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2953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诗歌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诗歌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诗歌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诗歌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docx

《诗歌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鉴赏.docx

诗歌鉴赏

诗人、作品诗人、作品

诗词流派诗歌流派.doc指南142、144(146、149)

(一)诗歌内容

1、送别诗:

依依不舍或别后思念;表达的是依依不舍之情还有分别后的思念或是对远行友人的劝勉。

2、咏史诗:

感叹昔盛今衰或借古讽今;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和事,对人,表达缅怀之情;对事,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3、边塞诗:

建功立业或厌战思乡;大多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也有表现诗人杀敌报国的豪情。

4、咏物诗:

托物言志(象征);表现作者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5、闺怨诗:

对远人怀念或对战争的不满……

•熟记古典诗词常见的主题

不同的主题是由不同的题材反映的。

所以我们必须了解不同题材诗歌的特征。

要了解各类诗歌常见的意象及其相关的主题。

☆常见的古诗题材

①送别诗

例: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赠汪伦》(李白)

特征(意象)(160、161):

文题(送、赠、别等),柳,酒,歌,船,长亭短亭,灞陵亭(灞桥),南浦等。

表现要点:

离情别恨 深情厚谊 激励劝勉

②爱情诗

例:

《雨霖铃  寒蝉凄切》(柳永)《鹊桥仙  纤云弄巧》(秦观)

《一剪梅红藕香残》(李清照)《锦瑟》(李商隐)

特征(意象):

青鸟、鸿雁、燕子、鸳鸯、桃花、红豆等。

表现要点:

绵绵思念  款款深情  离情别恨

•③哲理诗

例:

《题西林壁》(苏轼)《观书有感》(朱熹)等

特征:

宋诗议理较多。

从现象到本质,反映一定的人生哲理。

④边塞诗

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凉州词》(王之涣)《出塞》(王昌龄)等

特征(意象):

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表现要点:

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

⑤田园山水诗

特征(意象):

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表现要点:

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热爱自然等。

•⑥行旅诗

特征(意象):

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

表现要点:

旅途艰辛  漂泊无依浪迹天涯  归期遥遥孤独彷徨  思乡思亲

⑦咏史诗(怀古诗)

特征:

古迹、古人

表现要点:

借古讽(谕、伤)今,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壮志未酬等。

⑧咏物诗

特征(意象):

松、竹、梅、菊、蝉、蜂等。

表现要点:

托物言志,以中心物象的本质特征,寄寓诗人的情怀。

             

⑨其它题材——闺怨诗、爱国诗等

•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

1、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长相思》)

2、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

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5、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

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安石)

•6、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7、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9、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10、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飘弃樽无渌,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杜甫)

都是咏史怀古的诗,在感情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借古讽今,写兴亡之感《越中览古》《石头城》(写情,事为主)

二、借古抒怀,发不遇之恨《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人为主)

小结:

以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内容特点: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鉴赏咏史怀古诗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和有关人物,理解典故的含义。

(二)、要体会写作意图。

(三)、要领悟感情。

•诗歌表达技巧(149)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既包括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也包括白描、渲染、想象、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情理相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各种表现手法,还指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之处。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不同角度的描写等;

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特点:

先景后情、开门见山、层层深入(铺垫),先总后分,首尾照应,卒章显志(以景结情),过渡、铺垫、伏笔等(158.14)(153.12)

3、主要的修辞手法:

对偶、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排比、反复等。

4、写作技巧:

赋比兴、象征、用典、衬托(正衬、反衬)、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动静、正侧、虚实、工笔(细节)等。

(161)

•艺术风格(149)146.1

1、不同风格的不同特征

浪漫主义:

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预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现实主义:

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想象。

豪放派:

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

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2、代表作家所形成的独特风格

豪放:

苏轼、辛弃疾婉约:

柳永、姜夔、李清照

•隽永:

李煜、刘禹锡朴素自然:

白居易

•清新飘逸:

李白沉郁顿挫:

杜甫

•雄浑悲壮:

屈原雄健高峻:

王安石

•淡远闲静:

陶渊明恬淡优美:

王维

•3、不同类的诗的不同风格

宫廷诗:

缠绵宛转田园诗:

恬淡宁谧

山水诗:

清新优美边塞诗:

悲凉慷慨

讽喻诗:

沉郁激愤咏史诗:

雄浑壮阔

值得注意的是,某一风格的诗人的特例又往往是命题点。

如,李清照长于婉约词,也有“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放词;苏轼以“大江东去”的豪放著称,却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这般凄惋之作。

•清新   绚丽 平淡(质朴) 明快   含蓄   简洁(洗炼)

1、清新:

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平淡(质朴、自然):

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3、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4、委婉(含蓄):

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悲慨:

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

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雄奇:

气势雄伟,立意奇特。

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的象九个烟点,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7、奔放:

直率有气势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8、沉郁:

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歌语言的个人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古典诗词的修辞手法

比喻(见《备考指南》159页(163))146.2(153.11)(157.12)(158.13)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夸张(158.13)(151.3)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比拟(153.15)(157.12)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物当物来描写叫拟物(1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2嘎子竖起了耳朵)。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对偶(157.12)(158.13)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朗朗上口;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借代(155.1.2)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①“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①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诗中以“丝竹”代音乐③诗中的鞍马代“客人”④诗中以“杜康”代酒。

反问(155.2)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互文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1.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

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

如: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又如“求全责备”这一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两词同义。

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互文见义常见诗句:

1.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见”与“闻”互文见义)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

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4.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5.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写作技巧)

指南157(161)

用典指南158(153.12)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对比   指南158146.3

(2)(155.1)(155.3)(155.4)(156.5.6)(154.17)

•对比可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好的事物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如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以英雄美人的穷途末路和民生疾苦对比,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烘托(衬托)146.3(156.7)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文学创作,则是指从侧面去刻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烘托包括正衬和反衬两种。

正衬就是用相同或类似的东西来衬托,

如李白《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用潭水的“深千尺”来衬托出汪伦对诗人的深深的情谊。

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

(156.6)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作者以“人闲”的静谧气氛,来衬托“落花”的飘摇风致,以鸟鸣来衬托夜间春山的空寂。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此外,我们经常说的“以乐景写哀愁,以哀景写乐情”也是反衬手法的运用。

渲染指南146.3(152.10)(156.7)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文学创作,则是对环境、景物作直接地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秋风劲疾。

天朗气清,传来一声声哀惨的猿啼。

江边州渚沙滩都历历在目,空中飞鸟在盘旋.上句主要是写耳中听到的,这一句则是写眼中看到的。

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渗透着诗人的悲秋之情。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

“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

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

诗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

而在诗歌中,“实”是指作者当时当地所见所闻。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实虚。

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

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有关“虚实”的答题思路:

第一步,要具体指出哪里实写哪里虚写。

第二步,要说明为何那些是实写和虚写。

第三步,要说明虚实共写的好处、效果。

(综合表述这种结合对于表达诗人的感情或诗歌主题有何好处)

例如:

1.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

《梅花落》是当时流行的乐曲,表现思乡之情。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这首诗。

答:

前两句写实,写诗人所见所闻:

胡天雪地,冰雪融净,战士赶着马群归来;明月之夜,边关的楼上传来了思乡的笛声。

后两句写虚,写诗人的想象之景,想象笛声像落梅的花瓣,一夜之间被风吹散洒满关山,令每个战士都起了思乡之情。

本诗虚实相生,含蓄地表达了边关将士的思乡之情。

2.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这首诗

答:

前三句写虚,写诗人览古的想象之景:

越王破吴凯旋,一雪耻辱,都城中到处都是穿着象征胜利的锦衣的战士,花儿一样的宫女站满了宫殿,一派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景象。

最后一句写实,是诗人实见之景:

想象当中的繁盛热闹早已不复存在,人们所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越王古都的旧址上空飞来飞去罢了,一幅凄凉的景象。

本诗虚实相生,通过一虚一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

3.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这首诗

动静结合与动衬静146.2

(2)(157.12)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注意:

诗歌中的动与静都是相对而言,“动”又可以分成视觉上的“动”,如:

一行白鹭上青天。

还有听觉上的“动”,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

①“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②“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③“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  ④“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①诗中以动衬静,没有鸟啼、钟声难以反衬出静,更不能反映出诗人羁旅的乡愁。

②诗中,“榆柳”“桃李”本是静止的事物,但诗人却用“荫”和“罗”这两个动词把它们写活了,以动写静,化静为动,能使事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抑扬158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按先后顺序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之分。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托物言志157147.7

(2)(156.7)(156.5)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将事物人格化,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园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白居易《杨柳枝词》)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61知识点)(152.6)(153.12.13)(156.8)结构特点

读懂咏物诗的方法

1、概括所咏事物的特征。

2、体会作者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

3、文字表述时,要将二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古典诗歌常见的表达方式

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铺陈)

    ①“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②“浔阳江头夜送客”就记叙了一件事情的发生时间、地点、人物和主要事项。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从方式上来看,描写包括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描和白描。

从角度来看,描写有可以分为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