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3751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docx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docx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题

2017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科期末测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填涂准考证号下方的涂点。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果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必须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4.本试卷共2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K39Ca40Mn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注意:

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夏天粮食酿成美酒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秋天水果榨成果汁D.灯泡通电发光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矿泉水C.干冰D.澄清石灰水

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KClO3B.O2C.O3D.H2O2

4.钋广泛用于抗静电刷。

钋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B.质子数为84

C.核外电子数为84D.相对原子质量为209g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也能剧烈燃烧

B.在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C.碳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雾

6.右图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是金属元素B.该粒子最外电子层已达到稳定结构

C.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8D.该粒子可表示为X+

7.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增加了对空气的污染

B.该反应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反应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

8.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滴加液体C.倾倒液体D.点燃酒精灯

9.某同学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装药品时先装氧化铜再装木炭粉B.反应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

C.用酒精灯先预热,然后再集中加热D.盛放药品的试管口向上倾斜

10.科学家采用“组分转化”技术,将CO2和H2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X+4H2O中,X的化学式是

A.C2H4B.H2C2O4C.H2CO3D.CH4

11.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将6000L的氧气加压装入40L的钢瓶,说明氧分子之间有间隔

B.闻到花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12.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B.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D.化学反应的快慢

13.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

)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重铬酸钾中铬(

)的化合价是

A.+3B.+4C.+5D.+6

1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有较多泡沫产生

B.自来水厂通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可将海水淡化

C.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D.用活性炭不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15.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的条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氧气

 

A.图1中a与b对比实验,可研究不同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不同

B.图1中c和图2中d的对比实验,可研究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C.图1中a与c对比实验,可研究水对反应的影响

D.图1和图2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16、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C15H22O5)和双氢青蒿素成为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青蒿素分子由32个原子构成

B.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含5个H2O分子

C.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D.青蒿素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H2O

17.煤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还会同时排放出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由此

得到的关于煤的组成的推论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C、H、O、S元素

B.一定含有C、S元素,可能含有H、O元素

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S元素

D.一定含有C、H、S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18、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因此该反应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9.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

CO2能与水反应

B

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

木条熄灭

该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

D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该气体是CH4

20.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将水通电电解一

段时间

B.加热一定量的高

锰酸钾固体

C.向两份相等质量的块状大理石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

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本题包括6小题,共32分。

21.(6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正确的化学符号表示:

(1)3个钠原子__________________;

(2)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

(3)氯化锌__________________;

(4)某化合物只由N、O两种元素组成,且在该化合物中N的化合价为+5,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5)硫酸铁__________________;

(6)市售“自热米饭”的自加热原理:

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接触,反应放出大量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4分)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并阅读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资料

  

二氧化硫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亚硫酸钠溶于水。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亚硫酸是液体。

 

(1)图1中的反应现象为               。

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图2中的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可能是         。

写出该液体与硫燃烧产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3.(4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观察:

如图所示,试管a和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b中产生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

(2)从微观上分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3)从符号上表示: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24.(6分)能源与环境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清洁、高效的能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2017年5月我国运用“蓝鲸一号”钻探平台,首次实现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外观像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其化学式为CH4·8H2O,它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因海底高压),常温常压下“可燃冰”可迅速分解转化为甲烷气体和水。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

(2)一氧化碳、氢气、甲烷三种气体燃料中最清洁的能源是   。

表1:

一定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燃料

一氧化碳

氢气

甲烷

质量

28g

2g

16g

热量(kJ)

283.0

285.8

890.3

根据表1中数据分析,等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

(3)常温常压下,可燃冰会发生分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

该化学方程式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4)可燃冰(CH4·8H2O)中C:

H:

O元素的最简质量比是   。

25.(6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做如下图所示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Ⅰ:

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溶液变红色。

由实验Ⅰ得出的结论有   。

(2)实验Ⅱ:

(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溶液慢慢变红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

你认为有无必要?

   理由是   。

26.(6分)现有甲、乙、丙、丁、戊5种物质,由H、C、O、Cl、Ca五种元素中的两到三种元

素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甲的化学式为  。

(2)已知乙、丙组成元素相同,且乙燃烧能生成丙,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通过下列反应可生成丁,请在方框中补全丁的微粒图示:

 

(4)如下图所示,进行以下实验操作:

 

①首先打开K,在盛有少量固体甲的瓶中加入过量丁的溶液,观察到Ⅰ中有气泡,Ⅱ中溶液变浑浊。

则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然后关闭K,Ⅰ中液体流入Ⅱ中,则Ⅱ中产生的现象是   。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28分。

27.(10分)实验室现有提供的药品有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过氧化氢溶液、稀硫酸、稀盐酸、水以及下图中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先用夹子夹住与导气管连接的胶皮管,再向a中加入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   ,说明气密性良好。

(2)选用上述装置和药品制取一瓶二氧化碳,你选择的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

(3)利用制取二氧化碳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高锰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要制取0.32g氧气,需要加热分解   g高锰酸钾。

28.(6分)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A、B、C,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试推断A、B、C分别是什么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推断的结论和反应化学方程式

(1)点燃气体,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

在B、C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有水滴出现,而A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没有水滴。

结论:

A   、B   、C   。

气体燃烧的有关反应方程式有:

   。

   。

   。

(2)燃烧后,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分别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

A、B杯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杯内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29.(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个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容器中的碳粉已完全消失。

该小组成员对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CO2+2NaOH=Na2CO3+H2O;

②浓硫酸能吸收气体中的水分。

【知识回顾】碳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的产物是不同的,写出碳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猜想】

(1)小红对容器中气体的成分提出如下四种猜想,你认为猜想不合理的有  (填字母)。

A.C和COB.只有COC.CO和O2的混合气体D.只有CO2 

(2)小明猜想容器中的气体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小强猜想可能是CO2和O2的混合气体。

小明和小强均开展了以下实验探究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探究1】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按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第三单元宇宙氧化铜粉末

答:

如水资源缺乏,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品种咖快灭绝,地球臭氧层受到破坏,土地荒漠化等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11、月食:

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太阳、地球、月球大致排成一条直线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在地球上的人就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月食。

11、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

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7、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我们可以从垃圾中回收它们并重新加工利用。

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

请回答下列问题:

答:

①尽可能地不使用一次性用品;②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③包装盒纸在垃圾中比例很大,购物时减少对它们的使用。

(1)装置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

17、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无车日”活动,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科学家也正在研制太阳能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2)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D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探究2】小强把小明实验中的氧化铜换成了铜丝网,并去掉E装置验证其猜想。

17、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若小强的猜想成立,则装置D中的实验现象是   。

5、垃圾的回收利用有哪些好处?

【反思交流】有同学认为,小强应先通入容器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

改的原因是   。

【拓展延伸】若反应前容器中碳粉的质量为6g且小明的猜想成立,则容器中氧气质量的取值范围是   。

2017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科期末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D

C

B

B

D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D

B

A

C

D

A

C

B

第二卷:

(共60分)

21.(6分,每空1分)

(1)3Na

(2)CO32- (3)ZnCl2  (4)N2O5(5)Fe2(SO4)3

(6)CaO+H2O====Ca(OH)2(1分,化学式错误不得分)

22.(4分,每空1分)

(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产黑色固体3Fe+2O2点燃Fe3O4

(2)H2O或NaOHSO2+H2O=H2SO3或SO2+2NaOH=Na2SO3+H2O

23.(4分,每空1分)

(1)2:

1O2

(2)c(3)2H2O通电2H2↑+O2↑

24.(6分,每空1分)

(1)石油

(2)H2CO(写氢气或一氧化碳也给分)

(3)CH4•8H2O=CH4↑+8H2OH2O(写水或也给分)(4)3:

5:

32

25.(6分)

(1)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浓氨水能使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变红色(2分)

(2)A烧杯中的浓氨水分子慢慢扩散(或挥发)到B烧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浓氨水能使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变红色(2分)

(3)不必要实验Ⅰ中已证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每空各1分)

26.(6分)

(1)CaCO3

(2)化合反应(3)

(4)CaCO3+2HCl===CaCl2+CO2↑+H2O有气泡,溶液变澄清(2分)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31分。

27.(10分)

(1)一段时间后,水柱高度不变(1分)(水柱高度稳定或水柱稳定等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AE或BE(2分)

(3)(2分)

(4)C(1分,多选0分)2KMnO4加热K2MnO4+MnO2+O2↑(2分,化学式错误0分,化学式正确得1分,配平错误、漏写条件和气体符号合扣1分)

(5)158(1分)3.16(1分)

28.(共6分,每一个方程式全对得1分,有错得0分;结论3分)

A是一氧化碳(1分):

B是甲烷(1分),C是氢气(1分)(写化学式也给分)

2CO+O2点燃2CO2

CH4+2O2点燃CO2+2H2O

2H2+O2点燃2H2O

29.(12分)【知识回顾】2C+O2点燃2CO(1分)

【提出猜想】

(1)AC(2分)

【实验探究1】

(1)除去二氧化碳(或吸收二氧化碳)(1分)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分)

CO2+Ca(OH)2═CaCO3↓+H2O;(1分)黑色粉末变为红色;(1分)CO+CuO高温Cu+CO2(1分)(条件为高温或加热均给分。

【实验探究2】红色固体变黑(或铜丝网变黑等)(1分)

【反思交流】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排除空气中氧气的干扰(1分)

【拓展延伸】8g~16g或8g<m(O2)<16g(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