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卷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3799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卷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卷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卷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卷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师招聘《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卷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卷四.docx

《教师招聘《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卷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卷四.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卷四.docx

教师招聘《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卷四

2020年教师招聘《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我国最早规定“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性文件是(B)。

  A.《教师资格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答案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章资格和任用第十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2.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由本文部分和(C)构成。

  A.后记部分

  B.原则部分

  C.说明部分

  D.序言部分

  (答案解析):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直接标准。

教学大纲一般由以下几个基本部分构成:

一是说明部分。

扼要说明本学科开设的意义,规定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提出教材选编的原则以及对教学方法的建议等。

二是本文部分,它系统地安排了一门学科全部教材的主要课题、要目或章、节,规定了每个课题教学的要点和时数,并编有练习、实习、实验、参观等实际作业的要求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时数,是大纲的中心部分。

此外,有些大纲还列出了参考用书、学生的课外活动、教学仪器、教具等。

  3.下列哪种教学组织形式主张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A)

  A.特朗普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班级授课制

  (答案解析):

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人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教学形式叫特朗普制。

即实行大班上课,就是把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讲课时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出类拔萃盼教师担任;小班研究,每个小班20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生领导,研究、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主要由学生独立作业,部分作业指定,部分作业自选,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4.(C)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普遍的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答案解析):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资料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是研究性学习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学生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

  5.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主旨的教育是(B)。

  A.高等教育

  B.素质教育

  C.职业教育

  D.特殊教育

  (答案解析):

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6.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提供支持和帮助,学生之间利用网络形成有效的学习共同体,构成了(A)三维互动方式。

  A.教师--计算机--学生

  B.学生--计算机--学生

  C.教师--计算机--教师教师资格证

  D.计算--学生--计算机

  (答案解析):

由于是在特定的教育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中,这就表明缺少不了计算机,顾名思义利用计算机在进行教学,所以离不开教师和学生,这样就构成了教师——计算机——学生三维互动方式。

  7.“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B)。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答案解析):

授人以渔,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

  8.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C)。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环境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德育方法

  (答案解析):

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9.“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颜回的话反映了德育的(B)。

  A.知行统一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以身作则原则

  (答案解析):

此句意思是“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人,用文化典籍丰富我的知识,用礼节来约束我的行动,使我想停止前进也不可能,直到竭尽了我的才力也不能停止学习。

老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反映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10.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乎方式,不包括(D)。

  A.班级环境布置

  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C.班级制度与规范

  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答案解析):

班级文化是集体问题,不包含教师和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page]

  11.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的教学组织形式是(D)。

  A.复式教育

  B.分组教学

  C.个别教学

  D.道尔顿制

  (答案解析):

“道尔顿制”由美国道尔顿城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试行。

按照这种形式组织教学活动,班级被打乱,教师不再系统讲授教材,而只指定一些参考书并布置一些作业,学生独立学习教材然后向教师送交作业,通过后再进行下一步学习。

  12.(C)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

  A.班级授课制的出现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

  C.学校的产生

  D.教育制度的建立

  (答案解析):

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出来。

  13.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的是(A)。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席勒

  (答案解析):

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第一个试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他根据兴趣和注意的分析,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论。

后来他的学生席勒又将“明了”分为“预备”和“提示”,两部分。

  14.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D)。

  A.目标评价模式

  B.过程评价模式

  C.成果评价模式

  D.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答案解析):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提出来的,即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15.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组合形式是(A)。

  A.传授—接受教学

  B.传授—发现教学

  C.问题—发现教学

  D.问题—接受教学

  (答案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传授一接受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定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__________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2.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__________。

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的两种教育体系是斯巴达教育和__________教育。

  3.人力资本是相对__________而言的,它也是一种生产力要素资本,对促进生产起重要作用。

  4.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了__________,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

  5.学生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6.__________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

__________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__________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7.__________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

  8.我国从2001年开始推行__________,以“课程标准”取代原来使用的“教学大纲”概念。

  9.__________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__________进一步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明确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

__________主张“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段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10.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是__________。

  11.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

创立私学、创立儒学、__________。

  12.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了__________的理论。

  13.__________代表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发展水平,形成了完备的教育制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分为国学和乡学。

  14.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__________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

  15.在我国,长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特殊的__________,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填空题答案

  1.课程评价

  2.生产劳动雅典

  3.物质资本

  4.成熟势力说

  5.向师性

  6.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

  7.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9.《学记》朱熹夸美纽斯

  10.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11.删订六经

  12.终身教育

  13.西周

  14.组织者

  15.认识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在集体中教育原则的涵义及其在实践中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案解析):

  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贯彻原则的要求是:

  

(1)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努力;

  

(2)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

  (3)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

  2.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解析):

  

(1)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3.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答案解析):

.

  

(1)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2)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

  (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

  (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

  (5)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4.简述基础型课程的基本内容。

  (答案解析):

  基础型课程的基本内容有:

  

(1)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2)它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注重思维力、判断力等的发展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培养。

  (3)基础型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无论哪个学生都要学习。

要求很严格,必须有严格的考试。

  (4)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它随学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5.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答案解析):

  

(1)综合型。

选择或制定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

  

(2)可操作性。

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着明确具体的内容。

  (3)灵活性。

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

  6.简述赞可夫的教学原则体系。

  (答案解析):

  赞可夫是20世纪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创立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对前苏联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通过实验,他提出以下五项教学论体系的新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2)在学习时高速度前进的原则;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5)使班上所有学生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教育,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

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

运用所学的原理进行分析。

  (答案解析):

这些观点是错误的。

  

(1)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可以有教育实践,他们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2)教育理论对教育工作者意义重大。

从理论功能上讲,它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它有助于藉立科学教育观,提高教育质量,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奠定理论基础,缺少理论的指导,实践难以取得成效;

  (3)孔子是一位买践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它不仅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而且还善于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温故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都是他总结经验后提出的教学理论,这些理论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

  2.如何理解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答案解析):

  

(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特定社会中的教育之所以能与特定社会文化体中的其他方面共存一体,主要是因为它们经过长期的历史共生与磨合,已经社会性地筛选掉不相适应的部分,并将其余部分组合成为一种特定的相互适应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2)教育与文化尽管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但又在此过程中变化与发展。

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过程中,不断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

在开始时,来自教育或文化方面的本体运动只产生一些渐变性的影响,当这种渐变积累到超出先前两者关系所划定的界限范围时,就会引起突发性变革。

出现新的文化、新的教育和二者新的相互适应关系,从而实现两者在更高水平或更新意义上的和谐一致。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名言说明教师应该具备(D)。

  A.忠于职守的品德

  B.团结协作的精神

  C.人际交往的能力

  D.良好的道德修养

  (答案解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说明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

  2.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应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C)组成。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答案解析):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的《纲要》明确规定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构成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3.最早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思想的是(B)。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答案解析):

“教学毽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指出: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4.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测定是(C)。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

  (答案解析):

诊断性评价指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买施的测定。

形成性评价指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对前一阶段教学成果及时评价以改进教学方法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课程结束时对教学效果、目标达成等的测评。

发展性评价是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关于教育评价的最新理念,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百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

  5.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叫作(B)。

  A.自我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答案解析):

说服教育法主要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届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其思想觉悟和培养其道德品质。

具体的教育方式有课J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

  6.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培养和组织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

  (答案解析):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7.(B)是品德教育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教育方法。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锻炼法

  (答案解析):

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它是品德教育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教育方法。

  8.“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著名论断是江泽民在(D)报告中提出的。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答案解析):

这段话是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全面、完整、系统地表述教育方针。

  9.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解析):

教育(狭义的学校教育)是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青少年生活其中的一种特殊环境;同时它又把环境的影响有效地转化为人的心理的一种特殊的活动。

所以与遗传和自发的环境影响相比,教育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0.下列哪位教育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编写《教育学》?

(C)

  A.夸美纽斯

  B.杜威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答案解析):

凯洛夫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起源于劳动和劳动创造人以及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的论断出发,明确提出教育起源于劳动,并指出“在劳动过程中,教育也发展了”。

凯洛夫1939年主编的《教育学》一书中系统地总结了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的教育经验。

  11.教育史上,系统的课程理论诞生于(B)。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20年代

  C.19世纪30年代

  D.19世纪20年代

  (答案解析):

系统的课程理论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12.升学考试一般是典型的(D)。

  A.标准参照性测验

  B.学能测验

  C.成就测验

  D.常模参照性测验

  (答案解析):

常模参照性测验是按照在特定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决定成绩的好坏。

选拔性考试一般是典型的常模参照性测验,如高考。

  13.下列哪项主张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C)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答案解析):

《礼记•学记》:

“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却,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这种教学思想充分凸显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对学生所实行的启发性原则。

  14.“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主张构成了(C)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A.实验主义

  B.经验主义

  C.实用主义

  D.进步主义

  (答案解析):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了著名的“儿童中心主义”和“从做中学”的教育教学原则,他把教育的本质理解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15.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A)三个阶段进行。

  A.导人、详述和汇总

  B.导人、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

  D.分析、质疑和总结

  (答案解析):

讲述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导入、详述和汇总。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__________的按__________的教育制度。

  2.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__________的功用。

  3.人的身心发展是在__________过程中实现的,人的身心发展不是消极被动的,具有鲜明的。

  4.__________曾说过:

“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5.在教师的新角色中,__________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

  6.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__________三种类型。

  7.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__________的统一过程。

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

  8.备课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9.中学德育主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的能力、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实施班级民主管理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

  11.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就是追求美德,__________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12.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这一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

  13.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这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说中的__________论。

  14.因材施教就是教学除了要适应个人特点外,更重要的是要__________。

  15.在德育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做__________。

  填空题答案

  1.层次结构年龄分级

  2.延时

  3.社会实践主观能动性

  4.马卡连柯

  5.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6.学校课程

  7.学、思、行

  8.了解学生钻研教材

  9.抗拒腐蚀的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

  10.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班级全程管理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11.追求理性

  12.科学的体制化

  13.外铄

  14.适应全体学生的水平

  15.两难问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答案解析):

  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就是通过学校的德育教育使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应达到一定的要求或培养规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