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3837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试题.docx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试题.docx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试题2008年1月

一、翻译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将下面两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子曰: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2.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禄,岁靡廪粟。

子不知耕,妇不知织。

乘马从徒,安生而食。

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

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

动而得谤,名亦随之。

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韩愈《进学解》)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析《诗经·卫风·氓》中的弃妇形象。

2.简析汉乐府《陌上桑》中的侧面描写手法。

3.简析孟郊《游子吟》的艺术特色。

4.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是如何通过对比、衬托来突出主题的。

5.简要概括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中窦娥的性格及其悲剧的社会意义。

三、论述题(共40分)

1.教材选录了屈原《离骚》的前半部分,分为六个段落。

请写出各段的段意,然后概括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

(16分)

2.分析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12分)

3.分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风格。

(12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2008年1月

一、翻译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孟子说:

“舜从田野之中兴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中被提举出来,胶鬲从鱼盐的劳作中被提举出来,管夷吾从狱官的手里被释放而提举出来,孙叔敖从海边被提举出来,百里奚从买卖场所被提举出来。

所以天将要把重大任务落到某人身上,一定先要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不能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一个人,错误常常发生,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才能有所愤发;表现在颜色上,吐露在言语中,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国内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足为辅弼的士子,国外没有相与抗衡的邻国和外患的忧惧,经常容易灭亡。

这样,就可以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2.现在先生你学虽勤奋而不遵从圣人的道统,言论虽多而说不中要害,文章虽好而没有济世之用,虽注重修养而不被众人所认可。

但是却领国家的俸禄,吃国库的粮食,儿子不会种地,妻子不会纺织,出门乘马,跟随仆役,生活安适。

随俗行事显得辛辛苦苦,在前人著作中窃取陈言以为自己的学问。

然而皇上不诛杀你,宰相不斥退你,这不是你的幸运吗?

一旦受到指斥,罪名随之加在你身上,将你削职罢官,这是你本来应得的惩罚。

至于有的人谋算俸禄收入,计较官位高低,忘记自己的份量,指责前人的毛病,就好比是质问木匠为什么不用小木棒做房屋柱子,诋毁医生用菖蒲给人延年益寿,而献上利尿消肿的豨苓让人服用。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析《诗经·卫风·氓》中的弃妇形象。

《氓》是一首弃妇诗。

女主人公心地善良,在结婚前,她单纯天真,对爱情一往情深,与所爱的人私自定下婚期,把自己的一切都寄予心爱的人。

婚后她诚挚无私,勤劳持家,毫无过失,但最终却被丈夫休弃。

被弃后他一方面非常悲伤,对前情前事难以忘怀,一方面又很清醒理智,对氓的虚伪暴虐进行了揭露、谴责,最后还是镇定而刚强地表示要在感情上与氓决绝。

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劳、理智而刚强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在她身上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美德和不幸命运。

因此,她的形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2.简析汉乐府《陌上桑》中的侧面描写手法。

《陌上桑》先用华丽词藻极写罗敷服饰之美,接着描写罗敷资质之美时,却从侧面以调侃、夸张之笔描写各色人物见到罗敷后的失态举动,让读者从他们的神魂颠倒中想象罗敷之美。

这样反而打破了正面描写的局限性,任何读者都可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在想象中重塑罗敷形象,获得最大的的美感,。

这种就美的效果来描写美的侧面描写手法,收到了正面描写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3.简析孟郊《游子吟》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可归结为两点:

(1)语浅情深、朴实动人;

(2)比喻新颖贴切。

(4分)前四句择取游子临行、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通过密密缝的细节描写和担心儿子迟迟归的心理刻画,突出了慈母的爱子之心。

后两句用春天的阳光哺育小草发芽生长来比喻母爱的深厚与博大,饱含游子对慈母的感念深情。

(4分)

4.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是如何通过对比、衬托来突出主题的?

本词表现了作者抗金复国的理想和壮志成空的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

词共十句。

第一句写实,以“醉里挑灯看剑”的动作形象,表现作者要临阵杀敌、收复失地的豪壮情怀。

以下八句托之于梦境来追忆当年抗金义军的军旅生活,洋溢着浪漫、豪壮的激情。

其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直接表现理想的句子。

最后一句又复归于写实,以“可怜白发生”的自我形象表现壮志成空的极度哀伤,与前九句的浪漫、豪壮形成强烈的反差。

通篇把壮与悲、梦境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相互衬托,形成强烈的对比,使感情跌宕起伏,产生很强的感染力,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5.简要概括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中窦娥的性格及其悲剧的社会意义。

《窦娥冤》中的窦娥是个被压迫妇女的典型,第三折集中体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这是她性格中刚强的一面;她在临刑前对婆婆的体贴和孝敬则表现了她性格中善良、高尚的一面。

(5分)

窦娥含冤被害的悲剧,深刻地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混乱,表达了被压迫大众在恶势力面前英勇不屈的精神和捍卫正义公道的强烈愿望。

(3分)

三、论述题(共40分)

1.教材选录了屈原《离骚》的前半部分,分为六个段落。

请写出各段的段意,然后概括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

(16分)

第一段,自叙世系、皇考、生辰、名字,以表明自己与楚王同源共本,具有天赋美德。

第二段,写自己及时自修及辅佐楚王之志。

第三段,引古帝王以为治国之鉴戒,并言自己忠诚不二,竟不为楚君所谅。

第四段,写自己为国育才,谁知人才变节,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

第五段,写自己修身洁行,与谗佞、贪婪的“党人”各异志趣,虽为群小所排挤、打击而矢志不屈。

第六自然段,既不为楚君所谅、世俗所容,设想保持洁行美德而独善其身。

以上是前半部分。

重在表明诗人的操守、志向和理想。

先叙身世,次述修洁之行,忠贞之志、奋发图强的精神,以及群邪蔽贤、壮怀难申的遭遇,最后表示尽管处此恶劣环境,但清白的操守始终不变,充分表现了屈原的人格光辉和爱国精神。

(每段2分,最后的概括4分)

2.分析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12分)

思想内容:

这首诗写诗人归隐田园的愉快心情和乡居的乐趣,并通过美好是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描写,反衬污浊的官场。

艺术特色:

(1)富有意境的景物描写。

本诗主要用铺叙手法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作者回归自然的喜悦心情,因情写景,即景见情,写景形象,豁人耳目;抒情真切,沁人心脾,具有无穷的韵味。

(2)含蓄的对比手法。

诗中描写田园风光自然优美、田园生活的宁静安适,寓含着与官场的扰攘、污浊的对比。

在诗的开头结尾,诗人对把官场比作“尘网”、“樊笼”,把自己比作误落其中的“羁鸟”和“池鱼”。

通过对比,使本诗的意蕴更加丰厚。

(3)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本诗语言落尽豪华,自然清新,真切有味。

诗中大多数句子用对偶,但流利自然得让人不觉起对偶,体现了陶诗运用语言的至高境界。

(思想内容3分,艺术特色每点3分,视其具体分析情况酌给)

3.分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风格。

(12分)

本词的豪放风格首先来自于所写题材及其对题材的恰当处理。

雄奇壮伟的江山胜景与功耀史册的英雄人物相互辉映,构成了本词的豪放基调。

词的上片追溯历史,以写景为主,由地及人,点出赤壁之战中的众多豪杰,为下片集中歌颂周瑜作了极好的铺垫。

下片赞美英雄周瑜,为自己的早衰而感伤,实则慨叹自己政治失意,徒怀雄心。

(6分)

语言的雄健活泼,是构成本词豪放风格的重要条件。

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气魄极大,笼罩全篇。

十三个字便勾勒出浩瀚的空间,并纵论了悠久的历史,其中“浪淘尽”一语,功力非凡,仅三个字,把东流的浩浩长江和往昔的英雄人物紧紧联结起来,既表现出眼前雄奇的景象,又展示了对历史的怀想。

以下对赤壁的江山胜景和周瑜的英雄形象的描写,选词造句都极其雄健有力。

此外如“人道是”、“一时”、“遥想”等词语,自然妥贴,活泼流动,很好地连缀了全篇,使文气通畅无碍,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4分)

全词中流宕着一股充沛的精神力量,这是本词豪放风格的根源。

虽然结尾流于感伤,但并不影响全篇呈现出豪迈奔放的风格。

(2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试题(开卷)2009年1月

1、翻译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将下面两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国语·周语》)

2.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饥寒;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

牵于饥寒者,无得而言矣;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

而西刘则曰:

“居宜若是!

”楚籍则曰:

“可取而代!

”意彼未必无退让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

(罗隐《英雄之言》)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屈原《九歌·湘夫人》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叙物以言情”的名句,请试加分析。

2.简析《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齐策》)的艺术手法。

3.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是诗人见花落泪,闻鸟惊心呢?

还是因感叹国家时局,花亦溅泪;怅恨人间离别,鸟亦惊心?

谈谈你的理解。

4.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是借景抒情的名句,说说这几句为什么好。

5.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与王实甫《西厢记》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

三、论述题(共40分)

1.分析《诗经·卫风·氓》的艺术特色。

(14分)

2.从教材中找出两首“托物写志”的诗略加分析,并说明它们的共同特点。

(14分)

3.分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2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试题答案2009年1月

一、翻译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堵住百姓之口不让说话,比堵塞河流的危害还要严重。

河流因壅塞而决口,必然要淹没更多的人,堵百姓之口的后果就如河流因壅塞而决口一样。

因此,治理河流的人要决开壅塞使水流通畅,治理百姓的人要使百姓的意见宣泄出来。

……百姓有口要说话,就好比大地上有山川,出产人所需要的财物器用;又好比平原湿地上有良田沃土,生产人的衣食所需。

百姓发表的意见中,能体现政治措施的好坏得失。

实行好的政治措施,防止坏的政治措施,目的是丰富财物、器用和衣食。

百姓心有所思自然会口有所言,思虑成熟自然要从言语中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壅堵呢?

如果堵百姓之口,会有几个人拥护你呢?

2.夺取财物的人,会说:

这是被饥寒所迫;夺取国家的人,会说:

这是拯救生灵涂炭。

为饥寒所迫者,我没有什么可说的;拯救生灵涂炭者,就应该以天下百姓的愿望作为自己的出发点。

但是,像刘邦和项羽这样的夺取国家的人却不是这样。

见到秦始皇的排场和威势,刘邦说:

“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羽说:

“彼可取而代也!

”。

料想他们未必没有谦逊退让之心和正直廉洁的品行,大概是看到秦始皇美色簇拥,无比的骄矜高贵,然后才生出要夺取他的国家的打算。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屈原《九歌·湘夫人》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叙物以言情”的名句,请试加分析。

这首诗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将环境氛围的营造和人物心理的刻画和谐交融,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而尤以开头四句的描写最为出色。

前两句写湘君来到洞庭水边,伫立极望,但眼前除了一片迷茫外,却望不见自己想见的人,不免惆怅悲伤起来;接着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描绘出一幅极富意境的湖畔清秋景色,从这幅景色中可以感到深秋的凉意和一种凄迷的情调,极恰切地渲染了诗歌主人公感情上的寂寞和惆怅,并为全诗表现爱情的不顺利创造了悲凉的气氛。

2.简析《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齐策》)的艺术手法。

作者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通过起伏不平的生动情节,构成首尾完整的故事,把冯谖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读来引人入胜。

作者善于用精雕细刻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并且善于将人物的活动组织成迂回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先写冯谖试探孟尝君对“士”的态度,初次见面故作平庸,被收留后又三次弹铗作歌追求礼遇,遭人“笑”、“恶”而坦然自若,写出了莫测高深、异于常客的“奇士”风采,为下文他是才华毕露作了铺垫。

接着写他收债于薛,引出焚券市义,再引出巧设三窟,显示出了冯谖的奇谋异策。

3.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是诗人见花落泪,闻鸟惊心呢?

还是因感叹国家时局,花亦溅泪;怅恨人间离别,鸟亦惊心?

谈谈你的理解。

这一联是诗人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融为一体,抒写特殊春天里的感受。

按照常理,应该是诗人见花落泪,闻鸟惊心。

但从语法结构上看,“溅泪”的主语是“花”,“恨别”的主语是“鸟”,所以也未尝不可以理解为花似有知,亦感时而落泪;怅恨人间离别,鸟亦惊心。

两种理解虽有区别,其中的精神是相通的。

前者是触景生情,后者是移情于物,拟人的手法。

都是利用大自然的和谐景象(花、鸟)和诗人内心的不和谐情绪(感时、恨别)之间的矛盾,表现沉痛的忧国思家感情。

4.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是借景抒情的名句,说说这几句为什么好。

首先,这几句用具体而生动的景物,表现了抽象的、无迹可求而难以捉摸的细致感情,使这种感情转化为可见的事物,使读者可以从“闲愁”的形象中受到它的感染。

其次,用来喻愁之景,极其鲜明和多样化。

作者连设三景来比喻“闲愁”,而且这三个比喻都不是单纯的事物如山如水,而是复合的弥漫的景色。

使人觉得作者的愁简直充塞天地,无所不在。

第三,虚景实写。

这几句写景的目的在于作比喻,但所写又确是春末夏初横塘一带的景物。

因为它足以引起纷乱的愁绪,所以写来就显得亦景亦情,亦虚亦实,融成一片。

5.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与王实甫《西厢记》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

二者的语言都注重舞台效果,都是个性化和动作性的。

关汉卿的戏剧的语言是在人民群众活的语言的基础上创造的新的文学语言,通俗直率,生动自然,可谓“曲尽人情,字字本色”。

王实甫的戏剧语言更注意汲取前代诗词的营养,注重文辞的华美,节奏的舒展和感情表达的委婉曲折,因此《西厢记》被誉为诗剧。

三、论述题(共40分)

1.分析《诗经·卫风·氓》的艺术特色。

(14分)

要点:

(1)本诗是一个弃妇对自己不幸婚姻的诉说,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色是抒情、叙事、议论结合。

(2)本诗的基本表现手法是赋,但诗中也用比兴手法,来造成更加深婉的抒情效果。

(第一点8分,第二点6分,视其具体分析情况酌给)

2.从教材中找出两首“托物写志”的诗略加分析,并说明它们的共同特点。

(14分)

教材中托物写志的作品有曹操《观沧海》、刘桢《赠从弟》、骆宾王《在狱咏蝉》、陈子昂《感遇》(兰若生春夏)、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等、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等,可任选两首略加分析。

(10分)

托物写志作品的共同特点是:

通过对某种客观事物的描写,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志趣、品格、身世、境遇等。

作者所“托”之“志”往往不点明。

(4分)

3.分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2分)

这首词是一个亡国之君的悲痛。

词中从景、情、人几方面的巨大变异,抒写了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对往昔生活的眷恋。

由于作者是在宇宙与人生的对比中来抒发感情的,这就使得诗中的感情不仅局限于作者一己的遭遇,而是具有更普泛的艺术概括力。

艺术特色:

采用对比手法抒写深沉的亡国之痛;比喻精警动人;恰切运用问答和虚词。

(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各6分,视其具体分析情况酌给)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模拟练习及参考答案

模拟练习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产生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分风、雅、颂三类,其中《氓》、《七月》属于国风。

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见于《诗经•秦风》中的《蒹葭》。

3、《庄子》善于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寓言故事来论说极为抽象的哲理,《庄子•逍遥游》中以鲲鹏变化为喻,与蜩、鸴鸠、斥鷃等作对比,引出一系列比喻,说明眼光短浅、志量狭小是不能理解伟大境界的。

4、屈原在民间歌谣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因为作品都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所以汉代人把这种文体称为楚辞,后世又称骚体。

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5、《史记》中为避免重复,让人物传记相互配合的方法称作互见法。

6、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

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的写景名句。

8《水经注•三峡》:

“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是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

  1、《氓》: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淇,指淇水,在今(A)。

A.河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山东省

2、下列成语中,出于《邵公谏弭谤》的是(D)。

A.门庭若市B.高枕无忧C.退避三舍D.道路以目

 3、为孟尝君市义并营建三窟以留退路的是(C)。

   A.邹忌 B.邵公C.冯谖 D.烛之武

4、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别史有(D)。

 A.《春秋》《左传》B.《左传》《国语》  C.《春秋》《国语》D.《国语》《战国策》

5、按照班固的解释,“离骚”的意思就是(A)。

A.遭受忧患B.离别的忧愁C.发牢骚D.被离间骚扰

  6、项羽破釜沉舟的事迹发生在(A)。

 A.钜鹿之战中B.鸿门宴上C.垓下突围时D.乌江自杀前

7、《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最早见于(B)。

   A.《乐府诗集》B.《玉台新咏》C.《文选》D.《古诗源》

8、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是(B)。

A.汉乐府民歌B.《古诗十九首》C.永明体诗歌D.山水田园诗

9、“建安”这一年号属于(A)。

  A.汉B.魏C.蜀D.吴

10、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所用典故出自(A)。

 A.《诗经》 B.《楚辞》C.《论语》 D.《庄子》

 11、“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出自(B)。

 A.《离骚》B.《洛神赋》C.《燕歌行》D.《七发》

12、“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A)。

 A.王粲 B.陈琳C.孔融 D.刘桢

13、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中的“霸陵”埋葬的是(C)。

 A.秦始皇 B.汉高祖C.汉文帝 D.汉武帝

  14、著名组诗《咏怀诗》八十二首的作者是(A)。

   A.阮籍 B.嵇康C.鲍照 D.庾信

  15、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是(B)。

"  A.左思B.陶渊明C.谢灵运D.江淹

16、陶渊明的下列作品中,悲愤豪放之作是(A)。

   A.《咏荆轲》B.《饮酒》C.《归园田居》D.《桃花源记》

 17、《桃花源记》: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指(D)。

   A.儿童B.青年C.壮年D.老年

  18、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一诗抒发的感情,如用一个字概括就是(C)。

  A.“愤”B.“怨”C.“乐”D.“哀”

三、论述题(共20分)

1、分析《诗经*秦风*蒹葭》诗中关于蒹葭、白露、秋水等景物的描写对显示人物情感活动的作用。

《秦风•蒹葭》是一首美丽的情歌,想望伊人,但望之而不可及,求之而不可得。

作者把这种无望的心情寄予深秋的凄清景色和朦胧缥缈的形象,似有象征意味,富于神秘色彩,人们呼吸和感觉到的不只是一种凄清的秋景,更多的是一种凄清的气氛和怅然的情绪,但是作者并没有在诗中直接说出来,而是借景传情,以景衬情,将自己的主观感情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比兴而客观化,白露凝戾为霜,凝在苍苍的芦苇之上,清秋的河岸,正是一片萧瑟冷落的气氛,而这,恰好同那位追求者孤单凄婉的情思相一致。

诗每章的前两句都在写蒹葭,但这又实在是与人的情感互为生发。

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的景,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蒹葭、白露”写出了追求者的追求不已,而“秋水”则写出了追求者的追求徒劳不可得。

2、分析《项羽本纪》“霸王别姬”的情节对丰满项羽形象、增强文章悲剧气氛的作用。

“霸王别姬”是项羽垓下被围时的一段描写,这一情节着力描绘了项羽在面临失败时,英雄末路的悲壮场面,人物的形象在此气氛中得到了饱含同情的刻画,揭示出其英雄之本色。

 “霸王别姬”一段从“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开始写起,项王的反应首先是“大惊”,接着他“夜起,饮帐中”,之后“项王乃悲歌慷慨”,从夜饮不眠直至最后的悲歌,这一系列行为表现出此时项羽内心颇难自抑,而又极为细腻复杂的感情。

面临几十万大军的包围,项王所慨叹的是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无以匹敌的勇武善战,是对自己本能够成就霸业的希冀;他将此时的身陷重围解释成“时不利”,与后文的“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的信念相同,这是他自负个性的表现,是渲染英雄主义色彩的悲歌;而当他在说“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时,这种无奈已完全是对命运的悲叹了。

在这里,项羽所唱的是英雄的悲歌,文中所呈现的是穷途末路时英雄的自负与自怜,刻画出不同于叱咤风云,而是另一种境况下的悲剧色彩的英雄形象。

同时,这里慨叹英雄的悲歌,夜饮不眠所暗含的复杂心绪,悲歌中所蕴含的绝望、无奈,无不构成了一种悲壮的意味,文章在对项羽行为的叙述中,一重重地渲染着这种氛围,至别姬悲歌时形成情感的高潮,“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直接表现了这种悲壮,并为后文的项羽突围以及乌江自刎作了气氛上的铺垫。

 总而言之,“霸王别姬”这一情节,在特殊的情境中刻画了作为英雄的项羽,并且成功地渲染出悲壮的氛围来表现人物的悲剧色彩。

四、检索与综合分析(30分)

 请你用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谢灵运山水诗的评论文字,从中摘录5条不同网址上的信息,并注明出处。

你认为谢灵运对山水诗的贡献主要是什么?

1、谢灵运的山水诗第一次用生动的诗句,描写了耳闻目见的山光水色。

2、他的山水诗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散见在各篇中的“名章迥句”。

如《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个生字,一个变字,象征初春景象,生春草是静态的写,变鸣禽是动态的,一静一动,构成了非常鲜明的图画。

用优美的诗句,细致准确的表现山水景物是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3、总的来说,谢灵运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个诗人。

自他之后,唐朝王维等人以优美的山水诗丰富了诗歌的园地,也为齐梁以后的新体诗打下了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模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