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详案巨献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3452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管理详案巨献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医院管理详案巨献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医院管理详案巨献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医院管理详案巨献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医院管理详案巨献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管理详案巨献七.docx

《医院管理详案巨献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管理详案巨献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管理详案巨献七.docx

医院管理详案巨献七

医院院长节省钱的重点部位

医院建设和发展要花钱的地方确实很多,严格地说,每个项目、每项工作、每件事情都要花钱,当然,只要有花钱的地方也就有钱可省,只不过是省多省少的问题。

但是,作为医院院长在办每件事情时都想省钱,这既不可能,也没必要。

弄不好还可能出现因小失大,影响医院建设的大局。

因此,医院院长在花钱时要节省钱,就一定要抓住主要项目、主要环节。

医院节省钱的重点部位有以下几个:

一、药房

药房是医疗活动的主要部位,也是主要环节。

没有药房,病人的治疗就无法落实,药房不健全,病人的治疗就落实不好。

因此,对药房的建设是医院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药房其实是对药剂科的一种通称,大部分医院把器械也归入药剂科,称药械科。

主要负责药品器械的采购、验收、入库、出库、使用、维修、消耗。

药房的管理如何,直接关系着医疗活动的进行。

药房的计划如何,直接关系着经费的使用。

作为医院院长一定要明白:

药房既是赚钱的地方,也是花钱的地方;既是能浪费钱的地方,又是可以省钱的地方。

我国医院管理的结构与国外不同。

国外的有些医院“医”和“药”是分开的,医院只管看病治疗,药要靠病人从药店里去买,医院只收取治疗费(包括劳务费)。

我国的医院包括“医”和“药”两个部分,也就是说既看病又卖药。

这就造成了病人出院后的费用看起来很高,其实绝大部分是药费(这就是所谓医院替制药厂“背黑锅”),而医院是不能生产药的,都要到制药厂去购买。

显然,在医院的经费支出中,药房的开支是最大的。

基本上要占去对外医疗毛收入的30%~50%。

如果再算上器械的购买,数目将更大。

不要说添置新的大型仪器,就是一般的正常更换,也要花去对外医疗毛收入的近十分之一。

如果把药房管理好了,就可以达到既花钱又省钱,还能赚钱;若管理不好,虽然花了钱,又浪费了钱,还没有赚到钱。

虽然我国的卫生改革思路中,已经提出了“医”和“药”分家的问题,但真正实施还得有一个过程。

因此,医院院长把省钱的目光首先要放在药房(包括购买仪器)上。

二、营房

营房是负责全院与医疗生活有关的环境设施的管理,如房屋、水、电、暖、气、环保绿化等。

不是医疗工作,但保障医疗工作。

没有营房工作的保障,医疗活动无法进行,营房工作的保障不健全,医疗活动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

医院的营房其实是对基建施工、营房管理、使用维修、环保绿化等工作的通称。

营房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建新房、修旧房、供应水电暖气、环境保护、卫生绿化等。

营房工作的管理如何,对医疗活动和工作人员的生活影响很大;营房工作的计划如何,关系到花钱是否能节省或造成浪费。

作为医院院长还应该清楚:

营房是花钱不赚钱的地方。

虽然花钱不赚钱,但可以在花钱时浪费钱,也可以在花钱时节省钱。

医院是一个连续运转的系统,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磨损”。

要维持系统的连续运行,就需要不断地对系统维修保养。

医疗活动是这个系统的主流,围绕医疗活动还有许多支流。

维持系统的运转,只有主流不行,还需要许多支流作为支撑条件。

而营房工作正是众多支撑条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

医院营房工作的任务很重,不要说盖新房子,就是修修补补、更换管道、整理院内花池道路等,花费也是相当大的,大约可以占到对外医疗毛收入的15%~20%。

这些花费的伸缩性很大,管与不管、管好与管坏结果大不一样。

医院院长如果管一下,就能少花一些钱,如果能管得好一些,就可以节省许多钱。

因此,作为医院院长,如果要想省钱,就要加强营房工作的管理。

三、被服

被服是指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衣、病员的病员服、被褥等床上用品。

被服管理任务包括被服的购买、使用、淘汰、更新。

对被服的管理在医院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工作。

如果一个医院没有被服工作,医疗活动也是无法进行的,搞不好被服管理,照样影响医疗工作。

医院的被服用量很大,消耗更新也很快。

花钱虽然比不上药房和营房,但在非医疗支出的项目中不算是太小。

随着洗涤手段的现代化,对被服的损耗明显增加,使用寿命缩短。

工作服每人按4件计(冬夏各2件),最长平均每年需要更新1件。

病员服大约每年需要更新1套,被套、床单、枕巾每年需要更新一半(最少也有三分之一)。

毛毯使用年限最长,10年后看上去也就非常破旧了。

被服工作的管理也是一门学问。

不管理或管理不好,就会浪费钱,但管理好了,又可以节省钱。

虽然花的钱数目不算太大,但毕竟也是工作人员辛辛苦苦挣来了,作为医院院长也不应该忽视。

四、接待

接待是指医院与外界在相处时的“礼尚往来”。

主要包括大家平常所说的“请客送礼”。

“请客”是“迎来”过程中的一个内容,“送礼”就是送往内容中的一个部分。

医院要生存,没有“迎来送往”不行,搞不好“迎来送往”也不行。

当然,这里所说的“迎来送往”并不是指不正之风,而是一种正常的社会交往。

“迎来送往”对于医院的生存、建设和发展很重要,但花费也很大。

虽然国家对于接待工作有明文规定,但我们还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对接待工作的内容和项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过去所谓的“三菜一汤”已不可能适应,所谓的“清茶一杯”也不现实。

这并不是说有意违反上级的规定,而是在现代社会人们相互交往中应该做到的起码礼节。

试想:

如果你请来一个专家讲学,来后从最简单的礼节上也得“接风”吧,人家为了你医院的发展,走时最起码也得送一点土特产吧。

如果在专家来后真的“粗茶淡饭”,也有悖于人们交往中的人之常情。

到底医院的接待工作每年下来能花费多少钱,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有一点却很明确,只要以接待工作管理的好一点,在同样办了事情的情况下,也是可以节省钱的。

医院院长节省钱的方法

省钱并不是一句话,而需要有一定的观念、思路、技巧和方法。

省钱也并不是具体的某一件事情,而是一个概念,是有程度上的区别。

一般来说,只要肯动脑子,就有钱可省,只不过是省多省少的差别而已。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价格放开搞活,钱的花费范围很大,更需要有一种省钱的意识和一套省钱的方法。

花钱的项目、内容、条件、对象等千变万化,因此,要探讨省钱的方法的确很难,也不可能有一个具体的办法供院长来套用。

本节仅原则性的提几点想法,供医院院长参考。

一、经费开支“一支笔”审批

医院建设和发展的经费开支项目和数目很大,要想做到精打细算,节省经费,就必须在开支的审批上实行“一支笔”制度。

这既是上级对财务管理上的要求,也是节省钱的一个有效方法。

1.何谓“一支笔” 所谓的“一支笔”,认为有这么几层含义:

从性质上讲,并不是指哪一个人的权力,而指的是集体领导下的“一支笔”,是党委领导下的“一支笔”,只不过是归口到某一个具体的人来负责。

从形式上讲,并不仅仅是一支笔,而是有许多个“一支笔”。

如:

预算外收入的经费开支有“一支笔”,医药费开支有“一支笔”,科研费开支有“一支笔”,政工费开支有“一支笔”,营房管理费开支有“一支笔”,接待费开支还有“一支笔”。

这些都是根据各个院领导所负责的工作范围而由相应的人员来专门负责。

2.为何要实行“一支笔” 医院的经费开支项目多,医院的领导也多。

如果一个领导管多项开支的审批,或多个领导都管一项的审批,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理的。

如果一个领导管多项经费的开支,在精力上不可能负担得起。

一方面能够造成顾此失彼,另一方面还会发生决策的失误。

如果多个领导都管理一项经费的审批,又会造成经费使用上的脱节。

发生同一件事情多头开支(几个领导都批过),或同类事情开支差别较大(各个领导的思路和标准不同)。

既可以引起经费上的浪费,又影响领导之间关系的协调。

实行“一支笔”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3.如何搞好经费开支“一支笔”审批 实行经费开支“一支笔”的审批制度,好处很多,从财务管理角度来说,是避免浪费、杜绝漏洞、节约开支的一个好办法,作为医院都应该实行。

当然,在实行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一定的困难,发生一些矛盾。

但只要方法得当,坚持下去,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的。

要实行好经费开支“一支笔”审批制度,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充分认识“一支笔”的必要性:

充分认识经费开支“一支笔”审批的必要性,这是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的基础。

如果领导层对“一支笔”审批制度思想上不通,实行起来将有一定的困难。

作为医院院长,要实行经费开支“一支笔”审批制度,首先要使院领导层认识到“一支笔”审批的好处。

要用正反两个方面的事实,来证明“一支笔”审批对经费管理的重要性和节省经费开支的必要性。

(2)建立健全“一支笔”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经费开支“一支笔”审批的规章制度,这是实行“一支笔”审批的制度保证。

如果只强调经费开支要实行“一支笔”审批,而没有具体的审批范围和权限,或者范围和权限不明确,实行“一支笔”的审批是根本不可能的。

就算是所谓的实行了,也是审批混乱,矛盾剧增,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规章制度的制定,一定要符合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一定要与所负责的领导职权范围和工作性质相一致。

职责范围内小的项目可以由负责人决定,但大的项目必须通过院长办公会或医院党委会讨论,以免发生开支上的失误。

所谓大的开支,也不过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各个医院的规定不同。

地方医院因为大多是院长负责制,放的较开,部队医院一般都是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管的较死。

笔者医院规定是1000元以上的开支要上院长办公会,10000元以上的开支要上常委会。

在职权划分上,虽然总的原则一样,但各家医院在具体的内容都有差异。

有些是按职务来分,例如院长有多少钱的权限,副院长有多少钱的权限,部门领导有多少钱的权限。

这不一定太合理。

应该采取的是标准经费,按各人的职权范围去管。

如书记(政委)管政工经费、福利经费,医务副院长管理医药、器械经费,行政副院长管理营房维修、被服更换、生活设施经费,各机关领导分管各自的业务经费。

但对于预算外经费开支的管理,必须由院长亲自管理、审批。

当然,不论是谁分管,都要按以上的权限应该上办公会的上办公会,应该上常委会的上常委会,绝不能搞个人说了算。

    

(3)长期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

持之以恒的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这是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的关键。

制度定好了,就一定要坚决执行,就必须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否则,将会出现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了。

分析有些单位之所以没有坚持下去,主要原因是没有落实“一支笔”的真正内容,出现了独权专断。

因此,要使制度落实下去,作为院长还要经常提醒大家,对大家进行经常性的教育。

使大家真正地从思想上认识“一支笔”的含义,认识“一支笔”并不是搞一个人说了算,认识“一支笔”也不是个人独断,大的问题,必须经过集体领导的讨论。

某院把经费开支管理的制度规定打印装订,每个党委委员人手一册,提醒大家按章办事。

另外,给每个科室一册,供科室领导在工作请示中遵守,以免发生乱请示的被动局面,实践证明有较为积极的作用。

二、经费开支“先预算”管理

医院建设的需要瞬息万变,决定了经费开支的可控性较差。

虽然一般年初都有经费预算计划,但在医院的实际工作中很难完全地执行下去,花钱大多都在“秋后算帐”。

不但容易造成经费上的浪费,还往往造成资金周转困难。

作为医院院长,在花钱时要想省钱,就必须遵守一切开支都要“先预算”的管理方法。

1.何谓“先预算”管理 所谓“预算”,是预计之意,专指某一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费收支预计。

这里的时期可以是一月,也可以是一季或一年。

在医院的预算,又有其特殊性:

从时间上看,一般是以一年为一个时期;从内容上讲,一般偏重于经费的支出。

经费开支“先预算”,是指在经费开支前就要先进行经费支出的预计。

也就是说,对经费的支出先预计,再支出。

这个概念医院院长一定要搞清楚:

所谓“先预算”管理,其核心就是经费支出的预算必须是先(提前)预算的,没有提前预算就不能支出。

不预算不行,在要开支的时候再预算也不行。

2.为什么要“先预算” 我国有句名言叫“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医院在建设和发展中的花钱也是如此。

之所以要先预算管理,主要的原因有以下3点。

(1)虽然先有预算,但没有落实预算: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技术和医疗仪器的发展很快。

在工作中常有一些新的仪器、新的药物、新的技术应运而生,对医院有相当大的诱惑力。

虽然医院每年年初都要对新的一年的经费开支有一定的预算,但最后往往都有较大的突破,出现“拆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

这就必然地引起了经费的流动紧张,在有些项目上还容易造成经费的浪费。

(2)根本不先预算,只有临时性预算:

出于多种原因,医院建设的发展变化很大,这就造成了先预算过的经费有时没有完全落实,如此,就有相当一部分医院根本就不再先做预算了。

发展投资无计划,碰上什么干什么,干开了再预算。

虽然每件事情都有预算,但从全年的总体上是没有花钱计划,最终造成干到哪里花到哪里。

有些半年不到,经费开支已经发生了失调,无法周转,出现了“寅吃卯粮”的局面。

要说省钱是没有什么可能的了。

(3)从来不做预算,到时再“秋后算帐”:

不管院长们信不信,有些医院在经费的支出问题上,确实从来不做预算。

这里说的不做预算,不只是指年度没有计划,就是在干某个项目时,也只有估计,从不预算。

购买医疗仪器没有预算也就罢了,有些连建设房子也没有预算,盖到哪里算哪里,花了多少算多少。

往往是超支的很多,但已经干完了,不付钱又不行。

这是最浪费钱的一种做法,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这种做法。

试想,医院每年需要花费多少钱,如果不预算要多花多少钱,如果不先预算要浪费多少钱。

花钱前不先预算怎么可能节省钱?

3.如何做好经费支出的“先预算”管理 经费支出的“先预算”管理,从预算上并不复杂,难的是执行和落实预算。

只预算而不先预算不行,先预算了而不去执行也不行。

没有预算的干了不行,没有预算的绝对不干也不行。

医院院长要做好“先预算”,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先预算”与花钱、省钱的关系:

医疗工作是连续运转的特殊活动,所谓的连续,就是从新年的第一天到最后一天,从每天的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是不允许有间断的。

只要存在医疗活动,就存在着卫生服务,就存在着卫生资源的消耗。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花钱也是连续发生的。

只要有花钱,就要想办法省钱。

虽然医院在建设发展中有许多特殊情况,但从总体上来说,基本是稳定的。

因此,在经费的支出上,应该提前进行预算,以做到心中有数,“量入为出”。

虽然有许多院长主张“负债经营”,但“负债经营”不适合于医院。

就是确实看准了可以“负债”的投资,也应该是预算中的“负债”,不应该是干了再说,负多少债算多少债。

如果连要花多少钱都心中无数的话,不要说省钱,只要不过多地花“冤枉钱”也就算是万幸了。

(2)严格“先预算”、再支出的管理制度:

先预算再支出是一个经费管理的制度,既然是制度,作为医院就要严格执行。

否则,就起不到对经费预算管理的作用。

分析以往经费支出混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有制度而不执行,或不完全执行,特殊情况太多所致。

这样,经费的预算有名无实,起不到管理作用。

因此,要在花钱中省钱,就必须实行经费先预算、后办事、再支出管理。

要坚决做到没有先预算的项目不能安排,安排了的项目没有预算不能开工,办了事没有预算的不予结帐。

只有这样严格下去,才能使经费的预算管理落到实处。

如果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老是“下不为例”,要节省钱是绝对不可能的。

(3)处理好“先预算”与特殊情况的关系:

在医院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意料不到的特殊情况还是很多的。

也就是说,在预算外的有些项目往往也需要开支。

例如,有些医疗设备的添置,有些用房的建造、维修,某种专业技术的引进等。

因此在先预算的问题上不能搞绝对的“一刀切”。

在特殊情况需要预算外开支时,绝对不开支,就是机械地坚持先预算制度,也不见得合理,不利于医院的发展。

当然,在预算外的经费开支时,医院院长必须坚持一定的条件和原则:

①对预算外项目一定要充分进行必要性认定,以免投资了可以不投资(缓投资)的项目。

②对经费开支数目、时间和医院总体经费流动状况进行论证,以免造成经费的供应障碍,引起“负债”(过多负债),或冲击主要项目。

③对预算外的项目一定要经过集体讨论后再追加,不能搞个人说了算。

④确立了的追加项目,在开工前必须进行预算。

就算是追加项目没有先预算,但在实施时也必须预算。

三、经费开支“集中花”原则

医院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要面面俱到,经费开支不起。

尤其是需要修修补补的项目每年都有很多,今天这里花一点,明天那里花一点,花费不小。

到头来虽然钱花了很多,但还又看不出来干了些什么,花的钱与产生的效果不成比例。

因此,作为医院院长,在经费的开支时要想省钱,还要坚持经费开支“集中花”的原则。

1.何谓“集中花” 所谓“集中花”,就是集中花钱,是指在医院建设项目的经费开支时,要集中使用经费。

用毛泽东同志在军事学上贯用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战略战术来形容,还是比较确切的。

在经费开支上的“集中花”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在项目的建设上,要看准几个大的项目,集中财力,一次性的投资。

二是在修修补补上,要充分论证,一次性的解决问题。

2.为什么要“集中花” 医院的经费开支之所以提出“集中花”的原则,主要是源于没有集中开支的弊端。

要一下子理解这个道理,并不很容易。

下面举两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例子一:

在1995年,有两个医院准备微机联网。

甲医院院长想的长远,一次性地投资,购买AST486微机,花费看起来很大,但该微机质量可靠,且保修时间为3年,发生故障率低,维修不花钱。

在上医学影像多媒体时完全可以适应,不用更换。

而乙医院为了节省钱,购买了“386”和“286”兼容机。

虽然一下子可以节约甲医院花费的将近1/2。

由于兼容机容易发生故障,加上保修期只有3个月,修理费用花的不少。

在要上医学影像多媒体时,原硬件的平台不适应,要更换成“486”,旧的卖不了,新的再花钱,如此下来,花费实际上是超过了甲医院。

为了省钱,反而多花了钱。

例子二:

某医院的一部程控交换机已经老化,经常发生故障,今天修一下,用上几天,又需要修理,既要买配件(机型过时,有些配件还买不上),又要花维修费。

几年下来,光维修费也就可以买一台新的了。

事情没有办好,还花了钱。

如果当时论证好后,淘汰旧的,购买新的,与修修补补相比,肯定是节省了钱。

通过以上这两个例子,解释为什么要“集中花”就很明确了。

必须强调的是:

这里所说的“集中花”是有一定条件的,与勤俭节约一点儿也不矛盾。

提倡经费开支“集中花”,并不是说就不需要修修补补了。

正象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样,并不是说在什么时候也只断其“一指”,对“十指”就不伤了。

3.如何做到经费开支“集中花” 医院院长在明确了什么是经费开支的“集中花”和为什么要“集中花”的问题后,还要知道如何做到在经费开支时的“集中花”。

要很好地运用“集中花”,就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明确准备“集中花”的项目该不该“集中花”:

这个问题很重要,掌握不好,就完全违背了经费开支“集中花”的原则,就失去了意义。

如果集中开支了不该集中开支的项目,就是乱花了钱,不但没有达到节省钱的目的,反而浪费了钱。

如果该集中开支的项目没有集中开支,硬维持下去,最终不但误了事,还多花了钱。

(2)处理好“集中花”和“修修补补”的关系:

医院院长应该明白,在医院建设的经费开支中,既有需要“集中花”的项目,又有需要“修修补补”的项目,二者缺一不可。

该集中投资的项目就是要“集中花”,该修修补补的项目就要像“滴眼药水”那样去花。

该集中投资的钱“集中花”就可以省钱,该修修补补的像“滴眼药水”去花也能省钱。

该集中投资的钱像“滴眼药水”去花就是浪费钱,该像“滴眼药水”去花钱的“集中花”也是浪费钱。

(3)理解所谓的“集中花”并不是绝对的:

集中花钱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绝对的数量限定,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花钱数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所要投资项目的情况,并不是花的钱多就是“集中花”,医院院长千万不能绝对以花钱数目的多少来决定是否为“集中花”。

例如:

某院特检科的心电图机年代已久,电池充不进电,且仪器易发生故障,需要经常维修。

而投资一万元左右就可购买一台新的,此时花一万元也算是“集中花”。

又如:

某院的心电监护系统使用的时间也较长了,每年需要经常维修、更换部件,需要花上近万元。

但要购买一套新的,需要几十万之多,医院财力不允许一下子投资,就只有继续维修着用。

此时每年的近万元也算是“滴眼药水”式的修修补补性开支。

再如:

麻醉手术科需要一台进口全能麻醉机,一下子拿出几十万元有困难,只好先花十多万元买主机工作,而后再逐步地补充其他功能插件。

虽然每个功能大约需要几万元,这也算是“滴眼药水”式的花钱。

医院院长节省钱的思想误区

作为医院院长,在花钱时总想节省钱,这个愿望和出发点是好的,搞好了,确实能节省不少钱,对医院的建设非常有利。

但如果在节省钱的思路上发生了偏差,就达不到节省钱的目的。

要么节省不了钱,要么虽然是节省了钱,但却没有把医院的建设搞上去。

因此,在节省钱的这个问题上,一定要纠正几个思想误区。

一、以节省钱为最终目的

以节省钱为目的,就是撇开医院建设的需要,单纯的追求钱的节省。

任何一个决策的形成,都是以能不能节省钱为标准的。

这个思想误区的表现主要是:

在经费的开支时,不从医院建设和发展的角度去考虑,而是以能否节省钱为标准。

对只要能节省钱的项目,立即实施。

而对不能节省钱的项目,就是再需要也不愿意投资。

这种观念是绝对错误的。

作为医院院长必须明白:

节省钱是花钱过程中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用节约的经费发展医院。

为了医院的发展来节省钱是完全应该的,也是对的。

但如果以节省钱为目的,一切都是为了节省钱,这就是方向上的错误了。

试想,我们之所以在花钱时要节省钱,其目的就是为了少花钱多办事。

并不是为了少花钱而不去办事。

如果有些必要的项目,就是节省不了钱,也得去办。

相反,如果有些项目不需要,就是能节省钱,也不能去办。

二、只注重大项目的节省

只注重大项目的省钱,就是指医院院长认为小的项目节省的钱的数目太小,犯不上去琢磨费神,只要把注意力放在大项目的节省上就行了。

这仍然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在医院里,有这种想法的院长为数不少。

究其原因主要是觉得医院每天都在挣钱,为了节省几个小钱划不来。

这种思路是一种误区。

其主要的问题就是“大事干不了,小事看不上,最后什么也没干成”的好高鹜远行为。

笔者曾经历过一个搞宣传的干部,基本上没见到报纸上有什么作品。

问其故,答曰:

“写小的有什么意思?

要写就要写大的。

”几年过去了,不但大的没有见过,就连小的也无只言片语。

在节省钱的问题上也是如此,必须从一点一滴省起。

积少可以成多,如果连少的都没有,哪来多的?

医院的花钱项目很多,只要肯动脑子,就没有不能节省的钱。

但如果这点看不上,那点划不来,就不会有什么钱可省。

最终只落得个大钱没省成,小钱也没省下。

三、少花钱就是节省了钱

少花钱就是节省了钱,也是医院院长在节省钱思路中的一个误区。

认为只要少花了钱,就是节省了钱。

其实,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少花钱是节省钱的一个方式,并不等于少花了钱就是节省钱。

节省钱的实质就是既要少花钱,事情还要办。

也就是说,在不影响项目质量数量的情况下,如果少花了钱,就是节省了钱。

如果是为了少花钱,而把事情没有办好,这就不是节省钱了。

还有可能是浪费了钱,糟蹋了钱。

这个道理很好理解。

医院花钱的目的是为了干事情,是为了把医院的建设搞好。

在办事情的开支过程中,节省钱只是一个愿望,是一种方式,并不是目的。

所谓的节省钱,是有前提的。

就是在把事情办好(不降低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少花钱。

如果事情没有办好,少花了钱,甚至没有花钱,对医院建设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但在现实生活在,存在有这种想法的人确实还为数不少,为了少花钱而降低工作标准者确有其事,有些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

希望能够引起各位院长的重视。

医院院长“挖掘”钱的艺术和方法

善“挖”钱是一门艺术,需要很强的技巧和合适的方法。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服务单位,在向社会“挖”钱的问题上,如果方法不得当,形式没选好,要么“挖”不来钱,要么虽“挖”来了钱,但效果没达到。

因此,医院院长在向社会“挖”钱时,可以采取下列方式方法。

一、“借钱买鸡 卖蛋还钱”

“借钱买鸡卖蛋还钱”,就是借别人的钱买“鸡”,用买的“鸡”“生蛋”,再“卖蛋”还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