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高级高二年级下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3758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级高二年级下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级高二年级下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级高二年级下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级高二年级下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级高二年级下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级高二年级下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级高二年级下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南开中学高级高二年级下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级高二年级下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级高二年级下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重庆南开中学高2019级高二下期第一次地理月考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30题,60分)

2017年9月,一场台风袭击了厦门,暴雨过后造成150处道路积水,20处片区发生内涝,2000多辆汽车被淹。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本次暴雨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右图中的环节

A.①B.②C.③D.⑤

2.与本次暴雨造成的内涝直接相关的是

A.④增多B.⑤增多C.⑥减少D.⑦增多

3.城镇建设中,用透水材料替代不透水的硬化地面,会使得图中环节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②减少B.⑤增加C.⑥减少D.⑦增多

【答案】1.A2.B3.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水循环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题详解】

厦门是沿海城市,9月份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仍然盛行东南季风,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水汽充足,为班次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读图可知①环节表示的是海洋水汽输送环节,可知BCD错误,故A正确。

【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地面硬化度较高,大量雨水会以地表径流的形式在地面流动,大量地表径流的存在容易导致城市内涝,读图可知⑤表示的是地表经流,地表径流的大量增多和本次城市内涝有直接的关系,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面硬化若大量使用不透水材料,会使地表水不易下渗从而增大地表径流,若地面大量使用透水材料,那么地表水更容易下渗,那么地下径流量就会增加,读图可知⑦表示地下径流,用透水材料替代不透水的材料硬化地面会使⑦的量增加,可知ACD错误,故D正确。

【点睛】本题的题解题关键熟练掌握海陆间的大循环的相关知识,并熟悉其中的各个环节。

第3题容易误为B项。

鄱阳湖丰水期和枯水期之间面积变化很大,呈现出“高水是湖,低水似河”、“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的独特自然景观。

据此并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4.在正常年份,鄱阳湖水位开始进入丰水期的月份是(  )

A.5月B.6月C.7月D.8月

5.据图推断鄱阳湖面积扩展最迅速时的水位高度变化范围(  )

A.-3~8米B.8~12米C.12~20米D.20米及以上

6.据图推断鄱阳湖

湖盆地形特征(  )

①中部低、四周高②湖盆浅且坡度小

③湖岸陡峭④湖盆中有深切的河道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答案】4.A5.B6.C

【解析】

【4题详解】

在正常年份,5月份,锋面雨带在南部沿海登陆,鄱阳湖南部支流进入,水位上涨开始进入丰水期,A对。

6月水位继续上涨,不是开始进入,B错。

7月、8月水位略有下降,注意关键词---丰水期,据此分析B、C、D错,选A。

【5题详解】

读右图,由图中的横坐标判断,湖泊面积扩展最迅速的是500km2扩到3500km2,结合纵坐标,在500km2时,水位海拔约8米,在3500km2时,水位海拔约12米,水位高度变化范围应介于8~12米,B对。

A、C、D错。

【6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的水面面积变化情况,推断鄱阳湖的湖盆地形特征湖盆浅且坡度小,②对,③错。

图示不能体现中部低、四周高的特征,①错。

根据材料“低水似河”也就是枯水一条线,说明湖盆中有深切的河道,④对。

②④对,据此结合选项选C。

【点睛】我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

大致四、五月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登陆,我国的雨季开始,;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

由于冬夏季风随着季节的变化,各自的势力也随着有规律地消失。

因此冬夏季风间形成的锋面雨带就会在我国东部地区产生有规律的南北移动。

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

下图示意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图中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

B.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

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D.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

8.人类活动作用于⑤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

C.发展火电站可能导致干旱地区地下水位下降

D.北京冬季燃煤导致河流污染

【答案】7.B8.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物质循环及其水循环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7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②—③反映的是碳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循环的过程,因此,A错误;读图可知④是从化石燃料出发的箭头,可知是废气的排放,控制化石燃料产生的废气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故B正确;碳排放的速度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最密切,与⑤环节几乎无关,因此,C错误;人类活动目前还不至于使整个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受阻,因此,D错误。

【8题详解】

人工增雨通过改变降水的时空分布从而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故A正确;水电站的建设对洪水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减轻洪涝灾害,因此,B错误;火电站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小,不至于影响到干旱地区的地下水位,因此,C错误;冬季背景燃煤会直接导致大气污染,因此,D错误。

【点睛】第1题的解题关键是读懂循环图中的各个环节表示的具体含义;第2题容易误选C项。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9.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冬季降雪偏少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有关圣劳伦斯河

水文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C.干流流程较短D.有凌汛现象

【答案】9.A10.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北美局部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水文、气候以及自然带的分布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9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大湖区域冬季盛行西北风,读图可知①②两地是西北风的上风向,上风向来自陆地气流较干燥,因此,①②两地冬季降雪量较少,故A正确;③④两地的上风向有湖水水汽,冬季降雪较多,可知BCD错误。

【10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圣劳伦斯河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且该河距离海洋较近,因此可知该河仍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因此A错误;圣劳伦斯河上游地区有五大湖,五大湖会对该河流由巨大的调节作用,其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因此,B错误;读图可知圣劳伦斯河南北跨度较大,其干流较长,因此,C错误;读图可知圣劳伦斯河由低纬度地区流向高纬度地区且该河流域冬季有结冰期,这些为河流的凌汛提供了条件,故D正确;

【点睛】第1题容易误选B项;第2题的解题关键是要对圣劳伦斯河流域的气候特点有所熟知,本题容易误选C项。

读理想大陆局部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1.由甲经乙、丙、己到庚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典型的

A.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B.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C.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D.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12.由丁地到温带草原带再到温带荒漠带的变化起关健作用的因素是

A.海拨B.坡度C.热量D.水分

【答案】11.A12.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理想大陆局部自然带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自然带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由甲经乙、丙、己到庚的变化,总体上是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变化的,其热量是逐渐降低的,因此,可知BCD错误,故A正确。

【1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草原带的降水要多于温带荒漠带的且由草原带朝荒漠带过渡时降水逐渐减少,可知由丁地到温带草原带再到温带荒漠带的变化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水分条件,因此,ABC错误,故D正确。

【点睛】注意本题中的图是理想中大陆分布图,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第2题容易误选C项。

读全球气温、降水和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3.从图中可知

A.雪线高度最高的地区在赤道B.雪线高度最低的地区在南极

C.降水量最低的地区在南极D.气温最高的地区副热带

14.有关全球气温、降水量和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A.全球气温从副热带地区向南北方向递减

B.全球降水量从热带地区向南北方向递减

C.全球雪线高度从副热带地区向高纬度和低纬度方向递减

D.全球气温、降水量和雪线高度随纬度的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答案】13.B14.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全球气温、降水和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雪线

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南极区域有些地区的雪线是零米,因此,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30°S和30°N即副热带高气压带地区其雪线高度是最高的,从该区域向两极地区和低纬度地区总体呈现递减的规律,尤其是向高纬度地区这种现象表现的更明显,因此,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正确判断出哪条线表示的是雪线,经分析判断,图中的实线表示的是雪线。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

A.1800-1900mB.1900-2000m

C.2000-2100mD.2100-2200m

16.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A.喜光喜湿B.喜阴喜湿

C.好热耐旱D.耐寒好旱

17.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

主要原因是

A.光照增强B.水土流失加重

C.气候变暖D.降水减少

【答案】15.A16.B17.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植被带分布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山地自然带中森林在海拔1800—1900米处

比重最大,故海拔1800—1900米处是集中分布区,可知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森林植被在阴坡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分布的比重较高,因此,可知该森林植被喜阴,由所学知识可知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又可知该森林植被喜湿,可知ACD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照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因此,A错误;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说明植被覆盖度增加,水土保持力增强,因此,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高山苔原带的海拔范围热量条件改善,有利于森林的生长,故选C;降水减少森林是不会增多的,因此,D错误。

【点睛】第1题的解题关键是认真研读不同坡向的森林植被分布比重即可得出答案;第3题容易误选A项。

下左图是非洲某区域示意图,下右图是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8.当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到达甲地时,当地受

A.西风带控制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信风带控制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19.右上图中序号①、②对应的垂直自然带分别是

A.热带草原带、积雪冰川带B.热带荒漠带、高寒灌木林带

C.热带雨林带、高寒荒漠带D.热带季雨林、寒带苔原带

20.形成右上图中同一自然带上限南北两坡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光照D.地形

【答案】18.D19.A20.B

【解析】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野生动物大迁徙线路位于赤道两侧,当野生动物大迁徙到达北半球的甲地时,北半球季节为夏季,降水量大,植被茂盛,即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所以选D。

【19题详解】

乞力马扎罗山为东非高原上,属在地典型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读图可知,图中①位于常绿阔叶林下方,则①对应的垂直自然带是热带草原带,②位于乞力马扎罗山的山顶部分,属于积雪、冰川带,所以选A。

【20题详解】

从右图可以看出,该山地同一自然带在南坡分布的海拔高于北坡。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山地南坡位于东南信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于北坡,因此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较高,B正确。

故选B。

下图是我国四个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四个山地中,①山地垂直植被类型最多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丰富B.降水量大

C.相对高度大D.纬度位置低

22.根据四个山地植被分布情况,判断它们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D.①②④③

【答案】21.C22.A

【解析】

本题组考查自然带的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自然带恩股份程度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拔高度及降水量,纬度越低、海拔越高、降水量越大,自然带越丰富。

(2)基带的类型总是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的分布相一致。

【21题详解】

影响自然带恩股份程度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拔高度及降水量,根据图示信息,四地的基带均为热带或亚热带植被,因此四地纬度相差不大,①山地自然带也没有明显的坡向变化,因此,该地植被类型最丰富的原因最可能是海拔高度,选C。

【22题详解】

②的基带为热带雨林带,纬度最低,①的基带为热带稀树草原带,纬度次之,③④相比,温带针阔混交林带在③地分布的海拔高度更高,因此其纬度低于④,据此选B。

下图是世界除南极大陆外各大陆荒漠类型面积构成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3.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大陆中,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4.①④两大陆均有温带荒漠,但成因各异,导致①④两大陆温带荒漠形成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大陆面积和轮廓B.过度放牧和樵采

C.纬度位置和垦耕D.海陆位置和地形

25.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个大陆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大陆的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大陆的西部

B.②大陆缺乏温带荒漠主要是由于纬度因素

C.③大陆南部陆地狭窄,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④大陆的热带荒漠受副高和信风控制形成

【答案】23.D24.D25.B

【解析】

试题分析:

【23题详解】

由图中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可以判断,①为亚洲、②为非洲、③为澳大利亚、④为南美洲。

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是南美洲,选④。

【24题详解】

结合上题,①④两大陆分别是亚洲、南美洲。

亚洲温带荒漠的成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形封闭,水汽难以到达所致。

南美洲温带荒漠的成因是由于受到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高原高大地形的阻挡,西风水汽难以到达,形成了荒漠。

故选D。

【25题详解】

由图中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可以判断,①为亚洲、②为非洲、③为澳大利亚、④为南美洲。

①大陆的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大陆的西部南部,②大陆缺乏温带荒漠主要是由于缺乏位于温带大面积的陆地。

即受到纬度因素的影响;③大陆为澳大利亚,其南部陆地狭窄,大多为地中海气候。

④大陆为南美洲,它的热带荒漠是受狭长地形和沿岸寒流影响形成的。

选B。

考点:

本题组考查区域地理、气候类型的综合应用。

下图为世界某些洲际分界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6.图中直接反映出的范围是

A.一个大洲与一个大陆

B.二个大洲与二个大陆

C.三个大洲与二个大陆

D.三个大洲与三个大陆

27.图示地区的主要人种为

A.混血种人

B.黄种人

C.黑种人

D.白种人

【答案】26.C27.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世界某些洲际分界线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世界地理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共展示了三个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三个大洲可以分为两块大陆,非洲大陆和亚欧大陆,因此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

【27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区域展示的主要是欧洲、亚洲的西部地带、北非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的人口以白种人为主,因此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对图示区域所展示的三个大洲进行准确的判断,第2题容易误选B项。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岭及南侧相邻的汉江谷地,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

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称为“全球第83份献给地球的礼物。

(1)读图,比较110°E以西秦岭南、北两坡的地势特征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北坡地势特征的成因。

(2)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自源头至丹江口为汉江上游。

分析秦岭对汉江上游干、支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3)根据图文材料,分析秦岭及其以南的汉江谷地物种丰富的原因。

【答案】

(1)北坡短而陡峭,南坡长而和缓;秦岭与渭河平原之间形成断裂,秦岭一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陡崖。

(2)汉水上游流经秦岭南侧,秦岭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秦岭阻挡冬季风南下,汉水谷地最冷月均温在0上,河流无结冰期;秦岭南坡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秦岭南坡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3)该区域地处我国南北方交界地带,气候兼备南北气候特征;加之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分异明显,为我国南北动植物分布提供了多样的气候条件。

河谷地区相对封闭,人地关系协调受外界影响较小,为生物提供了安全的生存环境。

【解析】

试题考查我国秦岭南北两侧地形、水文特征、物种丰富原因

(1)从图中看秦岭北坡距渭河较近,坡短、陡峭;南坡距汉水较远,坡长、和缓;秦岭与渭河平原之间形成断层,秦岭一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陡崖。

(2)从图中看汉水上游流经秦岭南侧,秦岭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冬季秦岭阻挡寒冷的冬季风南下,汉水谷地最冷月气温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秦岭南坡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秦岭南坡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3)物种丰富的原因可从气候、地形、受人类影响等方面分析;秦岭地处我国南北方交界地带,气候条件复杂,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分异明显,为我国南北动植物分布提供了条件;河谷地区相对封闭,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生存环境安全。

【点睛】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①水位:

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由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较稳定。

②流量:

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③含沙量:

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④结冰期:

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⑤汛期:

有长短(由雨季长短决定或气温的高低决定)⑥水能:

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一般地形起伏越大,水流越急,水能越大。

)⑦凌汛:

有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有结冰期和发生在较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⑧径流量变化。

⑨流速:

短促的河流流速快,长而平直的河流流速慢。

29.下图为我国自然植被的目前分布和未来(2050年)的可能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例A、B两类植被所属的自然带分别为: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2)图示骆驼刺最有可能分布在A、B、C、D中的___________带,分别说明其叶片和根系的形态特征及功能。

(3)说明未来(2050年)我国温带针阔混交林的分布变化并推测其原因。

【答案】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2)D;刺状叶,减少水分蒸腾,根系发达,能从很深很广的地下吸取水分

(3)位置北移,范围变小。

全球变暖。

【解析】

【分析】

标题以我国自然植被的目前分布和未来(2050年)的可能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陆地自然带分布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图例A、B所在区域分别是我国的南方地区和内蒙古的中东部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地区的自然带分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2)读图可知D区域是我国西北地区,该区域荒漠众多,骆驼刺是温带荒漠地区典型的植物之一;顾名思义也可知骆驼刺的叶片呈现出刺状,这种叶片形状面积较小,可在沙漠地区较少水分蒸发,骆驼刺的根系较为发达,可在干旱的沙漠地带将发达的根系深入地下吸水以维持生命。

(3)读图可知2050年我国的温带针阔混交林分布范围北移了不少,其范围有所缩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

【点睛】第2题的阶梯关键是要对沙漠地区的一些典型植被有所了解;第3题的解题关键是要抓住影响温带针阔混交林分布范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