食和食品:

稻谷、大米、大麦、小麦、面粉、麸皮、米糠、黄豆、蚕豆、玉米、玉米粉、山芋粉等。

也可在鼠洞、鸟巢及家禽养殖场发现。

性喜潮湿,能以生长在谷物上的霉菌为食。

麦蛾

翅展12~15mm。

复眼黑色,触角长丝状。

前翅灰黄色,呈竹叶形;后翅银灰色,菜刀形,缘毛特别长,约与翅面的宽度等长。

麦蛾喜欢昏暗的环境,成虫寿命短,约3天。

麦蛾的幼虫危害各种储藏的粮食,可在大麦、小麦、大米、稻谷、高粱、玉米、燕麦中发现。

被害谷粒大部被蛀蚀一空,尤以小麦受害最严重,故有麦蛾之名。

在温暖地区,每年可发生4~6代,以幼虫在粮粒内越冬。

虽然麦蛾成虫不吃谷物,但它是产生后代的“基础”,所以也应消灭。

印度谷螟

翅展约18mm,复眼黑色,前翅狭长,呈三角形,翅面近基部约2/5为黄白色,近端部约3/5为红棕色,并有铜色光泽。

后翅灰白,略带黄褐,半透明。

印度谷螟成虫喜阴暗,一般在黄昏飞翔。

成虫寿命短,约15天。

印度谷螟可在玉米、大麦、小麦、豆类、花生、油菜籽、干果、谷粉、奶粉、中药材等中发现。

幼虫咬食谷物胚部及表层,并吐丝连缀粮粒成小团或筑成茧,幼虫在茧中取食危害。

也可吐丝结网,封闭粮面而污染了储藏的粮食。

每年发生4~6代,一般以幼虫在仓库缝隙吐丝结茧化蛹或越冬。

一些高清储粮害虫原图打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