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2872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复习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复习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复习指导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复习指导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复习指导意见.docx

《中考化学复习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指导意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复习指导意见.docx

中考化学复习指导意见

2012年中考化学复习指导意见

郑恩庆2012年5月21日

现阶段复习的基本准则

⏹要注重基础,培养能力。

⏹基础是形成能力的保证。

(一)基础的形成

⏹1、要求我们所有的教学过程(新授课、一、二轮复习)都要以基础知识为主线,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即:

熟练教材。

教材就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作业。

因为中考化学基础知识不少于70%,且靠近教材,这样也能着眼全体性,也是学生能力形成的基础。

2、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首先,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同时也必须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知道中考化学的重点和考点(要让学生记笔记或划书,该记的记,该理解的理解)。

⏹特别要求,课前都应对上一节的重点、考点进行提问、复习、巩固。

⏹3、对学生的学习要有严格的要求,并要有方法、有措施,该压得压。

经验总结,严要求,才有好成绩。

4、要强化训练,注重信息反馈。

⏹要有适当的练习、测试等过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熟练、巩固基础知识,还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疑点,因地制宜,及时排除学生的学习障碍,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提倡多搞小测验)

要对中考的重要考点搞好专项训练,并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注重发现学生的疑点问题,做好针对性教学。

(二)能力的形成

⏹基础是能力形成的保障。

同时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不能死记硬背),更要注重知识的规律性和方法性的总结,并能对知识进行合理、恰当的延伸。

要多比较,多联系,才能抽象出规律和方法。

⏹原理的理解,需要合理的教法。

规律与方法的获取,需要主动性和探究性,更需要教师的经验性。

⏹同时,需要深入研究近几年的中考题,关注中考的方向,注重信息技术的利用,多关注新的化学信息。

⏹总之,能力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才能展开,学习才能由点到面,融会贯通,稳操胜券。

二、重要知识点及其规律性、方法性总结(高频考点)

⏹1、大气污染成分及形成原因、防治措施。

⏹2、水的净化,水污染及保护(对应性)。

⏹3、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相关问题(5个观点)。

⏹4、原子结构、化合价。

物质的构成(三类)、组成及分子的构成。

元素或原子团所显的价态,等于其离子所带的电荷。

5、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化学反应)及原因。

⏹6、C、CO、CO2的性质。

⏹7、O2、CO2、H2实验室制法及相关问题。

⏹8、燃烧与灭火原理。

⏹重点:

CO2灭火原理。

⏹水灭火原理:

降低物质温度、隔绝空气。

例:

根据燃烧条件解释现象:

取一支蜡烛,在烛芯上滴些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二硫化碳极易挥发),不一会,蜡烛便自己燃烧起来。

⏹9、能源与环境问题。

⏹新能源(低碳能源)、清洁能源的利用、意义。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例:

以风力、水力、太阳能代替煤燃烧发电的意义:

节约化石能源,防止大气污染,缓解温室效应。

10、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赤潮”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

⏹11、物质中(碳、氢)元素的检验。

⏹12可燃性气体H2、CO、CH4的燃烧及验纯、爆炸原理等。

其鉴别、验纯、爆炸原理等。

⏹天燃气、瓦斯、沼气、煤气主要成分。

爆炸时的反应。

⏹例:

点燃H2与CO混合气,能否爆炸。

13、铝和金的抗腐蚀性原因、铝具有抗腐蚀性铁会完全锈蚀,原因------。

⏹14、工业炼铁原理,铁生锈原理及防锈方法。

15、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方法。

⏹熟练金属活动性顺序

例1:

利用金属和某些溶液的置换反应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班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所需试剂如下:

方案一:

氯化亚铁溶液、铜片、硝酸银溶液;

方案二:

铁片、铜片、硝酸银溶液;

方案三:

铁片、铜片、银片、稀硫酸。

(1)方案一中铜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写出方案二的实验操作步骤及判断依据。

(3)借助实验室常用仪器,利用方案三的试剂也能达到实验目的,简述实验原理。

例2:

、如图,某同学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

原因

(1)上述实验中,有气泡产生的是(填写装置序号)_____________。

(2)F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述实验,能否证明镁、锌、铁、铜、银五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再设计实验,完成该实验目的。

(4)我国古代“湿法冶铜”就是利用了D中的反应原理,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2011年大连中考模拟题二----------。

⏹两个重要反应规律:

⏹AgNO3+Cu(NO3)2+Fe(NO3)2+Zn——

⏹AgNO3+Zn+Fe+Cu——

⏹例:

在AgNO3、Cu(NO3)2、Fe(NO3)2的

⏹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充分反应后,溶液为浅绿色,则溶液中溶质可能是(),得到的固体可能是()。

16、溶解度曲线相关问题。

影响气体溶解度因素

如右图,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回答:

 

⑴C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逐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3))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4)C的不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到t1℃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溶液一定是饱和液?

(5)B和C的不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到t1℃时,一定是B先析出?

(6)t2℃时,C的饱和溶液温度降到t1℃时,现象是;此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是

(7)t2℃时,A的饱和溶液温度降到t1℃时,现象是;此时溶液

一定是(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化

(8)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9)分别有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10)t2℃时,分别将ABC三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掉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11)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不考虑水分蒸发,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___________

(12)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不考虑水分蒸发,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___________

(13)t2℃时,分别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物质的晶体配成饱和溶液,

①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②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14)若t2℃时C的溶解度是45克,则该温度下C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

(15)物质提纯:

C中含有少量B,提纯物质C的方法是___

C中含有少量A,提纯物质C的方法是______

C中含有少量B,A,提纯物质C的方法是_____

B中含有少量C,提纯物质B的方法是_______

A中含有少量C,提纯物质A的方法是________

从B的溶液中提取B的方法是

从C的溶液中提取C的方法是

例;2009年大连中考化学试题:

下图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1)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2)20℃时,向100g水中加入55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其原因是;

再将温度升高到40℃,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17、酸、碱、盐及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等物质间的反应规律。

⏹重点包含了物质的性质总结及其联系。

⏹例、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

(1)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可采用什么方法?

(2)饮用被病菌污染的水会感染疾病,向水中通入氯气可杀死病菌.氯气能跟水发生如下反应:

Cl2+H2O═HCl+HClO(次氯酸),使水显酸性,腐蚀金属管道.为了使自来水厂输出水的pH约为8,输出前通常向水中加入熟石灰,写出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特例:

⏹Na2CO3、(NaHCO3、NH3)——指示剂变色

⏹(NaOH+Na2CO3)+HCl——反应规律

⏹H2SO4+MgSO4+NaOH——反应规律

⏹CO32-、HCO3-的检验-------。

⏹物质在空气中变质的有(),保存方法()。

⏹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物质间量的关系:

⏹18、人类六大营养素。

微量元素对人体的影响。

常量元素:

钙;两种高分子材料、白色污染等。

⏹常见的有毒物质:

⏹19、重要的化学规律: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催化剂、接触面积、浓度(含量)、温度

冬季可用煤炉取暖,分析下列做法或现象中的原理。

⑴生煤炉时,需先引燃木材。

⑵开始时煤燃烧较弱,过一会变得剧烈。

⑶煤层上方有时会出现蓝色火焰。

⑷用扇子扇炉火,越扇越旺。

例、某同学在进行稀硫酸分别与A、B两种金属反应的实验时,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提示:

实验前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均已除掉)

金属稀硫酸溶液温度/℃金属消失时间/s种类质量/g形状溶质质量分数/%体积/ml反应前反应后

A0.10丝5502034500

B0.10丝5502040100

C0.10粉末550203550

D0.10丝5502035200

(1)对于金属A来说,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相近,均约为15℃,解释原因.

(2)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20、化学基本实验原理及相关问题。

(1)O2、CO2、H2实验室制法

(2)实验原理分析、不足之处、改进措施。

⏹例:

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及误差分析。

⏹(3)气体体积的测定;

⏹混合气中某一成分体积含量的测定(需除去一个)。

⏹例:

(CO和CO2)+NaOH——测剩余气体体积

⏹(4)液体倒吸原理

⏹化学实验装置中,有液体密封且与大气相通,由于装置内气体的量减少或温度的降低,则会导致液体倒吸。

⏹(5)例:

2011年大连市中考题

55.在实验室中,老师用下面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固定试管的仪器已略去):

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木炭粉的质量明显减少;氧化铜粉下部出现了一层红亮的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停止加热并冷却到室温。

 

(1)

写出硬质大试管中发生的

(2)化学反应方程式。

 

(2)B装置的作用是      ; 

 

(3)实验后要从硬质大试管的剩余固体中回收金属铜,写出操作步骤(要求过程中要用到“湿法冶金”的原理)。

  

 

56.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再打开止水夹。

 

⑴锥形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⑵根据上述现象,能否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反应”的结论?

为什么?

 

⑶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成份的几种可能情况,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预期的现象和结论

 

 

 

 

 

⏹(6)A、气球减小:

⏹X是(Na2CO3),Y是(稀盐酸)

⏹B、气球增大:

⏹X是(NaOH),Y是(CO2)

⏹(7)C或CO还原CuO和Fe2O3等实验相关问题

21、化学实验探究

(1)成分的探究:

重在化学反应

(2)性质的探究

⏹外界条件对物质某一性质的影响。

⏹即T、P、浓度、催化剂、接触面、质量等。

注意对比实验。

⏹重点是物质的成分的探究。

1、不同物质的鉴别

⏹例1:

四瓶无色溶液(已失去标签),设计实验鉴别:

⏹NaOHCa(OH)2Na2CO3NaCl

⏹(重点在操作上)

⏹例2:

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

⏹NaOHCa(OH)2CaOCaCO3中的一种

⏹设计实验鉴别。

(操作、现象、结论)。

2、混合物成分的探究

(1)NaOH或Ca(OH)2或CaO可能变质,检验。

⏹关键在变质的程度,可能的成分。

⏹例:

CaO在空气中可能变质,设计实验探究其成分:

⏹a、CaOb、Ca(OH)2CaOc、CaOCa(OH)2CaCO3

⏹d、Ca(OH)2CaCO3e、CaCO3

⏹例:

NaOH或(Ca(OH)2)在空气中可能变质,设计实验探究其成分:

a、NaOHb、NaOHNa2CO3c、Na2CO3

例1:

混合气中可能含有CO2、、H2、CO中的一种或几种。

设计实验探究其成分。

例2:

某化学活动小组要用含少量氯化钠的工业纯碱制烧碱,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工业纯碱,加水溶解配成浓溶液;

②逐渐加入石灰浆,边加边搅拌,使纯碱充分反应;

③过滤,得滤渣和滤液;

④将滤液蒸发结晶,制得烧碱粗产品;

⑤另取少量滤渣,用水洗涤,干燥后加少量水振荡,滴加酚酞溶液后变红。

(1)滤渣中含有①,烧碱粗产品中除了氢氧化钠以外,还含有②。

(2)该实验不用饱和石灰水却可以用石灰浆的原因是。

(3)结合下表设计方案,从烧碱粗产品中提取氢氧化钠。

不同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09

129

174

314

347

例3:

活动与探究:

久置的镁条、镁粉表面的灰黑色物质是什么?

【资料】氧化镁、氢氧化镁、碳酸镁固体均为白色,氮化镁是黄色固体;

铜在空气中生成碱式碳酸铜[Cu2(OH)2CO3],Cu2(OH)2CO3

2CuO+CO2↑+H2O。

【猜想】灰黑色物质是碱式碳酸镁[Mg2(OH)2CO3]

【验证】

(1)利用酸跟碳酸盐反应检验碳酸根。

①选择酸:

最好不用盐酸,理由是。

②实验:

实验一:

取一小段久置镁条放入试管,加适量稀硫酸,塞上带有单孔塞的导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浑浊。

改用镁粉重做上述实验,石灰水仍不浑浊。

分析原因,继续实验。

实验二:

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③分析:

在装置气密性良好的前提下,实验一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的原因。

(2)加热检验氢氧根。

如右图所示装置,加热久置镁粉,十几秒钟后,试管壁出现水珠;一分钟后,镁粉“噗”的燃烧起来,瞬间反应停止。

试管中残留白色固体,试管壁上粘附黑色固体。

冷却,加入足量稀硫酸,白色固体溶解,黑色不溶。

推测燃烧产生的黑色物质是,设计实验验证,写出实验操作和预期现象。

 

(2)化学反应后剩余物质成分探究:

⏹a、Ca(OH)2+Na2CO3——

恰好反应,剩余物质为:

NaOH

Na2CO3过量剩余物质为:

NaOH、Na2CO3,

Ca(OH)2过量;剩余物质为:

NaOH、Ca(OH)2

⏹b、CuO+C——高温加热一段时间(有条件的反应)

恰好反应,剩余物质为:

Cu

CuO过量,剩余物质为:

Cu、CuO

C过量,剩余物质为:

Cu、C

部分反应:

Cu、CuO、C

⏹c、Cu+O2——黑色粉末成分()

⏹d、碱石灰(CaO和NaOH)使用一段时间后,成分探究。

例:

某班同学利用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取碳酸钙。

(1)实验结束后,相邻两个实验小组将滤液倒入同一废液缸里,结果有的废液缸中出现浑浊,有的废液缸中没有出现浑浊,出现浑浊的原因是;没有浑浊的废液的成分可能是、、。

(2)如何将该班本次实验的废液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设计实验方案。

 

22、混合物中某一成分的提取

(1)除杂质:

⏹杂质的转化:

⏹FeSO4(CuSO4)、NaOH(Na2CO3)、NaCl(Na2CO3)

⏹完全除去:

⏹CO(CO2)、CO2(CO)

⏹除去O2:

p或加热的铜网。

⏹CO、H2:

CuO

⏹CO2、SO2:

NaOH

⏹H2O:

浓硫酸

⏹金属:

酸或盐溶液

⏹碳单质:

灼烧

⏹例1:

除去锌、铁、铜混合物中的C,操作方法。

将ZnCO3、Cu2O和足量的木炭粉混合,加热到800℃左右,充分反应后得到一种外观似黄金的合金.为了确定该合金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该合金中一定含有铜、锌,可能含有木炭粉.

【设计实验】

(1)证明该合金中铜、锌的存在,将有关内容填入下表中.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①将合金加工成粉末取一小块合金进行研磨

②证明锌的存在

③证明铜的存在

(2)若该合金中混有木炭粉,如何将木炭粉除去以得到铜锌合金?

简述实验操作.

例2:

某金属冶炼厂管道里的烟泥中含有较多的铜和锌以及少量的炭和硫。

现要回收得到铜和硫酸锌,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⑴步骤Ⅰ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Ⅱ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

⑵简述由溶液C回收得到铜和硫酸锌晶体的实验操作。

⑶实验过程中,为避免污染环境还应进行的一个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提纯:

⏹从溶液中提取化合物晶体:

蒸发结晶

⏹例:

a、粗盐提纯:

若已知Mg(OH)2不溶,

设计实验方案,由粗盐提纯氯化钠。

⏹b、从工业废液AgNO3、Cu(NO3)2、Fe(NO3)2中分别提取Ag和Cu,

设计实验方案。

23、混合物中某一成分含量的测定

⏹例:

2010年模拟题、中考题,2011年模拟题

例、现有粗铜粉末,其中含有少量的铁、锌和金。

某活动小组想要测定其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以下实验方案:

步骤Ⅰ:

称取一定质量的粗铜样品,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

步骤Ⅱ:

去“步骤Ⅰ”中所得滤渣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冷却到室温后称量;

步骤Ⅲ:

根据测得数据推算出粗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⑴步骤Ⅰ:

验证稀盐酸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如果不对滤渣进行洗涤而直接干燥,称量结果将会(填“偏高”或“偏低”)。

⑵“步骤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⑶某同学认为,按以上方案完成“步骤Ⅰ”,在进行“步骤Ⅱ”时,将所得滤渣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后,再补充适当操作,也可以推算出粗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写出补充的操作。

关键:

实验方案设计、操作

(1)取一定量样品(已知)

(2)测定某一相关物质的质量

⏹(3)洗涤、干燥、称量(易溶的,饱和液洗涤)

⏹(4)计算

24、化学特征性问题:

(1)固体颜色

⏹黑色粉末:

MnO2CuOCFeFe3O4

⏹红色粉末:

CuFe2O3

⏹黄色粉末:

S

(2)溶液颜色

⏹(3)化学反应放热:

⏹燃烧、酸+金属——酸+碱——CaO+H2O

⏹物质溶于水温度升高:

固体NaOH浓硫酸

⏹物质溶于水温度降低:

NH4NO3、干冰

25、化学计算:

要注重规律性及方法性。

(1)在化学反应中寻找一个已知量,以求得所需物质的质量。

(2)所求物质与反应无关,应求其它物质的质量,间接得到所求物质的质量。

⏹(3)在反应中无已知量,可设其中一个相关物质的质量为X,反应中另一相关物质的质量用X来代换,列比例,求得X。

⏹(4)物质的质量×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物质中元素的质量

例1、某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为测定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现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在烧杯里,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其他成分不含钙元素,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过滤,得到滤渣2.5g,将滤液蒸干,得到氯化钙11.1g。

计算:

⑴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⑵某人除正常饮食之外,每天需补充0.64g钙元素,则每天需服用这种补钙剂多少克?

例2、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某味精由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NO4Na)和少量的氯化钠组成,为了测定该味精中谷氨酸钠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取该味精样品5.50g,溶于蒸馏水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AgNO3=AgCl↓+NaNO3(谷氨酸钠与硝酸银溶液不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得到沉淀1.35g.计算:

(1)该味精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的1%)

(2)食用该味精3.60g,能为人体提供多少克钠元素?

(计算结果精确的0.01g)

例3、过氧化钠是一种常用的供氧剂,过氧化钠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是

2Na2O2+2H2O===4NaOH+O2↑。

现有7.8克过氧化钠溶于100克水中。

计算

(1)产生氧气的质量。

(2)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