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3702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1.docx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1.docx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1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

第一章新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

第二章基本教育科研范式

第三章基本教育研究方法

第四章教育科研十项基本功

 

第一章新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

一、新背景——《教育规划纲要》

1、制定依据:

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

2、历史地位:

里程碑式的文件——新时期最重要的教育政策文件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

3、内容要点:

主题——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主线——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灵魂——改革创新

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战略重点——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目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4、对教育科研的意义:

教育家办学:

立教育家之志、练教育家之功——教育科研重要地位

教育实践+科研==教育家

指明教育科研方向:

“三为服务”——教育改革发展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繁荣教育科学

指出教育科研重点内容(P28---32)

举例:

⑴基础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

并校——教育公平

思考:

是否真正实现了教育公平

⑵坚持素质教育的问题

“素质”的思考

素质:

事物本来的性质,素养(平日的休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至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

素质教育:

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全面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⑶加强农村教育问题

⑷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问题

⑸完善招生考试制度问题

学苗流失问题等

二、新背景下的教育科研

1、教育家办学必须借力教育科研(为什么)

《纲要》提出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

↓↓

热爱教育按照教育规律办学→把教育的规律、人才

懂得教育↓成长的规律,运用于

终身教育一线可以认知办学实践,潜心育人。

(教工→教书匠→教育家)

“教育家办学”理念提出背景:

针对性—背离教育规律现象

时代性—教育内涵(公平、质量)发展

2、教育科研最佳平台——课题研究(怎么做)

课题研究——教育科研的主要载体

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通过特定的科研项目,进行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特定任务的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的关键——中小学教师的广泛参与度。

课题研究:

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具有学术性;

属于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针对性、实践性。

课题研究方法:

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的;

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

课题来源:

全国教育规划课题项目

(P18--20)政府资助的其他教育科研项目

省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教育学会

各式招标课题

第二章基本教育科研范式

适合我们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范式——

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质的研究

 

一、教育行动研究

1、行动研究的理解

勒温——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智慧与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考瑞——所有教育研究,只有由研究结果的应用者来主持,才会使研究结果不会白费;同时,只有教师、学生、辅导人员、行政人员以及家长等支持者不断检讨学校措施,才能使学校适应生活。

故上述人员必须以个别或集体形式,采取积极的态度,发挥创造性思维,提出合适措施,并勇敢地加以试验;且讲求方法,有系统地收集资料,以确定新措施的效果。

这种方法叫行动研究。

2、教育行动研究的内涵:

是教育实践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式。

科学性——科学的方法

实践性——实际的需要

批判性——反思与改进

在行动中进行研究以研究促进行动的改善

 

3、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处处围绕“行动”展开:

⑴为行动而研究——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目的↓

以教师的理论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为基础

并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⑵对行动的研究—既关注理论的发展好创新,更关注各种实际问题

对象↓

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⑶在行动中的研究——一边工作、一边研究

从工作困惑中提炼课题、研究结果用于改进工作

⑷行动者进行研究并在行动中调节完善

研究主体是教育行动实践者

研究过程是动态的、开放的

4、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P39-42)

问题即课题——活化的理论:

“活的教育学”

工作即研究——让我们的工作充满乐趣

教师即专家——提升与自信

效果即成果——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家之路

5、教育行动研究的程序及注意事项(P42--46)

可以不必严格的照搬,体现灵活和创新。

二、教育叙事研究

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

↙↘描述一个个亲身经历的实践经验

从教育事件的显示过程为教育研究提供素材

建构出教育的意义

我们既可以描述实例,也可以建构教育意义

1、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

是指研究者(主要是教师)以故事为手段,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发生、现在的影响以及未来的期待的描述与诠释,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构建教育生活意义的一种研究方式。

客观的过程↘

真实的体验——→发现和揭示教育经验——→教育意义

主观的阐释↗

2、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非虚构性——真实才具有研究意义

自身工具性—叙事者既是局外人(说故事),又是局内人(参与者)

情节性——有情节、有意义

可读性——身临其境的影像化的故事情节

反思性——深化认识、提升经验、探寻意义

3、教育叙事研究的意义:

(P54--57)

促进反思

提升智慧

专业成长

4、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方式及注意事项:

(P57--64)

有鲜明的主题或引人入胜的问题

有操作性强的技巧和方法

有具体情景的描述

有理性的反思

有思想的升华或启发

三、质的研究

与“量的/量化研究”相对而言

解决了量化研究中存在着的无法解释具体情境性认识的局限,特别是那些组织形象好和文化现象等。

1、质的研究的内涵:

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事物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体验,然后对事物的“质”有一个比较整体性的、解释性的理解。

(与量化研究优势互补)

强调研究的过程性、情境性和具体性。

(定性研究倾向研究的结论性、抽象性和概括性)

2、质的研究的特点:

研究情景的自然性——不用控制变量,呈现本来面目

研究手法的描述性——深入社会现象,细致深刻的体验的记录

研究取向的价值性——承认价值涉入:

主观视角→转换社会视角

研究者和被研究者是互为主体的互动关系

研究视野的整体性——以整体的观点去看待社会现象

思维方法的归纳性——主要是发现什么

只适用特定情境和条件,研究结果不能推广到样本之外

3、质的研究的实施程序及局限性(P69--75)

建议:

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是更为实用的科研范式

第三章基本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

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在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认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研究过程。

常用方法:

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教育观察法、个案研究法、教育文献法

一、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也称“书面调查法”,或称“填表法”。

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

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

1、问卷设计:

⑴调查问卷结构:

问卷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选择被调查者的途径和方法,对被调查者的希望和要求,填写问卷的说明,回复问卷的方式和时间,调查的匿名和保密原则,以及调查者的名称等。

为了能引起被调查者的重视和兴趣,争取他们的合作和支持,卷首语的语气要谦虚、诚恳、平易近人,文字要简明、通俗、有可读性。

卷首语一般放在问卷第一页的上面,也可单独作为一封信放在问卷的前面。

注释——使用符号的规定、代码表格的解释、其他说明等

问卷本文——对象个人信息、问卷题

结束语——答谢词或回收方式的说明

⑵问卷题的设计编制:

是非题、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排序题、表格题

表述问题的原则

  具体性原则,即问题的内容要具体,不要提抽象、笼统的问题。

  单一性原则,即问题的内容要单一,不要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合在一起提。

  通俗性原则,即表述问题的语言要通俗,不要使用被调查者感到陌生的语言,特别是不要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

  准确性原则,即表述问题的语言要准确,不要使用模棱两可、含混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或概念。

  简明性原则,即表述问题的语言应该尽可能简单明确,不要冗长和啰嗦。

  客观性原则,即表述问题的态度要客观,不要有诱导性或倾向性语言。

  非否定性原则,即要避免使用否定句形式表述问题。

2、实施调查

3、数据分析统计

4、撰写调查报告

二、访谈调查法

访谈调查法是指通过与研究对象交谈收集所需资料的调查方法,又称访谈法、谈话法或访问法。

访谈是一种研究性交谈,也就是两个人(或更多人)之间一种有目的的谈话,其中由访谈员一方通过询问来引导被访者回答,以此了解调查对象的行为或态度,最终达到调查目的。

1、访谈调查法的优点

⑴灵活

访谈调查是访谈员根据调查的需要,以口头形式,向被访者提出有关问题,通过被访者的答复来收集客观事实材料,这种调查方式灵活多样,方便可行,可以按照研究的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

访谈调查是访谈员与被访者双方交流、,双向沟通的过程。

这种方式具有较大的弹性,访谈员在事先设计调查问题时,是根据一般情况和主观想法制定的,有些情况不一定考虑十分周全,在访谈中,可以根据被访者的反映,对调查问题作调整或展开。

如果被访者理解问题,可以提出询问,要求解释;如果访谈员发现被访者误解问题也可以适时地解说或引导。

⑵准确

访谈调查是访谈员与被访者直接进行交流,可以通过访谈员的努力,使被访者消除顾虑,放松心情,作周密思考后再回答问题,这样就提高了调查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访谈调查事先确定访谈现场,访谈员可以适当地控制访谈环境,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灵活安排访谈时间和内容,控制提问的次序和谈话节奏,把握访谈过程的主动权,这有利于被访者能更客观地回答访谈问题。

由于访谈流程速度较快,被访者在回答问题时常常无法进行长时间的思考,因此所获得的回答往往是被访者自发性的反应,这种回答较真实、可靠,很少掩饰或作假。

由于访谈常常是面对面的交谈,因此拒绝回答者较少,回答率较高。

即使被访者拒绝回答某些问题,也可大致了解他对这个问题的态度。

⑶深入

访谈员与被访者直接交往或通过电话、上网间接交往,具有适当解说、引导和追问的机会,因此可探讨较为复杂的问题,可获取新的、深层次的信息。

在面对面的谈话过程中,访谈员不但要收集被访者的回答信息,还可以观察被访者的动作、表情等非言语行为,以此鉴别回答内容的真伪,被访者的心理状态。

2、访谈调查法的局限

⑴成本较高

访谈调查常采用面对面的个别访问,面对面的交流必须寻找被访者,路上往返的时间往往超过访谈时间,调查中还会发生数访不遇或拒访,因此耗费时间和精力较多;另外较大规模的访谈常常需要训练一批访谈人员,这就使费用支出大大地增加。

与问卷相比,访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人力和物力。

由于访谈调查费用大、耗时多,故难以大规模进行,所以一般访谈调查样本较小

⑵缺乏隐秘性

由于访谈调查要求被访者当面作答,这会使被访者感觉到缺乏隐秘性而产生顾虑,尤其对一些敏感的问题,往往会使被访者回避或不作真实的回答。

⑶受访谈员影响大

由于访谈调查是研究者单独的调查方式,不同的访谈员的个人特征,可能引起被访者的心理反应,从而影响回答内容;而且访谈双方往往是陌生人,也容易使被访者产生不信任感,以致影响访谈结果;另外,访谈员的价值观、态度、谈话的水平都会影响被访者,造成访谈结果的偏差。

⑷记录困难

访谈调查是访谈双方进行的语言交流,如果被访者不同意用现场录音,对访谈员的笔录速度的要求就很高,而一般没有进行专门速记训练的访谈员,往往无法很完整地将谈话内容记录下来,追记和补记往往会遗漏很多信息。

⑸处理结果难

访谈调查有灵活的一面,但同时也增加了这种调查过程的随意性。

不同的被访者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的答案,这样,对访谈结果的处理和分析就比较复杂,由于标准化程度低,就难以作定量分析

3、适用范围:

访谈调查法被广泛运用于教育调查、心理咨询、征求意见等,更多用于个性、个别化研究;

它适用于调查的问题比较深入,调查的对象差别较大,调查的样本较小,或者调查的场所不易接近等情况。

4、访谈调查法的类型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访谈调查法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⑴以访谈员对访谈的控制程度划分

结构性访谈

结构性访谈也称标准式访谈,它要求有一定的步骤,由访谈员按事先设计好的访谈调查提纲依次向被访者提问并要求被访者按规定标准进行回答。

这种访谈严格按照预先拟定的计划进行,它的最显著的特点是访谈提纲的标准化,可以把调查过程的随意性控制到最小限度,能比较完整地收集到研究所需要的资料。

这类访谈有统一设计的调查表或访谈问卷,访谈内容已在计划中做了周密的安排。

访谈计划通常包括:

访谈的具体程序、分类方式、问题、提问方式、记录表格等。

由于结构性访谈采用共同的标准程序,信息指向明确,谈话误差小,故能以样本推断总体,便于对不同对象的回答进行比较、分析。

这种访谈常用于正式的,较大范围的调查,它相当于面对面提问的问卷调查。

一般来说,量的研究通常采用结构性访谈。

非结构性访谈

非结构性访谈也称自由式访谈。

非结构性访谈事先不制定完整的调查问卷和详细的访谈提纲,也不规定标准的访谈程序,而是由访谈员按一个粗线条的访谈提纲或某一个主题,与被访者交谈。

这种访谈是访谈双方相对自由和随便的访谈。

这种访谈较有弹性,能根据访谈员的需要灵活地转换话题,变换提问方式和顺序,追问重要线索,所以,这种访谈收集资料深入和丰富。

通常,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非结构性的“深层访谈”。

半结构性访谈

半结构性访谈兼有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的优点,它既可以避免结构性访谈缺乏灵活性,难以对问题作深入的探讨等局限,也可以避免非结构性访谈的费时、费力,难以作定量分析等缺陷。

⑵一次性访谈和重复性访谈

⑶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⑷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网络访谈

5、访谈调查的实施:

访谈调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

访谈员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与被访者进行访谈,因此在访谈前应该作好充分的准备。

根据访谈的进程,访谈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它们分别是:

准备阶段、访谈阶段、结束阶段。

⑴准备阶段

实施访谈调查,首先要做好访谈的准备工作,制定访谈计划,把握调查内容,选择适当的访谈形式,设计好访谈调查表或访谈提纲,以及记录表格,选择访谈对象,初步了解被访者的情况,选好访谈的时间、地点、场合等。

编制访谈问卷或提纲问题的设计要注重表述的口语化。

除了按顺序排列的访谈题目、答案选项外,也包括访谈的相关资料,如被访者的个人基本资料、访谈日期、地点等。

在访谈进程中,如果被访者在介绍自己的情况时,也提及调查需要了解的其他内容,那么访谈员就不必拘泥于问题的顺序,可按照访谈进程灵活掌握;,在访谈调查要结束时,如果提纲中列出的重要问题尚未提及,访谈员要主动提示被访者,以便获得需要的信息资料。

选择访谈对象选择访谈对象应该首先考虑调查研究的目的,然后确定访谈调查的总体范围,再在总体范围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有调查研究所需的、,有代表性的样本。

访谈调查样本的大小,多半由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性质决定,当然也必须考虑调查研究的人员及时间、经费等条件。

选择访谈对象还要了解被访者的有关情况,如被访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经历等。

特别是个别访谈、非结构性访谈和纵向访谈,。

在以上这些访谈中,对被访谈者的基本情况了解越清楚,选择也就越有针对性。

同时,在了解被访者基本情况的前提下,对于编制访谈提纲,选择适当的访谈方式,进而顺利完成访谈调查的任务,都具有重要意义。

试谈与修改问卷或提纲在拟定了访谈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后,正式进行访谈之前一般要安排一次试谈。

试谈的目的是检查设计的问题和提问的方式是否恰当,被访者的回答能否与希望获取的信息资料比较吻合;试谈的对象不应与正式访谈是同一个人,但两者的情况应该尽可能相似;试谈要作详尽的记录,以便发现设计问题的不足;如果需要可以追问一些补充问题,以了解被访者较为真实的想法。

试谈结束后,如果发现设计存在着不足,应该调整和修改。

如果没有条件试谈的话,也可以请有经验的研究者或同行一起商量,并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

访谈前的预约在访谈前,可以事先与被访者用电话联系,征求对方的意见,双方确定访谈的时间、地点和场合,然后访谈员可以再发一份书面的通知给对方,在书面通知中,简要说明访谈的目的、意义、内容,;表明研究者的身份及研究单位,;访谈的时间与地点,并告知对方访谈员的姓名。

⑵访谈阶段

尽快接近被访者

建立融洽的访谈气氛

按计划进行访谈

认真做好访谈记录

访谈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让被访者了解访谈调查的目的

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合作关系

交谈中所提问题要简单明了、易于回答

要善于洞察被访者的心理变化

注意访谈时间(2小时左右)

严守保密性原则

6、整理分析访谈结果

三、教育观察法

是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

1、教育观察法主要的特点

  

(1)目的明确。

观察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为解决某个问题而主动进行的。

目的在于获得直接的经验事实素材。

  

(2)真实自然。

观察是指观察对象不加干预控制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从而使研究者能够考究被观察者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的、真实的、典型的和一般的心理与行为表现。

  (3)直接翔实。

观察者和对象共处一体,研究者能够直接地、准确地了解到正在发生的教育现象及应采取某措施而发生的现象,获得真实、生动而翔实的资料。

2、教育观察法的功能

  

(1)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情况,以进一步探寻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规律,深入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改进教育工作。

  

(2)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我们系统地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情况,从而探讨与教师教学活动有关的规律。

  (3)了解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研究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4)了解学生与教师的群体氛围,揭示各项教育因素的作用,使教育过程得到更好的调控,从而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5)了解其他教育影响的作用,比如内外环境、教学手段、教材等方面的情况。

3、教育观察的类型

  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1)自然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即事件自然发生对观察环境不加改变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观察。

?

  

(2)实验观察法是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中进行的系统观察。

其具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周密的实施计划,对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做精确的观测,对被观察者的行为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影响

  因素(自变量)进行控制,并观察这种控制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因变量)的影响,从而发现这些影响因素与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

  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1)直接观察是直接通过观测者的感官考察被研究者活动,获取具体而起初的第一手材料的方法。

  

(2)间接观察是观察者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考察研究对象活动的方法。

  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1)参与观察法是研究人员参与到观察对象的活动之中,通过与观察对象共同进行的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

所有的参与观察研究都介于“参与者的观察”与“观察者的参与”之间。

  

(2)非参与观察法是研究逐步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进行观察的方法。

  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1)结构式观察法是在观察前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观察时严格按计划进行,能对整个观察过程进行系统地、有效地控制和完整、全面地记录。

  

(2)非结构式观察法是研究者只有总的观察目的和要求,或只有一个大致的观察范围和内容,没有详细的观察计划和观察指标体系。

  时间取样观察法和事件取样观察法

  

(1)时间取样观察法是在选定的一定时间内进行观察,对观察对象在这一时间段内或这一时刻发生的各种各样的行为表现和事件作全面观察记录。

  

(2)事件取样观察法是对某种研究目的有关的、预先确定了的、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到背景、起因、经过、结果、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的观察和记录。

4、教育观察的作用

教育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贯穿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并在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观察是获取原始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

观察是课题选择和形成的重要来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

观察是验证理论的重要手段。

5、教育观察法应用范围:

教育观察法在小学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发挥其作用。

教育观察的领域大致范围如下:

  ——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情况。

包括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习惯,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况、消费状况,学生的课外时间、空间的安排、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感受,对不同活动的选择倾向等。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包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情况,教师德育工作,教师作为班主任的教育活动等。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涉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民主、严格、专横等),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亲近、疏远、钦佩、敬畏等),教师教育行为与学生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等。

——学生或教师的群体氛围。

包括凝聚力、离散倾向、人际关系等。

 ——学校管理。

包括学校常规管理,学校办学特色,改革举措等。

 ——其他教育因素的影响。

包括不同教材、教学手段、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等。

在具体应用中,教育观察法往往不是单独发生作用,而是与其他研究方法一起协同作用;教育观察法的成果也往往不是单独发挥某项作用,而可以综合发挥出多种功能。

四、教育个案研究法

近年来,质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越来越被重视的研究范式。

它在根基性理论(groundedtheory)指导下,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被研究对象的互动,获得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解释性理解。

个案法是进行质的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个案研究强调对一个个人、一件事物、一个社会团体或是一个社区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

通过个案研究能够提供对教育问题成因的理解,对各种的错综关系作周全的涵盖,对动态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