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3136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x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习时间:

2010年8月27日至9月4日

实习性质: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指导老师:

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

2010年9月26日

前言: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是本专业的一项重要课程,是对书本知识的巩固和验证。

通过为期九天的野外观察研究,我们将地理科学中独立的学科融汇贯通,对沿途的各实习点进行成因与演化的综合考察分析。

这一次野外实习的主要课程有:

地质学、水文学、地貌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学、气象气候学。

其中地质学的主要内容有:

海陆沉积、地质罗盘的使用、褶皱、断裂与地层、石灰岩的形成等;土壤学的实习内容有:

土壤剖面的选择与观察、土壤的性状观察与记载、土样的采集、土壤的地区分析、土壤的垂直地带性;水文实习的足以内容有:

河流的相关特性、水的物理特性(水温、水深、流速、流量、透明度等)、河流的管理探讨;地貌学的实习内容有:

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河流地貌、山地地貌。

植物地理学的实习内容有:

植被的分布情况,植被的垂直地带性,植物叶面积指数测定,植被覆盖度测定。

这一次实习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已学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新的知识,同时更有力的加强了我们参加科研学习的能力。

第一部分:

重点实习点分析

点号:

827-3

位置:

30°54.201′N,118°42.736′E

相对位置:

宣城——金坝

实习内容:

地层观察

宣城位于湿润中亚热带的北部,在全国土壤分布图上划为红壤、黄壤地带。

该土层剖面最上层为土壤层,呈灰黑色,上层和下层为红色的碎屑物颗粒较细小,中间是粒径较大的砾石层。

该土壤剖面是沉积地貌,从砾石的磨圆度和大小推断出不属于流水作用沉积,结合该地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和降水情况得知不属于冰川搬运堆积,最后确定极有可能是洪积物。

该层面由碎屑组成的红色面有红白相间的条纹,属于网纹红土,是由于干湿气候的交替,红色粘土层长期受氧化还原交替作用而形成的。

在我们观察时该剖面已有崩塌迹象,故当地表径流量增大时,极有可能发生塌方,应多加小心。

点号:

827-4

位置:

30°43.577′N,118°29.654′E

相对位置:

泾县——琴溪

实习内容:

河流地貌、河床相沉积物、潜坝

我们到琴溪时,属于平水期,可以看到溪边的河漫滩出露水面且植被茂盛。

河漫滩属于河流的堆积地貌,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

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

琴溪该段的河床沉积物为大小相似的砾石,其磨圆度不高,因此大多数不是从上游经流水冲蚀而沉积于此的,大多数是河岸的石块破碎滑落到河床中,故河床的二元沉积相不明显。

琴溪的潜坝由水泥和石块砌成,迎水面坡度大,背水面坡度小。

潜坝坝顶低于中水位,是用于河道中堵串沟或调整分流比的建筑物,因此可以在保证上游水量的情况下,让多余的水流出供下游居民使用。

点号:

828-1

位置:

30°42.936′N,118°24.758′E

相对位置:

青弋江上游

实习内容:

青弋江水质、流量、水色、透明度、沉积分异、地层剖面、植被情况

青弋江源头有石台县和黄山北麓,舒溪、麻溪,河流后过芜湖注入长

江。

青弋江该段水质很好透明度非常高,水色基本为无色,含沙量极低,其水位、流量随降雨量变化而变化。

青弋江水质清澈的原因有:

①青弋江上游河床多为沙石沉积,而且水位较浅流速不大,水草密集,可以过滤净化水质。

②该段距山区源头比较近,污染物很少。

③周边植物覆盖度高,没有水土流失情况,所以水质清澈。

青弋江该段的石砾多为掌心大小,且磨圆度很好,为上游流水搬运而来,水中有少量沙子悬浮,从上游到下游石砾变小是受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形成的,石砾中混有沙子是由于不同时期河水径流量不同,流速不一,流速较小时沙子沉积下来。

从青弋江河边河床剖面沉积颜色可推断是正常环境沉积。

青弋江地处中纬度地区,水量充足,因而植被茂盛,江中浅滩以水生草类为主,岸边多为常绿阔叶林。

点号:

828-3

位置:

30°44.184′N,118°24.644′E

相对位置:

荷花荡石子厂

实习内容:

测岩石产状三要素、岩石类型

荷花荡石子厂岩石类型属于石灰岩。

使用地质罗盘测得该处岩石走向为45°,225°;倾向为130°;倾角为35°。

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走向:

测量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罗盘上标有N—S相平行的边)的一条棱与层面紧贴,然后缓慢转动罗盘,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磁针停止摆动,这时读出磁针所指读书即为岩层的走向。

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倾向:

测倾向时,用罗盘的北端指着层面的倾斜方向,使罗盘的短边与层面紧贴,放平,并转动罗盘,转动方法及原则同上,北针所指的读书即为所求的倾向。

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倾角:

测倾角时,将罗盘竖起,以其长边紧贴层面,并与走向线相垂直,用中指拨动罗盘,使测斜器上的水准器气泡居中,这时测斜器上的游标所指半圆刻度盘的读数即为倾角。

 

点号:

829-1

位置:

29°30′49″N,117°45′05.6″E

相对位置:

江西婺源——卧龙谷

实习内容:

大鄣山岩石类型、山地V型谷、岩石节理、植被分层

大鄣山卧龙谷岩石属花岗岩,石英、云母含量较多,长石含量少;花岗岩是岩浆在地下深处经冷凝而形成的深成酸性火成岩,后经地质运动地壳抬升形成大片的高地,然后由于流水侵蚀搬运和风化形成如今的大片山地。

卧龙谷属于典型的山地V型谷,在河流的上游以及山区河流,由于河床的纵比降和流水速度大,因此活力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也大,就能产生较强的下蚀能力,这样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快于拓宽速度,从而形成在横断面上呈“V”字形的河谷。

卧龙谷两边山上的椭球形大石形成是由节理发育的裂隙使岩石成方块状,方形石块沿棱角发生球状风化而形成。

辨别卧龙谷岩石属沉积岩还是变质岩的关键是看其构造,有层理构造的属于沉积岩,有片理构造的属于变质岩。

大鄣山植被分为三个层次,从上到下依次是乔木层(以阔叶为主,植被发育好)、灌木层、草本层。

 

点号:

830-1

位置:

29°28′52.1″N,117°37′00.9″E

相对位置:

灵岩洞入口

实习内容:

溶洞地表岩石类型,溶洞形成条件,喀斯特类型。

由于灵岩洞山体岩石类型属于石灰岩,且此处降水充沛,地下水丰富,所以极易发育规模巨大的溶洞。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

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灵岩洞中有石钟乳、石柱、石幔、边石坝等喀斯特类型,其成因大都是由于石灰岩中的钙被水溶解带走,经过几十万、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的沉积钙化,石灰岩地表就会形成溶沟、溶槽,地下就会形成空洞。

当这种含钙的水,在流动中失去压力,或成份发生变化,钙有一部分会以石灰岩的堆积物形态沉淀下来,由于免受自然外力的破坏,便形成了石钟乳、石笋、石柱等自然景观。

 

点号:

830-1A——830-13A

位置:

29°27′18.6″N,117°43′36.6″E周边

相对位置:

大鄣山村田野

实习类容:

不同植被叶面积指数(LAI)、覆盖度测定

使用LAI2000仪器对各种植被的叶面积指数进行测定,操作方法简述:

打开仪器,进入测定界面,先找一个周围十米无植被的空地背对阳光使传感器水平并超过头顶测量太阳辐射强度,然后将传感器水平放置在被测植被下发,找十个样点测定该地植被下面辐射强度,最后再次测定光照强度(方法同上)既得叶面积指数。

植被覆盖度是通过从植被顶部一米处的正上方垂直拍摄植被,用图像分析法计算植物枝叶面积与图片面积之比。

测量数据如下表:

点号

北纬

东经

高度

名称

LAI值

830-1A

29°27′17.9″

117°43′40.4″

137

水稻-1

2.17

830-2A

29°27′18.9″

117°43′38.0″

148

杂草-1

2.39

830-3A

29°27′19.2″

117°43′36.8″

135

杂草-2

1.18

830-4A

29°27′18.7″

117°43′39.3″

137

黄豆-1

2.43

830-5A

29°27′19.4″

117°43′37.2″

136

黄豆-2

2.7

830-6A

29°27′18.6″

117°43′37.1″

144

棉花-1

2.65

830-7A

29°27′18.6″

117°43′36.6″

145

棉花-2

3.54

830-8A

29°27′17.3″

117°43′35.9″

132

黄豆-3

3.5

830-9A

29°27′16.3″

117°43′35.60″

128

黄豆-4

2.73

830-10A

29°27′16.6″

117°43′35.30″

133

棉花山芋-1

2.68

830-11A

29°27′16.4″

117°43′35.4″

133

棉花-3

1.17

830-12A

29°27′16.0″

117°43′35.6″

133

棉花-4

2.38

830-13A

29°27′15.3″

117°43′35.3″

135

棉花大豆-1

3

点号:

902-1

位置:

28°59′16.8″N,118°29′46.8″E

相对位置:

三衢山

实习类容:

地表喀斯特地貌

三衢山为灰岩岩溶地貌,与云南石林的壮年期岩溶地貌不同的是,三衢山岩溶属幼年期,主要由峰丛构成,微地貌为石芽和溶沟。

三衢山同时又是奥陶纪晚期(4.4亿年前)的一个巨大的古生物礁,是研究华南古生代地史的重要地区。

三衢山的共轭节理成X形,是岩石受剪切应力破裂形成的裂隙。

其中的迷林峰从主要由峰从和石芽构成,风从进一步发育即成为峰林,峰林进一步侵蚀周边的许多石林倒塌,石林间距变的很大,形成孤峰,最后孤峰也将被侵蚀成为夷平面。

溶沟,峰从主要受流水侵蚀,到峰林,孤峰阶段,风化剥蚀将占主导作用。

三衢山因其石灰岩的岩石类型和温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形成了两个天坑。

天坑也可当做是溶洞发育的后期阶段,地下被溶蚀塌陷形成天坑。

天坑的形成至少要同时具备六个条件:

  一是石灰岩层要厚。

只有足够厚的岩层才能给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够的空间。

  二是地下河的水位要很深。

  三是包气带(含气体的岩层)的厚度要大。

  四是降雨量要大,这样地下河的流量和动力才足够大,足以将塌落下来的石头冲走。

  五是岩层要平。

从天坑四周的绝壁看就会发现,岩层与地面是平行的,就像一层层的石板堆在四周一样,只有这样的岩层才能垮塌。

六是地壳要突起。

地壳的运动就会给岩层的垮塌提供动力。

 

点号:

903-1

位置:

28°32′05.4″N,118°33′42.0″E

相对位置:

浙江省衢州市南约20㎞——江郎山

江郎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类型,位于华南褶皱系、江山-绍兴深断裂和保安-峡口-张村断裂带之间。

白垩纪早期这两大断裂的扣张断陷导致峡口盆地的形成,随之主要有下白垩统永康群馆头组(K1g)、朝川组(K1c)和方岩组(K1f)在盆地中的沉积。

白垩纪晚期上述两大断裂发生强烈挤压活动,峡口盆地逐渐隆升。

新生代以来,峡口盆地在构造抬升中,产生大量张断裂和节理,加速了对岩体的切割.以及岩体被切割后的崩塌,导致了丹霞地貌的发育。

江郎山岩性总体上抗风化能力强,这使江郎山丹霞地貌最具特色的"三爿石"历经沧桑仍能巍然屹立,江郎山也因此成为丹霞地貌发育晚年时期的典型代表。

 

点号:

土壤-1——土壤4

相对位置:

大鄣山村、通源村、江西汪口、浙江天衢山

实习内容:

土壤剖面

在对四个土壤样点的观察中,主要观察土壤各层的理化性质,组成物质,植被情况和地下水深度。

通过多方面的分析一来巩固书本知识,二来探讨各类土壤如何更好的开发利用。

各点具体数据见下表:

编号:

土壤-1

地点:

大鄣山村

地形:

山坡

母质:

残积物、运积物

地下水位:

侵蚀与排灌:

轻度

气候型:

中亚热带季风或山地气候。

植被或利用:

竹林、黄山松、茶园

层次

深度(cm)

颜色

干湿度

质地

结构

紧实度

PH值

根系

A

0~150

深暗棕

轻壤

团粒多

疏松

5.6

多量根

B

150~200

暗棕

稍润

中壤

团粒多

稍紧

5.5

多量根

C

200~300

暗红

稍润

重壤

块状

紧实

5

少量根

A

>300

红棕

干润

中壤

团粒

稍紧

5.4

无根

B

500~600

红棕

重壤

块状

紧实

5.45

无根

 

编号:

土壤-2

地点:

通源村

地形:

低山丘陵、山坡土

母质:

残积物、石灰岩

地下水位:

较低

侵蚀与排灌:

轻度

气候型: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或利用:

多藤本。

层次

深度

颜色

干湿度

质地

结构

紧实度

PH值

根系

A

0~18cm

暗红棕

轻壤

团粒多

松散

5.5

多量根

B

18~45cm

暗棕

中壤

块状,团粒

紧实与松散之间

5.45

中量根

C

45~80cm

暗红棕

重壤

粒状

稍紧实

5

少量根

 

编号:

土壤-3

地点:

江西汪口

地形:

山坡

母质:

残积物。

地下水位:

侵蚀与排灌:

轻度

气候型: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或利用:

常绿阔叶。

层次

深度

颜色

干湿度

质地

结构

紧实度

PH值

根系

A

0~20cm

暗棕

轻壤

团粒多

松软

6

多量根

B

20~100cm

暗红棕

稍润

中壤

块状

稍紧

6.53

少量根

C

>=120cm

红棕

中壤

块状

紧实

5.35

无根

 

编号:

土壤-4

地点:

浙江天衢山石林

地形:

地表喀斯特

母质:

残积物。

地下水位:

侵蚀与排灌:

轻度

气候型: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或利用:

多藤本。

层次

深度

颜色

干湿度

质地

结构

紧实度

PH值

根系

A

0~20cm

暗棕

轻壤

团粒多

稍紧

5.5

多量根

B

20~50cm

暗棕

干润

重壤

块状

稍紧

4.55

少量根

C

50~70cm

暗棕

重壤

块状

紧实

4.5

无根

 

第二部分:

典型地貌类型综合横向对比

一、流水地貌

对比实习点:

编号

名称

纬度/N

经度/E

827-1

秦淮河剖面

无数据

无数据

827-4

琴溪

30°43.577′

118°29.654′

828-1

青弋江

30°42.936′

118°24.758′

829-2

卧龙谷

无数据

无数据

904-1

桐君山索桥

29°48.710′

119°40.681′

地表流水在陆地上是塑造地貌最重要的外动力。

它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如冲沟和河谷),而且把侵蚀的物质,经搬运后堆积起来,形成各种堆积地貌(如冲积平原),这些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统称为流水地貌。

秦淮河河床为淤泥质沉积,不同于琴溪、青弋江和卧龙谷,主要原因是秦淮河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表泥土随径流汇入河中,且该段离源头较远水流速度小所以形成淤泥质河床,正因为如此,历史上秦淮河多次泛滥。

琴溪、青弋江、卧龙谷又有所不同。

这三个河流水质都很好,河床沉积物多为岩石碎屑,但粒径大小相差很多,卧龙谷处于重山之中,水流湍急,河谷中多为两侧山中崩落的大石块,在流水的长期冲蚀下表面比较平滑,且流水对河谷下蚀作用强烈,是典型的V型河谷;青弋江粒径次之,但河床平坦宽阔,河水流速不大,流量和流速受降水季节影响,故有砾石和沙子混合沉积的现象;琴溪粒径最小,流速较大,河床较宽,没有形成V型谷可能原因是水流接近侵蚀基准面,下蚀作用弱的缘故。

从水质来看,卧龙谷水质最好,其次是青弋江和琴溪,然后到秦淮河,桐君山索桥水质最差。

成因不难理解,人类活动较少的地方水质好,人类活动密集的地方水质差。

秦淮河水质优于桐君山索桥主要是因为南京市投入大量资金治理,将自来水灌入秦淮河换掉污染水。

桐君山索桥上游是新安江,水流到该段流速很低,但含沙量却增多,主要是沿途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的缘故;另外桐君山索桥水中浮游生物很多,导致水色呈绿色,主要是旁边的市区生活污水排入所致,建议该市将下水雨污分流,污水处理后再排入河中。

二、喀斯特地貌

对比实习点:

编号

名称

纬度/N

经度/E

830-5

涵虚洞

29°28′54.0″

117°36′54.3″

830-12

莲华洞

29°29.017′

117°36.898′

902-1

三衢山

28°59′16.8″

118°29′46.8″

902-5

天坑

28°59′27.0″

118°29′20.7″

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区受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分为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

地表喀斯特类型有溶沟和石芽、天坑和竖井、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干谷、峰林、峰从、孤峰、天生桥。

地下喀斯特类型有溶洞、石锅和边槽、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边石堤等。

三衢山就是地表喀斯特地貌,属于石灰岩岩溶地貌,岩溶属幼年期,主要由峰丛构成,微地貌为石芽和溶沟,其山顶有巨大的天坑。

溶沟是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过程中不断对岩石溶蚀和侵蚀,从而形成的石质沟槽;石芽是突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它是溶沟形成过程中的残余物。

三衢山天坑是由于地下水溶蚀形成巨大的空洞,然后上层塌陷形成,因为流水沿着岩石的裂隙侵蚀强烈,所以天坑或竖井深达几十米到几百米。

三衢山继续演化将会形成峰林然后是孤峰,最后变成夷平面。

涵虚洞和莲花洞是溶洞,属于地下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其内部有很多奇特的景观,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

石笋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岩溶堆积物,主要是岩溶水滴滴落到洞底并不断沉积的产物,它与石钟乳相对生长,一般呈笋状、塔状和锥状。

石钟乳是一种呈倒锥状的岩溶堆积物,大的可达数米,小的只有几厘米,主要是岩溶水沿着溶洞顶部细小的裂隙渗出并在滴水处不断沉淀产生的,它紧紧与洞顶相连,不断向洞底延伸。

石钟乳和石笋相对生长,并逐渐结合成一体,随着岩溶水的不断沉积,慢慢形成粗壮的石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