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课外现代文阅读训练散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3903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课外现代文阅读训练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考复习课外现代文阅读训练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考复习课外现代文阅读训练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考复习课外现代文阅读训练散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考复习课外现代文阅读训练散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课外现代文阅读训练散文.docx

《中考复习课外现代文阅读训练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课外现代文阅读训练散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复习课外现代文阅读训练散文.docx

中考复习课外现代文阅读训练散文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苏醒中的母亲》一文,回答16~19题。

苏醒中的母亲

张抗抗

①年近八十高龄的母亲,长期患高血压,令我一直牵挂悬心。

2002年秋天的一个凌晨,我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父亲打电话告诉我,母亲猝发脑出血,已经及时送往医院准备手术。

②飞机在黑暗中上升,穿越浓云密布的天空,我觉得自己像一个被安装在飞机上的零部件,没有知觉,没有思维。

我只是躯体在飞行,我的心早已先期到达了。

③走进重症监护室最初那一刻,我竟然不认识自己的母亲了——仅仅只是一天,脑部手术后依然处于昏迷状态的母亲,整个面部都萎缩变形了,口腔、鼻腔和身上到处插满了管子,头顶上敷着大面积的厚纱布……手术成功地清除了母亲大脑表层的淤血,家人和亲友们都松了口气。

然后是在重症监护室外的走廊上整日整夜地守候,焦虑而充满希望地等待。

等待是如此漫长,母亲沉睡的身子把钟表的指针压住了。

那些日子我才知道,“时间”是会由于母亲的昏迷而昏迷的。

④两天以后的一个上午,母亲的眼皮在灯光下开始微微战栗。

那个瞬间,脚下的地板也随之战栗了。

母亲睁开眼睛的那一刻,阴郁的天空云开雾散,整座城市所有的楼窗,都好像突然一扇一扇地敞开。

然而她不能说话,只能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

她的意识是模糊的,只能用茫然的眼神注视我们,那个时刻,整个世界都与她一同沉默了。

⑤母亲开口说话,是在呼吸机停用后的第二天夜晚。

我悄悄走到妈妈床边,说:

“妈妈,是我呀,抗抗来了。

⑥由于插管子损伤了喉咙,妈妈的声音变得粗哑低沉,她复述了一遍我的话,那句话却变成了:

“妈妈来了。

⑦我纠正她:

“是抗抗来了。

⑧她固执地重复强调说:

“妈妈来了。

⑨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上来。

“妈妈来了”——那个熟悉的声音,从我遥远的童年时代传来:

“别怕,妈妈来了。

”——在母亲苏醒后的最初时段,在母亲依然昏沉疲惫的意识中,她脆弱的神经里不可摧毁的信念是:

妈妈来了。

⑩妈妈来了,妈妈终于回来了。

⑪母亲的语言功能一天天开始恢复,若是问她:

“妈妈,今天有哪里不舒服吗?

”她总是回答说:

“我没有不舒服。

”真是难以想象母亲是怎样坚持过来的,我从未听到过她抱怨,或是表现出病人通常的那种烦躁。

母亲要做脑部CT,她躺在可移动的病床上,护工推着床下楼,经过医院的小花园。

母亲望着天空说:

“今天真是丰富多彩的一天呀!

”那一刻,她笑了,笑容使得她满脸的皱纹一丝丝堆拢,像金色的菊花那样一卷一卷地在微风中舒展。

母亲永远都在赞美着生活,即使在大病初愈脑中仍然一片混沌之时。

我为自己有这样一位母亲感到骄傲。

⑫母亲终于重新站立起来,几乎奇迹般地康复了。

(有删改)

16.本文记叙了母亲在病中不同阶段的状况,也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阅读文章,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不同阶段

母亲的状况

“我”的心理感受

昏迷中

初醒时

感动

康复中

母亲的语言功能渐渐恢复并终于重新站立起来。

17.请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第⑪段画线的句子。

(3分)

那一刻,她笑了,笑容使得她满脸的皱纹一丝丝堆拢,像金色的菊花那样一卷一卷地在微风中舒展。

18.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第⑩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4分)

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②自然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在赶往家里的飞机上既担心又着急的心理状态。

B.第③段中,当作者走进重症监护室,竟然不认识自己的母亲了,原因是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了。

C.母亲在病床上从不抱怨,静静忍受病痛,体现出她天性中纯真善良、坚强乐观的精神态度。

D.第⑧段母亲初醒时固执地复述“妈妈来了”,表现了母亲对自己生病这件事感到恐惧不安。

E.第⑨段写出“我”理解了初醒时的母亲,在理智思维尚未恢复的状态下的固执回答,实际上显露出了她人性中本真纯粹的母爱。

答案:

16.(4分)①母亲面部萎缩变形,身上到处插着管子,头上敷着纱布②焦虑而充满希望③母亲从意识模糊到能开口说话(或:

母亲从意识模糊、不能说话到能开口说话)④为母亲感到骄傲

17.(3分)示例: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母亲的坚强与乐观,体现了母亲大病初愈后愉悦的心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18.(4分)第⑩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接上文第⑨段内容,既表达了“我”对母亲回答的认可,也蕴含着母亲带给“我”的依恋和感动;“妈妈终于回来了”写出了母亲被抢救回来,从昏迷中苏醒的情形,也表达了“我”如释重负般的喜悦之情,还领起了下文,下文着重写母亲苏醒后渐渐恢复的情形。

19.(4分)BE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19题

祖母的烟茶

①祖母在后山坡上种了几十株茶树。

我们家的茶叶就是这些树上长出来的。

祖母并不在乎什么明前茶或谷雨茶,她采摘的多是些粗粗的叶子,连同茶梗一道弄了下来。

看似普通的树叶,经过祖母那双灵巧的手,那叶片就有了新的样式卷曲得体,有模有样。

祖母对茶树很上心,除草,剪枝,施肥。

她只施土杂肥。

茶树在祖母的细心照料下,茁壮成长,每棵树都长得一样高,枝丫粗壮,叶子浓密。

也难怪祖母对那些茶树格外上心,那时,这茶可是全家几口人不可或缺的寻常支用不仅仅是解决喝茶那点事,祖母还得考虑如何把茶做好了,连同平时攒下的土鸡蛋一起拿到城里卖点钱,再换回些食盐、煤油、肥皂,以及针线、布料之类的日常用品。

②一阵清明雨洗过,茶树上的新芽呈嫩绿色,显露出欣欣向荣的生命力;老叶片呈墨绿色,叶子泛着油亮的光泽,像是打了一层蜡。

采摘时节,太阳劲道十足,明晃晃,火辣辣,灼得人皮肤生痛。

祖母好像不怕热,她戴个草帽,身上罩着长衣长裤,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热辣的阳光一般晒不到皮肤,这样一来,人当然会更加闷热,不一会,汗水就湿透了衣背,看得出一块块汗湿的印子,双手则不停地在树枝上翻飞,像在弹钢琴,她要趁着这个时节,赶紧把那些荼叶都摘下来。

茶采下来,用水冲洗干净,晾干,然后,架起锅子。

灶膛里放把茅草点燃,茶叶在锅里反复翻炒,叫做“炒青祖母操作这些程序手法娴熟,时而在热度适中的锅里用手将茶叶团转,打散,再团转,再打散,时而又将茶叶抛起,宛如天女散花,好似在玩杂耍。

炒得茶叶变软,青气收敛就差不多了,再堆放在竹篾编成的盘子里,不断抱团、搓揉,叶片渐渐揉成了根根卷曲的“纸捻子”,然后再放到锅里慢火烘焙,焙干后用牛皮纸包好,缠上麻绳,挂在灶屋里的通钩上,任柴火的烟气缓慢渗进纸包,就这样将茶叶熏制成了地道的烟茶。

③那是一种经柴火稍稍熏烤的茶。

最好能取回山泉水,用瓦壶、柴火烧开,冲泡,不一会,蜷缩的茶叶在沸水中腰肢伸展,汤色橙黄,一缕淡淡的茶香和着柴火烟香便从茶杯中漫逸出来,若再搁上一两瓣茴香,更是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喝起来清香中带点甜甜的味道,注入泡壶中放凉后的茶水,清冽甘爽,既好喝又解渴。

大热天,我从学校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冲向泡壶,咕咚咕咚,一口气能喝上好几碗。

一碗烟茶,盛满了浓浓的乡情和儿时的记忆。

这,就是故乡的味道,我把它一并寄放在了一处乡间,大山深处的乡间。

④老家后山坡上有座坟墓,祖母就躺在里面。

她忙累了一生,躺下来,在这静谧、安详的地方歇息。

祖母还像从前那样,慈祥的眼神,日夜看护着那个家和那片茶园,深情的目光,时刻遥望着远方的亲人。

⑤清明节前,我又来到了祖母坟前。

故土依旧,草木芜杂,坟包上像一头披散的乱发,于我,心怀戚戚焉。

在这个落寞沉重的日子,我要看看我的祖母,跟她说说话,好让她高兴高兴,看孙儿现在的样子,她应该会放得下心。

也许,长眠于此的祖母早已淡忘了尘世的一切,对世事不再抱有任何怀想吧,而我们却正在有意无意间经历着老人的过往。

⑥望向山坡上那片碧绿的茶园,我忽然又想起了祖母做的茶—那种韵足了人间烟火气息的烟茶。

16.祖母的烟茶是怎样制作的?

在下面空缺处填写恰当的词语,补全线索。

(3分)

采摘一①抱团、揉搓—②——③

17.请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选文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4分)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①段写出了祖母制烟茶对家庭生活的重要意义。

B.第②段中,写雨洗过的茶树,新芽老叶交相辉映,意在表达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颂,对自然的讴歌。

C.祖母生长在山野,却是心灵手巧。

文中多次写到茶在祖母手中的美好变化,以及荼汤的好喝,就是对像祖母这样手艺精湛的制茶人表达敬意,这也是本文的写作意图。

D.祖母手中的茶源自于粗粗的叶子,是经过精心炮制才焕发出独特的光彩,维持了家人的生活。

作者笔下的祖母用自己的终生勤苦,守护着家园的宁静。

烟茶制作的过程,就像祖母自己的人生。

E.本文作者撷取年少时对祖母制茶的影像片段,于叙述中流露真情,在抒情议论中渗透着对生活的感悟。

1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本文以“祖母的烟茶”为题的理解。

(4分)

答案:

16.①炒青②烘焙③熏制

17.通过对祖母采茶时肖像、动作的描写(包括心理的揣摩),反映出采茶环境的艰苦、工作的艰辛,也表现出祖母采茶的熟练和心情的喜悦,内心的美好憧憬。

18.BC.

19.首先,本文较详尽地介绍了祖母的烟茶的制作流程和特色,从这方面来说,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体;我们也对制作烟茶的祖母有了大体的了解,她和自己制作的茶有很多相近之处,身世平平,历经百转千回平凡的辗转,以平净的方式终其一生,却也有无穷的回味—从这一方面来说,题目一语双关,有象征意义。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花的风骨》,回答16~19题。

花的风骨

赵丽宏

①说起花的风骨,人们都要说梅花。

在江南,也处处有梅花。

梅花开在严寒之时,使无花的冬天提前有了春意。

少年时代,在上海郊区的一所寄宿中学念书,学校附近有一个小花园,花园里有一片小小的梅林。

冬春之交时,梅花盛开,我和几个同学经常相约去看梅花。

这时,天气已经不怎么冷,看不到冰雪,风中已有几分湿润的春意。

记忆中那片梅林是湖畔的一朵温柔的红云。

它们并没有使我联想起什么傲雪斗霜的铮铮风骨,那一片红云,只是春天来临的象征。

②在江南,还有什么花像梅花那样,也能预报春天的来临呢?

那大概总是有的。

③很多年前在崇明岛上,我曾在一片荒凉的海滩上认识一种奇妙的小花,至今无法忘怀。

那时,我在崇明岛临海的东端上参加围垦。

在海滩上用泥土垒起一条长堤,挡住海水,被长堤圈住的海滩便成了农田。

人的奋斗,使大自然千万年才形成的沧海桑田变成了几个昼夜之间的事情。

然而这些新围出来的农田却无法耕种,播下粮种,常常是颗粒无收。

为什么?

因为被围垦的海滩是盐碱地,不适宜种庄稼。

连生命力极强的芦苇在那里也无法生存。

于是人们便在这些盐碱地里放入淡水,水可以冲淡田里的盐份,又可以养鱼,一举两得。

我被留在海边守鱼塘,度过了寂寞的一年。

面对着荒芜的盐碱滩,难免联想起那些艰难孤独的人生,也难免顾影自怜。

在大地的同一纬度上,只要春天一到,江南的大地上便花红柳绿,生命繁衍得轰轰烈烈,而这里,光秃秃的土地上只有白森森的盐花。

寒冬尚未结束,但也已进入尾声。

④有一天,我发现盐碱滩上星星点点长出一些绿色的嫩芽。

它们的叶瓣细小,却翠碧清秀,令人欣喜。

海滩上寒风呼啸,这些翠绿的嫩芽似乎毫不在乎,迎着凛冽的风一点点伸展蔓延,没有什么力量那阻止它们的成长。

有时候,从海上卷来的风猛烈得能把树连根拔起,能将屋顶整个掀掉,然而对这些贴地而生的绿草,它们显得无可奈何。

这些扎根在盐碱地里,冒着严寒生长的植物,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我看着它们一天天大起来,高起来,长成了一蓬蓬小灌木似的绿球。

它们为荒凉的盐碱滩铺上了一层斑驳的绿地毯。

⑤当地的农民告诉我,这是一种只在盐碱地上生长的野草,叫盐碱草。

初春时,寒意未消,大概就是梅花开放的时节,盐碱草也开花了。

这是一些淡紫色的小花,它们的蓓蕾小如米粒,乍开时并不显眼,要留心看才能发现。

可是,等到所有的蓓蕾一起怒放时,盐碱滩上便出现了美妙的景象,只见一片片雪青的轻云,在风中飘摇。

这时,风依然刺骨,盐碱滩上白花花的盐渍仍在,而笼罩大地的荒凉却已经不复存在,是这些活泼动人的小花驱逐了荒凉。

这些小花,还引来了成群的蜜蜂。

蜜蜂欢叫着在花丛中飞舞的情景,使我感动,我在当时的日记中这样感叹:

世界上,有什么花比这些盐碱花更坚强更美丽呢?

若论坚强,它们不会输给冰山上的雪莲,也不亚于在肥沃的土地上报春的梅花。

它们是有着独特风骨的花。

⑥我曾经采下一束盐碱花,养在一个杯子里。

在一间简陋的茅屋中,那束盐碱花使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无穷魅力,它们向我展现了江南万花争艳的春天。

⑦我想,只要春天如期降临人间,花是不会灭绝的,即便是在最贫瘠的土地上。

16.阅读③-⑤段,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的变化。

(4分)

17.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中画线的句子。

(3分)

1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梅花写,表现出它傲雪斗霜的铮铮风骨,象征着的春天来临。

B.“毫不在乎”,“迎着凛冽的风一点点伸展蔓延”,看出盐碱花不惧困难,顽强的生命力。

C.盐碱花不仅能在寒冷之时开放,还能在荒芜贫瘠的环境中坚强地生长,美丽地盛开。

D.“我被留在海边守鱼塘,度过了寂寞的一年”,可以看出,作者和后文中的盐碱花

是有共通之处的。

E.作者通过盐碱花和冰山上的雪莲、报春的梅花作类比,表现对雪莲、梅花的贬斥。

19.“只要春天如期降临人间,花是不会灭绝的,即便是在最贫瘠的土地上。

”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答案:

16.(l)在海边守鱼塘,盐碱滩一片荒芜,感到孤独寂寞,顾影自怜;

(2)盐碱滩长出嫩芽,感到欣喜,引起极大兴趣;(3)盐碱花怒放,引来蜜蜂飞舞,使作者感动,于是发出了人生的感叹,赞美盐碱花独特的风骨。

(每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7.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怒放”的盐碱花比作“在风中飘摇的”“一片片雪青的轻云”,(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盐碱花凌寒盛开、充满生机的景象,(1分)表达出作者对盐碱花由衷地赞美之情。

(1分)(答出“比喻”,意思对即可,共3分)

18.AE(A项“文章开头写梅花”,是为了引起下文写盐碱花身上独特风骨,“并没有使我联想起什么傲雪斗霜的铮铮风骨”;E项应该是“对比”,没有“对雪莲、梅花的贬斥”。

每一个2分,共4分。

19.不管生活环境多么恶劣,不管有多少艰难孤独,只要心中永远充满希望(2分),生命就会焕发无限生机,人生就会展现无限精彩(2分)。

(答出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生命深处的火盆》,回答16-19题。

生命深处的火盆

包利民

①火盆已在记忆里渐行渐远,如岁月深处一只凝望的眼,那份温暖依然穿透时光的阻隔,落在我满是眷恋的心上。

②黑龙江的冬天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冷,特别是在几十年前,比之现在更要冷上许多。

那时的农村还比较贫穷落后,火盆便成了每一家必备的取暖之物。

火盆多为泥制,一般用黄土烧成,它就摆在火炕中央,盛着暖暖的思绪。

每日早起做过饭后,便把灶坑里的余火扒出,装进火盆,压实,便有了一天的火热。

好一些的人家,已有了铁制和铜制的火盆,可是我更衷情于泥火盆,它可以直接放在炕上,不必用支架撑着。

它和火炕融为一体,便觉得热量也会源源不断。

③冬季日短且无农事,全家人便围坐在土炕上,中间一盆红火,让每一颗心都充满了温暖。

身下的土炕也是滚热,透过窗玻璃上未融尽的霜花,看到外面大雪飞扬,北风呼拉拉地吹动着窗棂,便会有一种人在天堂的感觉。

我们小孩子便缠着祖父讲故事,那些不知多少年前的传说我们百听不厌,祖父长长的铜烟袋时而轻轻地在火盆上磕碰,抖落掉烟灰,然后再挖上一袋新烟,伸进盆中的炭火里猛吸几下,嘴里吐出浓浓的烟雾,也吐出许多我们渴望着的故事。

④我们小孩子常常不顾寒冷,走东家串西家,每一家都烧着火盆,一些老太太便会聚在某一家,团团围坐在炕上,每人一杆长烟袋,都伸向火盆。

她们唠着那些千年不变的家常,猫就蜷卧在旁边,每一根亮亮的毛都惬意地映着点点的火光。

我们冲进每一家,都是先奔火盆而去,几双小手拢在上面,待寒气去尽,才跑出房门。

每一只火盆的片刻烘烤,都能让我们在冰雪里疯玩上好长时间。

⑤祖父有一个精巧的铜酒壶,每到饭前,他都会将装满了酒的壶放在火盆里,就那么笑咪咪地看着。

直到壶口喷出白气,才不顾烫地拿出放在炕桌上,等着美美地喝上几盅。

而我们最大的乐趣,则是把土豆埋进火盆里,然后就在旁边耐心地等。

直到看到上面的一层浮灰出现小洞,才把土豆扒出来,已经熟透,剥去焦黑的皮,满屋都是淡甜的香气。

或者趁大人不注意时,偷抓上一把黄豆扔进盆里,待其颜色变深浮皮脆裂,急急地夹出。

而玉米粒扔进火盆里,只片刻间,便全都嘭地爆开,于是细灰飞扬,弄得满头满脸。

我们全不在意,心思全在火盆里那些盛开的花上。

⑥火盆只在我的童年里存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便被火炉取代。

立在房子中间的火炉,更为火热,可是,却少了围坐在炕上的情趣。

那只祖父亲手做成的火盆,黯然离开了火炕,蜷缩在仓房的角落里,落满尘埃。

它的身上也龟裂了无数,偶有珠网横陈,像那些支离破碎的往事。

看着这一样只不起眼的泥盆,很难想象它曾有着那么多火热的岁月,可它曾经盛装了太多家人的欢声笑语,盛装了太多的温暖。

如今它已将所有的过往都沉甸成沉默,更久以后,再没人知道它是什么,它将自己慢慢地遗忘在岁月里。

⑦用上火炉的第二年,祖父便去世了。

常常想起在火盆旁他给我们讲的那些故事,便有着直入人心的一种暖,就像火盆里不熄的炭火,一直一直,默默地燃烧在我眷恋的心里。

⑧如今已经很少有人知道火盆,甚至连火炉也正被淡忘。

可是,在我的心底,火盆永远燃烧着,就像曾经的无数个暖暖的冬日,它就存在于我的心里最柔软处,在世事风寒中,焐热生命的苍凉。

13.文章三至五自然段记叙了冬日里火盆旁边的生活。

请你认真阅读,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包括标点每空不超过15字)(4分)

(1)全家围坐火盆,感觉人在天堂;

(2)

(3)老太太围坐火盆唠家常;(4)

(5)(6)

17.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分)

那只祖父亲手做成的火盆,黯然离开了火坑,蜷缩在仓房的角落里,落满生埃。

18.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开头交代写作的主要内容,引起下文。

“温暖”“眷恋”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B.第三段描写窗外的大雪和北风,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围坐火盆边的温暖感受。

C.第四段中对猫的描写是一处闲笔,目的是反衬出我们在冰雪中疯玩的快乐。

D.“祖父”在文中反复出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E.结尾“火盆永远燃烧着”是虚写,点明了火盆对于我的重要意义。

19.文章中作者所写的“火盆”有何具体特点?

作者为什么称之为“生命深处的火盆”?

(5分)

答案:

16.

(2)火盆边听祖父讲故事;(4)孩子们在火盆边烘烤小手;(5)祖父用火盆烫酒,美美地喝;(6)我们用火盆做美食。

(4分)

17.“黯然离开”“蜷缩”这些词语充满感情色彩(使用拟人的修辞),将“火盆”赋予了人的情感,描写了曾经给人带来温暖的火盆被遗弃在角落时的样子,生动形象地写出火盆被慢慢遗忘在岁月里的事实。

(3分)

18.CD(4分)

19.作者笔下的“火盆”是泥制(黄土烧成)的,有热量(能取暖),可以放在炕上。

这只“火盆”中留存着作者童年温暖的记忆,在它逐渐退出生活的日子里,它仍然给我带来心底的暖意,伴随我成长。

(4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天窗

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

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②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

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

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

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

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③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

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

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

“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

”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

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

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

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④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

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

天窗外,夜色冥茫。

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

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

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仿佛倏地一下钻进我的心里蔓延开来。

⑤仲夏,多雷阵雨。

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

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师,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哗啦哗啦的。

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

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

⑥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

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⑦“一窍仰穿,天光下射。

”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

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洒进心房。

(选自《都市文萃》有删改)

16.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

(3分)

17.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1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两项是()()(4分)

A.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随着母亲的身影,让“我”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B.第②节选取蝉的鸣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

C.第③节“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中,“一丝丝”既写出风的凉爽,又表现母爱的小心翼翼

D.文章情景交融,通过雨景和月景的对比描写,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感伤

E.文章结尾写“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不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意在启示我们要乐观的面对生命的困难,让我们的生命拥有更多的美好

19.根据你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说一说这篇文章为什么以“天窗”为题。

(4分)

答案:

16.母亲陪“我”看星月;为“我”扇扇子;给“我”猜谜语,讲故事;为“我”缝衣服。

(答出三点,意对即可)

17.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声的美妙和“我”听雨的沉醉,表达了“我”对夏日充满诗意的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