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修改后部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2427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修改后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修改后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修改后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修改后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修改后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修改后部分.docx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修改后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修改后部分.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修改后部分.docx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修改后部分

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巩固有关平均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进入“实验讨论”阶段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现象,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法与学法:

教法:

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在交流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学法:

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

秒表

学生:

答题纸、文具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1)教师:

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上个星期学校举行了运动会,我们班的同学表现得非常不错。

(2)提问:

适量的运动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健康。

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

(3)教师:

这些变化需要一些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运动与身体变化”

明确目标

三、动手操作,活动讨论

(1)研究运动时间的长短对身体状况的影响

刚才我们知道了,运动之后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那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证实是否会有变化。

第一步:

伸出你的右手中间三个手指,放在左手手腕上,我们可以感觉到脉搏在跳动。

老师喊开始的时候,你们数一数脉搏跳动了多少次,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安静,这样才能准确的测出脉搏跳动次数。

第二步:

全体起立,老师喊开始的时候,原地跑30秒,休息几分钟后,再开始原地跑60秒。

第三步:

学生记录活动数据

1、布置活动要求:

了解原地跑步30秒和60秒前后脉搏跳动次数的变化情况。

2、四人一组完成实验表格

教师:

测量脉搏时方法要正确,第一次原地跑步后要休息几分钟,等脉搏恢复正常后再开始第二次原地跑步

提问:

运动后脉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两次的变化相同吗?

为什么?

(2)研究运动方式的不同对身体状况的影响

1、用同样的1分钟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记录脉搏的变化情况

2、选两名同学进行测试,其余学生记录活动数据

教师:

接下来,我们继续做个小测试,请两位同学上台,老师喊开始,你们在原地坐上下蹲60秒,测脉搏一分钟跳动次数。

休息几分钟后,再跳绳60秒,测脉搏一分钟跳动次数。

提问:

通过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小结:

通过这一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时间的长短和运动方式的不同都会引起脉搏的变化,变化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同学们课后可以向体育老师了解在体育课上我们每分钟脉搏的跳动次数达到多少最合适。

4、教学“你知道吗”

(1)学生自己阅读“你知道吗”

(2)教师向学生介绍“脉搏的跳动”

练一练,巩固本章所学知识

六、结束本课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单元总体目标

1.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可以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运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单元重难点

重点:

1.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2.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难点:

1.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

(1)

教学内容:

第56—57页的例题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

策略

谁来说说策略是什么意思?

(好的办法,技巧……)

今天我们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创设情境,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解决问题1

1、出示生活场景图,小明、小华、小军星期天去超市买笔记本,看图后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些什么数学问题?

这些信息和问题,你能否用一个方法把它们又简便又清楚地整理一下?

大家试一试。

交流。

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

(1)列表的方法: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2)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

3本18元

5本?

(3)画线段图(图略)

比较三种方法的共同点:

使我们对信息能有一个更清楚地了解。

2、解决问题1:

小华用去多少元?

让学生先独立解答,再交流。

(1)根据表格来交流:

可随学生的回答,在表格的上面分别增加列名:

数量、总价、单价

看第一行,知道了总价和数量,可以先求出单价;看第2行,可利用算出的单价和数量,算出总价

(2)根据线段图,你能否想出别的解法?

比如:

18+6×2=30(元)

指出:

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互相检验,提高我们解题的水平和正确率。

(二)解决问题2

1、提问:

要求小军买了多少本,你能先列表整理吗?

学生在书上把表格整理好,然后根据自己列表整理的情况进行解答。

交流:

18÷3=6(元)42÷6=7(本)或30÷5=6(元)42÷6=7(本)

2、比较:

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校对以后,让学生观察,然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字典图)。

让学生相互说一说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然后列表整理,再解答并交流,最后说说解题思路。

借助“15×28”让学生说说简便算法。

2.“想想做做”第2题(购球情境)。

问:

读一读老师说的话,如何理解它?

完成书上的表格。

并逐一解决。

交流:

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怎么算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

有什么好处呢?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教学内容:

第58页例题,和第60页的练一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更为清晰,确实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2、掌握类似于求两积和(差)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分析图表中的数学信息,弄清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策略的价值,并能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昨天的课上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谁来说说解决问题具体的策略有哪几种?

(列表,画箭头,画线段图等)

用这些方法,都可以使信息看得更清楚就更方便我们的解答了。

其实,昨天解决的问题主要分两类:

归一和归总

老师补充练习(略)解释归一和归总的意思和解决方法

二、学习例题:

1、出示例题:

读题后,让学生说说题里提到了几种树?

根据问题依次把信息填入表格。

问:

根据第一行的信息可以求什么?

怎么求?

这个算式写在哪里更合适?

(因为是求桃树的棵数,所以该算式就写在第一行边上更为清楚。

同样的,根据第2行的信息可以求什么?

算式写在哪里更合适?

指名读问题,说说怎么求该问题?

有没有别的解答方法?

(可能会有学生提出用综合算式的方法。

指名说说这题的解题步骤。

2、和刚才一样,自己尝试着解决“试一试”

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读题后要求学生自己画出表格来整理,再解答

教师巡视,做一些具体的指导

再全班交流表格的设计和解答的方法

2、读题后问:

这份表格需要设计几行?

根据每一行的信息,分别能求出什么问题?

写在相应的行。

再回答书上的问题。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选几个学生的问题让大家解答。

3、边读题边整理表格,整理完之后再解答交流。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还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说说你觉得列表整理有什么好处?

练习九

教学内容:

练习九8-18题

教学要求:

1.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更为清晰,确实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2、进一步掌握类似于求两积和(差)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出示口算除法

2.指名口答

二、练习

1.第8题

口算,并将结果填入表格中

说说运用到哪两个数量关系呢?

2.第9题

审题

根据第一个条件,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还可以怎么想?

列表,再列式计算

1.第10、11题

学生独立完成,比较下11题,两个问题的区别。

明确什么时候用除法,什么时候用乘法?

4.13题

将已知条件列表

求什么呢?

列综合算式计算

2.当堂测试14-16题

独立完成后,订正,统计反馈掌握情况

三、作业

17、18题,补充习题

第六单元可能性

教学内容:

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

教学准备:

布袋、各色彩球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学习新课:

1、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要来玩摸球的游戏。

板书:

游戏

老师取一口袋,里面装了一些球。

规则:

每次任意摸一个,然后放回。

一共摸30次。

摸到红球的次数多,算女生赢;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算男生赢。

把摸球的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老师请一个学生上前摸,其他同学做好记录。

摸球结束,统计两种球分别摸的次数。

(红的多)

看了数据,你有什么问题?

(红球摸的次数比较多,有可能红球的个数比黄球的个数多,很想知道究竟有几个红球和几个黄球。

老师打开布袋,一一请出各球,发现:

4个红球、2个黄球

你想说什么?

(不公平)

为什么?

(红球个数多,取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所以是不公平。

那你觉得怎样放球就公平了呢?

(比如……一句话:

要红球和黄球一样多。

2、各组按照本组的商定,摸球并做好记录

交流:

出示一张表格,分别填入各组的数据

组数红球个数黄球个数摸到红球的次数摸到黄球的次数哪方赢

观察这份表,你发现了什么?

3、再来说一说:

你认为怎样放的球,做这游戏是公平的?

举例说明。

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继续添上1个蓝球

讨论:

公平吗?

为什么?

指出:

在这个游戏中,关键是要考虑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黄球的次数是否一样多,所以在放球的时候,红球和黄取要放得一样多。

由于摸到蓝球等于没摸,所以并不影响游戏的结果,所以还是公平的。

继续添上2个蓝球、1个绿球……

小结:

决定胜负求数的个数相同,那这个游戏就是公平的。

二、练习巩固:

1、很多游戏都需要考虑公平性,比如:

(第1题出示)

看图后回答:

用左边的转盘,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

有右边的转盘呢?

用哪个转盘做游戏是公平的?

为什么?

2、(第2题)……你认为在哪几个口袋里摸球是公平的?

同桌互相说说理由,再全班交流

3、(第3题)扑克牌游戏。

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

为什么?

怎样修改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公平?

交流,老师一一板书。

比较多种方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三、你知道吗?

在足球比赛的时候,常用抛硬币来决定开场。

你认为公平吗?

为什么?

师生共抛10次硬币,并做好记录。

你发现了什么?

(虽然说是公平的,但在10次里,并不是出现了5次正面、5次反面。

有的组甚至出现了正面次数远多与反面的情况。

练习十

教学内容:

67-68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快速口答

1.口答1-5题,要求说清楚理由

用上一定、可能、不可能

2.注意样本中哪一个出现的次数多,任意摸一次,哪一个的可能性就大。

二练习

1.第6题

弄清题意

摸出红铅笔的可能性大?

(红5蓝1,红4蓝2)

摸出红铅笔和蓝铅笔的可能性相等。

(红3,蓝3)

2.第7题

摸出的结果可能有多少种?

(共有9个样本,因而就是9种)

摸出单数的可能性大,还是双数的可能性大?

(单数几个?

双数几个?

3.第8题

学生做这样的正方体,同桌合作,试一试,并填写统计图。

三、作业

学生完成9题和思考题

完成补充习题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附录部分)

单元总体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掌握整数混合运算的去处顺序,知道乘除是一级运算,加减是二级运算。

2.理解、掌握括号能改变去处顺序,在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小特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3.在实际情境中,学会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4.在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优良的数学学习品质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重难点:

重点:

1.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⒉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例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答列式: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

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

⑶16乘5的积是多少?

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

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

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

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

提问:

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

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

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

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问:

你们是怎样解答的?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的?

提问:

15+20中的15表示什么?

是怎样得出来的?

20呢?

提问:

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

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

提问:

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

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

提问:

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

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完成练一练

2、108页,想想做做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2、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2.通过对比、估计等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

3.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多样性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多样性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将学习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1、出示109页习题插图和问题,明题意尝试列出算式

(1)先让学生说说场景中有哪些商品,哪些商品的标价是知道的,图中营业员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知道什么?

(2)根据大家的对题意的理解,那么要求一支钢笔和一个订书机总共多少元该我们可以怎样运算?

你有几种方法进行运算?

【让学生自己先在本子上列出算式不计算结果,然后和同桌讨论有什么不同的方法,最后交流总结方法,并板书出各种方法。

2、交流探究结果,并让学生明白每一种算式的数量关系是什么,说说自己列式时的想法。

3、自己列出的算式进行计算,最后交流计算结果。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

两步混合运算算式在计算时要先算什么?

根据数量关系为什么要先算?

【通过该教学点让学生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4、教学“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1)学生列式计算;

(2)组织交流,在交流中明确运算的顺序。

5、总结运算顺序:

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

(1)让学生先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2)加以归纳形成清晰的认识。

三、巩固提高

1、完成书本练一练

让学生明确题意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地选择信息,然后引导学生提出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集体交流。

四、适当总结,完成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剩余习题和第6题

(自己提出的问题也要完成)

3、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对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把握,引导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在学生产生疑问时使学生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理解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和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引入课题

同学们,昨天我到百润发大卖场买了一件80元的T恤,我一共带了100元,你们帮老师算算剩下的钱我还可以买5元一双的袜子几双?

学生计算,然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根据学生可能列出的算式进行灵活的引入,并板书课题。

例:

【如果学生情况全部是:

100-80=20(元)20÷5=4(双)分步骤做那么可以这样引入:

同学们都是用分步骤的方法进行计算的,那么我们能否用一个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知识—『课题』】

二、探究新知,明确算法

1、确定计算方法可能一:

在学生自己探索引入题的时候,除了分步做外,可能还有“100-80÷5”这样的算式,这时要组织学生充分感受。

组织学生讨论:

解决例题中问应该先算什么?

列成这样的综合算式对不对?

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才能解决哪一步必须先算的问题?

学生自学课本第34页。

可能二:

在学生自己探索引入题的时候,也有可能有“(100-80)÷5”这样的算式,这时要让学生说明他的想法,一定要说明为什么要在“100-80”加一组括号,用意是什么?

学生说明后,立即表扬这样的学生,并让学生开始自学课本第34页。

2、让学生充分感受需要改变这个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组织讨论:

在自学过程中你明白了什么?

你学到了什么?

3、组织学生感知明确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并让学生完成“试一试”,可以指名2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书上,最后校对结果并再一次明确运算顺序。

三、巩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先让学生说说每题应该先算什么?

(2)、任意选择2题完成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集体校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分组完成每组算式,并让3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3组题;

(2)引导学生观察每组题,说说运算顺序的不同,并校对结果;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读题,尝试自己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指名2位学生进行计算【可以选择性地选择学生板演,一差一优有利于发现问题】;

(2)就板演结果进行校对结果,口头统计学生错误情况,并指出错误同学的错误,明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的理由;

四、简单总结,完成作业P35“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5题

4、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包括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

教学过程:

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复习:

1、学生练习:

(841-41)÷25×4

讲评学生容易有的错误:

=800÷100

=8

强调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

(1)小括号;

(2)乘或除;(3)加或减。

指出:

这题含有小括号,那第一步就应该算小括号里的;其他的步骤还轮不到算,只能把它们移下来。

第二步算式中有除有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级的,应该按顺序来计算。

2、添上括号,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240÷40+20×2=52240÷40+20×2=8

90-30÷3×5=40090-30÷3×5=100

建议学生:

(1)按现在的运算顺序算一算结果;

(2)自己尝试添加括号;(3)交流。

在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有一定的推理过程,最好不是盲目地试。

小结:

混合运算一定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考虑它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开始计算。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编题组练习:

(1)周六的数学兴趣小组男生有25人,女生有15人,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

(一共有多少人?

指出:

这是我们一年级学习的解决实际问题,它只要一步就能解决。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板书:

男生+女生=总人数

(2)现在我们要改遍这题,“周六的数学兴趣小组男生有25人,一共有多少人?

这两句不变,把“女生有15人”这句信息不直接告诉,可以怎么说?

(比如:

女生比男生少10人)这样题目就边成了两步计算的问题了。

比较两题:

什么没变?

(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没变)

在列式的时候还是要“对号入座”:

男生“25”,女生“25-10”,加起来的的时候,可以把表示女生人数的“25-10”加个小括号,这样看上去就更清楚了。

(3)现在继续改编,要把这题改成三步计算的问题,信息“男生有25人”可以怎么改?

(比如:

男生的人数比女生的2倍少5人)

这句信息是变了,基本的数量关系变了吗?

要求学生“对号入座”列式:

男生“15×2-5”,女生“15”,再把两部分合起来。

比较小结:

解决实际问题从一步发展到三步,其实很多题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是不变的,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想清楚这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再做到“对号入座”。

2、书上的第8题,学生读题,说说这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式:

边长×边长=面积小面积×块数=大面积

介绍:

铺砖时,这间房子的面积是不变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铺的方砖面积比较小的时候,需要的块数就会比较多;反之,方砖的面积比较大,需要的块数就比较少。

“小面积×块数=大面积”,这里的小面积指的是方砖的面积,大面积指的是房间的面积。

这个关系式还可以反过来说“大面积÷小面积=块数”、“大面积÷块数=小面积”。

学生列式解答该题。

3、书上第9题,学生读题,说说该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书上的两个问题。

交流: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老师要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