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中医诊疗规范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3507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痛风中医诊疗规范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痛风中医诊疗规范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痛风中医诊疗规范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痛风中医诊疗规范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痛风中医诊疗规范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痛风中医诊疗规范标准.docx

《痛风中医诊疗规范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痛风中医诊疗规范标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痛风中医诊疗规范标准.docx

痛风中医诊疗规范标准

痛风诊疗规

一、病名

中医:

痛风

西医:

痛风

二、定义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紊乱所致的慢性疾病。

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肾小球和肾小管等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结石形成为特点。

本病以中年人为最多见,40~50岁是发病的高峰。

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例约为20:

1。

三、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标准:

1、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中医诊断要点:

(1)多以多个趾指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疼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

可伴发热,头痛等症。

(2)多见于中年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

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高嘌呤食品,饮酒与外感风寒等诱发。

(3)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跖趾关节多见。

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他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有渗液。

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四周与耳廓、耳轮与趾、指骨间出现“块瘰”(痛风石)

3、中医鉴别诊断:

痿症:

痛风是由风寒湿热之邪流注肌腠经络,痹阻经脉关节而致,而痿症是肺胃肝肾等脏腑精气受损,肢体筋脉失养所致;痛风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症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痿症是无力运动,痛风是因痛而影响活动;部分痿症病初有肌肉萎缩,而痹症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故以上可资鉴别。

(二)、西医诊断标准:

1、参照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或1985年Holmes标准:

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

1、关节液中有特异的尿酸盐结晶体,或

2、用化学方法(murexide试验)或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证实痛风石中含有尿酸盐结晶,或

3、具备以下12项(临床、实验室和X线表现)中6项

(1)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

(2)炎症反应在1天达到高峰

(3)单关节炎发作

(4)可见关节发红

(5)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6)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受累

(7)单侧跗骨关节受累

(8)可疑痛风石

(9)高尿酸血症

(10)不对称关节肿胀(X线证实)

(11)无骨侵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线证实)

(12)关节炎发作时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1985年Holmes标准

具备下列1条者

1、滑液中的白细胞有吞噬尿酸盐结晶的现象

2、关节腔积液穿刺或结节活检有大量尿酸盐结晶

3、有反复发作的急性单关节淡和无症状间歇期、高尿酸血症与对秋水仙碱治疗有特效者

2、西医鉴别诊断

(1)急性关节炎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蜂窝织炎与丹毒:

二者血尿酸不高,发热畏寒、局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高等感染症状较突出,局部皮下组织明显肿胀或沿毛细淋巴管分布,而疼痛不明显。

化脓性关节炎与创伤性关节炎:

前者全身中毒症状重,血尿酸水平不高,滑液量白细胞而无尿酸盐结晶;后者有较重的创伤史,X线检查可发现有骨关节损伤,而血尿酸水平不高。

假性痛风:

多见于老年膝关节部位,可有类似发作,X线检查可见软骨钙化,偏振光显微镜下可发现滑液中特征性的二水焦磷酸钙结晶,无高尿酸血症。

(2)慢性关节炎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类风湿性关节炎:

多见于中年女性,呈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病情持续进展,类风湿因子有较高的阳性率,而血尿酸不高,类风湿结节不同于痛风石,无沙粒感与破溃。

骨肿瘤:

除骨关节肿痛外,X射线下骨关节破坏明显,但无急性关节炎与高尿酸血症病史,必要时行活组织检查可明确。

3、临床表现:

痛风通常可分为无症状期、急性期、间歇期和慢性期。

痛风在首次关节炎发作后,经过数周以至更久的无症状间歇期,出现第二次发作。

其后,多数患者急性发作逐渐频繁。

若不与时治疗,势必出现关节和肾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病变。

(一)、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

患者无临床症状,只是血清尿酸水平增高,甚至可以持续终生不出现症状。

也有几年甚至十年以上才出现症状者。

(二)、关节病变

1.急性期突然关节剧烈疼痛,一般发生在夜间,常犯下肢关节,以第一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受累较多,其他依次是足背、踝、足跟、腕、手指等处的关节。

局部红肿灼热,肤色黯红或粉红,压痛明显,关节活动受限,有的还不能站立或行走。

疼痛于24~48小时达到高峰,轻者几小时缓解,或持续1~2天。

重者发作可持续几天到数周,急性症状消退时关节上皮肤可反复脱屑。

2.间歇期为反复急性发作之问的缓解状态,多无任何不适或仅有轻微的关节症状,此期诊断必须依赖过去的急性关节炎发作病史与高尿酸血症。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缓解后,常在一年复发,复发频率和程度个体差异较大。

3.慢性期由急性发展而来,随着急性发作次数的增多和病程的演进,尿酸盐在关节外和其他组织中的沉积逐渐加重,受累关节逐渐增多,关节炎症也逐渐演变成为慢性,以致形成关节畸形。

耳廓、跖趾、指间、指关节等处可见痛风石。

(三)、痛风石

痛风石由尿酸钠沉积于组织所致。

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几乎在所有组织中均可形成痛风石,但以关节软骨周围的组织中多见。

痛风石是病程进入慢性的标志,通常发病10年左右可出现体表痛风石,好发部位以耳廓多见,其次为尺骨鹰嘴、膝关节囊和肌腱。

少数见于指、掌、脚、眼睑、鼻软骨等。

(四)、肾脏病变

约20%~40%痛风患者伴有肾脏病变。

常见有:

①尿酸盐肾病:

最初表现为夜尿增多、尿比重降低。

累与肾小球后可有轻至中度蛋白尿,或镜下血尿与白细胞增多。

病程迁延、缓慢进展,若不予以治疗,则在10~20年后出现氮质血症。

②尿酸性尿路结石:

发生率为20%一25%,且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

出现结石的平均年龄为44岁左右,40%患者尿路结石先于痛风性关节炎出现

4、辅助检查:

(1)、血尿酸测定一般多采用尿酸酶法测定。

我国男性为210-416UmoL/L(35-70mg/L),女性为150-357Umol/L(25-60mg/L)。

血尿酸高于416Umol/L(70mg/L)为高尿酸血症。

未经治疗的患者急性发作期多数血清尿酸含量升高。

(2)、急性发作期关节液检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肿胀关节腔可有积液,以注射针抽取滑液检查,具有极其重要的诊断意义。

即使在无症状期,亦可在许多关节找到尿酸钠结晶。

约95%以上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关节滑液中可发现尿酸盐结晶。

在光学与偏振光显微镜下滑液或白细胞可见针状双折光尿酸盐结晶。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滑液的白细胞数增高达到20000—100000个/mm3,以中性白细胞为主,外观混浊。

(3)、痛风结石的活检痛风结节是围绕尿酸钠结晶的慢性异物肉芽肿,必须注意用无水乙醇固定,以免尿酸钠溶解。

穿刺或活检痛风石容物,对其含有的尿酸盐予以鉴定,对本病的确诊有意义,可视为诊断的“金标准”。

(4)、X线摄片检查早期急性痛风关节炎期仅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反复发作可见关节面或骨端皮质有透光性缺损阴影,呈穿凿样、虫蚀样、蜂窝状或囊状,病变周边骨质密度正常或增生,界限清晰,有利于与其他关节病变鉴别。

严重者出现脱位、骨折。

四、中医症候分型

1、湿热蕴结证

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发病急骤,病与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或头痛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2、脾虚湿阻证

无症状期,或仅有稍微的关节症状,或高尿酸血症,或见身困乏怠,头昏头晕,腰膝酸痛,纳食减少,脘腹胀闷,舌质淡胖或舌尖红,苔白或黄厚腻,脉细或弦滑等。

 

3、寒湿痹阻证

关节疼痛,肿胀不甚,局部不热,痛有定处,屈伸不利,或见皮下结节或痛风石,肌肤麻痹不仁,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濡缓。

 

4、痰瘀痹阻证

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或呈刺痛,固定不移,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皮下结节,或皮色紫暗,脉弦或沉涩。

五、治疗方案

(一)、基础治疗

1、急性发作期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留意保护受累关节。

2、低嘌呤饮食,禁酒限烟。

3、饮足够的水,每日2000ml以上。

(二)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以中医辨证辨病施治为原则,采用中药服和外治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中药服以“治痹当从脾、肾、血论治”的学术理论为指导,以“健脾补肾通络活血法”为基本大法。

痛风急性期,多属风湿热痹和湿热痹畴。

应从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着眼,以阻止病情发展。

若发展到慢性期阶段,又需针对兼夹痰浊、血瘀者,随证参用化痰泄浊,祛瘀通络之法。

同时根据阴阳气血的虚衰,注意培本,补养气血,调补脾肾。

外治法以“以疏治痛,祛痛致疏”为理论指导,以电针、艾灸、中药塌渍、中药封包、中药熏洗等为基本外治法。

2、中医治法

2.1、湿热蕴结证

治法:

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三妙散合当归拈痛汤加减。

炒苍术15g川黄柏15g川牛膝15g茵15g

羌活10g独活10g全当归15g川芎10g

虎杖15g防风10g土茯苓10g萆薢15g

泽泻10g

加减:

可选加利尿除湿之品,如猪苓、泽泻、车前子、防己、滑石之类;选加健脾化浊之品,如苡仁、土茯苓、金钱草之类;热盛者,选加忍冬藤、连翘、黄柏之类;阴津耗伤者,选加生地、玄参、麦冬之类;肿痛较甚者,选加乳香、没药、艽、络石藤、海桐皮、桑枝、地龙、全蝎之类;关节周围有红斑者,选加生地、丹皮、赤芍之类;下肢痛甚,可选加牛膝、木瓜、独活之类;上肢痛甚.可选加羌活、威灵仙、黄之类。

用法与用量:

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

、中成药:

(未服汤药时选中成药)选择以下一种

湿热痹片一次6片,日3次口服。

痛风定胶囊一次4粒,日3次口服。

四妙丸一次6-9g,日2次口服。

、中成药静脉注射:

选择以下一种

丹参注射液20ml,加至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日1次静点。

丹红注射液20ml,加至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日1次静点。

血栓通注射液0.3-0.45g,加至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日1次静点。

疏血通注射液6ml,加至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点。

疗程均为两周。

、外治法:

酌情选用清热除湿、通络止痛药物;如加味金黄散,每日1-2次,1周为1疗程,可酌情应用1-2疗程。

2.2、脾虚湿阻证

治法:

健脾利湿,益气通络

、黄芪防已汤加减

黄芪15g防已10g桂枝10g细辛3g

当归10g独活10g羌活10g白术10g

防风10g淫羊藿10g苡仁10g土茯苓10g

萆薢15g甘草5g。

加减:

皮下结节,可选用天南星、白芥子之类;关节疼痛甚者,可选加乳香、没药、延胡索;关节肿甚者,适当选加防己、土茯苓、滑石;关节久痛不已,可加全蝎、乌梢蛇、炮山甲;久病体虚,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加党参、黄芪。

、中成药:

(未服汤药时选中成药)选择以下一种。

参苓白术丸一次6g,日3次口服。

补中益气丸一次1袋(6克),日2-3次口服。

益肾蠲痹丸一次8克,疼痛剧烈可加至12克,日三次饭后温水送服。

、中成药静脉注射:

选择以下一种

灯盏花注射液20mg,加至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日1次静点。

丹参注射液20ml,加至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日1次静点。

脉络宁注射液10—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每日1次静点。

血栓通注射液0.3-0.45,加至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日1次静点。

疏血通注射液6ml,加至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静点。

疗程均为两周。

、外治法:

取关节疼痛部位,上敷止痛散,用远红外线灯照射20分钟,每日1-2次,1周为1疗程,可酌情应用1-2疗程。

2.3、寒湿痹阻证

治法:

温经散冷,除湿通络

、乌头汤加减

制川乌5g生麻黄5g生黄芪10g生白芍10g

苍术10g生白术10g羌活10g黄10g

当归10g土茯苓10g萆薢10g甘草10g

加减:

可参用风湿热痹证型加利尿除湿之品和健脾化浊之品以与上、下肢引经药。

风邪偏胜者,可加重羌活、独活、防风,或选加祛风通络之品如海风藤、艽之类;寒邪偏胜者,可加大温经散寒之品,如制草乌、制附子、细辛之类;湿邪偏胜者,可选加胜湿通络之品,如防己、萆薜、川木瓜之类。

对皮下结节或痛风石可选加祛痰、化石通络之品,如天南星、金钱草、炮山甲之类。

、中成药:

(未服汤药时选中成药)选择以下一种

寒湿痹片一次4片,日3次口服。

益肾蠲痹丸一次8克,疼痛剧烈可加至12克,日三次饭后温水送服。

、中成药静脉注射:

选择以下一种灯盏花、丹参、脉络宁、血栓通、疏血通注射液等。

疗程均为两周。

、外治法:

酌情选用温经散寒,除湿通络药物;如止痛散治疗,取关节疼痛部位,上敷止痛散,用远红外线灯照射20分钟,每日1-2次,1周为1疗程,可酌情应用1-2疗程。

2.4、痰瘀痹阻证

治法:

活血化瘀,化痰散结

、桃红四物汤合当归拈痛汤加减

全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桃仁10g

茵10g威灵仙10g海风藤10g猪苓10g

茯苓10g金钱草10g土茯苓15g萆薢15g

加减:

皮下结节,可选用天南星、白芥子之类;关节疼痛甚者,可选加乳香、没药、延胡索;关节肿甚者,适当选加防己、土茯苓、滑石;关节久痛不已,可加全蝎、乌梢蛇、炮山甲;久病体虚,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加党参、黄芪。

、中成药:

(未服汤药时选中成药)选择以下一种

瘀血痹片一次5片,日3次口服。

益肾蠲痹丸一次8克,疼痛剧烈可加至12克,日三次饭后温水送服。

、中成药静脉注射:

选择以下一种灯盏花、丹参、脉络宁、血栓通、疏血通注射液等,疗程均为两周。

、外治法:

如清痹散,每日1-2次,1周为1疗程,可酌情应用1-2疗程。

3、电针疗法

【取穴】

主穴:

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

配穴:

寒凝重者加肾俞、关元;

肝脾亏虚者加足三里、;

血瘀重者加膈俞、血海。

【操作步骤】

第一步:

患者坐位,或俯伏坐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

第二步:

取毫针在上述穴位依次进针,取毫针直刺或斜刺进针,进针深度20~40mm。

第三步:

至所需深度后均行小幅度(幅度5~7mm)、较快频率(100~150次/分)提插捻转,使针刺得气,急性发作期用泻法,缓解期用平补平泻法。

第四步:

根据病情选2~3组穴位接G6805—1型电针仪,选用脉冲连续波,频率3~5HZ,强度以能引起明显肌肉收缩而患者能忍受为度,在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适当增加刺激强度。

第五步:

留针30分钟。

第六步:

出针,压迫针孔以防出血

注意事项:

⑴应用针刺疗法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⑵应用灸法治疗时,注意预防皮肤烫伤;

⑶病变局部有皮肤损伤与溃疡者,应避免使用此疗法;

⑷伴肿瘤与结核病患者禁用针灸治疗;

⑸有血液病或出血倾向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针刺疗法。

4、灸法

【治则】温通气血,舒经通络。

【处方】阿是穴

【操作】点燃艾条,垂直对准施术部位,约距皮肤2-3cm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而无灼痛为宜。

一般每穴灸10-15min,至皮肤红晕潮湿为度

5、刺络放血

【治则】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处方】阿是穴

【操作】以75%酒精消毒后,用一次性皮肤针叩刺阿是穴,局部出血以3-5ml为宜。

治疗面保持清洁干爽,尤适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

6、其他疗法

6.1、拔罐治疗

【治则】通络止痛

【处方】阿是穴

【操作】以75%酒精消毒后,局部阿是穴治疗,每次留罐5分钟。

热证不宜采用。

6.2、中频脉冲电治疗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操作】采用中药离子导入,每日1次。

热证不宜采用。

(三)、西药治疗(根据肾功等情况酌情选择)

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双氯芬酸(扶他林)75mg,每日1次口服。

洛索洛芬(乐松)60mg,每日3次口服。

布洛芬0.4-0.6克,每日3次口服。

塞来昔布(西乐葆)200mg,每日1-2次口服。

尼美舒利(普威、力美松)100-200mg,每日1-2次口服。

2、秋水仙碱

本药为有效治疗急性发作的传统药物,0.5-1mg,日三次口服。

3、糖皮质激素

通常用于不能耐受NSAIDs、秋水仙碱或肾功能不全者。

单关节或少关节的急性发作,可行关节腔抽液和注射长效糖皮质激素,以减少药物的全身反应,但应排除合并感染。

对于多关节或严重的急性发作可口服、肌注、静脉使用中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每日20-30mg。

为避免停药后症状“反跳”,停药时可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NSAIDs。

以上三类药物均应见效后逐渐减停。

急性发作期开始进行降尿酸治疗,已服用降尿酸药物者发作时不需停用,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动,延长发作时间或引起转移性发作。

4、碳酸氢钠片

以碱化尿液,0.5-1.0,口服,3次/天。

定期监测尿PH值,使之保持在6.2-6.8之间。

六、护理

(一)、饮食护理

保持理想体重,适当限制脂肪,限制食盐摄入,禁酒限烟,低嘌呤饮食,通过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常见食物的酸碱性与嘌呤含量,使之能够合理地安排日常饮食。

(二)、饮水护理

要求病人多饮水,以增加尿量,促进尿酸排泄。

适当饮水还可降低血液粘稠度。

1、饮水习惯:

坚持每日饮一定量的水,不可平时不饮,临时暴饮。

2、饮水时间:

不宜饭前半小时和饱餐后立即饮大量的水,饮水最佳时间是两餐之间与晚间和清晨。

3、饮水与口渴:

痛风病人应采取主动饮水的积极态度,不能等有口渴感时才饮水,因为口渴明显时体已处于缺水状态,这是才饮水对促进尿酸排泄效果较差。

4、饮茶:

痛风病人可用饮茶代替白开水,但茶含有鞣酸,易和食物中的铁相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物影响铁的吸收。

另外,茶中鞣酸尚可与某些蛋白质相结合,形成难以吸收的鞣酸蛋白,所以餐后立即饮茶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易造成缺铁性贫血等,较好的方法是餐后1h开始饮茶,且以淡茶为宜。

(三)、中医辨证施护

1、对湿热蕴结型痛风患者,应力戒烟酒,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局部配合如意金黄散、芙黄膏等外敷;

2、对寒湿痹阻型患者,在季节变化时注意调节饮食起居,避免风寒湿邪外侵,发作时可局部热敷或中药熏蒸;

3、急性发作期,须严格卧床休息,并适当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回流,避免受累关节负重。

直至疼痛缓解72h后开始适当轻微活动,促进新代和改善血液循环;

4、间歇期,病人应注意鞋子的选择,尽量穿柔软舒适的鞋子,避免足部磨损造成感染。

冬天避免受凉,室温保持在20~22℃,对年老体弱者应注意保暖。

(四)、心理护理

由于反复关节炎发作,常导致患者情绪焦虑不安,护理人员要与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解释病情,帮助其了解痛风的病因与防治对策,增加配合治疗的信心。

(五)、健康教育

1、节制饮食,控制高嘌呤食物,不食或少食。

多饮水,避免暴饮暴食。

节制烟酒、不宜喝大量浓茶或咖啡。

2、积极减肥,减轻体重。

避免饥饿疗法,坚持适当的运动量。

3、生活有规律,按时起居。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紧与激动,保持心情舒畅,情绪平和。

注意保暖和避寒,鞋袜宽松。

4、在医师指导下坚持服药,以控制痛风急性与反复发作,维持血尿酸在正常围。

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

双氢克尿噻、速尿。

5、定期检测血尿酸值,1~3个月检测1次,以便调整用药和防治心、肾尿酸性结石

6、继发性痛风的预防主要是积极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肾病等原发病。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1994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痛风相关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估。

(二)、评价方法

症状积分分级量化指标:

⑴、关节肿胀积分:

0分,无肿胀;1分,轻度肿胀,关节周围凹陷轮廓微隆起;2分,中度肿胀,关节周围凹陷消失与骨突平;3分,重度肿胀,高出骨突。

⑵、Budzyuski关节疼痛行为评分:

0分,无疼痛;1分,有疼痛但可被轻易忽视;2分,有疼痛,无法忽视,不干扰日常生活;3分,有疼痛,无法忽视,干扰注意力;4分,有疼痛,无法忽视,所有日常活动都受影响,但能完成基本生理需求如进食和排便等;5分,存在剧烈疼痛,无法忽视,需休息或卧床休息。

⑶、累与部位:

未累与任何关节为0分;累与2个关节为2分;累与2个以上关节为3分。

⑷、间歇时间:

1年以上为0分;6个月-1年为1分;1-6个月为2分;1月多次发作为3分。

⑸、皮肤颜色:

局部皮肤颜色正常为0分;局部皮肤颜色淡红为1分;局部皮肤颜色暗红为2分;局部颜色鲜红发亮为3分。

⑹、关节功能:

关节活动不受限制,可做各种活动为0分;轻度受限为,1个或多个关节不适或活动受限,但可从事正常活动为1分;明显受限,生活可自理,但不能从事一般活动为2分;卧床或坐卧,生活不能自理为3分。

⑺、关节畸形:

无关节畸形为0分;仅趾(指)关节肥大、变形为1分;腕、肘、膝、踝关节轻度肥大、畸形为2分;腕、肘、膝、踝关节显著肥大、畸形为3分;

⑻、痛风石:

无痛风石为0分;痛风石单发,直径≤1.0cm为1分;痛风石数量≤3个,直径≤1.5cm为2分;痛风石>3个为3分。

⑼、全身症状:

无明显全身症状为0分;低热(37.5℃以下),稍觉乏力,头痛较轻,食欲稍差为1分;发热(37.5-38℃),周身不适,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头痛较轻为2分;高热(38℃以上),寒战,周身疼痛,厌食疲倦,头痛较重为3分。

⑽、患者本人与医生对病情的VAW评分。

临床控制:

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积分减少≥95%。

显效:

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积分减少≥70%,<95%。

有效:

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积分减少≥30%,<70%。

无效:

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30%。

注:

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七、难点分析与解决思路

1.难点分析

(1)近年来对痛风的大量研究,目前的中医、西医等综合治疗方案已是比较全面,但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理想,甚至没有效果。

是否存在不同次序干预的即刻或长期疗效差异性。

(2)综合方案已经确定,但由不同的医生治疗后,效果不尽相同,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2.解决思路与措施

(1)可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如最佳治疗手段是什么、采用电针疗法其技术参数又如何、如何根据不同的病程阶段来调整治疗方案、疗程如何等。

(2)提高治疗人员技术水平,准确辩证、精确选药,选择恰当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尽量减少技术原因导致疗效不佳。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